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关系史》期末笔记全第一章:导论1.1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定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在国际体系中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探讨的是这些主体如何通过合作或竞争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主要领域:政治学:研究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和权力分配。经济学:分析国际贸易、金融流动及其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法学:关注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历史学:追溯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理解当前局势的根源。社会学:研究文化、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理论视角: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和安全的重要性,认为国家是自私自利的,为了生存而斗争。自由主义:重视国际合作与制度建设,相信可以通过对话和协议实现和平共处。建构主义:关注文化因素和社会规范对国际行为的影响。1.2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前现代时期:以帝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例如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主权国家的概念,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础。殖民地时代: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殖民地,形成了新的国际权力结构。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多极化/两极化:二战后形成美苏争霸格局;冷战结束后进入单极或多极化的讨论。当代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1.3研究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理解现状:通过回顾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世界局势及其背后的原因。预测未来:基于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和平与发展: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表格示例: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视角及其核心观点理论视角核心观点代表人物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安全和国家利益;认为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状态,国家必须自助以确保生存。汉斯·摩根索自由主义重视国际合作、制度建设和经济互惠;认为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和规则可以减少冲突,促进和平。罗伯特·基欧汉建构主义关注文化、认同和社会规范对国际行为的影响;认为国际关系中的行为是由共享的知识和规范塑造的。亚历山大·温特此表总结了国际关系领域的三种主要理论视角及其核心观点,展示了不同理论如何解释国家间的互动和国际体系的运作机制。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并为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古代世界与早期国家间的交往2.1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古埃及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尼罗河流域不仅是农业发展的摇篮,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埃及人与其他民族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也经历了多次外来入侵。贸易伙伴:包括努比亚、叙利亚、黎凡特等地。军事冲突:如希克索斯人的统治(公元前1650年至公元前1550年)。地中海沿岸的文化交融:腓尼基人在航海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东西方商品和技术的传播。重要城市:提尔、西顿等。文化传播:将字母文字系统传入希腊,进而影响整个西方世界。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业路线,更是连接亚洲各文明的一条纽带。汉朝时期开始加强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外交使节: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也远销至中亚和欧洲。2.2丝绸之路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起源与发展: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最初主要是为了将中国的丝绸运往西方市场。起点:长安(今西安),经过敦煌、楼兰等地。终点: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如罗马。沿途重要城市:长安、敦煌、撒马尔罕等地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长安:汉朝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撒马尔罕:中亚的文化和商业中心,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货物种类:除了丝绸之外,还有瓷器、茶叶、香料等多种商品被广泛交易。丝绸:中国的特产,深受西方贵族的喜爱。香料:来自印度和阿拉伯半岛,用于调味和防腐。瓷器:精美的中国瓷器在西方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文化交流: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时也有大量艺术作品和技术知识沿着这条道路传播开来。宗教传播: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交流:波斯的地毯、罗马的玻璃器皿等艺术品也在丝绸之路上流通。2.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外交实践城邦联盟:雅典领导下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竞争关系。提洛同盟:以雅典为首,旨在对抗波斯帝国。伯罗奔尼撒同盟:以斯巴达为首,与雅典争夺霸权。外交官的角色: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负责处理与其他城邦关系的官员,他们通常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使者:负责传递信息、谈判条约。大使:常驻他国,维护本国利益。条约签订:通过签订各种形式的条约来维持和平状态,比如公元前5世纪末期签订的《尼西亚条约》就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和平条约:如《尼西亚条约》,结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防御条约:如雅典与科林斯之间的条约,共同抵御外部威胁。法律制度: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国际私法体系对后来的国际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万民法: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和外邦人的法律。国际法:为处理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法律框架。第三章:中世纪欧洲与跨文化互动3.1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封建制度:领主与封臣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土地交换服务的社会契约关系。领主:拥有土地并提供保护。封臣:接受土地并效忠于领主。教皇权威:基督教会在精神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教皇甚至有时能够干预世俗事务。教皇国:教皇直接统治的领土。十字军东征:教皇发起的军事行动,旨在收复圣地。十字军东征:自1096年起至1270年间发起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旨在收复耶路撒冷及其他圣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至1099年,成功占领耶路撒冷。后续十字军东征:规模宏大,但成果有限,逐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3.2十字军东征及其后果背景原因:宗教动机:恢复基督教对圣地的控制。经济利益:商人希望通过新市场获得财富。政治考量:国王和贵族希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主要战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至1099年,成功占领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至1192年,英王理查一世参与,未能收复耶路撒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至1204年,目标转向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的衰落。长远影响: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接触,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刺激了欧洲内部的社会变革,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过程。强化了天主教会的地位,但也埋下了日后宗教改革的种子。3.3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蒙古帝国的作用: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在其统治下,不同文化和宗教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统一管理:蒙古帝国实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允许多种宗教并存。交通网络:建立了广泛的驿道系统,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旅行家们的贡献:马可·波罗等人的游记极大地开阔了西方人的眼界,让他们了解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马可·波罗:意大利商人,曾在元朝宫廷任职,撰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摩洛哥旅行家,游历了非洲、中东、印度和中国。科技传播:火药、印刷术等发明由东方传入西方,改变了后者的历史进程。火药:最初在中国用于烟花,后来被用于军事目的。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发明,随后传入欧洲,促进了知识的传播。第四章:近代早期的国家形成与扩张4.1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国家背景: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标志着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一个文化变革期。城市国家的特点:经济繁荣: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成为商业中心。政治独立:这些城市拥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体系。文化创新:人文主义思潮促进了艺术和科学的发展。重要城市国家:威尼斯:以海上贸易闻名,控制了东地中海的商路。佛罗伦萨: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下,成为了文艺复兴艺术的摇篮。4.2绝对君主制下的欧洲定义:绝对君主制是指国王或女王拥有几乎无限权力的政治体制,这种制度在17至18世纪的欧洲盛行。典型代表:法国:路易十四(太阳王)通过中央集权加强了王室权威。英国:虽然经历了光荣革命,但直到18世纪末仍保留有强大的王权。影响:加强了国家统一,为后续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行政效率提升,但也引发了社会不满情绪的增长。4.3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地的建立动机:经济利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资源。宗教传播:基督教传教士希望将信仰带往新大陆。关键人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瓦斯科·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后果:地理大发现:重新绘制了世界地图,扩大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殖民活动:欧洲列强开始大规模海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网络。第五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现代国家制度5.1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背景:1618年至1648年间爆发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场宗教战争。主要参战方:天主教联盟:支持哈布斯堡王朝。新教联盟: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和平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结束了长期的宗教冲突。影响:奠定了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并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5.2主权国家概念的发展定义:主权国家指的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具有完全自治权的实体。特点:领土完整:拥有明确界定的边界。政治独立:不受外部力量干涉其内政。法律至上:国内法律高于任何其他形式的管辖。案例分析:荷兰共和国:16世纪末脱离西班牙统治后,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之一。5.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基本原则: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平等协商:国家之间应当基于平等地位进行外交谈判。实践应用:欧洲均势:通过维持各大国间的势力平衡来避免单方面霸权。多边会议:如乌特勒支会议等,旨在解决具体争端并促进合作。第六章:启蒙时代的思想影响6.1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主要代表:约翰·洛克:提倡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强调人民主权和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伏尔泰:批判宗教迷信,倡导理性思考。核心理念:理性至上: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解决一切问题。进步观念:相信历史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的过程。自然权利:每个人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6.2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自由主义:自由贸易:主张开放市场,减少关税壁垒。民主扩展:鼓励其他国家采纳类似的政治制度。共和主义:公民参与:重视公共事务中普通民众的作用。道德约束:认为政府应该受到一定的伦理限制。现实主义视角下的批判:认为理想化的观点忽视了国家间竞争的本质。6.3革命时代的外交变革美国独立战争:背景:英属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结果: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并制定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起因:社会不公引发广泛不满。进程:从攻占巴士底狱到拿破仑称帝,历经多次政权更迭。外交政策的变化:新国家的崛起:美国和法国都试图建立一种不同于旧欧洲模式的新型外交关系。反封建同盟:两国共同对抗保守势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改革运动。表格示例:启蒙时代主要思想家及其贡献思想家姓名国籍生卒年份主要著作核心思想约翰·洛克英国1632-1704《政府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让-雅克·卢梭法国/瑞士1712-1778《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直接民主伏尔泰法国1694-1778《哲学通信》批判宗教、推崇理性蒙田法国1533-1592《随笔集》怀疑主义、个人主义康德德国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道德法则此表概述了几位最重要的启蒙时代思想家的基本信息及其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们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知识的看法,也为后来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七章: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竞争7.1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化起源与发展: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从18世纪中叶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关键发明:蒸汽机、纺纱机、铁路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社会结构变动: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导致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阶级分化:新兴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全球经济影响:贸易扩张:工业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资源争夺:对原材料和市场的追求推动了列强间的竞争。7.2帝国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定义:帝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或军事手段控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策。主要表现形式:殖民地建立:直接占领并管理外国领土。保护国制度:名义上保留当地统治者,但实际上由宗主国控制。势力范围划分:在未被正式占领的地区确立自己的影响力。典型案例:英帝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覆盖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法兰西帝国:在非洲和东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7.3列强瓜分非洲与亚洲背景:柏林会议(1884-1885):欧洲列强就如何瓜分非洲达成了协议。东方问题:围绕奥斯曼帝国衰落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展开争夺。具体行动:非洲: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私人占有刚果自由邦;法国向西非推进。亚洲:英国进一步巩固其在印度的地位;俄国与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发生冲突。后果:民族解放运动:受压迫的人民开始反抗外来统治。国际关系紧张: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加剧对立态势。第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8.1一战爆发的原因短期因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遇刺身亡。同盟体系:复杂的联盟关系使得局部冲突迅速升级为全面战争。长期根源:民族主义:各国内部及相互间的民族意识增强,引发对抗情绪。军备竞赛:各国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备战状态。经济竞争: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争夺激化了国际矛盾。8.2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西线战场:凡尔登战役:1916年,法德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残酷战斗。索姆河战役:同年夏季,英法联军发起大规模攻势但损失惨重。东线战场:坦能堡战役:1914年,德国击败俄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勃鲁西洛夫攻势:1916年,俄军发动的一次成功反击。其他重要事件:加里波利登陆:协约国试图开辟新战线,但以失败告终。潜艇战: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协约国海上运输安全。8.3凡尔赛条约与国际联盟的成立和平谈判:巴黎和会:1919年初召开,旨在制定战后秩序。《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承担全部战争责任,并支付巨额赔款。条约内容:领土调整:重新划分欧洲边界,如波兰复国。军备限制:大幅削减德国军队规模及武器装备。赔偿条款:规定德国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国际联盟:目标:防止未来战争的发生,促进国际合作。实践效果:由于缺乏执行力以及美国未加入等因素,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第九章: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动荡时期9.120年代的国际合作尝试外交努力:华盛顿海军会议(1921-1922):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竞赛。洛迦诺公约(1925):改善了德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济合作:道威斯计划(1924):解决德国战争赔款问题。杨格计划(1929):进一步放宽德国偿债条件。文化交往:文化交流活动: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9.2大萧条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经济危机:股市崩盘: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溃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失业率上升:各国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不稳定。政治后果:极右翼势力崛起:意大利法西斯党、纳粹德国等极端政权上台。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壁垒增加,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反应:伦敦世界经济会议(1933):试图协调各国应对危机,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9.3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与二战前夜意大利法西斯党:贝尼托·墨索里尼:1922年通过“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对外扩张:入侵埃塞俄比亚(1935-1936),挑战国际秩序。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随后废除魏玛共和国体制。重整军备:秘密重建空军、扩充陆军,违反《凡尔赛条约》。日本军国主义:九·一八事变(1931):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退出国际联盟(1933):拒绝接受国联关于满洲问题的决议。国际形势:绥靖政策:英法等国试图通过妥协避免战争。慕尼黑协定(1938):允许德国吞并苏台德区,被认为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表格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役及其结果战役名称时间参战方结果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德国vs.法国/英国协约国阻止了德军进攻巴黎加里波利战役1915年4月至1916年1月英国/法国vs.土耳其协约国失败,撤退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至12月德国vs.法国双方伤亡巨大,最终法国守住阵地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至11月英国/法国vs.德国协约国取得一定进展,但代价高昂坦能堡战役1914年8月德国vs.俄罗斯德国取得重大胜利勃鲁西洛夫攻势1916年6月至9月俄罗斯vs.奥匈帝国/德国俄军取得显著进展,但未能持久此表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最为重要的战役,展示了参战各方的力量对比以及每场战斗的具体结果。这些战役不仅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也深刻影响了战后的国际格局。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10.1二战爆发的原因背景:凡尔赛条约的影响:一战后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导致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经济危机: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加剧了社会不满和政治动荡。法西斯政权的崛起: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极端民族主义政府,寻求扩张领土。直接触发点:德军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发动突然袭击,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英法宣战:两天后,英国和法国宣布对德作战。10.2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欧洲战场:闪电战与法国沦陷:1940年5月至6月,德军迅速占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法国北部。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至10月,英国皇家空军成功抵御了德军的空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至1943年,苏联红军在苏德战争中取得关键性胜利。诺曼底登陆(D-Day):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展开大规模登陆行动。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将美国卷入战争。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海上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局。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2年至1943年,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击败日军,巩固了战略优势。北非与地中海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至11月,英军在埃及击败德意联军,阻止其进入中东。意大利战役: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并最终迫使意大利投降。10.3轴心国的崩溃与战后秩序轴心国的失败:德国投降: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欧洲战场的战斗。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在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雅尔塔会议与波茨坦公告: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讨论战后国际秩序。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联合国的成立:目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结构:包括大会、安理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影响: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框架之一,但面临诸多挑战。表格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役及其结果战役名称时间参战方结果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vs.波兰德国迅速占领波兰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至10月德国vs.英国英国成功抵御德军空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至1943年德国vs.苏联苏联取得关键性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盟军vs.德国盟军成功开辟第二战场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vs.美国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日本vs.美国美军取得决定性胜利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至11月德意联军vs.英军英军获胜,阻止德军进入中东此表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最为重要的战役,展示了参战各方的力量对比以及每场战斗的具体结果。这些战役不仅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也深刻影响了战后的国际格局。第十一章: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动荡时期11.1杜鲁门主义与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提出背景:1947年,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为应对希腊和土耳其的政治危机而提出的政策。核心内容:强调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斗争,承诺支持受威胁的国家。影响: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确立了美国在全球反共斗争中的领导地位。铁幕演说:演讲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946年3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主要内容:警告西方世界注意东欧国家被苏联控制的情况,呼吁加强西方民主国家的合作。意义:首次公开揭示了东西方对抗的现实,为后续的冷战奠定了舆论基础。11.2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时间:1949年4月4日。成员国:最初由12个创始成员国组成,逐渐扩展至目前的30多个。宗旨:通过集体防御机制来确保成员国的安全。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时间:1955年5月14日,作为对西德加入北约的回应。成员国:以苏联为首,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散:随着苏联解体,华约于1991年正式解散。11.3核武器竞赛及裁军谈判核武器的发展:早期研发: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扩散:随后苏联(1949年)、英国(1952年)、法国(1960年)和中国(1964年)相继拥有核武器。军备竞赛:导弹技术:双方竞相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E管材国际环保认证合同2篇
- 《科幻小说赏析与写作》 课件 郭琦 第1-5章 导论科幻小说赏析与写作的“关键词”-“反乌托邦”的警示与预言-《一九八四》
- 电影票房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4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南地矿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急救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与审批合同3篇
- 2024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校园自来水管道改造合同2篇
- 2024文旅景区秋季稻田丰收节稻花香里 说丰年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高低压供配电设备检查和检修保养合同3篇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GA/T 804-2024机动车号牌专用固封装置
- DBJ04∕T 398-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初探 20240927 -远东资信
-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竖式计算题练习300道及答案
- JGT 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39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