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言虚词的考查是近几年连续出的题型,包括之、其、何、与、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焉、所、因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虚词的掌握一知半解,缺少系统性,因此整理归纳虚词的用法很是关键。

教学目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掌握“之"、“以”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理解运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韩愈《马说》的最后一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去掉句首的“其"体会句子语气的变化,感受虚词的魅力。虚词的使用很灵活,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虚词是文言文的灵魂。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而虚词一直是我们陕西中考的考点(呈现最近三年中考试题虚词部分),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归纳整理“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

1.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4.愿陛下亲之信之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一般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动词+之)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已而之细柳军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细柳军";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结构助词用的: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前人之述备矣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心"、“大观”“述")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定语+之+中心语)

(四)“之”作定语后置不译: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前面的词的定语时,“之”作定语后置不译(中心语+之+定语)

(五)“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放在宾语和谓语之间的“之”一般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宾语+之+谓语)

(六)、“之"主谓之间不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的“之”一般作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主语+之+谓语)

(六)作音节助词:

1.怅恨久之

2.公将鼓之

3.处处志之

放在多用于时间副词/动词后面的“之"一般作音节助词(时间副词/不及物动词+之)

【练一练】

曾子杀彘(zhi)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久之,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之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找出文中的“之”并用所学的知识说出它的作用与意义

三、归纳整理“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

②以君为长者(把)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①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靠)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二)用作连词:

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以光先帝遗德(来)

2.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3.相当于“而"。

例:计日以还(相当于“而”)

(三)动词: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例: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

速记口诀:介(借)用把拿照因凭(音频)连来以致动认为

【练一练】

1.扶苏以数谏故()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以塞忠谏之路也()

5.无从致书以观()

6.策之不以其道()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以光先帝遗德()

9.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以其境过清()

四、综合运用: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太祖]指魏武帝曹操。[校]比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有若成人之智"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久之,目似暝

C.辍耕之垄上

D山间之四时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称物以载之皆以美于徐公

B而刻其水痕所至太祖欲知其重

C太祖欲知其重,访之群下甚矣,汝之不惠

3.翻译:

(1)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_________________

(2)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_________________

五、直击中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余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梳理了"之、以"2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我们掌握文言文虚词有一定的启发。同时,本节课结合近年中考试题作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虚词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七、作业布置:

基础:

1.整理“之"以”的用法和意义。

2.《中考零距离》虚词的“之"以”习题。

提升:收集《醉翁亭记》中有关“而"字的句子,整理出“而”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反思:

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陕西省中考近几年连续出的知识考点,主要考查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学生对虚词的掌握一知半解,缺少系统性,因此整理归纳虚词的用法很是关键。所以我的教学内容设计力求实用,贴近中考复习。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让杂乱的知识呈现出规律化、有章可循,将琐碎难记的知识趣味化,以速记口诀的形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易于接受,达到教学目的。当堂练习时,选用通俗文言小故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形式灵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