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方法概述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德育手段
第七章德育方法一、德育方法的内涵
德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
第一节德育方法概述二、德育方法的功能
1.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工具;2.德育方法是激活德育内容的重要工具;3.德育方法是将教师和学生关联起来的桥梁。
三、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习者的自主性,力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2.重视心理素质发展,使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一、说服法(一)什么是说服法?
指教师从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个性出发,借助语言向学生提供事实、阐明道理,引发其内在道德认知的冲突与矛盾,促使其放弃已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态度,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形成新的道德态度的方法。
第二节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二)用什么来说服?
1.道德事实2.生活道理3.道德规范
(三)说服的条件是什么?
1.内在条件——学生的未完成性和向师性2.外在条件——教师情感投入与示范行为3.时机——学生受挫时期(四)如何说服?
1.比喻2.引用3.举例4.映衬二、示范法(一)什么是示范法
是教育者运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和优良品德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P179)(二)示范有何种类?1.德行示范;2.人格示范;3.精神示范。(三)如何使用示范法?
1.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
2.慎重地选择、树立榜样。
3.要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区分榜样与偶像。
4.从多个维度提高教师道德示范对学生的辐射力。
米歇尔等人在实验中,要求儿童按规则重现一个游戏。在实验开始阶段,成人与儿童一起玩。这时儿童被分成两组,第一组的成人要求儿童遵守规则,自己也遵守规则;第二组的成人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但自己却不遵守规则。当成人在场时,第二组儿童也还是严格地按规则进行,可当成人不在场时,他们就不按规则去做了。而第一组儿童基本上是严格遵守规则的。三、讨论法(一)什么是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讨论或辩论方式就某一道德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的方法。(P182)
(二)讨论法有哪些种类?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2.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法”;3.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1.科学组建讨论小组。2.设计好讨论主题。3.把全体学生组织到讨论中来。4.坚持循循善诱的诱导艺术。5.创建民族、热烈、和谐的讨论氛围。(三)如何运用讨论法?(四)运用讨论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1.讨论的主体要切合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具有智力上的挑战性。2.除了指导学生作好思维和材料上的准备外,还要启发和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教师要循循善诱,“导而弗牵”。3.讨论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思维训练和问题澄清,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而不是结论上。四、角色扮演法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法
通过让学生在某一涉及价值争论的道德问题情境或虚拟道德事件中扮演一个角色,并按照角色的要求来思考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采取道德行为,使之亲身体验其他人在同一道德情境中的道德存在状态,一次来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改变学生道德态度的一种方法。(P186)
(二)角色扮演法有何功能?1.丰富学生的道德经验和道德认知;2.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3.推动学生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角色扮演程序(P188)(三)如何实施角色扮演法?
第三节德育手段一、德育手段的内涵
德育手段是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运用德育方法、传递德育内容时所采用的工具、材料、载体等物质性媒介。
(一)语言
(1)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均属道德义务的判断。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
(2)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除了劝诫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经常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等。在后一种语境中,教师不是在对人的行为举止下判断,而是在对人本身或人的动机、意向、品格下判断,所使用的是“评价性用语”,而不是“规范性用语”。
例如:“加伦是一个高尚的人”,“芳芳是个好姑娘”,“欺负弱小的是懦夫”,“报复是一种卑鄙的动机”,“自我实现是教育唯一合理的目的”等,这些判断均系“道德价值判断”,而非“道德义务判断”。
(3)解释性用语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作出合理的解释。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
(二)榜样
(1)行为示范与观察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他在实验中发现,让儿童观看榜样对塑料娃娃又踢又打的影片之后,当他们单独玩同一种玩具时,虐待塑料娃娃的攻击反应比没有看过上述影片的儿童多。这些儿童并没有受过攻击行为训练,也没有受到直接的强化,却习得了攻击性行为。在另一项实验中,他让
3组儿童分别观看
3部影片,同样有踢打塑料娃娃的场面,不同的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三者对虐待塑料娃娃的榜样分别给予奖赏、惩罚或不给予奖罚。结果,观看榜样受到惩罚的影片的儿童,其攻击行为少于另外两个组。
(2)教师树立的榜样与学生择定的榜样
教师的权威使教师能够通过所树立的榜样影响学生的品德成长。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榜样大致可以分为
4类;(
1)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
2)现实中公认的先进模范人物;(
3)学生的家长和教师;(
4)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榜样大致也是这
4种类型。所不同的是,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向圣贤、英雄、伟人、先进和模范人物学习,而学生倾向于选择身边的同伴或师长作为道德学习的标榜。
(三)情境(1)说明情境
道德教育使用最多的情境,是一些富有道德寓意的童话、神话和故事。如《三个和尚》、《蚂蚁搬家》等传统故事,可以生动地向年幼的学生说明“团结合作”的道理。不妨把这种比直接而严格的论证效果更好的情境称作“说明情境”。“蚂蚁搬家”寓意是人多力量大,而“三个和尚”则说明人多未必力量大(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两者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前者可谓“正面说明情境”,后者可谓“反面说明情境”。
(2)实验情境
道德教育中的实验情境也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但与一般的说明情境稍有不同。教师通常运用说明情境直接向学生阐明某种道德要求,而在使用实验情境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或巩固某种道德认识。
教材作用更大。但是,它们不同于主要用以形成学生道德观念的情境教材。如“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不容易折断的游戏实验可以说明集体团结力量大的道理”(3)体验情境
一位老师曾要求学生早上从家里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并妥善保管好,等到下午放学是再将鸡蛋完整无缺的交到老师手上。当天,班上58名学生只有10多名学生将鸡蛋完整无缺的保存着。这时,他对学生说:“一个鸡蛋,你们保护一天都这么难,可想而知,你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们养育成人,每天要付出多少心血啊!”那一刻,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呆”住了,他“趁热打铁”,语重心长地向学生讲述了应该如何热爱自己的父母,热爱自己的家庭。在学生“心”动的时候,为了让他们的“行”动起来,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就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高兴。
(4)道德两难情境
“道德两难情境”是更为复杂的道德情境,它涉及两种或多条道德规范,而且,这些道德规范在情境中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例如,甲、乙、丙三人都主张不揭发考试舞弊的朋友,甲的理由是:揭发会遭到朋友的报复;乙的理由是:朋友帮助过自己,现在就要帮他;丙的理由是:朋友之间应当保守秘密,否则就不是好朋友。三个学生意见一致,但理由各异。根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们的道德思维方式存在质的判别:甲的判断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处于柯尔伯格理论的阶段
1;乙的判断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处在阶段
2;丙的判断以人际和谐或“好人”为定向,处在阶段
3。这三个学生在一起交流和讨论时,甲和乙的道德判断力发展都有可能跃进到更高的阶段,甲会逐渐接受乙和推理方式,乙会接受丙的理由和推理方式,却不会满足甲的理由和推理方式。
(5)体谅情境
情境问题
成熟而敏感的反应(举例)
情境
1:你不小心损坏了同学的书包。那是一只破旧的书包,你的同学却抱着书包,伤心地哭了起来。你怎么办?
意识到这只书包对这位同学有特殊的意义,例如是某个重要人物送给他的。
情境
2:你的同桌因为手臂骨折休学一段时间,现在吊着骨折的手来上课了。你和你的同学们围着他,察看他受伤的手,问他痛不痛。你还帮他做这做那。可是,你的同桌看上去并不高兴。你怎么办?
意识到大家的围观和过分的热情,使这位受伤的同学感到难堪或不舒服。
(5)体谅情境
(续)情境问题
成熟而敏感的反应(举例)
情境
3:你到敬老院,告诉里边的爷爷奶奶说:你和你的同学要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他们听了,不但不表示欢迎,甚至显得有些生气。你怎么办?
意识到这些老人特别忌讳被人看作是“孤寡老人”。情境
4:你对你爸爸妈妈说一件你觉得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他们根本就没有用心听你在说什么。你怎么办?
意识到父母可能心情不好,或者,在做更加紧要的事情。
(6)后果情境
后果情境问题不同于体谅情境问题。后者的叙述和提问方式使学生介入事件之中,去体察他人的心情和处境;前者的叙述和提问方式则使学生超然于事态之外,以客观的方式评估人际互动的行为后果。设置后果情境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对人际互动的后果客观地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像、理解、推测的能力。如“狼来了”就是典型的后果情境范例。(7)冲突情境
冲突情境问题,可以包括性别冲突、代际冲突、职业冲突、民族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生活习惯突冲、心理冲突等方面的问题。这类情境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卷入特定的冲突之中,目的是鼓励学生在采取行动之前,扮演与之发生冲突一方的角色,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四)环境
诺尔特认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到罪恶感。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学校和课堂是个小社会,有自身的传统、规范、礼仪、权力关系及学生的行为和表现的标准。在有效的道德教育氛围中,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影响。创造和利用这样的道德环境,正是好教师不同于平庸教师之处。
(五)奖赏与惩罚
(一)奖赏与道德行为的强化
费斯廷格等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让被试从事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要求一组被试对下一个待试者说工作有趣,并获得高报酬。结果发现,这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剧本与分镜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中医药大学《画法几何与土建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1课时《9加几》教案
- 华侨大学《思想道德修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Web应用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中医药大学《音乐基础理论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办公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万里学院《金融风险分析师(FRM)专题(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常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体系IPE3.0使用手册
- 2020电网检修工程预算定额第五册 通信工程
- 图像超分辨率增强技术
- 集装箱货运码头的火灾防范措施
-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1.14数轴与绝对值综合问题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原卷版)【人教版】
- 社会保险职工增减表
-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 鸽子
- 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词汇练习题全册
- 报价单模板及范文(通用十二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