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这分裂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材料二:中国古代以宗法血缘为基础,实现家国同构。上自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依照血缘关系确立等级尊卑,并在此基础上亲亲尊尊,进而形成了古代基层社会的长老与绅治、乡里制度、乡约模式等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人口流动规模十分有限。在一定区域内,往往由固定的家族形成自然村落,这就为血缘和地缘在基层的连接提供了条件。通过血缘与地缘的连接,宗族治理与地方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在乡村社会形成一套自我管理与民间秩序自我维护的机制。这种基层社会自我管理,尽管在形式上皇权不下县,实际上国家政权,通过基层组织和地方中间力量,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保证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样一种稳定的基层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的连接往往借助宗族、长老、乡绅这些介于官民之间的中间力量,他们通过与官方合作,或独立办理基层行政事务,或充当地方领袖的角色,在古代社会长期得以延续。中国历代都有基层组织,如不同时期的乡里、保甲、村社等。尽管这些基层组织不属于行政区划的范畴,但它们在地方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秦汉的乡里组织为例,在县一级分成若干乡,乡下设里,里下为什伍组织,整编基层百姓进行组织管理。乡的长官为有秩和啬夫,负责赋税征收、民政管理、纠纷诉讼等事务处理;乡里还设有三老,掌管教化,以礼制劝民向善。此外还设有乡佐和游徼,分别负责赋税和治安工作;里设里正、里典,主要负责里中事务,按规定掌管百家;再往下的什、伍分别以十家或五家为单位,设什伍长一人,什伍组织内部相互监督,实行连坐。这样以地缘为基础的基层组织模式,将分散的小农纳入国家的控制系统中来,不仅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还有助于中央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因此,此后历代的基层社会,大致都采取了这一模式,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摘编自钱杭《血缘和地缘之间》)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它需要信用和法律的支持,所以契约一旦签订就必须遵守,否则就难以承受违约的巨大损失。B.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不同血缘和地域的人聚居在一起,血缘亲情已被理性支配的契约所取代,这种陌生人组成的社群更需要契约来管理。C.通过血缘与地缘的连接、宗族治理与地方行政管理的结合,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形成了一套自我管理、民间秩序自我维护的机制。D.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运行模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历代的基层社会都采用了这一模式。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缘社会大致上是稳定的,在这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与幼之间就产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权力和强制地位。B.血缘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人一出生就决定他的地,家族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C.血缘社会中不存在交易,仅是出于人情的相互馈赠,而地缘社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则不讲人情,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D.一个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生存就难以保障,就会有人离家到外乡生活,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3.下列选项,最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古代基层组织有维持乡里治安的责任,如宋代规定发现同保内犯“强窃盗、杀人放火”等案件,要随时纠告。B.古代基层组织因信息传输速度太慢,导致各类信息不能及时向下传达,底层信息又难以上传,治理体系容易出现脱节现象。C.古代基层组织中的乡官一般由当地有影响的宗族长老、乡绅担任,他们了解民情且有威信,利于办理乡里事务。D.古代基层组织参与基层司法事务,如唐代里正、坊正有权对户婚、田土、斗殴之类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处理。4.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以见解精辟、论述严谨见称,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则材料都在讨论“血缘和地缘”的关系,但在论证角度上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北平的四季郁达夫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在北方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地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般吱吱地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写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弟兄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晚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两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说出索性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种宝贵的记忆,像这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像如此的悠长。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同飞马似的溜过。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乡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平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仿佛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炎热与熏蒸。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一遭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像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佑的旧都城!写于1936年(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选取了温暖的北方住屋、最有劲儿的雪天屋外生活、兄弟畅谈的难忘冬宵三个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北平冬季的深深怀念。B.“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这里“最有劲儿”意思是最有兴致、最富有情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雪天屋外活动的热爱和向往之情。C.作者对北平的冬季情有独钟,无比眷恋,认为只有《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才能写尽北平冬季里的好处和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D.作者认为北平的春天最感到可爱的是它与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来也无信,去也无踪,如飞马般溜过。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景多采用白描手法,如写北平郊外的雪景,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不少白峰头、几阵西北风,寥寥数笔就营造出肃穆苍莽、朴拙幽美的意境。B.“同洪水似的新绿”采用了比喻手法,“洪水”比喻绿之多、绿之新,写出了北平初春绿满城乡内外的情景,也可体会到作者感受之深。C.文章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准确细腻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读来倍感亲切。用字遣词贴切,语言华美绚丽。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将北平四季之美、生活之乐,和作者的爱国之情、丧国之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8.文中为什么说“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和《故都的秋》都写到北平的秋天,有何异同?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节选自韩愈《师说》)文本二:天下有道而师者,有业而师者,有利而师者。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从一者也。孔子之不师其师,以无常也。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天下之利而师者,其说何也?今夫士之及髫而受书也,其为亲者曰:“师苟贵吾子足矣,无论道也。”其为师者曰:“自行束修①以上,未尝无诲焉。余以糊其口于四方,何道之授未也!”弟子得执其利权以进退其师,庚而甲,辛而乙,曰:“业此而晦者,业彼而显者。”唯弟子之利而已。(节选自王世贞《师说》)注:①束修:古代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后来多理解为学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B.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C.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D.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B.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C.甲,天干的第一位,也表示顺序的第一,文中与“庚、辛”用法不一致。D.晦在此句意为不显达,和《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中的“晦”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将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进行对比,指出尊师重道的重要性。B.韩愈举孔子从师的事例,进一步阐释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C.王世贞在文中列举三种出于不同目的的求师者,并对他们进行了具体论述。D.王世贞和韩愈都认为老师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韩愈笔下的“圣人”与王世贞笔下的“士”在从师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首联绘景如工笔画,具体描绘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形、声、色、态一一呈现。B.《登楼》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坚信大唐帝国政权稳固,气运久远,警示吐蕃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扰。C.《登高》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国运艰难、身世坎坷、穷困潦倒的悲苦之情;《登楼》尾联用典,表达了对朝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D.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借登高临眺的所见所感,融自然景象、国家命运、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17.虽同为登高临远之作,这两首诗的颔联所写之景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烟”的意象比较多见,如《归园田居》中“”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句形容瀛洲烟波渺茫。(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3)《赤壁赋》中“”先以桌面餐具之情景衬饮酒之乐;“”再以酣睡之场景衬超然之乐。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的句子是:,。(2)《登泰山记》中用“,”两句描绘了冬日泰山日出之前晨曦初现、光芒四射的壮美景象。(3)《劝学》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语言文字运用Ⅰ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听荡气回肠咏流传。从《诗经·芣莒》这类____的远古经典,到《沁园春·长沙》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沁人心脾。当下社会,我们更需要赋予经典诗词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随着优美的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____人们的精神世界,哺育新时代的青少年,让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成才。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传统文化重新萌发出蓬勃生机。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我们将____诗词精品,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继续引领当代文化风尚。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熟能详滋养心悦诚服传承B.耳闻目睹涵养心驰神往继承C.耳闻目睹滋养心悦诚服继承D.耳熟能详涵养心驰神往传承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热播的文化类节目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B.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萌发出蓬勃生机。C.热播的文化类节目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传统文化重新萌发出蓬勃生机。D.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C.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23.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要知道,人一天需要的钙是800毫克。并且钙的吸收率很低,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当成废物排泄了。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摄入的钙会去哪呢?有一些可能被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维生素K,它能指引着血液中的钙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要想不缺钙,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外,要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K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七八岁的孩子,说起话来有板有眼,像个大人。B.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D.演出到了高潮,观众也都像着了魔,整个剧场鸦雀无声。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C3.B4.先阐述血缘社会的特征,如稳定性、父死子继等;接着论述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地缘是血缘的投影,血缘与地缘的分离;再接着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为例论述血缘与地缘的区别;最后进一步论述以地缘为基础的契约社会与血缘社会的不同,强调契约社会具有现代社会特性。5.①材料一从血缘与地缘的关系和各自特点以及它们所构建的社会形态的不同特征的角度展开论证。阐述了血缘、地缘的形成与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商业发展为例论述它们构建的社会形态的不同特点。②材料二从血缘与地缘对社会治理作用的角度展开论证。论述了以宗法血缘为基础所形成的方式与机制,有利于自我管理,实现家国同构;论述了以地缘为基础的基层组织模式对社会治理的特殊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混淆概念等,考生需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选项,仔细对比比较,分析其不同点。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即行文脉络、论证层次、行文思路。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将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行文脉络,最后整理答案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理解并运用的能力。做此类题,需从题干中找到重要信息,回归文本中找到满足题目的条件,充分的理解后结合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论证特点。论证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举例、比喻、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生动、有说服力)、论证结构(总分、总分总、递进式、并列式)、论证思路(首先……其次……最后……)、论点的提出方式(媒介式、提问式、开门见山)。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重点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全文,明确材料论述的重点内容,其次将重点内容圈画,根据圈画内容总结概括。1.“历代的基层社会都采用了这一模式”错,原文“此后历代的基层社会,大致都采取了这一模式”中的“此后”有时间段限制,“大致都”不等于“都”。
故答案为:D2.“血缘社会中不存在交易”错,与原文矛盾,原文表述“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文中此处的“交易”就是“相互馈赠”方式的物品交换,不是商业“当场算清”的交易方式。
故答案为:C3.材料二观点是(1)中国古代以宗法血缘为基础,实现家国同构。(2)以地缘为基础的基层组织模式,不仅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还有助于中央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控制。B项,论述的是古代社会基层管理体系面临的困局,不能支撑材料二论述的观点。
故答案为:B4.材料一第一段先论述了血缘关系的特性。如“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论述了稳定性;“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论述了长幼有别;“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父死子继”论述了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替。
第二段论述了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三、四两段论述了血缘和地缘相分离的条件:“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这社群分裂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因此会有人离开家乡,到新的地方社群,构成新的地缘关系。
第五段论述了以商业产生与发展为例论述血缘与地缘的区别:“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最后一段进一步论述以地缘为基础契约社会与血缘社会的不同——“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强调契约社会具有现代社会特性:“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5.材料一从血缘与地缘关系和各自特点展开论述。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地缘“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并具体论述了各自的特性。血缘:“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的长幼有别;“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替。地缘:“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表明地域表现亲疏远近的特点;“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表明地缘反映血缘坐标。
在论述完各自的特征和关系之后,对它们所构建的社会形态不同特征的角度展开论证:血缘关系产生的社会自给自足,人口不流动;地缘社会一定程度上能分离血缘,使人口流动,集成新社群。
最后以商业发展为例论述它们构建的社会形态的不同特点:“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材料二开篇表明“中国古代以宗法血缘为基础,实现家国同构”“进而形成了古代基层社会的长老与绅治、乡里制度、乡约模式等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换言之,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地缘化管理,两者共同治理社会,形成了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段“通过血缘与地缘的连接,宗族治理与地方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在乡村社会形成一套自我管理,与民间秩序自我维护的机制”一处论述了以宗法血缘为基础所形成的方式与机制,有利于自我管理。
最后论述了以地缘为基础的基层组织模式对社会治理的特殊作用——“通过基层组织和地方中间力量,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保证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6.D7.C8.①北平冬季大雪时晴傍晚的郊外景象,让人感受到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②北平的冬宵有悠长的趣味(适合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作闲谈说废话);③在北平的冬季,是可以赏识北方异味的唯一机会。9.同:都写到秋味浓和秋的悲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异:①《故都的秋》侧重描写清、静、悲凉的冷色调景象,本文描写有秋高气爽、风和日晴的景象;②《故都的秋》主要写城里的景,本文则主要写郊外的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然后精读文章,依据选项回归文本,找出符合选项意的段落或句子,仔细理解分析选项意并找出与文章不同的地方。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出句子并圈点勾画,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的内容、主题,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可以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类题型答案较为广泛,不能只对句子分析,还要联系前后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不可脱离文本。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赏析。首先,明确文本中提到的角度,然后依据文本角度对文本进行赏析,最后总结概括出答案即可。6.“北平的春天最感到可爱的是……来也无信,去也无踪,如飞马般溜过”错误。由原文“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同飞马似的溜过”可知,原文只是说北京春天的特点就是短,而没有说这个特点可爱;再联系“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乡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可知北平春天最可爱的地方是那一层新绿。
故答案为:D7.“语言华美绚丽”错误,本文的语言特点应是清雅隽永,如“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颇有文言的含蓄隽永;“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妙画!”,语言清新雅致。
故答案为:C8.结合“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可知,北平冬季大雪时晴傍晚的郊外景象,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让人感受到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
结合“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写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弟兄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见的事事物物”可知,北平的冬宵有悠长的趣味,适合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作闲谈说废话。
结合“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可知,在北平的冬季,是可以赏识北方异味的唯一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和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9.先看本文:结合“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可知,北平的秋天秋高气爽,风日晴和,选取郊外的景为主要描写对象;山上的红柿,郊野里的芦苇黍稷,可见北平的秋味浓,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结合“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可知,在北平的郊外,悲秋会得感至极而涕零。
再看《故都的秋》: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主要写城里的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也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相同点是都写到秋味浓和秋的悲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不同的是,《故都的秋》侧重描写清、静、悲凉的冷色调景象,本文描写有秋高气爽、风和日晴的景象;《故都的秋》主要写城里的景,本文则主要写郊外的景。【答案】10.A11.D12.D13.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类人,士大夫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14.今天所经过的中岭和山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高崖,世人都叫它“天门”。15.韩愈笔下的“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却仍旧谦虚向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尊师重道;王世贞笔下的“士”,求师只图富贵利益,不在乎能否学到真才实学,更谈不上尊重老师。【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以及词语成分,如宾语、主语等成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发。首先,筛选选项中重要信息,然后根据重要信息回归文本,去文中找关于此类信息的句子,简单分析,最后与选项做对比,找出不同。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6)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参考译文】文本一: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成群地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作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作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节选自韩愈《师说》)天下有因为思想学说而求师的,有为学业而求师的,有为利益而求师的。因为思想学说而求师的,学说有成就那么君王就会亲近他,孔子这一脉读书人就是如此,以他的学说一以贯之。孔子不称他的老师为老师,因为他的老师是变化不定的。为学业而求师的,学业有成就任命他为官员,消除了与君王之间的距离。为利益而从师的在哪里呢?唉,天下不因为利益而从师的人,太少了。天下因利益而从师的,又是为什么呢?如今士人还是童子时就开始读书,他们的亲人说:“老师只要能够使你富贵就够了,不要考虑他们的道理学说。”那些做老师的则说:“只要自愿拿着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我凭借这些在世间糊口罢了,有什么道理不会教授呢!”弟子得到了凭借利益权衡来拜师或辞退老师的权利,今天跟从甲,明天跟从乙,说:“跟从这个人学习就会不显达,跟从那个人学习则会显达。”只考虑弟子们的利益罢了。(节选自王世贞《师说》)10.句意:为学业而求师的,学业有成就任命他为官员,消除了与君王之间的距离。为利益而从师的在哪里呢?唉,天下不因为利益而从师的人,是太少了。
“则”,连词,就,表承接,“业成”与“长之”之间用“则”连接,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D;“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者……也”表判断,“者”后断开,排除C。
故答案为:A11.D项,不显达/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句意:跟从这个人学习就会不显达/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故答案为:D12.“都一致认为老师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错误,王世贞认为求师有不同目的,老师则是“余以糊其口于四方,何道之授未也”,并不一定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
故答案为:D13.“之”,这些;“齿”,并列、排列;“乃”,竟然。14.“限”,像门槛一样;“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高崖;“谓”,叫。15.由原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可知,韩愈笔下的“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却仍旧谦虚向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尊师重道;由原文“今夫士之及髫而受书也,其为亲者曰:‘师苟贵吾子足矣,无论道也。’……弟子得执其利权以进退其师”可知,王世贞笔下的“士”,求师只图富贵利益,不在乎能否学到真才实学,更谈不上尊重老师。【答案】16.C17.《登楼》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满怀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寓情于景,境界宏阔;《登高》颔联描写了夔州秋天典型特征,勾勒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上句以落叶的“萧萧”之声,呼应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境界雄阔、苍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两首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颔联的含义,并结合具体内容赏析其所写之景。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6.C.“表达了对朝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错误,《登楼》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为自己没有遇到明主而伤感。故答案为:C。17.《登楼》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寓情于景,境界宏阔。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登高》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境界雄阔、苍凉。诗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勾勒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故答案为:《登楼》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满怀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寓情于景,境界宏阔;《登高》颔联描写了夔州秋天典型特征,勾勒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上句以落叶的“萧萧”之声,呼应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境界雄阔、苍凉。18.【答案】(1)依依墟里烟;烟涛微茫信难求(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3)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故答案为:依依墟里烟;抓住关键信息“形容瀛洲烟波渺茫”,故答案为:烟涛微茫信难求。(重点字:墟)
(2)抓住关键信息“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故答案为: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重点字:倾)
(3)抓住关键信息“以桌面餐具之情景衬饮酒之乐”,故答案为:杯盘狼籍;抓住关键信息“以酣睡之场景衬超然之乐”,故答案为:相与枕藉乎舟中。(重点字:籍、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19.【答案】(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的句子”,故答案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重点字:贻)
(2)抓住关键信息“描绘了冬日泰山日出之前晨曦初现、光芒四射的壮美景象”,故答案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重点字:臾)
(3)抓住关键信息“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故答案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重点字: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答案】20.D21.A22.C【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病句的类型包括两面对一面、多重否定、中途易辙、缺少句子成分、逻辑颠倒、成分搭配不当等类型。做此类题型,首先明确病句的类型,然后结合选项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情境的补写能力。此类题型属于高考卷中的新题型,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补写句子时应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保证语句通顺、逻辑关系严密、语句简洁,且符合题目要求。20.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闻目睹:意思是亲耳听到,亲眼看见。无论是《诗经·芣莒》这类的远古经典还是《沁园春·长沙》这样的现代佳作,我们都很熟悉,甚至能够背诵,应选“耳熟能详”。
滋养:养育,培养;养分,养料。涵养: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道德修养;滋润养育,培养;积蓄、保持水分。语境修饰“精神世界”,用“涵养”更好。
心悦诚服:指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语境说经典永远让人向往,应选“心驰神往”。
传承:泛指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13篇)
- 会计类实习报告5篇
- 七夕节超市促销方案(5篇)
- DB12T 490.1-2013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 第1部分:总则
- 校园演讲稿合集十篇
- 学习委员竞选演讲稿集合5篇
- 主题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 美术课件写生教学课件
- 春雨课件教学课件
- 葫芦育种合同(2篇)
- 七年级期中考试考后分析主题班会课件
-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第1篇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2024年)Photoshop基础入门到精通教程全套
- 《东北的振兴》课件
- 2024年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职教高考必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背景调查管理规定模版
- 房地产公司设计类技术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误吸急救处理护理课件
- 《土地资源》一师一优课2(第1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