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02 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1页
综合测试02 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2页
综合测试02 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3页
综合测试02 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4页
综合测试02 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02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时间:55分钟满分:51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世界上所有独立起源的文字,其最初都来源于图画,这一点绝无例外。人们最早用图画表达简单的意念,当这些图画经过以不按语序的“连环画”形式表达一个语段,到表达语言中的一句话、一个个的词,最后与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按语序逐词记录语言时,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文字来源于图画,但不等同于图画。必须注意区分严格意义上的文字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字”的差别。从广义上讲,一切表达概念的符号都可以称之为“文字”,而严格说来,只有逐词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才能称之为“文字”。我们以下谈到的“文字”都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字”,而广义上讲的“文字”则称之为“记号”。文字的来源是一回事,文字的构成应用又是一回事,必须注意区别这两个不同意义上的层次。汉字的大部分基本形体都来源于图画,但是一旦这些图画变成记录语言的文字形体,它就再也不是图画,而是变成了“符号”。它本身的构成演变就不再是图画的构成演变,而只能是符号的构成演变。从文字性质上将汉字看成是“象形字”的观点早已被学术界所否定,但这一观点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依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人是把甲骨文当成图画看的,认为都是“视而可识,察而见义”的图像,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我们不否认甲骨文形体的图画意味较为浓厚,但是从这些形体与其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看,从这些形体在构造新字时所起的作用看,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记号”。甲骨文已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去图画已久远,需要具有特殊训练的专家才能加以辨识分析,而绝非是什么人都一看便“视而可识”的。我们说汉字来源于图画,是就文字的整体来说的,绝非是说汉字只有一个来源。比较文字学的成果表明,所有独立起源的文字的来源也都不是纯一的。古文字的基本形体绝大部分来源于图画,但也有一些形体来源于汉字产生前的记号。一些人总想在这些形体中猜测出其最早的“所像”,推测与形体所记录的词之间的“联系”,这都是徒劳无益的。另外古文字中还有许多抽象的符号,都不能确指所像为何物。这些形体并不像“形”,而是像“事”,完全没有必要枉费心机去寻觅其最早的形体之“源”。文字的产生是与文明相伴随的。为了延长文明的历史,常常有一些人将文字的产生上溯得很早。近些年出现一些论证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记号”是“原始文字”的文章。如果把这些刻划记号当作广义上的“文字”,说它们具有表达某种“意念”的作用,其实也未尝不可。但许多文章的结论显然不只是这样,而是进一步把它当成严格意义的文字,并以此为依据,将汉字产生的历史上推了几千年。这些文章无例外地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各种几何线条状的刻划与早期汉字等同起来,试图将其与甲骨文进行比附,并对一些形体进行考释,这是非常荒谬的。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记号当成“文字”的人,就是犯了以图画意味的浓厚与否来判断一个形体是否是文字的错误。(摘编自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材料二:有人认为,表音文字是对语言的记录,而表意文字则是对事物的直接摹写,是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这是一种对表意文字的误解。表意文字的形是直接从物象上获取的,但必须与语言结合有了音和义才是文字。中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这个说法的内涵是:文字起源之一是图画,书法的艺术性,与图画的艺术性,在构图与取象上,有共同之处。但这绝不是说,图画与文字是同样的事物。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字是与语言结合的。一个仅仅有意义而没有语音、不以语词为基础的形象不是文字。且看下面一些表义符号:上面的符号分别表示步行、人行道、左转弯车道、禁止超车、禁止行人通行、前方施工、禁止吸烟、注意路滑。这些符号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们的意义具有规定性,也是约定俗成的,可以从图形中理解和记忆。这些特征都很像表意文字,但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文字。人们之所以不认为上面这组符号是文字,是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读音,不属于统一的语言单位,也不能再组合为句子。这就说明,不是能表意的符号都是文字。从个体看,文字记录语言是它的本质属性;从整体看,文字是语言的再编码,是第二性的符号系统。有人说,在远古的时候,不是也有一些岩画和刻符并没有与语言的单位结合吗?是的,在文字正式起源前,确实有这样一些视觉符号存在,例如:图2的符号为西安半坡遗址刻符。这些刻符的时间距汉字起源的时间比较接近,但它们的形体与已经证实为汉字的符号没有形体上的关联,当然也就不会与语言关联,我们称之为“前文字现象”。文字的起源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前文字现象”可以算在文字起源阶段之中,而严谨的文字学家认为,只有证明了一批符号已经具有了音和义,并用来组成言语,才能确立为文字起源的下限。我们不可以因为前文字现象的存在而否定“文字记录语言”“汉字对汉语来说是第二性的符号”这一科学的论断。(摘编自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界上独立起源的文字,最初都源于图画,却不等同于图画,并且这些文字的来源也不是唯一的。B.大部分汉字的基本形体都源于图画,但这些图画变成记录语言的文字形体后,就变成了表达概念的符号。C.文字的起源过程漫长,并非能表意的符号都是文字,它们只有具有了音、义,并用来组成言语才能称为文字。D.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密切,文字的本质属性是记录语言,文字是语言的再编码,是第二性的符号系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文字的基本形体绝大部分来源是图画,也有部分形体来源是汉字产生前的记号,还有许多古文字来源于抽象的符号。B.一些人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几何线条状的刻划等同于早期汉字,当成严格意义的文字,目的是延长中华文明的历史。C.中国有“书画同源”之说,书法与图画的艺术性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但书法与图画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与语言结合。D.西安半坡遗址刻符虽然已经具有了音和义,但并没有与语言的单位结合,所以不能看成文字,只能看作是“前文字现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认识汉字的中国人,如果没有学过“六书”或古文字,就连甲骨文中最简单的(牛)、(羊)、(上)、(下)都不认识。B.有人曾在一个大学的本科班级中做过一次实验,让学生在一些最简单的甲骨文字下面写上现代汉字,结果辨识率极低。C.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有些用简练的几何图形画成的动物形象或图案,是某种祭祀仪式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标识”或是代表部族的“图腾”。D.如果人们不知道英语字母“A”最早是“牛头”的象形字,就不会把“A”与“牛头”联系到一起;一旦人们知道了,就会认为字母“A”很像“牛头”。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陶符”A.从形体上看,这些“陶符”虽有浓厚的图画意味,但不能表明是文字。B.这些陶器上“陶符”的考古发现,可以将汉字产生的历史上推几千年。C.这些“陶符”如果没有证明是来记录语言的,不能断言它们是“文字”。D.把这些“陶符”当作广义的“文字”,可以称之为“前文字现象”。5.两则材料都论述汉字的构形学,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5分)【答案】1.B2.B3.C4.B5.(1)同:都认为汉字来源于图画,论述了严格意义上的文字的标准;按照这些标准,都认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符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2)异:①材料一重点探讨了文字的构成应用,认为甲骨文不是图画,而是构造新字的符号。②材料二重点探讨了表意符号和文字的关系,认为不是能表意的符号都是文字,符号必须与语言结合并有了音和义才能构成文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大部分汉字的基本形体”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汉字的大部分基本形体都来源于图画,但是一旦这些图画变成记录语言的文字形体,它就再也不是图画,而是变成了‘符号’”可知,应是“汉字的大部分基本形体”。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还有许多古文字来源于抽象的符号”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另外古文字中还有许多抽象的符号,都不能确指所像为何物”可知,原文是说“古文字中还有许多抽象的符号”,不能理解为“许多古文字来源于抽象的符号”。C.“书法与图画最大的区别”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但这绝不是说,图画与文字是同样的事物。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字是与语言结合的”可知,从原文看应是指“图画与文字最大的区别”。D.“已经具有了音和义”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五段“在文字正式起源前,确实有这样一些视觉符号存在”“就不会与语言关联”“只有证明了一批符号已经具有了音和义”可知,文中的西安半坡遗址刻符是视觉符号,没有和语言关联,不具备音和义。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是“甲骨文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去图画已久远,不要认为古文字相当于图画”“需要具有特殊训练的专家才能加以辨识分析,而绝非是什么人都一看便‘视而可识’的”。A.指出如果没有学过“六书”或古文字,就连甲骨文中最简单的都不认识。符合“甲骨文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去图画已久远”“需要具有特殊训练的专家才能加以辨识分析”观点。B.最简单的甲骨文字辨识率也极低。符合“甲骨文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去图画已久远”“需要具有特殊训练的专家才能加以辨识分析”观点。C.是证明陶器上的刻符不是文字,与文字无关。D.一般人不会把“A”与“牛头”联系到一起。符合文字“需要具有特殊训练的专家才能加以辨识分析”观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可以将汉字产生的历史上推几千年”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六段“将汉字产生的历史上推了几千年。这些文章无例外地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各种几何线条状的刻划与早期汉字等同起来,试图将其与甲骨文进行比附,并对一些形体进行考释,这是非常荒谬的”可知,这是作者批驳的观点。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文字来源于图画”“严格说来,只有逐词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才能称之为‘文字’”,第六段“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记号当成‘文字’”是错误的;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表意文字“直接从物象上获取的,必须与语言结合有了音和义才是文字”,第五段“它们的形体与已经证实为汉字的符号没有形体上的关联”,可以概括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汉字都来源于图画,文字有自己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符号是刻划记号,与汉字没有关联。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从文字的构成上,“汉字的大部分基本形体都来源于图画,但是一旦这些图画变成记录语言的文字形体”,就“变成了‘符号’”,第四段“从这些形体在构造新字时所起的作用看,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记号’。甲骨文已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可以概括出材料一探讨了文字的构成应用,甲骨文不再是简单的图画,而是高度发达的“符号”,可以构造新字。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这些特征都很像表意文字,但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文字”,第四段“它们没有固定的读音,不属于统一的语言单位,也不能再组合为句子”“文字记录语言是它的本质属性”“是语言的再编码”,可以概括出材料二探讨了表意符号和文字的关系,表意的符号不能等同于文字,符号不属于语言单位,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是可以再编码的。(2024·山西临汾·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在1989年发起的“可视人计划”中,首次提出了“虚拟数字人”一说法。国内与之相关的说法首次出现在第174届香山科学会议“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讨论中。从时间上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虚拟数字人”这一名称的首次提,都发生在医学领域。随着我国对“虚拟数字人”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所阐述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虚拟数字人”成为各行业关注的新对象。白皮书中对“虚拟数字人”的定义虽没有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建设性的指出“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与具备实体的机器人不同,“虚拟数字/依赖显示设备而存在。”“虚拟数字人”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人的外观,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二是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作表达的能力;三是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之交流互动的能力。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前两点特征已是“当下虚拟数字人”所普遍具备的而第三点特征却只是“强AI”(人工智能)才具有的,文创行业内并未将其作为是否属于“拟数字人”的硬性划定标准。有关虚拟数字人的分类,行业内普遍认可以技术为导向的分类方法。在产业实践中,将虚拟数字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非交互型虚拟数字人,第二类是智能驱动型虚拟数人,第三类是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在于终端对语音动画生成和处方式上的差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虚拟数字人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另一类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近些年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越来越成为行业内的发展热点,人们所熟知的“洛天依”就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以虚拟数字人与现实的对照状态为参照的分类方法。第一类为在世类虚拟数字人,例如百度APP联合演员龚俊发布的数字人“俊俊”。第二类为创造类虚拟数字人,例如天猫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AYAYI”(超写实虚拟数字人)。第三类为传奇类虚拟数字人,例如数字王国发布的“虚拟邓丽君”。(摘编自袁梦泽《拟像视角下虚拟数字人审美研究》)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部署,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如此密集的信息发布,传递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的决心。数字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体、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博物馆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由内而外、脱胎换骨地蜕变。这正是我国博物馆在硬件条件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2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虚拟数字人“艾雯雯”通过短视频正式和观众见面。“艾雯雯”名字寓意以AI(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艾雯雯身穿的“新青年”T恤,字样来源于国博馆藏的《新青年》封面,展示了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信仰。不难发现,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数字人相对简单。以视频展示为主,尚未真正做到与观众自由交流互动;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后续发展乏力,亟待资金、技术、内容策划等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对于博物馆而言,数字人应用集中在“宣传展示型”代言人和“观众服务型”引导员的虚拟人应用场景上,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数字人给博物馆带来的新型服务功能,以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作为博物馆数字人,既需要美观的皮囊,又需要有趣的灵魂。现实案例中,博物馆数字人外形趋同,依旧没有脱离“美女主播”“美女讲解员”的传统形象,真正实用的数字人应该是“智慧”的。博物馆在数字人应用探索中应关注美丽外表背后AI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对话中的意图、槽位、语料等设计,专业语料库的建设等。数字人的“智慧”问答体现在对每个意图设计和问法语料的丰富程度上。专业语料越充沛,人机对话效果越好。然而,市面上没有一款专门为博物馆或文博单位定制的成熟产品。配套的基础数据不足,导致博物馆数字人只有“颜值”,缺乏“内涵”。技术公司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知识的研究与积累、解读更重要。在内容构建中,博物馆要开展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给智慧模型进行“信息投喂”。所谓“博物馆知识”信息目前分为两类。一是交通信息、开放信息、服务设施等服务型信息;二是展览信息、展品信息、历史等知识型信息。这其中既有通识,又有专业知识。这些信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收集、整理、解读等处理,并对非结构化的自然语言进行结构化处理。整个数字人智慧模型构建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和智能对话管理平台等技术支撑。虚拟数字人的制作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还需要结合大众审美,融合多门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艺术学等,是跨学科的挑战。博物馆数字人组织建设是系统性建设工作,需要博物馆多个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不仅是技术部门,还需要展览策划部门、社会教育部门、开放服务部门、文创开发部门等相互配合。例如,文博专业知识语料库建设,需要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解读得通俗易懂,需要研究员的基础性研究,讲解员的讲解词撰写,还需要非结构化到结构化的自然语言转化。基于博物馆真正业务的底层需求,打造专属的数字人服务模式,才能使应用场景创新落地。(摘编自孙芮英《文博数字人创作与应用探索》)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虚拟数字人”因医学科技发展需求而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虚拟数字人”可使用的领域已逐渐向外拓展。B.拥有人的外观、人的行为、人的思想,这些特征是“虚拟数字人”必须具备的,尽管第三点并不是硬性划定标准。C.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博物馆将实现高质量发展。D.由于资金、技术以及内容策划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数字人无法完全满足宣传展示和服务观众的需求。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对“虚拟数字人”做出界定,发布的白皮书中指出“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B.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理念等发生巨大改变的必然结果,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艾雯雯”应运而生。C.开展大量基础性工作,建设充足的专业语料库,完善配套的基础数据,博物馆就能推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虚拟数字人。D.虚拟数字人的“智慧”与AI技术在智能对话设计和专业语料库建设中的应用程度密切相关,专业语料越充沛,人机对话效果越好。8.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虚拟数字人“有趣的灵魂”的一项是(

)(3分)A.伽瑶作为“云游敦煌”的首位数字讲解员,能随时随地跟线上游客交流敦煌文化知识,带领更多人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B.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是一名扎着马尾辫,背着红色双肩包,穿着白板鞋的女生,其面容、旁白均由AI技术生成。C.数字公司在节目后台运用动捕技术,将生动可爱的实习数字主持人“小漾”带到《你好星期六》舞台上,与台下观众互动。D.导演卡梅隆精心打造《阿丽塔:守护天使》中的虚拟卡通人物阿丽塔,为了细节真实,做了1000万根头发和500万个毛孔。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部门名称展览策划与研究部门①开放服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部门职能博物馆展览大纲展品背后的故事挖掘与撰写等讲解词撰写、通俗化解读、观众反馈的汇总与分析等开放服务信息,包括交通、开放信息、设施、餐饮服务等信息②相关专业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A.根据材料内容,①处指的是“社会教育部门”。B.根据材料内容,②处可填“处理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撑等”。C.博物馆数字人建设涉及诸多部门和专业,需要多部门联动进行分工合作。D.博物馆数字人建设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核心,着力搭建专业技术平台。10.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6.D7.C8.A9.D10.①借助事实论据证明。如数字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类型数字人的出现,表明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②列举国家政策,引用权威言论证明。如国家密集出台系列政策,要求“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③根据现状进行逻辑推论。为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吸引观众,博物馆“需要关注数字人给博物馆带来的新型服务功能”。【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医学科技发展需求而提出”强加因果,原文是说“‘虚拟数字人’这一名称的首次提出,都发生在医学领域”,并未说“因……而提出”。B.“必须具备的”过于绝对,应是“宜具备”,而非“必须具备”。C.“明确指出”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表明“如此密集的信息发布,传递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的决心”,并未“明确指出”。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C.“博物馆就能推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虚拟数字人”错误。依据原文“专业语料越充沛,人机对话效果越好。然而……导致博物馆数字人只有‘颜值’,缺乏‘内涵’。技术公司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知识的研究与积累、解读更重要。在内容构建中,博物馆要开展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可知,“博物馆就能推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说法绝对。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伽瑶”作为数字人,具有专业的敦煌文化知识,能随时随地与观众交流,体现了数字人“有趣的灵魂”这一特征。B.突出的是“美观的皮囊”,不能体现其“智慧”,所以不符合“有趣的灵魂”这一特征。C.“数字公司在节目后台运用动捕技术”不是“小漾”的“智慧”,所以不符合“有趣的灵魂”这一特征。D.是阐述虚拟卡通人的投入是巨大的,与“灵魂”无关。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D.“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核心”错,根据“技术公司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知识的研究与积累、解读更重要”可知,技术部门并非核心部门。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借助事实论据。结合“数字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体、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博物馆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由内而外、脱胎换骨地蜕变。这正是我国博物馆在硬件条件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2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虚拟数字人‘艾雯雯’通过短视频正式和观众见面”可知,“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用数字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类型数字人的出现等事实论证了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②列举国家政策、引用权威言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可知,分析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再引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观点,证明这是国家重要方针之一。③根据现状进行逻辑推论。“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数字人都相对简单,以视频展示为主,尚未真正做到与观众自由交互……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数字人给博物馆带来的新型服务功能,以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作者从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求来分析当前数字人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要对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2024·福建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摘编自龙静云《人类的生态位美德与生命共同体繁荣》)材料二:推进经济体系低碳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彰显了中国坚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与担当。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尤其需要在绿色低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中国政府2009年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14吨/万元,2020年的数值是1.05吨/万元。如果简单地利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度量绿色低碳技术进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高,绿色低碳技术水平越低,反之则相反),那么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大大提升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也是推动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面,对应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维度。科技创新通过推动技术前沿进步来促进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而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在不改变技术前沿的条件下推动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其基本逻辑在于,宏观经济效率是不同生产主体效率的加权平均,而生产主体间的效率通常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将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的生产主体重新配置到高效率生产主体,能够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甚至是不改变生产主体技术前沿的前提下,提升宏观经济效率,从而推动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它涉及到诸多维度。在这里,我们从产业结构优化这方面来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占比稳中有降。一般而言,第二产业单位GDP能耗显著高于第三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第二产业占比的下降和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有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贡献。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新时期的绿色低碳转型应由产业间资源配置驱动为主转变为产业内部驱动为主。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第二产业占比目前已经下降到了40%以下,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有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撑,第二产业占比继续下降的空间已经很小。也就是说,对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而言,未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将资源配置到同一产业中效率更高的经济单位,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摘编自陈诗一、陈登科《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生态位属于人类独有,它并不是指人类在生态系统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边界并受到约束。B.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客观上有利于人类能够更好地履行生态位责任。C.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尊重自然规律与社会实践的双重需要。D.优化资源配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诸多维度,而产业结构优化只是介绍该问题的一个维度。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只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定在特定边界之中,就能有效发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B.不管是履行追溯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但两者立场不同,前者立足过去,而后者立足未来。C.假如资源配置结构导致经济运行效率降低30%,那么相应地,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使得宏观经济效率实际降低30%。D.根据材料二行文思路,文章接下来可能从“开放、共享”理念这两个角度来论述加快推进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措施。13.下列做法,不符合人类履行“追溯性责任”要求的一项是(

)(3分)A.2024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农组织将“联合国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称号授予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七项倡议。B.我国刑法修正案完善了“环境污染罪”等相关规定,对过去环境污染行为所导致的损失进行法律认定和赔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研究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D.截至2010年,我国完成退耕还林0.7亿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0.19亿公顷,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9亿公顷,生态效益逐渐凸显。14.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对图1、图2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政府2009年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图1实际数据远高于该承诺值。B.图1显示,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持续增大,这表明绿色低碳技术水平显著提高。C.图2反映了1978~2020年中国经济资源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间的配置变化情况,可以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数据支撑。D.图2表明2012年以来,第二产业占比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时期它仍有大幅下降的空间。15.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是如何履行“生态位责任”的。(5分)【答案】11.A12.D13.C14.B15.①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建设实践之中;②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推动技术前沿进步来促进中国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③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宏观经济效率,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转型。【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生态位属于人类独有”错误,由原文“……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可知,人类的生态位不是独有的;“它并不是指人类在生态系统某一固定区域……”错误,属于偷换概念,由原文“它并不是指人类在生态系统某一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