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孩子,他就是杨氏之子。

2.知道杨氏之子指的是谁吗?

预设:姓杨人家的孩子。

3.谁能用这种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我是()氏之子我是()氏之女

4.不错!儿子用子,女儿用女,信老师就是----信氏之女。接下来,让信氏之女和你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杨氏之子。

5.齐读课题。

二、初读,扫除障碍

1.这是一篇文言文,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

预设:选自《世说新语》。

2.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通过看注释知道的。

3.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方法(板书:看注释)

4.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出示):《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依内容可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本文出自《言语》篇。

5.指名读,生评。

6.我特别欣赏的是他把这篇文章中的两个多音字读准确了:一个是“为设果”的“为”,一个是“应声答”的“应"(出示)

7.交流这两个读音字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8.这两个多音字大家都能准确分辨,我们回到课文中来。本课还有几个生字,通过预习,你都认识吗?(出示)

9.生齐读生字。

10.(出示“诣”):“诣"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通过看注释知道的。

11.(出示“禽”):“禽"在文中没有注释,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呢?

预设: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知道这个“禽”是“鸟"的意思。

12.查字典是一个好方法,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古人是怎么造“禽”字的。

13.(出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好像是一张网在捕鸟。

14.这就是“禽"的本意:用网捕鸟。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禽”字,本课中“禽"的意思就是:鸟。(师边讲解边演示)“家禽”就是----家里的鸟(生接)。

15.看来古今字义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以后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或者查阅一些资料。(板书:查字典或资料)

16.解决了这些生字词,相信同学们能读得更好!(齐读全文)

美读,读出节奏

1.读文言文这样还不够。俗话说:诗有诗韵,词有词韵。读文言文还讲究断句。下面听老师读,拿出笔,用心感受,除了标点,我还在哪些地方停顿了?用斜线画出来。

2.师范读。

3.(出示)请看,你画的和老师标的一样吗?不一样的地方改过来,然后自己练习着读一读。

4.我们先来合作吧。老师读黑色的字,你们读蓝色的字。(师生合作读)

5.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6.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再读,理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法宝。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读出来了吗?在这篇文言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都是谁?

预设:两个人物,杨氏子子和孔君平。

2.那你们看这些词又指的是谁呢?(出示)

预设:都是指的杨氏子。

3.老师有点好奇,你是怎么知道的?例如这个“君”字,你怎么知道就是杨氏之子呢?

预设:因为前边说是杨氏子为孔君平端上了水果,所以“君"字指的就是杨氏子。

4.联系上下文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

5.那这两个词又指的是谁呢?(“孔”和“夫子"显示蓝色)

6.“夫子”注释就有,是孔君平。

小结: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称呼,前面提到过的称呼。到后边是能省则省,语言精炼。

7.文中还有一处直接把称呼省略掉了。(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谁为谁设果呢?

预设:因为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杨氏子的父亲不在家,就把杨氏子喊了出来。杨氏子是主人,孔君平是客人,所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8.杨氏子和孔君平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儿的事儿呢?你能不能用上这些学习方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呢?自己先试着理解,然后同桌两个再交流交流。

9.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师相机指导。

10.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谁来挑战一下高难度的,能不能把全文连起来讲一讲?

指名讲故事。

五、细读,悟“甚聪惠”

1.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答。

预设:围绕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来写的。

3.(出示)第一句既是全文的总起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4.生齐读。

5.从这句话中,我们读出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甚聪惠)。

6.大家看这个“惠”字,注释上是怎么解释的?(同“慧"。)

7.是的,这两个字古今写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如果今天你把“聪慧”的“慧"写成“惠”就是错别字了。(师边讲解边展示。)

8.杨氏子的“甚聪惠"表现在哪里呢?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

合作学习: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

9.小组讨论交流。

10.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从“应声答"知道是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可以体会到他思维敏捷,“甚聪惠”。(师相机板书:反应快)

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是说“杨梅和你是一家人”,他在杨氏子的姓上做文章,杨氏子马上明白了孔君平话里的意思,于是他想到了孔雀,也在孔君平姓上做文章。说明他“甚聪惠"。(师相机板书:会听)

(3)我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杨氏子作为主人,为客人端来了水果,很有礼貌。(师板书:有礼貌)

(4)“夫子”这个词是“古时对男子的敬称”,也说明杨氏子很有礼貌!

(5)我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个“未闻"中体会到杨氏子用了否定的语气,更加委婉,显示出了对孔君平的尊重。

师点拨:

(1)你们听明白了吗?他重点抓住哪个词来体会的?

A:加上“未闻”和没加“未闻"有什么不同?我们来读一读。(师读孔君平的话,生读杨氏子的话,第一次没加“未闻”,第二次加了“未闻")

B:加了“未闻”,确实有礼貌了,也委婉地反驳了孔君平的话,“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

C: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了。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板书:会说)

D:假如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黄君平,你会怎么说?(指名说)

E:假如来的是李君平呢?对面的两个同学一个演李君平,一个演杨氏子,加上动作更好。

F:指名一组上前表演,相机评价。

11.结合板书小结:一个九岁的孩子,语言是如此的巧妙,反应是如此之快,还彬彬有礼,真的是“甚聪惠”。

12.我们一起夸夸他:杨氏之子,甚聪惠!

13.师评价:我们文化学子,甚聪惠!

六、背诵,积累语言

1.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甚聪惠”的杨氏子,感受了他巧妙的语言,还体会到了我们祖国古代语言的无限魅力。这么美的语言,能不能把它背下来呢?老师这儿有一道填空题,谁来补充背诵?

2.(出示)指名填空背诵。

3.谁能把全文背下来?(指名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

拓展,读写结合

1.在《世说新语》中,像杨氏子这样出语不凡、甚聪惠的孩子还有很多,有一个故事叫《咏雪》,写的是古代才女谢道韫小时候的故事。听老师先读读这个故事。(出示)

2.你能用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学习方法来读明白这个故事吗?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提示:画黑色色横线的是人名,文中的这一处空白是谢道韫所说的话。下边请自己先试着理解,有疑问的地方同桌两个交流交流。

3.指名一生说说故事大意,师相机点拨。

4.师生配合读对话。

5.孩子们,在你们看来,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拿出练习本,把你们巧妙的语言也写下来。想尝试文言文的,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出示)

7.生小练笔。

8.全班展示交流,师相机评价。

9.你们知道年仅十岁的谢道韫怎么说的吗?书中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