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1页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2页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3页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4页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习导航:

•1、本章作为教育学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较多,主要在于知识识记部分,覆盖面也大。

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2、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识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教育及教育学概念,著名

的教育家、国别、代表作等,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的特点,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规

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节教育目的

•第五节教育研究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一、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1、由来

•“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教育知识与能力

•2、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

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等。

•狭义的: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其他人员

•学校教师是主体

•2.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

•(1)教育内容;(2)教育措施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和()

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

解析:B。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包括教育措施和教育内容,因

此,选B。

2、在教育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解析:Ao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组织者、计划者,

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选A。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

A管理活动B社会活动

C生物活动D自然活动

•解析:Bo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的社会活动,这是人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2、”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才能称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说明教育是()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解析:Ao考查教育的本质。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社会属性

•1、永恒性:

・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有教育

•2、历史性:

•不同时期的教育有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相对独立性: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宗教,教育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英国的沛西.能。

•他认为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力量。

•忽视了人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认为人的教育绝大部分纯粹是无意识的模仿,

•儿童通过模仿成人而学习,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

•(4)劳动起源论

•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需要把经验

•代代相传,于是产生了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

•1、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

•解析:C

•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是()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

•解析:B

•心理起源论认为人的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因此,选B。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

•1、家庭教育

•2、社会教育

•3、学校教育

•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

•AB

•CD

•解析:选C

•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选C。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1、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2、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3、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

・4、教育权力平等;

•5、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

教育知识与能力

•(-)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中国

•夏朝最早出现庠序校,出现学校教育的形态

•学校产生的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

•第二,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第三,文字的出现

教育知识与能力

•西周:

•阶级性: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

•孔子私学、齐国稷下学宫、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俑术

•太学: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

•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教育知识与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国学校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明代以后:八股文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

教育知识与能力

•2、古代印度

•教育掌握在婆罗门和佛教的手里

•《吠陀》经

•3、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

•以僧为吏,以吏为师

・4、古希腊

•斯巴达,是为了培养武士

•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

•5、中世纪欧洲

•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教会学校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儿何、天文、音乐)

•骑士学校: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宫廷学校:培养皇室的贵族弟子

教育知识与能力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被认可的思想

・3、专制性:灌输与被灌输、师道尊严

•4、刻板性:死记硬背

•5、象征性

•6、主要采用个别教学

•7、教育与生产力分离

教育知识与能力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开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奴隶社会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A民族性B阶级性C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的学校制度是()

•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4、我国汉代出现的专门研究学问的大学是()

•A庠B太学C国子学D乡学

•5、中国早在(),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A夏代B商代C周代D唐代

•6、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

•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重视现实生活

・反对封建专制和禁欲主义提倡人文主义

•解放人们的思想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四)近代社会

•1、国家建立公共教育:

•2、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德国世界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世俗化:教会或行会一一政府国家

•4、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以法律形式变革和保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五)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终身化:活到老学到老

・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全民化:一个都不能少

•3、民主化:机会均等、师生关系、教育方式和内容、追求教育

・4、多元化:目标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评价多元

•5、技术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筒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知识与能力

•六、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目的: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

孔子《论语》

“性相近,习相远”:后天教育

有教无类:(教育平等)

办私学第一人

克己复礼为仁

因材施教:中国第一个提出

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知识与能力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平等教育思想的是()

•A教学相长

•B教亦多术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解析:D

•2、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

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记》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

•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课外相结合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育

•学不蹦等:循序渐进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

•解析:C

•2、“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解析:A

教育知识与能力

•2、西方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

・《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4)昆良体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为《论演说家的教

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

•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解析:B

・2、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的原理》

•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

•解析:D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o

•观点:

•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

•泛智教育一一普及教育

•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

•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燃烧的蜡烛B心灵的是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

•解析:C

教育知识与能力

•(2)卢梭

•《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

育,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深深影响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充分发

展人的自然禀性,并称为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第一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

•解析:及最早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

始讲授教育学。后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讲授由赫尔巴特继任。

教育知识与能力

•(3)裴斯泰洛奇

•《林哈德和葛杜德》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4)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

•绅士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教育知识与能力

2、规范教育学的诞生

(1)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

育学的奠基人”

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提出了代表传统教育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

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思想。

教育知识与能力

(2)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最有影响的代表,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系统最集中的阐述。

这一著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儿童、活动、经验”新三中心。

教育知识与能力

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指()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