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6/13/wKhkGWc0G0yAA4XfAAK0yshnynA660.jpg)
![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6/13/wKhkGWc0G0yAA4XfAAK0yshnynA6602.jpg)
![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6/13/wKhkGWc0G0yAA4XfAAK0yshnynA6603.jpg)
![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6/13/wKhkGWc0G0yAA4XfAAK0yshnynA6604.jpg)
![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26/13/wKhkGWc0G0yAA4XfAAK0yshnynA66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TOC\o"1-2"\h\u29663第1章引言 313251.1研究背景 3267221.2研究目的 3303601.3研究意义 327873第2章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概述 435752.1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历程 4109592.2国内外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现状 4287152.2.1国外现状 4142992.2.2国内现状 459362.3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57410第3章品种选育与种子处理技术 529693.1品种选育方法 5159503.1.1传统选育方法 5283873.1.2现代生物技术方法 5299443.2品种筛选与评价 613883.2.1产量评价 6280103.2.2品质评价 694873.2.3抗逆性评价 6154143.2.4适应性评价 6219393.3种子处理技术 6247883.3.1清选 669983.3.2消毒 6286873.3.3药剂处理 7238933.3.4包衣 7109183.3.5催芽 715609第四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7107764.1土壤调查与评价 7321644.1.1土壤调查方法 7237364.1.2土壤评价方法 7294444.2土壤改良措施 749864.2.1物理改良 7200214.2.2化学改良 7141104.2.3生物改良 8104384.3土壤保育技术 8101364.3.1水土保持 8258404.3.2轮作与间作 881774.3.3土壤侵蚀防治 8298284.3.4土壤污染治理 82546第5章水肥一体化技术 8256995.1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8185155.2水肥一体化设备与系统设计 8144475.2.1设备选型 8295135.2.2系统设计 9174995.3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 988775.3.1基地概况 9204345.3.2技术应用 931237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922306.1病虫害监测预警 936436.1.1监测技术 973126.1.2预警系统 10148036.2生物防治技术 10231556.2.1天敌生物防治 10234996.2.2生物农药应用 1022546.3化学防治技术 1078266.3.1农药筛选与使用 10140916.3.2施药技术 1040336.3.3农药抗药性管理 1020717第7章农田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 10221287.1农田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0107567.2主要种植机械化技术 1113757.3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应用案例 1110683第8章农田信息化管理技术 12121128.1农田信息化技术概述 12176038.2农田遥感监测技术 12223398.3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125866第9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254569.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13185949.1.1分类 13125939.1.2特点 131473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364729.2.1秸秆还田技术 13141469.2.2稻壳利用技术 13284359.2.3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4179.2.4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1468379.3应用案例分析 1415651第10章推广与应用策略 141158210.1技术推广模式 14292310.1.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4187810.1.2推广服务模式 151086510.2政策与扶持措施 151176710.2.1政策支持 15219210.2.2财政扶持 15159010.3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与普及 152819310.3.1技术培训 151439010.3.2技术普及 151002510.3.3人才队伍建设 15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作为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推广力度和范围上存在不足,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1.2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现有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通过实施推广方案,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普及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3研究意义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案,有助于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广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3)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广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4)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问题,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本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2章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概述2.1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实质上是人类对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摸索和改革的过程。从早期的手工劳动、畜力耕作,逐步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信息化和智能化阶段。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农业阶段:以人力、畜力为主要生产动力,依赖经验进行种植管理。(2)机械化农业阶段:20世纪初,农业机械化开始发展,种植管理技术逐步实现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自动化农业阶段: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农业自动化设备逐渐应用于种植管理领域。(4)信息化农业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农业种植管理中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5)智能化农业阶段: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种植管理中逐步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2.2国内外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现状2.2.1国外现状国外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较早,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其技术体系较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农业设备: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智能化农业设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精准。(2)信息化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3)生物技术: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在种植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2.2国内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机械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2)信息化技术:我国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并在农业种植管理中逐步应用。(3)生物技术:我国在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商业化应用程度较低。2.3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农业种植管理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2)绿色化: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种植管理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3)精准化: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的精准监测和管理。(4)生物技术: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5)融合化:农业种植管理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第3章品种选育与种子处理技术3.1品种选育方法品种选育是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育适应我国气候条件、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作物品种。以下为常用的品种选育方法:3.1.1传统选育方法(1)系统选育: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或互交,逐步累积优良基因,提高品种的稳定性和纯度。(2)杂交选育: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种间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产生新的组合,再通过后代选择,育成具有更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品种。3.1.2现代生物技术方法(1)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定位,提高选育效率。(2)基因工程:通过基因克隆、转移和表达,将有益基因导入作物品种,赋予其新的性状。(3)细胞工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作物进行无性繁殖,实现优良性状的快速繁殖和纯化。3.2品种筛选与评价品种筛选与评价是保证所选育品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品种筛选与评价的主要方法:3.2.1产量评价通过田间试验,对候选品种的产量进行测定,筛选出产量较高、稳定性好的品种。3.2.2品质评价对候选品种的果实、种子、茎叶等部位的营养成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进行测定,筛选出品质优良的品种。3.2.3抗逆性评价通过模拟不同逆境条件(如干旱、盐碱、病虫害等),对候选品种的抗逆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3.2.4适应性评价在多个生态区域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广、生长稳定的品种。3.3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对提高种子质量和播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3.3.1清选通过风选、筛选、比重选等物理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粒和病虫害粒,提高种子净度。3.3.2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如紫外线、微波等)对种子进行消毒,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3.3药剂处理使用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3.3.4包衣将种子表面包裹一层具有一定功能的材料(如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实现种子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3.3.5催芽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处理,促进种子提前发芽,提高播种质量。第四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4.1土壤调查与评价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土壤进行调查与评价是保证种植管理技术有效实施的前提。本节主要介绍土壤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及其在农业现代化种植中的应用。4.1.1土壤调查方法土壤调查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两个部分。野外调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遥感(RS)手段,对土壤类型、分布、质地、肥力等进行详细记录。室内分析则对采集的土样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检测。4.1.2土壤评价方法土壤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结合土壤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指标,对土壤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土壤肥力评价则侧重于土壤供肥能力、肥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4.2土壤改良措施针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为农业现代化种植提供良好基础。4.2.1物理改良物理改良主要包括深翻、松土、覆土等,旨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4.2.2化学改良化学改良主要通过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肥料等,调整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4.2.3生物改良生物改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4.3土壤保育技术土壤保育技术旨在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退化,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4.3.1水土保持采用梯田、梯地、等高植物带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4.3.2轮作与间作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制度,采用轮作、间作等方式,降低土壤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肥力。4.3.3土壤侵蚀防治针对不同土壤侵蚀类型,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防治土壤侵蚀。4.3.4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业环境监管,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采用生物降解、化学稳定等手段,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第5章水肥一体化技术5.1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肥液,然后利用灌溉系统将肥液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促进作物生长;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5.2水肥一体化设备与系统设计5.2.1设备选型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水源、施肥设备、灌溉设备、控制系统等部分。根据作物种植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包括潜水泵、过滤器、施肥泵、灌溉管道、滴灌带等。5.2.2系统设计(1)灌溉系统设计:根据作物需水量、灌溉面积、土壤特性等因素,合理设计灌溉制度,保证水分供应充足。(2)施肥系统设计: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养分需求规律,制定施肥方案,实现养分平衡供应。(3)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自动运行,提高管理效率。5.3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以下为某地区番茄种植基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5.3.1基地概况该番茄种植基地占地面积100亩,采用大棚种植,土壤质地为沙壤土,灌溉水源为地下水。5.3.2技术应用(1)设备选型:选用潜水泵、施肥泵、滴灌带等设备,保证灌溉和施肥的稳定性。(2)灌溉制度:根据番茄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制定灌溉制度,实现水分的适量供应。(3)施肥方案:根据番茄养分需求,制定施肥方案,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养分平衡供应。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该番茄种植基地取得了以下成效:(1)水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较传统灌溉施肥方式节水节肥40%以上;(2)番茄产量提高15%,品质得到提升;(3)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效益提高。(本章内容结束)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6.1病虫害监测预警6.1.1监测技术针对农业现代化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监测技术,包括远程图像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监测以及无人机遥感监测等。通过实时收集作物生长环境及病虫害发生发展数据,为预警提供准确信息。6.1.2预警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预警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及时向种植户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6.2生物防治技术6.2.1天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方法包括引进和释放天敌昆虫,如捕食性螨类、寄生蜂等,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6.2.2生物农药应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开展生物农药的筛选、研发和应用,提高生物防治效果。6.3化学防治技术6.3.1农药筛选与使用根据病虫害种类和抗药性情况,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遵循农药使用规范,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6.3.2施药技术采用精准施药技术,如喷雾器、无人机等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浪费。同时推广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施药技术,保证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6.3.3农药抗药性管理加强对农药抗药性的监测,及时调整农药使用策略,采用交替使用、轮换使用等方法,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发展,提高防治效果。通过以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田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7.1农田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田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田机械化水平已显著提高,但在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2)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3)农业机械化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7.2主要种植机械化技术目前我国农田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包括深松、旋耕、平整地等环节,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2)播种机械化技术:实现精量、均匀、高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3)施肥机械化技术:实现精准、均匀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4)植保机械化技术: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通过喷洒、喷雾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5)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谷物、经济作物等不同类型的收获机械,提高收获效率。(6)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撒施于田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7.3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应用案例案例一:某地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该示范项目采用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环节。通过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现小麦生产高效、优质、低耗目标。项目实施以来,小麦产量提高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5%。案例二:某地区玉米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示范该示范项目针对玉米生产关键环节,推广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通过采用玉米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无人机喷洒、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项目实施后,玉米产量提高8%,生产成本降低12%。案例三:某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示范该示范项目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目标,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施肥、植保、收获等技术。通过机械化种植管理,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项目实施后,水稻产量提高6%,生产成本降低10%。第8章农田信息化管理技术8.1农田信息化技术概述农田信息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田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为农业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技术主要包括农田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农田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农田信息化管理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8.2农田遥感监测技术农田遥感监测技术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农田植被、土壤、水分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该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周期短、实时性强等特点,为农田种植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1)卫星遥感监测:通过获取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分析农田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参数的变化,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2)航空遥感监测:利用无人机等航空平台,搭载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对农田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管理数据。8.3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农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结合,为农业种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其主要应用包括:(1)农田资源调查与评价:通过对农田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建立农田资源数据库,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和农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农田适宜性评价:结合农田土壤、气候等条件,对各类作物进行适宜性评价,为农田种植规划提供指导。(3)农田灾害预警与监测:利用GIS技术,对农田病虫害、旱涝等灾害进行预警和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4)农田生态环境管理:通过GIS分析,评估农田生态环境现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5)智能农业决策支持:将GIS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农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9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9.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稻壳、农膜、畜禽粪便等,这些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利用价值。本节对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详细阐述。9.1.1分类(1)作物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收获后的茎秆和叶片。(2)稻壳:水稻脱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3)农膜: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主要包括地膜和棚膜。(4)畜禽粪便:包括鸡、猪、牛、羊等畜禽的粪便。9.1.2特点(1)资源丰富: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泛。(2)利用价值高: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具有很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3)环境影响:农业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点,本节介绍几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旨在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9.2.1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是将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秸秆直接还田:将秸秆割碎后均匀撒施于地表,再进行翻耕。(2)秸秆覆盖还田:将秸秆割碎后均匀覆盖在地表,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3)秸秆堆肥还田:将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腐熟后施入土壤。9.2.2稻壳利用技术稻壳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稻壳发电、稻壳制取生物质炭、稻壳提取硅等。(1)稻壳发电:利用稻壳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2)稻壳制取生物质炭:通过热解、气化等方法,将稻壳转化为生物质炭。(3)稻壳提取硅:从稻壳中提取硅元素,制备硅肥。9.2.3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农膜回收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农膜回收、再生利用和降解膜应用等。(1)农膜回收: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将废弃农膜收集起来。(2)再生利用:将回收的农膜进行再生造粒,制备新型塑料产品。(3)降解膜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创新练习试卷附答案
- 《重积分的计算ma》课件
- 电控底盘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 《岳阳楼记》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租赁项目融资担保协议
- 《美导工作职责》课件
- 《金斧子银斧子》课件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2
- 中学生文学类故事征文
-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调研报告
- 输卵管积水疾病演示课件
- 2024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数据交换要求
- 劳动教育-专题一崇尚劳动(劳动的意义)
-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4章(2018新大纲)
- (新版)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
- 国有集团公司中层及员工履职追责问责处理办法模版
- 台球运动中的理论力学
- 春节(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 “高中英语阅读课件-阅读策略与技巧”
- 透明质酸注射美容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