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烟台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自20世纪末开始,社会分工急剧加速,各学科开始倾向于“互不越界”,甚至同一学科也开始分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创作与评论之间愈发割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偏见竟逐渐地被不自觉地广泛认同。所以在这时,谁能用具体的文学作品质疑偏见,谁能思考如何回归评论与写作的血肉联系,就成为文学界所关注的问题。面对“盛行”的偏见,有许多学者、文学评论家仍践行着评论与写作的“双肩挑”,努力让割裂的两者加以弥合,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赵园、乐黛云、谢冕、洪子诚、雷达、陈平原、孙郝、南帆、王彬彬等。他们将写作的“形象思维”与研究的“抽象思维”融合,一方面从事评论、研究,另一方面跨越学科的设限,以自由之心书写着对宇宙人生的深切感悟。他们将学术的识见与对世界的关切,深度地融入文字中,既有个性的展现,亦有“有情”的说理。比如,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陈平原,以宽厚、中和的笔触,在散文随笔中对当下学术、文化热点问题不乏锐利目光与犀利的剖析,与其学术理念交相辉映,展现着一位学者的“人间情怀”。还有南帆的散文,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特别是他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身份,更能诠释何为评论对创作的“反哺”。南帆在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中就重视对历史与人性“盲点”、边缘处的洞察,不被固化、僵化的成见所束缚,以睿智的思考,在不易察觉之处发掘出人性与历史的褶皱。而他在散文叙述中,也能以非定论式的理路,深入地体察、探寻世界的“关系与结构”,与他的批评理念形成共鸣。在这里不难看出,这些学者、文学评论家不仅甘愿坐学术研究的“冷板凳”,更用实际创作去检验和践行自己的学术理念,此中坚守显得难能可贵。这种精神,亦鼓舞了更多后继的评论家从事文学写作,以更独特、多变的视角来观摩人间百态。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文化界更为关注这种现象,从而有利于研究者与写作者以更深度的剖析,发掘出文学创作的更多路径与可能。从近年来“文学评论家创作”的现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写作及其文体、审美形态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之前的学者写作,多集中在散文、随笔方面,文体较为单一。但近年来文学评论家的创作,则延展到小说、诗歌、戏剧等多个领域,且明显有批评观与创作观相互整合、融合的倾向。长期从事文学评论、文学史研究的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於可训,生动形容“他们这些教文学的教员,是自己不会炒鸡蛋,还要教人家鸡蛋怎么炒”。于是,他就决定“把做了一辈子的学术研究暂时放一放,也来试试炒鸡蛋”。他将这个决定称之为“衰年变法”。结合着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所阅读的文学、史学资料,於可训立足本土、回望传统,其笔触指向“乡村教师”群体再延展到“乡村异人”,这些人物丰富了中国乡村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於可训的“转行”并不是个案,还有更多学者试图突破“学院派”的审美思维结构,拥抱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如早期从事散文研究,后在文学史、小说史研究方面卓有学术贡献的苏州大学教授王尧。他的批评观与散文史的训练,使其在后来的散文写作中游刃有余,富于才情的叙述引人入胜。王尧书写出知识分子在大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对价值观的选择,其文胆与诗心、人文精神在俗世中的意义,都被作者朴实、细腻、深入地发掘出来。王尧还倡导新“小说革命”,主张重建小说家和现实、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主张突破“我自己”的故事,欲与广阔的世界重新连结。理解这种倡议,就不难理解他的小说《民谣》中的“自叙传”式的讲述,这正是对其批评观的一次文学化阐释。同在苏州大学的房伟教授,也在评论与创作方面进行“两线作战”。他确信“这两个方面并非截然对立,必须跳出大学体制培养造成的‘专业幻觉’与‘思维惯性’”。他用扎实的研究,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史料基础,以丰富的想象力写作小说,又使其文学评论有了独特的剖析维度。他觉得作为一个学者,要杜绝理论训练后所养成的“居高临下”目光,将文学作品变成研究的工具,从而丧失对作品感同身受的审美力。或许,同时从事评论、多文体写作,正是房伟对思维惰性的警惕。此外,还有很多文学评论家也将其评论中所渗透的文学理想,寄托在个人的文学作品中,抒发着对世界的独特关怀,且不乏佳作,丰富了当下中国文坛创作。“文学评论家创作”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有不少的遗憾存在。比如,很多“学者型作家”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匠气”多而“地气”略显稀薄,亟待将学理与情理进行适度的整合。一些文学评论家在作品中不自觉地受理论化思维干扰,缺乏现实感而显概念化。其深厚的学理根基没有成为作品潜在的艺术指引,而是显性地支配了文学叙事。当然,这是“学者型作家”在尝试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作是对鲁迅、茅盾等前辈的回望与赓续,是对评论与创作割裂现象的努力弥合,即让两者回归彼此一体、互动、相融的本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文学评论家的创作是一种“重新开始”,学术界也需要进一步关注这种现象,给予他们鼓励、建议,切实地推进评论与创作的双向互动,进而让中国当代文坛更为多姿多彩。
(节选自张博实《文学评论家从事创作能否实现优势互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评论与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共生关系,它们各自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对存在世界进行深度阐释或呈现。B.文学评论家从事文学创作,有利于发掘出文学创作的更多路径与可能,让读者从不同角度感悟文学的丰富意蕴。C.苏州大学王尧在小说《民谣》中以“自叙传”式讲述发出倡议,主张重建小说家和现实、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D.在房伟教授看来,“学院派”的审美思维容易将文学作品变成研究的工具,从而丧失对作品感同身受的审美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评论家创作”能引起文学界关注,缘于它冲击了人们对创作与评论是不同“工种”的认知。B.陈平原和南帆的学术理念滋养了他们的散文创作,这些作品是他们富有深厚文学理论素养的印证。C.文学评论家进行文学创作的优势是具有深厚的学理根基,因而他们的文学作品读起来更具文学性。D.近年来文学评论家的文学创作不断拓展文学审美视域,可以在更多文学领域寄托他们的文学理想。3.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他们这些教文学的教员,是自己不会炒鸡蛋,还要教人家鸡蛋怎么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炒鸡蛋”喻指文学创作,“教人家鸡蛋怎么炒”指文学研究和评论。B.通过思考,彰显於可训教授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C.说明於教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清醒的认识。D.增添了行文说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文中大量列举从事文学创作的文学评论家,有何用意?(4分)
5.你是否赞同文学评论家从事文学创作?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河边围满了人赵志远河边围满了人,我远远就看见了。河边从来没有过那么多人围在那里,我想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仅仅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河,是某一条大河的支流,它不宽不窄,不深不浅,河里的鱼虾也并不肥美,这么一来,既没有人搬板凳坐在河边垂钓,也没有自诩文艺之流的人站在河边赏景。那里总是空旷的,只有几棵柳树和满地的青草。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因为我离得太远,远到人群挡住我的视线,远到我只能听见近处几个叼烟的男人聊着闲天。和我走在一起的人也注意到了河边的异样,他们忽然面露惊恐,像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他们越走越快,直直往河边走去。人群如同一个黑压压的旋涡,它以河边的草地为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影响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站在原地看向河边。马路对面的人停住了脚步,他们也被人群吸引,想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摩托车没有了气焰,只是发出呼呼的闷哼,骑摩托的人手已经停在了半空中,他把头盔的护目镜打开,觑着眼睛望向河边的人群;几个等公交的人也倾斜着身子看向河边,他们本应当看向反方向——公交车行驶过来的方向;开车路过河边的人早已忘记了脚下还有一个叫作油门的家伙,他们摇下车窗,把手肘放在车门上,脑袋半探出去,不知道往哪里看。静,与乱糟糟的人群不匹配的静,眼前的河边已经停满了车,车子一个挨着一个,随意地排在路边。站在人群当中靠后的人,他们也和我一样,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左摇右晃,急得跺脚。里面的人我看不见,我很羡慕他们,我想一定不只是我羡慕他们,很多人都会羡慕河边靠里的人,他们可以看得见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或许会点点头,接着做出他们本应做出的反应。路边其中一个抽烟的男人发现了河边的人群,他把烟头丢在地上,用脚跟碾了碾,吐净肺里的烟,他说道:“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另一个抽烟的男人问。“不知道……”我往前走了几步,身后几个男人还在说着什么。“有人跳河?”不知道是谁在我耳边这么说了一句,我侧过头寻找说话的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脸朝着河边,踮起脚,下巴扬到了天上。没人理他,他的身边除了我也并没有别人,我断定他是在自言自语。“是谁跳河了?”他又说了一遍。我没理他,也没有看他。但我心里有了底,哦,大概是有人跳河了,是因为有人跳河所以才这么多人围着看。跳河的人有没有事我不知道,因为我看不见,说实在的,我也并不关心,我不想知道跳河者为什么跳河,至于跳河者年纪家庭以及出身,都与我没有关系。我关心的是跳河者有没有生还,而这件事不需要我驻足等待,没过多久,这件事情就会像风一样吹遍整个小镇,每个人都会讨论它。我正要走,我身旁的小伙子又说:“哎呀,该不会是谁不小心掉进去了吧?”这次我又回头看了他一眼,他没有看我,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推理当中。掉进去?他说得也有道理,我心里忽然咯噔一下,那个人不会是我认识的人吧,那个人不会是我的亲人吧,我的双手忽然剧烈抖动了一下,像是在告诉我这件事情似乎与我有关。我想到我的弟弟上辅导班时总要经过那条河,我的后背倏然冒出冷汗,每个毛孔都瞬间放大,又立刻缩小,我像是掉进了冰窟窿一样地冷;或者是我的爷爷,他经常走这条路去公园,如果他被石头磕绊到,很容易掉到河里去,我感到我的口舌已经干得再生不出一丁点津液,我想吞咽口水,但我根本分泌不出多余的口水,我只能咽了一口空气。人群还在聚集着,我想不到为什么人群这样的静。他们为什么这么冷漠?为什么不愿意伸出援手?为什么他们只做一个看客?我似乎已经看到了我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场景,我会瞬间腿软,跪倒在地,或许我还会不省人事。想到这,我不得不迈出我无力的双腿,一步一步朝着河边走去,每走一步我都会深呼一口气,每走一步我的心里也越来越没有底气。我终于走到了河边,挤了进去。我看到一个人穿着塑料袋一样的衣服,把一桶接着一桶活蹦乱跳的鱼苗放生到河里去了。周围静得出奇,没人说话,我愣在原地,看了许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路人的“出事了”“有人跳河”等揣测和议论无事实根据,但符合围观者的心理,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没理他,也没有看他”,说明“我”对身边年轻人的猜测不认同,暗示“我”对周围人随口乱说的不满。C.文末“周围静得出奇”,这无声之中包含“我”的惊讶,也流露出讽刺意味,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D.小说从开篇就着力描写各色人等在河边聚集的情景,故布疑阵,营造氛围,为小说结尾处情节陡转做铺垫。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群“聚集”,却“这样的静”,人们的无动于衷引发了“我”的追问。B.连续发问,在语意和情感上不断增强,展现“我”内心的焦急和愤懑。C.几个问句看似是在质问他人,实则含有“我”对自己灵魂的深层拷问。D.整个句子凸显了“我”内心与周围环境的激烈矛盾,揭露出事情真相。8.文中“我”身旁的年轻小伙子不可或缺,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4分)
9.本文写作多运用发散思维,即“以一个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来组织材料,以增强表达效果。请据此列举三处对其进行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春,正月,辛未,以京兆尹元义方为鄜坊观察使。初,义方媚事吐突承璀,李吉甫欲自托于承璀,擢义方为京兆尹。李绛恶义方为人,故出之。义方入谢,因言“李绛私其同年许季同,除京兆少尹,出臣鄜坊,专作威福,欺罔聪明”。上①曰:“朕谙李绛不如是。”义方惶愧而出。明日,上以诘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四海九州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且陛下不以臣愚,备位宰相,宰相职在量才授任,若其人果才,虽在兄弟子侄之中犹将用之,况同年乎!避嫌而弃才,是乃便身,非徇公也。”上曰:“善,朕知卿必不尔。”遂趣义方之官。上尝问宰相:“贞元中政事不理,何乃至此?”李吉甫对曰:“德宗自任圣智,不信宰相而信他人是使奸臣得乘间弄威福政事不理职此故也。”上曰:“然此亦未必皆德宗之过。朕幼在德宗左右,见事有得失,当时宰相亦未有再三执奏者,皆怀禄偷安,今日岂得专归咎于德宗邪!卿辈宜用此为戒,事有非是,当力陈不已,勿畏朕谴怒而遽止也。”
李吉甫尝言:“人臣不当强谏,使君悦臣安,不亦美乎!”李绛曰:“人臣当犯颜苦口,指陈得失,若陷君于恶,岂得为忠!”上曰:“绛言是也。”吉甫至中书,卧不视事,长吁而已。李绛或久不谏,上辄诘之曰:“岂朕不能容受邪,将无事可谏也?”李吉甫又尝言于上曰:“赏罚,人主之二柄,不可偏废。陛下践祚以来,惠泽深矣,而威刑未振,中外懈惰,愿加严以振之。”上顾李绛曰:“何如?”对曰:“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乎!”上曰:“然。”后旬余,于頔入对,亦劝上峻刑。又数日,上谓宰相曰:“于頔大是奸臣,劝朕峻刑,卿知其意乎?”皆对曰:“不知也。”上曰:“此欲使朕失人心耳。”吉甫失色,退而抑首不言笑竟日。(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此指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唐德宗李适的孙子,史称“中兴之主”。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信宰相而信A他人B是使奸臣得C乘D间弄威福E政事F不理G职H此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事,侍奉,与《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事”意思不同。B.尔,如此、这样,与李白《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尔”意思不同。C.得失,偏义复词,偏在“失”,与《孟子》“无羞恶之心”中“羞恶”用法相同。D.“人主之二柄”与《庄子》“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义方谄媚吐突承璀令人不齿,李绛鄙薄其为人,将其调任出京,唐宪宗对此予以支持,并催促元义方快速赴任。B.李吉甫将前朝政事之失归咎于德宗,宪宗不以为然,认为当时宰相难辞其咎,他们苟且偷安,没有坚持进谏止过。C.同为宰相,李绛和李吉甫做事风格不同:李吉甫迎上意求安宁,徇情用人;而李绛敢于直谏做忠臣,用人不避嫌。D.唐宪宗非常倚重李绛,若其久不进谏,则会出言追问;而对于李吉甫的不作为,只是无奈叹气,并没有追究责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绛私其同年许季同,除京兆少尹,出臣鄜坊,专作威福,欺罔聪明。(4分)
(2)卿辈宜用此为戒,事有非是,当力陈不已,勿畏朕谴怒而遽止也。(4分)
14.请简析选文中李吉甫“抑首不言笑竟日”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庭前孤雁释函可①仰天如欲诉,侧首听鸣砧。影只月常照,力微风易侵。祸深曾作字,愁绝少知音。久矣云霄黯,何须寄上林②。【注】①释函可(1611年~1659年),号剩人,明清之际著名诗僧。29岁出家,逢清兵渡江,所见皆以文记之,因坐文字狱。后流放沈阳,历主广济、永安诸大利,此诗写于这一时期。②上林:古宫苑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描写一只大雁孤独飞行的动态,时而昂首上飞,时而侧首低徊。B.颔联刻画大雁的势单力薄,表现出大雁所面临的凄楚、悲凉的处境。C.“作字”表面写大雁飞行队伍排成各种字形,暗寓自己文字狱遭遇。D.尾联上句采用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16.作者借孤雁表达了哪些情感?请分条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的“
①
,
②
”两句,提醒人们应该学习他人长处并自我反省,以便不断提升自我。
(2)中秋佳节之际,碧空澄净,明月照江,小明同学吟诵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③
,
④
”两句以应此景。(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
⑤
,
⑥
”两句,表达梦中还乡时,与妻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的沉痛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歌剧《沂蒙山》以此为背景进行创作,舞台气势恢宏,唱词激奋人心,曲调经典大气,表演情感真挚,一曲蒙山沂水英雄赞歌谱写得感人至深,演绎了一段齐鲁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也造就了山东省歌剧舞台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爹,都有自己的娘,省下最后一口粮,为了前方。都有自己的儿,都有自己的女,送上最后亲骨肉,血洒战场!”这是歌剧《沂蒙山》中的一段唱词。歌剧是能代表人们内心热望、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民族歌剧的方式全景诠释沂蒙精神,无疑是“伟大题材”与“伟大呈现”的结合。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文意贯通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鸟类之窝,常在房檐树畔,因而不能细观,但是(①)。自幼见外公养蜂,时常徒手伸进蜂箱,取出蜂巢细细观看幼虫身上有无生出螨来。蜂巢是蜜蜂哺育幼虫的婴儿房,也是他们存储蜂蜜和花粉的储藏室。其结构可谓大自然的
A
,这种神奇的建筑由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而成,呈无数六角柱形态的房室拼接连接样貌,其上端为六角形的开口,下端则是由三个相同菱形组成的封闭六角棱锥体。据说法国有位学者某天或是闲来无事,或是突发奇想,(②),而后惊异地发现,蜂巢底部所有菱形的大小都一样,而其各角的大小,都恰恰符合用最少的材料建成最大菱形容器的推算。为了防止蜂蜜流出,这巢穴还呈一定角度倾斜,蜜蜂的智慧
B
。蜂巢软软糯糯,沾满蜂蜜。受到挤压时,蜂蜜流出,使得人
C
。我幼年在外婆家,偶尔会以这蜂蜜为食,取下一块,放入碗中,用刚出锅的热馒头蘸取,这可称为(③),非其他美味可比。20.请在文中括号里依次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请以“蜜蜂”为开头,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黄河走过很多地方,每碰到一个障碍就要拐弯,拐了很多道弯之后,河水的颜色就变了。黄河一路向前,不仅改变了环境,也在被环境改变,最终流入广阔的大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王尧在小说《民谣》中以“‘自叙传’式讲述”阐释倡议。)2.(3分)C(“他们的文学作品读起来更具文学性”错。)3.(3分)B4.(4分)①证实在学科分工愈加细化的当下,依然有相当多的文学评论家集评论与创作于一身;②说明依然有大量的文学评论家赓续了文学前辈既从事文学评论又进行文学创作的精神;③展示文学评论家在众多文体和领域的创作,以及在审美形态方面呈现出的多样化趋势。(每个要点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6分)赞同。①文学评论家从事文学创作,是在努力弥合社会分工细化导致的评论与创作割裂,推进二者双向互动,让当代文坛多姿多彩;②文学评论家从学术理念中汲取养分,又在文学创作中思考文学的多种路径,使评论与创作“互哺”;③文学评论家用创作来检验和践行学术理念,这种精神可以鼓舞后继评论家从事文学创作。(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赞同。①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分工急剧加速,文学创作与评论界限分明,并得到广泛认同;②评论和创作是两种思维,文学家评论家从事文学创作很难处理好评论中的“学理”与创作中的“情理”之间的关系;③文学评论家在文学创作时极易受到理论化思维干扰,致使文学作品往往缺乏现实感和文学性。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根据文意,“我”对年轻人的猜测是认同的。)7.(3分)D(“揭露出事情真相”错。)8.(4分)①年轻小伙子的“三问”,引起“我”的注意并引发“我”的心理变化,使故事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②年轻小伙子是沉浸在自己推理中的冷漠的看客代表,使“我”乃至“我们”人性深处的弱点暴露无遗,有利于揭示小说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以“河边”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展开对河边之景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将不同人物的言行和心理进行细致描绘,使情节集中紧凑,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以“我”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既交代了周围环境及人物,又将周围一切投射成心理活动,丰富文本内涵;③以“看客”的冷漠为批判点,构成人群之乱、人群之无聊的“看客”典型环境,体现了对人性的思考,而结尾情节的陡转,增强了讽刺效果,引人深思。(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EG11.(3分)C(“羞恶”不是偏义复词。)12.(3分)D(唐宪宗“无奈叹气”错。)13.(8分)(1)(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数码摄像机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全新官方版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与婚姻关系终止后子女抚养费用协议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产权转让与物业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古建筑买卖合同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私人合同:私人按摩师及按摩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年度养猪场租赁与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含农业观光旅游)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禽养殖技术与设备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内部车辆使用费用结算协议3篇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结构选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仓库管理培训课件
- 2024年居间服务合同:律师事务所合作与业务推广
- 大型活动音响设备保养方案
- 安全生产专(兼)职管理人员职责
- 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
- 成都大学《Python数据分析》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保险理赔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