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丽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书写(每题5分共1题)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孙悟空识破了妖怪的,他拍着:“哪里来的妖怪,快快现出原形!否则别怪老孙无情!”听到这话,妖怪吓得两腿,大气也不敢喘,顿时磕头认错。猪八戒在旁看了,地佩服孙悟空。评卷人得分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阅读感受】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书中的景色让人沉醉:límíng_______时分,偶尔会看到几只白鹭或xiányì_______地漫步在田间水塘,或qīnmì_______相依,似在shùshuō_______飞行途中遇到的新鲜事……yèmùjiànglín_________,又是另一番景象。你瞧!那归巢的鸟儿正成群结队,急急匆匆地朝róngshù_______飞去。

书中的故事令人动容:村间xúncháng_______的搭石,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枫桥tíngbó_______的孤舟,抒发了诗人旅途的愁思;母亲shòuruò_______的脊背,承载着对孩子深沉的爱;冷酷无情的qīnlüè_______者,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2).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村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顽皮,从中感受到他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相矛盾》中楚人说他的盾“____________________”,说他的矛“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话前后相互抵触,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叫自相矛盾。

(3)酒家劝武松不要独自过景阳冈,武松反说酒家要谋财害命,真应了那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识好人心。结合原著说说武松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本小说里我最想推荐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指》中丰子恺先生用风趣的语言描述了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握成拳头,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

①心(

)神(

)

②失(

)落(

)

③(

)计多(

)

④(

)(

)归赵

⑤如(

)似(

)

⑥(

)耳(

)聋

(1)演出结束后,会场上爆发出_______________的掌声。

(2)这一望无际的大海,真令人___________,流连忘返。

(3)敌人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___________。4).看拼音写词语。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收获颇丰:在“桂花雨”香气里沉醉不已的jìn(

)泡中,在“鸟的天堂”下yìngjiēbùxiá(

)的欣赏中,发现四时景物皆成趣;从母亲噪声中拼命挣钱的弯曲jǐ(

)背上,从父亲暑天舟中zhǔ(

)饭缝补的背影上,体会到“舐犊之情”的含义;于“qián(

)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畅想中,于圆明园bùkěgūliáng(

)损失的叹恨中,感受到对祖国深沉的爱……5).日积月累:

________于邦,________于家。

——《尚书》评卷人得分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1).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

笑容灿烂

解决疑难

保卫公务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精神

卖力呐喊C.发挥作用

远大理想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D.改善生活

接受赞誉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2).()中的“抵”与“抵得上”中的“抵”意思相同。A.抵挡B.一个抵两个C.平安抵达D.抵消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B.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C.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诡计多端。D.因为工作积压太多,他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评卷人得分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1).按要求完成练习。

(1)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进攻。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结实”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①结实(指人身体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实(指物体坚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1).把下列意思相近的词用线连起来。

徐徐汇合安静雄壮举

汇集缓缓雄伟肃静擎2).将意思相近的成语用线连起来。

孤掌难鸣

水到渠成

聚沙成塔

不胫而走

卸磨杀驴

独木难支

对症下药

集腋成裘

瓜熟蒂落

过河拆桥

不翼而飞

量体裁衣评卷人得分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1).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我抬头向窗口望去,那不是陈海么?

________“嘣嘣”的球声随着急促的奔跑声不时传进教室。

________我忍不住叫起来:“好球!”

________课外活动开始了,操场上人声喧闹。

________他正和其他班的同学在打篮球。只见他一个弹跳,截住了半空中飞来的球,直冲篮架,翻手一投,球乖乖地进了球网。2).排列顺序

________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________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________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________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________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________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评卷人得分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1).(《田忌赛马》)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评卷人得分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1).完成练习。蝉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补充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古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3)这首诗中,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不需要借助秋风。B.这首诗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C.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D.这首诗主要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评卷人得分9、书面表达(每题15分共1题)1).习作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你都读过哪些文学名著?哪一本作品曾经震撼你的心灵,或给你的精神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请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就这本书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谈谈你的感受或认识。题目自拟。

要求:①题目符合习作内容;

②语句通顺,感受或认识深刻;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数400字以上。评卷人得分10、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1).通过上述片段的练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阅读方法,下面一起实战吧!(同单元主题)苏东坡还债佚名①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①,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②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③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被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②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③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④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二万是真。”⑤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⑥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⑦苏轼接着问道:“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⑧张二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⑨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ǎi)地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⑩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⑪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⑬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磕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⑭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⑮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逢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州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文章有删改)【注释】①坐堂:旧时指官吏在公堂上审理案件。②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③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1.请把文中诗句补充完整。

2.文中围绕“苏东坡还债”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语文要素分解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说出写了哪些事情)

吴小一状告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扇子售卖一空,张二还清欠款→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苏轼为何会提笔作画帮助被状告的张二。

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加点字“纷纷”有何义?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

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选出下面对苏轼描述准确的选项,并说明理由。

A.怜悯之心

B.关心民情

C.洁身自好

D.勤劳肯干

E.断案公平

选择: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