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地理重难点能力专题突破15论证探讨能力【重点梳理】高考地理的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即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论证问题,并在论证问题中体现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可见,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在前面三项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点明确、表述清晰“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的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与表述内容上有机结合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考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该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地说明;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4)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5)比较性论证:主要是对不同地域、不同事物、不同现象特点、过程和原因的辨析、对比。(6)推理性论证:对于某些内容并不是很熟悉,但试题中又提供了充足的地理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试题信息进行推理论证。【对点训练】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盖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大,尤其是永久机场。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蓝冰上适宜修建永久机场。2018年11月,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这里处于南极冰盖边缘,下降风盛行。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材料分析,中山站附近蓝冰(
)A.厚度较薄 B.多含气孔 C.质地坚硬 D.表面粗糙2.建设我国首个蓝冰机场,要求选址地(
)①海拔高气温低,冰层较厚②冰盖运动较均一,流速较大③对冰面进行平整,达到起降要求④增大冰面摩擦,保证起降安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1.C2.D【解析】1.根据材料,中山站附近蓝冰适宜建设机场,因此需要冰层质地坚硬,厚度较厚才行,C正确,A错误;材料中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散射作用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说明气泡较少,B错误;当地下降风盛行,不易积雪,因此表面较光滑,D错误。故选C。2.地处南极冰盖边缘,海拔较低,①错误;冰盖运动比较均一且流速较小,更便于飞机的起降,②错误;机场跑道要求平坦,需平整冰面,③正确;蓝冰表而较光滑,需要对冰盖进行改造,增加摩擦,保证起降安全,④正确。故选D。【点睛】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在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暴露于南极冰盖表面。在南极地区可建设冰雪机场跑道的区域中,蓝冰区为优选;蓝冰密度与硬度较高,作为跑道的基础层,具有天然的结构强度优势,表层无积雪,仅需对冰面进行平整与刻槽处理,成本较低。20世纪70年代,计划在上海建设大型石化企业,当时有金山县金山卫、川沙县等厂址候选点,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确定金山卫方案。图(a)为上海市略图、图(b)为上海金山卫石油化工区的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与川沙方案相比,金山卫方案(
)①淡水资源充足,距渔场较近
②交通便利,加强产业间联系③可围海造陆,少占或不占用农田
④远离城市中心的人口密集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厂区东边,建起了规划有序的居民新村,这样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水源 B.风向 C.地价 D.交通【答案】3.D4.B【解析】3.结合图片可知,川沙和金山卫都有河流汇入,且川沙距离渔场更近,①错误;川沙地区有铁路经过,因此交通相比于金山卫地区更加便利,②错误;金山卫地区远离城市中心,适合围海造陆,占地成本较低,③正确;结合图片可知,金山卫相比于川沙,远离城市中心的人口密集区,工业生产对城市的影响较小,④正确。故选D。4.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居住区位于工业区的东侧,夏季居住区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不会受到污染;结合图片可知,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盛行风垂直方向的西侧,且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隔着防护带,因此受到污染较小,B正确;该地居住区分布在东侧与水源、地价和交通无关,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摩天大楼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中国多地一度掀起“摩天大楼热”,争先恐后筑起高楼大厦。2020年5月9日,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文,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500米以上大厦几乎被完全禁止。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应,与消防教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的原因可能是(
)①影响飞机飞行安全②加剧生态破坏、诱发地震③易引起地面沉降④建造成本高、极易倒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近期,国家鼓励和支持老旧多层住宅(≤6层)加装电梯,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 B.国家经济水平提高C.火灾逃生通道较少 D.重物搬移节时省力7.超高层建筑集中布局,有利于(
)A.进行统一建设 B.拆除时减少干扰C.实施消防救援 D.形成建筑景观群【答案】5.B6.A7.D【分析】5.超高层建筑相对高度大,会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尤其在飞机起落阶段,①正确。新建超高层建筑会开挖地表,造成生态破坏,但建超高层建筑地面立足点较小,对地壳产生的压力微小,不会诱发地震,②错误,A、D错误。新建超高层建筑大范围深基建设,,须挖井排水,易引起地面沉降,③正确,B正确。超高层建筑,安全系数相对较低,但其设计建造时,防风抗震标准高,不会轻易倒塌,④错误,C错误。故选B。6.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老年人爬楼相对困难,故国家鼓励和支持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A正确。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并不是鼓励支持老旧楼层加装电梯主要原因,B错误。火灾一旦发生,很可能引起电线着火,电梯会突然断电停止运行,电梯不能作为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但没有减少火灾逃生通道,C错误。重物搬移节时省力,占一部分因素,但并不是题干要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7.在城市规划上,超高层建筑集中布局有利于形成建筑景观群,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壮大,D正确。集中布局为空间概念,统一-建设为时间概念,超高层建筑集中布局,但不一定统一建设,A错误。超高层建筑集中布局,相互靠近,某一建筑物拆除时,会加大对附近建筑物的干扰,B错误。实施消防救援与当地消防救援能力有关,与超高层建筑集中布局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及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知识点。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挪威油气、水力、森林、渔业资源丰富,水电发电量已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96%以上。挪威是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宜居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全球幸福报告》中幸福指数排名第8。2022年,挪威新车销量为17.4万辆,其中纯电动销量为13.8万辆,占比79.3%;插电混动销量为1.5万辆,占比8.5%,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全球最高。该国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纯电动车的政策: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不需要缴纳购置税和进口税,免缴25%的增值税、50%的公路税,公共充电桩免费充电,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等。截至2020年底,挪威已建成1100个公共快充站和7500座公共普通充电站,每万人拥有的充电桩数量全球领先。近年来,多家中国车企进军挪威,该国成为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登陆欧洲市场的首选。下图示意挪威的位置。(1)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续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车主在换电站直接付费更换电池包)。请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挪威推广选择一种合理续电模式,并说明理由。(2)假如你是中国车企欧洲商务代表,试论证将挪威作为开拓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地的依据。(要求:论据扎实,论证充分,角度全面,表述准确)。【答案】(1)换电模式,理由:挪威国土面积较小,较大城市集中于南部,出行距离短,布局总数较少的换电站即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挪威纬度高,气候较寒冷,电池工作效率低,充电频率高,换电模式较充电模式车主等待时间短,可以迎合部分车主的需求。充电模式,理由:挪威充电桩发展快,覆盖率高,可以共享已有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利用公共充电桩免费,可以节省费用,消费者购买充电模式电动车意愿强,消费群体比换电模式大。(2)论据:挪威自然环境优美,居民环保观念强,以水电为主,电力充足,电价便宜,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高;人均收入高,居民购买力强,汽车迭代速度快,市场广阔;政府财政宽松,对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大,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口;该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通过与国外品牌竞争,可以不断提升国产汽车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挪威新能源汽车市场示范性强,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作为打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跳板。【分析】本题以挪威新能源洗车销售情况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区域发展差异、新能源汽车电池续电方式、服务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分析“换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国土面积、形态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等角度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挪威国土面积较小,布局总数较少的换电站即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读图可知,挪威国家轮廓南北较为狭长,东西方向距离较短,所以在南北干线公路沿线布局换电站即可辐射东西两侧;挪威纬度高,气候较寒冷,在户外等待充电车主难以承受,所以换电需求较大。分析“充电模式”在挪威推广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充电设施、消费群体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挪威已建成1100个公共快充站和7500座公共普通充电站”,挪威充电桩发展快,覆盖率高,可以共享已有充电设施;“公共充电桩免费充电”,电动汽车利用公共充电桩免费,可以节省费用,消费者购买充电模式电动车意愿强,消费群体比换电模式大。(2)将挪威作为开拓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地的依据可从挪威的产业基础、市场前景等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成熟,水平较高。由材料“该国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挪威自然环境优美,居民环保观念强,以水电为主,电力充足,电价便宜,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高,人均收入高,居民购买力强,汽车迭代速度快,市场广阔,市场规模较大。从材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纯电动车的政策”可知,政府财政宽松,对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大,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口。挪威新能源汽车推广知名度高,进入挪威汽车市场后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挪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结合区域特点可知,挪威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有利于检验汽车产品质量,挪威新能源汽车市场示范性强,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作为打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跳板。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措施。治沟造地采用坡面退耕还林、拓宽沟道淤地等措施,形成“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某科研团队为了进一步研究“治沟造地”对土壤保持的影响,对延河流域治沟造地前后土壤保持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量化评估。下图是延河流域示意图,下表是延河流域治沟造地前后土壤保持量的分析结果。治理时期土壤保持量(106t)耕地土壤保持量(106t)耕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t/hm2)治沟造地前292.0052.71255.62治沟造地后300.0051.43262.63变化量8.00-1.287.01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说明。(要求: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结论:治沟造地工程使该区域土壤保持能力提高。论证:与治沟造地前相比,造地后总的土壤保持量增加了8.00(106t),其中耕地土壤保持量减少1.28(106t),而单位面积耕地土壤保持量增加7.01(t/hm2)。说明该区域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转变为林草地,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减轻,耕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增加;同时拓宽沟道,使地表径流流速降低,大量泥沙在沟道内沉积,土壤保持能力提高。【分析】本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防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表中数据是延河流域治沟造地前后土壤保持量的分析结果,可以反映治沟造地前和治沟造地后的土壤保持量、耕地土壤保持量、耕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的变化,通过数据对比可知:与治沟造地前相比,造地后总的土壤保持量增加了8.00(106t),其中耕地土壤保持量减少1.28(106t),而单位面积耕地土壤保持量增加7.01(t/hm2)。说明该区域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转变为林草地,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减轻,耕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增加;同时拓宽沟道,使地表径流流速降低,大量泥沙在沟道内沉积,土壤保持能力提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治沟造地工程使该区域土壤保持能力提高。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使地中海一度封闭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科学家们在地中海海底钻探中发现和证实:距今600万年前形成了干涸蒸发岩,地层以风沙层夹结晶盐层构成;经数十万年后,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下图是现今地中海。(1)根据地中海距今600万前的干涸蒸发岩,指出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2)与地中海作为海洋相比,说明地中海湖泊时期的水量的主要收支来源和平衡状况。(3)有人预测,地中海将再次成为湖泊。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对上述说法予以论证。【答案】(1)地中海此时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气候干旱;湖泊干涸;荒漠广布。(2)水量收入:降水与河流径流的注入;水量支出:地中海蒸发。水量收支状况:收入小于支出。(3)地中海地区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中海将逐步缩小和封闭,极可能再次形成湖泊。【分析】本大题以“地中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中海的演变过程、自然环境特点、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地中海未来演变趋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地中海形成干涸蒸发岩,说明当时的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泊水逐渐减少,变得干涸,荒漠广布;地中海曾是海洋,地势比周边陆地低,随着水分的消失,洋壳显现,此时地中海是一个巨大的盆地。(2)与海洋相比,湖泊时期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有山脉阻挡,没有大西洋海水的注入,使得地中海湖泊的湖水收入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湖泊的水量收入有降水与河流水的注入;地中海湖泊的水量支出主要是地中海湖泊水的蒸发。根据材料可知,湖泊最后干涸,所以水量收支状况应该是收入小于支出。(3)由于非洲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使得海底逐步抬起形成山脉,地中海与大西洋的通道被阻隔,地中海逐步封闭,面积减小,再次形成湖泊;由于缺少大西洋海水注入,在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地中海水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使得湖泊水逐渐减少变得干涸;最终地中海逐步演变为荒漠广布的盆地。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菠萝好光喜暖,喜湿润怕渍涝,喜疏松肥沃弱酸性土壤,在气温24~27℃,年降雨量1000~1500mm生长最适宜。广东省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是全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远销国内外。近年来,除了种植菠萝之外,徐闻县还发展了一定规模的菠萝加工产业,将菠萝加工成果汁、果酒、罐头等。下图为徐闻县的位置示意图。(1)徐闻县地势略高的火山熔岩台地非常适宜种植菠萝,简析其原因。(2)根据徐闻县的地理位置,评价其发展菠萝产业的区位条件。(3)试论证徐闻县发展菠萝加工产业的合理性。【答案】(1)火山熔岩台地地形坡度缓(较为平坦),便于菠萝种植;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水侵袭;火山熔岩⻛化形成的火山土较为肥沃且偏酸性,利于菠萝生⻓。(2)有利条件:徐闻县地处我国低纬热带沿海地区,光热充足,有利于菠萝生⻓;季⻛气候典型,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有利于菠萝生⻓;位于经济大省广东省南部,接近周边消费市场;处于多条交通路线交汇处,有利于菠萝外运到其他地区销售。不利条件:热带气旋等自然灾害多发,对菠萝生产不利;季⻛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威胁菠萝生产。(3)徐闻菠萝产量大、质量优,发展菠萝加工业充分发挥了徐闻的原料优势;菠萝加工业延⻓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促进徐闻县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收入。【分析】本大题以徐闻县菠萝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详解】(1)徐闻县地势略高的火山熔岩台地非常适宜种植菠萝要从徐闻县地理位置、地势高、火山熔岩、台地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徐闻县地处我国低纬热带沿海地区,光热充足,有利于菠萝生⻓;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适宜菠萝生长需求,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火山熔岩⻛化形成的火山土较为肥沃且偏酸性,适宜菠萝生长;台地地形坡度缓(较为平坦),利于菠萝种植,方便管理。(2)评价其发展菠萝产业的区位条件既要评价有利的方面也要评价有害的方面。有利因素从原材料、市场、交通等方面论述;有害因素从自然灾害、气候等方面论述。徐闻县纬度低、光热充足,季⻛气候典型,雨热同期;位于经济大省广东省南部,接近周边消费市场;处于多条交通路线交汇处,海陆空全层次运输,有利于菠萝外运到其他地区销售。但是,受到台风、季风降水变率大等影响,菠萝生产受到限制。(3)对菠萝进行加工,延长其产业链,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菠萝资源,具体体现在:徐闻菠萝产量大、质量优,原料优势明显;延⻓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新产业创造新就业岗位,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2.某校学生到福建长汀县开展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地理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毫米,曾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入21世纪,长汀县确立了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荒山一绿洲一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任务一考查长汀县地形任务二调研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研究表明,在长汀县河田镇水土保持科教园区,全坡面采用种草、种植马尾松、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等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其中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1)分析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任务三探究农林复合经营措施的效果位于三洲镇的长汀湿地生态园采用农林复合经营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是一种经济高效合理的治理措施。表为长汀湿地生态园农林复合经营措施实施前后水土侵蚀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比数据。阶段指标实施前面积(km²)实施后面积(km²)侵蚀状况无明显侵蚀21.2675.77轻度侵蚀14.646.15中度侵蚀46.8525.39重度侵蚀76.7711.63土地利用耕地23.4546.29果园77.8681.36林地18.9335.25疏林地51.648.98(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答案】(1)植被分层结构明显,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覆盖率更丰富,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2)采用农林种植措施后,水土流失现象减轻。理由:实施后土壤无明显侵蚀面积增加,轻度侵蚀增加,中度侵蚀状况减少,重度侵蚀面积减少;采用农林种植措施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面积)。理由: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实施后,耕地面积增加,果园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增加;采用农林种植措施后,就业机会增加。理由:耕地增加,果园增加,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增加,增加就业机会;采用农林种植措施后,农民收入增加。理由:耕地增加,果园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提高农民收入。【详解】(1)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使地表植被覆盖更丰富,有利于减缓地表径流的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的效果更好;植被垂直分层结构更明显,截留降水的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的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生态系统更稳定,保持水土的效果更稳定。(2)结合表中数据分析,根据农林种植措施实施后土壤无明显侵蚀面积增加,轻度侵蚀面积增加,中度和重度侵蚀面积大幅下降,可得出该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减轻。根据耕地面积增加,果园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增加,疏林地面积减少,可得出农林种植措施实施后土地利用面积增加,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根据耕地面积增加,果园面积增加,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增加,可得出农林种植措施实施后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根据耕地面积增加,果园面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可得出农林种植措施实施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图甲为全国土壤污染地区分布图,图乙为贵州省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图中信息予以论证。要求就矿产资源开发及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结论: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剧了土壤污染。论证:贵州省西部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壤污染主要有矿物开采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采矿过程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析】本题以矿产开发与环境污染为背景,涉及矿产的开发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分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详解】结论: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剧了土壤污染。据图甲可知,贵州省西部的土壤污染较为严重;据图乙可知,贵州省西部的煤矿、铁矿较为丰富;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废弃物堆积,造成的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排放的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物,导致土壤污染。1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养掠夺式开垦,使黑土层减少与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强度增加。为研究和治理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科学家们在实验室进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下表是东北地区黑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产品采购与物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商铺租赁合同续签与转租
- 2025年交通工具租借合同标准文本
- 果树苗购买合同范例(2025年)
- 2025年农业种植发展合同示本
- 2025年农场经营权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二手车购销合同书
- 标准化使用权房屋转让合同
- 专项基金投资顾问合同例文
- 2025年驾驶员劳动合同范本
- 数学史简介课件
- 八年级 下册《黄河两岸的歌(1)》课件
- 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T-CIAPS 0035-2024 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
- 《ZN真空断路器》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模拟考试及答案
- 《山东修缮交底培训》课件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缺血性心脏病麻醉
- 幼儿园大班音乐《歌唱春天》课件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