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发展 教案 项目三_第1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 教案 项目三_第2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 教案 项目三_第3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 教案 项目三_第4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 教案 项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心理发展》教案项目三教案设计项目课题项目三婴幼儿认知的发展授课时间授课对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婴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的发生。2.熟悉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3.掌握婴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的发展。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评估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教育活动。2.能够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育儿建议,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家庭育人环境。素养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耐心,以专业的态度为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重、难点重点婴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的发展难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教材、课件、教案、计算机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情境导入婴幼儿认知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过程。婴幼儿的成长、成熟、成才也是一个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早期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婴幼儿成长规律进行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讲授新知任务一婴幼儿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一、感知觉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也是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3)早期感知经验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二、婴幼儿视觉的发展视觉是婴幼儿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对难以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的婴幼儿来说,视觉对于其认识和探索周围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0~3岁婴幼儿视觉发展主要表现在视觉集中能力、视敏度能力和颜色视觉能力这三个方面。(一)视觉集中能力的发展视觉集中能力是指协调两只眼睛去看同一个图像的能力。总体来看,婴儿的视觉集中能力在其出生后的半年内不断地发展,其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在逐渐延长。(二)视敏度能力的发展视敏度能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俗称“视力”。出生后前6个月是婴儿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三)颜色视觉能力的发展颜色视觉能力是指个体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也称辨色力。出生两周内的新生儿就具有颜色视觉。了解婴幼儿颜色视觉能力的常用方法有配对法(将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指认法(在听到颜色名称后指出正确的颜色)和命名法(说出颜色的名称)。三、婴幼儿听觉的发展听觉是指个体对声波刺激的物理特性的感觉。频率在16~20000赫兹范围内的声波才是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人类一般无法感知到。听觉是婴幼儿探索外部世界,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感觉通道。听觉还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一)听觉的产生事实和研究都表明,胎儿在5~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听觉。胎儿的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时已基本成熟。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只有少数的新生儿有耳聋问题,生理疾病是导致耳聋的真正原因。(二)听觉敏度新生儿的听觉敏度较差,虽然对较弱的声音不敏感,但是却具有一定的辨别声音差异的能力。低音比高音对婴儿具有更好的安抚作用。0~3岁婴幼儿对言语的听觉也在不断发展。即使婴幼儿还不能给予一定的语言反馈,家长也应该多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三)听觉偏好婴幼儿对语音和音乐的偏爱具有先天性。在早期教育中,家长要尽量使用婴幼儿喜欢的柔和、愉快的语调讲话,尽量避免生硬、严厉的语调。四、婴幼儿触觉的发展触觉是指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的感受,它是胎儿最先获得的感觉,也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婴幼儿的触觉发展主要表现在口腔触觉和手的触觉两个方面。2岁之前,触觉在婴幼儿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触觉的产生5~6周时,胎儿的触觉功能已经开始运作;8周时,胎儿就已出现觅食反射的迹象;16周时,胎儿已经会通过吸吮拇指来安抚自己;32周时,胎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感受到触碰。(二)口腔触觉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活动进行的,其先天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都属于口腔触觉活动。婴儿可以通过口腔触觉认识和分辨物体。(三)手的触觉当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出现后,口腔触觉的重要性退居次要地位。婴幼儿手的触觉探索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视触协调阶段和双手协调探索阶段。五、婴幼儿运动觉的发展婴儿的头部运动能够促进颈部肌肉的发育。四肢舞动、蹬踢活动有利于婴儿肢体肌肉的锻炼,尤其是翻身后的趴卧产生的抬头动作,有助于抬头肌的发育和颈部肌肉的锻炼,并为下一步的爬行动作奠定基础。爬行动作对婴儿平衡觉的建立、视觉的平衡和稳定地发育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为婴儿的独立行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婴幼儿平衡觉的发展平衡觉是指由于人体重力位置方向发生变化,刺激前庭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摇荡、旋转的刺激能引起人的平衡觉。摇晃婴幼儿不仅能给婴儿施加触觉刺激,还能给婴幼儿的平衡器官很多刺激信号。婴幼儿很喜欢被轻轻摇晃。七、婴幼儿机体觉的发展机体觉是指人体内脏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又称内脏感觉。当内脏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融合为一种感觉,称自我感觉。当内脏器官工作异常或发生病变时,个别内脏器官就能产生痛觉或其他感觉。机体觉在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及时反映体内环境的变化和内脏器官的工作状态,使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八、婴幼儿知觉的发展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其实质是回答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各种感觉信息而产生的综合反应,受到过去经验、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一)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二)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指辨别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婴幼儿的深度知觉随着经验的丰富逐步发展。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三)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四)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上。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对方位词的把握。(五)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及周期性的知觉。婴儿最早主要是依靠生理上的变化来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随着婴儿的成长,会逐渐过渡到借助某种生活经验和环境信息来反映时间。家长要注意利用天体、人体、自然现象的变化等对婴幼儿进行引导,同时要结合具体的事情讲时间,要借助生活中的时间标尺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九、婴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一)婴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和窗口,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其观察力的发展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观察能力主要有以下变化。1.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2.观察的持续性逐渐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逐渐增加4.观察方法逐渐形成(二)婴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正确定位观察的内容2.激发观察兴趣3.传授观察方法(1)顺序法。(2)比较法。4.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任务二婴幼儿注意的发生与发展一、婴幼儿注意发展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心理现象。注意对象既可以是外界事物,也可以是人自身的内部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二)注意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注意是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婴幼儿探究外在事物及其内心世界的“窗口”。注意能使婴幼儿有选择地接受外在环境中的信息,及时发觉环境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行为,还能使婴幼儿为应对外界刺激而准备新的动作,集中精力于新的情况。(三)注意的发生1.原始的注意行为婴幼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注意行为,巨声、强光、活动的物体及能发出声响的或色彩鲜艳的玩具会使他暂停吸吮和手脚的动作,或引起他视线片刻的停留。这种定向注意(无条件定向反射)就是原始的注意行为,也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2.选择性注意的萌芽继定向注意之后,出现另一种形式的注意,即选择性注意。婴幼儿的注意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但他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所选择的。注意的特性有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四)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的目的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它既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经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无意注意可以帮助人们对新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认识事物,获得一些计划外的知识经验,但也有干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消极作用。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2.有意注意不仅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作有意注意,就是人们常说的“刻意”。有意注意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是人类特有的注意形式,与无意注意有着本质的不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其次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此外,组织的活动是否合理及主体对活动的结果是否感兴趣,也是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在活动中只有将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交替运用,人们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二、1岁前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1岁前婴儿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选择性上,其基本特点如下。(一)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具有一定的规律婴儿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视觉偏好。研究发现,婴儿更喜欢看人脸及新鲜的、复杂的刺激物,也更喜欢看对称的图像、曲线而非直线、移动的物体而非静止的物体及三维物体等。(二)婴儿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趋势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整体轮廓2.从注意外周到注意内部三、1~3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1~3岁幼儿注意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联系密切,并开始受表象和语言的影响。(一)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二)注意受表象的直接影响(三)注意的发展受语言的支配(四)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五)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四、婴幼儿注意力的培养(一)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二)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三)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四)灵活地交叉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任务三婴幼儿记忆的发生与发展一、婴幼儿记忆发展概述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的刺激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人脑对已有经验的保持和提取,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过程。(一)识记识记是对一个事物反复感知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基础,也是记忆的第一步。根据识记是否有目的性,可以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对识记材料是否理解,识记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二)保持保持是信息的存储,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在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由识记通向再现的必经环节。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识记材料在保持的过程中,其数量和内容都会发生变化。(三)再认和回忆1.再认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重新识别和确认。影响再认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当前呈现的事物和感知过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三是当前呈现事物的情境与过去感知事物的情境的相似程度。2.回忆回忆也称再现,是指曾识记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在其他刺激物的影响下,把它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重现出来的形式可以是表象、语词、思想、情感,也可以是动作。再现的效果,即再现的速度与准确性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这些条件主要有:识记的方式;识记材料的性质;记忆保持牢固的程度;重现时有无紧张情绪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干扰。二、记忆发生的早期表现(一)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的建立常被视为记忆发生的指标。只要婴幼儿对条件刺激物做出条件性反应,就表明记忆的存在。一般来说,最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二)习惯化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减少的一种现象。习惯化的出现表明,婴幼儿已习得了这个刺激,这时如果有另外的新异刺激出现,婴幼儿的注意立刻会转向它,对新异刺激产生反应,这就是去习惯化。出生1~3天的新生儿已经能够形成习惯化,这说明其有了记忆能力。(三)认生认生是记忆能力的表现。(四)客体永久性认识的产生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婴幼儿仍能知道它的存在,这种认识被称为客体永久性。当客体永久性认识出现后,婴幼儿开始寻找从眼前消失的玩具,这说明他已经有了对这个玩具的记忆。(五)延迟模仿行为的出现当榜样消失后,婴儿所进行的模仿被称为延迟模仿。延迟模仿出现于18~24个月,24个月的幼儿已获得稳定的延迟模仿能力。延迟模仿某个动作表明婴幼儿能记住这个动作。三、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一)1岁前婴儿的记忆1.胎儿的记忆人在胎儿时期就已经有了听觉的记忆。胎儿末期就已经产生了听觉的记忆。2.新生儿的记忆新生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表现为最初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对刺激所产生的习惯性应答。(1)最初条件反射的建立。对某种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是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分为自然条件反射和人工条件反射,这两种反射方式最初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2)对刺激所产生的习惯性应答。习惯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即便是出生几天的新生儿,也会对多次出现的事物产生习惯,甚至会因为同一事物出现的频率过高而丧失兴趣。对刺激的习惯化常常被看作新生儿是否产生再认的指标。3.婴儿的记忆婴儿的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与新生儿相比,婴儿的再认也有所发展。婴儿的回忆也有所发展。婴儿时期开始出现回忆的萌芽。1岁前婴儿的记忆与同一事物接触的频率有关,即多次接触过的事物更容易被记住。(二)1~3岁幼儿的记忆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步发展2.机械记忆比重大,意义记忆不断发展3.动作记忆和情绪记忆为主,语词记忆不断发展4.精确性记忆精确性是记忆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记忆发展的重要标志。1~3岁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是记忆的精确性还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记忆的遗失;二是主观愿望与现实混淆,造成对记忆材料的歪曲。在教育的影响下,随着经验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不断增强,幼儿记忆的精确性也逐渐提高。四、婴幼儿记忆力的培养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婴幼儿提高记忆力。(一)培养婴幼儿有目的的识记(二)培养婴幼儿记忆的兴趣和信心(三)合理运用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归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四种。(四)合理组织复习任务四婴幼儿想象的发生与发展一、婴幼儿想象发展概述(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类对脑海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之上,表象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而想象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二)想象的特点1.形象性2.新颖性(三)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是否有明确的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外界的某种刺激下产生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它是想象中最简单、最初级的形式。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由人自觉主动进行的想象。它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是人为了塑造某种事物形象而进行的想象活动,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根据想象的创新程度、新颖性和独立性的不同,可将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类。(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他人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而在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个体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特点。(3)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中的形象体现着个人的愿望。二、想象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1)想象的产生是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标志。(2)想象是婴幼儿游戏、理解的基础。(3)想象是维护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三、想象的发生想象萌发于幼儿1岁半至2岁左右,在幼儿2岁之后,他们的想象会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是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想象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脑中具有一定数量的记忆表象;二是具备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幼儿萌发想象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来表现。1岁半至2岁的幼儿的想象属于对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其特点如下。(1)想象是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重现。(2)简单的相似联想。(3)对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四、婴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婴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成人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关于培养婴幼儿想象力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丰富婴幼儿的表象(二)发展婴幼儿的言语表现能力(三)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任务五婴幼儿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一、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进行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思维是认识的理性与高级阶段,它探索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和规律。(二)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三)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3.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4.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四)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2.判断3.推理二、思维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1)思维的产生使婴幼儿的认知过程发生重要质变。(2)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使婴幼儿的个性开始萌芽。三、思维的发生思维与其他认识过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间接性、概括性及解决问题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是思维发生的指标,依据这个指标,可以推测出思维发生的时间是在1岁半至2岁。思维的发生表现在婴幼儿的动作上。(一)表意性动作表意性动作是指用动作表达意愿,用间接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表意性动作反映出婴幼儿的心理有了初步的间接性。(二)工具性动作工具性动作是指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品的动作。工具性动作反映出婴幼儿的心理具有初步的概括性。(三)用“试误”方法解决问题在上述两类动作发展的基础上,婴幼儿开始能够用“试误”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这种解决问题的动作属于智慧性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思维的发生。四、婴幼儿思维的萌芽与发展(一)思维方式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直观性和行动性。(2)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3)行动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二)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大约2岁半时,婴幼儿的思维开始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婴幼儿的思维过程开始逐渐由外显向内隐转变。五、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引导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二)在活动中发展婴幼儿的思维能力任务六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知发展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发展领域,也是其他心理发展的基础。认知发展包括从初级到高级的多种认知形式的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认知世界。认知发展与知识获得、学习活动密切相关。一、认知和认知发展的界定认知既指知识本身,又指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形式。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发展。二、心理学家皮亚杰及其主要理论皮亚杰从1921年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创立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逻辑的早期形成》《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关注的是智力发展,他认为智力发展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婴幼儿自身的生理成熟与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从发展机制上讲,认知发展就是内部心理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婴幼儿认知发展源自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婴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婴幼儿所具有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使之与周围环境积极互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等概念来解释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图式的变化、发展与完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2.同化同化是指当婴幼儿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3.顺应顺应是指当婴幼儿不能将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时,就会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境。4.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