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在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气候变化威胁全球人类生存空间及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教师应认真解读“双碳”目标与“双碳”行动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双碳”行动能力培养与地理学科教学、德育课程实践的关系,探索地理教学与德育课程融合视角下“双碳”行动能力培养路径。关键词:“双碳”行动能力;课程融合;培养路径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双碳”概念和目标得以明确,“双碳”行动能力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最新研究课题。一、“双碳”目标与学校“双碳”行动能力培养“双碳”目标在《意见》中解读为:“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制定的重大国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意见》提到的新发展格局基于两个核心:一个是碳节约的行为,关键在于公民道德的培养;另一个是碳技术的创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班主任、学科教师作为国家育人目标实现的主导者,是实现“双碳”行动能力培养的关键。“双碳”行动能力即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的对“双碳”概念知识的理解力、对宣传“双碳”理念的参与力、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当前和未来实践力的统称。二、“双碳”行动能力培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双碳”目标的提出源于碳排放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与“双碳”目标有关联的章节多达十余處,贯穿整个高中地理学科体系始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中,既有从自然科学理论的角度解答由碳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的机制原理;也涵盖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结构与升级、环境改善与国家安全等方面与“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培养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等,与《意见》中提到的“双碳”行动主要发展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高度契合。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碳达峰与碳中和,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出合理建议,激发学生对“双碳”相关内容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三、地理教学与德育课程有效融合开展“双碳”行动能力培养的必然性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而德育课程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的德育内容中,专门强调了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地理教学与德育课程中渗透“双碳”目标有关的理论知识、道德观念、实践方法等,是班主任、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学科教学与德育课程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基于核心素养的“双碳”行动能力,正是学校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和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四、地理教学与德育课程有效融合开展“双碳”行动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双碳”行动能力的培养必然建立在知识累积基础上,是一个进阶性提升的过程。其中对于“双碳”行动的情感认同是个体参与及研究行动的基础。而这种情感认同的发生与整个高中阶段学科及思想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笔者尝试以“双碳”行动能力培养为切口,探索基于学科教学的“知识原理—情感认同—探究实践—未来发展”这一学科及德育融合育人完整链条。(一)地理教学先行,培养学生“双碳”行动能力的内在驱动力1.开展教材分析《意见》中主要发展目标这部分涉及的工作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地理教师在教材分析过程中,应认真挖掘《意见》的顶层设计与教学内容的交叉点,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图谱,梳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大概念的角度开展进阶式的教学设计,使之成为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双碳”行动能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教师应整合教材中与“双碳”目标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打破课时局限,构建“双碳”行动能力培养体系。这种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过程,可以有效避免知识体系碎片化,实现教学过程链条式进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2.注重情境体验情境体验是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的最佳手段之一。情境的引入使学生在真实事件或现象感知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而产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里的情境体验,不仅仅局限于课前导入,还贯穿全部教学实践过程,形式也力求多样。3.渗透课程思政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目标实施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活动表演化、表现被动化、目的功利化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德育课程参与的情感认同,即内在驱动力。在“双碳”教育中渗透德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双碳”行动的情感认同,有效引导学生个体参与及研究行动,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二)协同育人,将地理教学与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培养“双碳”行动能力1.开发双线并行的“双碳”行动能力培养路径理解支配行动,从而引发知识的迁移和实践探究。围绕“双碳”行动能力这一大概念切入点,发挥班主任与地理教师的育人合力,打破学科教学与德育课程之间的壁垒,将德育课程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双碳”地理实践力与德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从点出发、双线并行、互相促进,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构建提供合格样本(见图1)。这种“双线并行”的培养策略,出发点在地理教学,要求地理教师发挥学科的科学属性和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人文属性,尝试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开展相关德育课程,使学生在形成内驱力的基础上主动参与,从而打破传统德育教育的说教化、活动方式的简单化、培养步骤的碎片化、学生参与的表演化现状,终端归元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大概念的理念拓展至学科教学与德育课程融合设计,形成科学的培养路径顶层设计。2.注重地理教学与德育课程的进阶式提升无论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还是道德素养的形成,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同样,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德育课程,评价方式与结论更不能简单地主观设定。教师要注重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创造充分表达的情境,允许存在学生思维结构及行动外显的阶段差异,并将评价结果聚焦生涯规划及未来发展。3.增强协同合作意识,提高培养实效高中学段的学科教学往往重视学科知识讲授,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德育教育在部分学校成为保障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过程,德育课程的表演化和功利化痕迹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光华学院《数据仓库理论与实践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加工机械卫生级润滑产品
- 餐饮业前瞻与策略模板
- 财务团队商务礼仪模板
- 专业基础知识(给排水)-(给水排水)《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
- 生物地理学探究模板
- 商务礼仪讲解模板
- 青少年健身指南模板
- 诚信考试-国旗下讲话发言稿
- 2024-2025年中国ETC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年度得到 · 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4-2025)
- 飞行员心理素质训练考核试卷
- 2025河北机场管理集团限公司招聘3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7145-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
- 运输公司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行动方案
- 道具设计安装合同模板
- 建筑设计公司员工薪酬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白内障手术耗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艾灸烫伤应急预案
- 体育单杠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