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清单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考点演练演练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5/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01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用途,了解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
2.熟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熟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会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知道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重占•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思维导图
空气成分、用途和保护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原理、装置、反应表达式、结论、误差分析
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理性质
氧气的性质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现象、表达式、注意点
「工业制法一分离液态空气:依据沸点不同
「方法:加热高铅酸钾、分解过氧化氢
一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氧气的制法--实验室制法--装置的选择及其依据
J实验步骤及注意点
'检验和验满
(催化剂----变二不变
基本反应类型一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
非基本反应类型一氧化反应:燃烧和缓慢氧化
皿03知识清单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i.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用定量的方法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
结论。
2.空气的组成
空气成分氮气(N2)氧气(。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易错提醒】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指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1)装置图
弹簧夹导管
集气瓶一t~一|
(2)实验原理
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
集气瓶中,压入的水的体积等于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易错提醒】烟:固体的小颗粒;雾:液体的小液滴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点燃
(5)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磷+氧气器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P+。2—>P20s
(6)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充分消耗,测量结果偏小)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瓶内剩余气体未冷却时体积偏大,使得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漏气会使外面空气漏进来,测量结果偏小)
⑷要先夹紧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瓶塞。
(伸入过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或未夹紧弹簧夹,导致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偏大)
(7)误差分析
小于1/5的可能原因: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大于1/5的可能原因:A弹簧夹未夹或未夹紧;B点燃红磷伸入过慢
(8)药品选择依据: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体积忽
略不计)。
①不能用木炭、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芒生气作,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不明显。
②不能用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不能用镁:因为镁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反应。
(9)常用改进装置:
装置改进的目的:污染更小,数据误差更小,操作更简便,现象更明显,更环保,更节约试剂等。
4.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各物质相互间没直发生化学反应,都保持各自的性
质。
知识点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成分性质对应的用途
供给呼吸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等
氧气
支持燃烧炼钢、航天、气割、气焊等
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灯泡、食品、金属焊接等
氮气液氮沸点低制造低温环境:医疗、超导材料等
可转化为氨气等用于化工生产,制造硝酸、化肥
通电发光作电光源:霓虹灯、航标灯、闪光灯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灯泡、金属焊接等
氯气密度小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热气球等
知识点3: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尘
空气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空气污染危害
引起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
空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
计入空气质量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可吸入颗粒物(PMio)>细颗粒物(PM2.5)
价的污染物
【易错提醒】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知识点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
用排水法收集)。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氧化性。
(2)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物质空气反应表达式注意点
木炭在空气中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点燃燃烧匙从集气瓶瓶口向下缓慢插
-----/
碳+氧气二氧化碳
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生△,以便充分消耗氧气
点%
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O2__
H2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点燃一集气瓶瓶底放少量的水,为了吸
硫十氧气二氧化硫
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收二氧化硫以防污染空气;
点咚
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
S+SO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集气瓶底要先放少量水或细
-----*(1)
铁+氧气--------四氧化三
淡,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
铁
裂瓶底。
铁丝点咚
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2)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
Fe+Cb______Fe^O4
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大受热面积。
热,生成黑色固体(3)细铁丝下端系火柴目的是出
1燃细铁丝。
(4)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3)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即氧气含量)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知识点5:氧气的制法
L氧气的工业制法
(1)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2)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
氨气(先蒸发)
空分气与玉降武温液田态*小空1气标蒸发不
d贮在蓝色
液态氧*钢瓶中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加热高镒酸钾分解过氧化氢
文字表达式高锦酸钾型巴锦酸钾+二氧化锦+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镒,水+氧气
符号表达式△4人MrO2
KMnOq・均1\/1门04+MnOz+。2个心。2——»奥。+。2个
(
发生装置A---0
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反应物为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
查:检查气密性
装:装药品
检查气密性;
定:固定装置
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实验步骤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收集气体;
收:收集气体
移:将导管移出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但不干燥■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但不纯净11
带;k星百舛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
检验
氧气力
带火星白白木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
验满
气已集满
【易错提醒】
检验氧气时,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浓度较高时复燃,能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较高不能说
是纯氧气。
【名师拓展】
万能瓶的使用:无论正放倒放、有水没水,只要比较瓶内原有物质和需要进入瓶内的物质密度,密度大的
ab
都从下面导管进出,密度小的都从上面导管进出。石-
3.实验操作要点:
(1)高锦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
部。
(2)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微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3)高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4)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
更纯。
(5)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会使得收集的氧气
不纯);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氧气收集满,在虫上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集气瓶正
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6)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
萱。
知识点6: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2.特点:一变(改变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3.解读:
(1)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2)催化剂不算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写在反应条件上)
(3)不同的反应,催化剂可能相同,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4.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
(1)证明是否改变反应速率:相同条件下,加或者不加药品对比实验;
(2)证明质量是否改变:实验前称量一次,实验后分离出来再称量一次;
(3)证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将分离出来的物质再进行实验①的操作,观察是否还能改变反应速率。
5.化学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概念
质的反应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一变多
表达式A+B+……-CA-B+C+……
共同点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①非基本反应类型。
②氧化反应包括燃烧和缓慢氧化;二者共同点是都放热。
③常见的缓慢氧化有:食物腐烂、酒的酿造、铁生锈、农家肥的腐熟等。
【易错提醒】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
是氧化反应(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皿04考点演练会
A考点一空气组成、用途及保护
【典例1]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一一稳定性
B.氢气充探空气球一一密度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一一通电发出有色光
D.氧气供给呼吸一一助燃性
【答案】D
【详解】A、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途和其性质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小,用途和其性质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和其性质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不是因为具有助燃性,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符合题
忌;
故选Do
【变式1-1]国家正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是一种宝
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光,可制成霓虹灯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C.空气中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5。2、CO、NO2、。3等
【答案】B
【详解】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5、CO、NO2、O3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1-2】太白湖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2
污染指数PMI0
PM”28
oA
NO228
《42》SO28
0500O324
co0
A.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B."污染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C.报告中的NC>2与酸雨的形成无关D.当日CO未对城区空气造成污染
【答案】C
【详解】A、如图的空气质量报告可知: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指数最大,故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
颗粒物(PMio),说法正确;
B、"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污染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说法正确;
C、SO?和NO?在大气中与水结合都能生成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报告中的NO?与酸雨的形成有关,
说法错误;
D、如图的空气质量报告可知:CO指数为0,所以当日C。未对城区空气造成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Co
A考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典例2]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红磷换成碳粉或者硫也可测得结果
B.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
C.红磷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该装置可测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答案】D
【详解】A、碳粉或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A说法错误;
B、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
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B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C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内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倒流入瓶中,量筒内水减少的
体积即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故D说法正确;
故选:Do
【变式2-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点燃酒精灯,待试管中白磷停止燃烧
(白磷的化学性质和红磷相似,40久时就可以燃烧)后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打开注射器下方的
弹簧夹,观察现象(试管中铜丝、白磷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射器-I水
白磷
A.白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B.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C.实验中注射器中装入12mL水即可D.该装置具有节约药品、误差小的优点
【答案】A
【详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雾,故A错误;
B、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B正确;
C、试管的容积是60mL,根据氧气的含量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注射器内至少装入的水
60mLxg=12”①,故C正确;
D、该装置组装简单,仪器小、现象明显,故具有节约药品、误差小的优点,故D正确;
故选:Ao
【变式2-2】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
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B.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c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答案】B
【详解】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ab段压强增大是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导致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氧气消耗导致压强减小的趋势,b点压强最
大,不能确定红磷燃烧结束,温度最高才能说明红磷燃烧结束,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C、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c点后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说法合理,
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A考点三氧气的性质
【典例3】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淡蓝色气体B.鱼儿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答案】C
【详解】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鱼儿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氧,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变式3-1】化学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C
【详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注意"烟"、"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扩散的现
象,"雾"是液体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的现象,不能混淆,故A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放热,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o
【变式3-2】某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一需要将加热至燃烧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是o
⑵实验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0
⑶实验三在瓶底放少量细沙(或水)的原因是=
⑷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同学发现这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点,其中从反应类型来看都属于反应。
【答案】⑴防止氧气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导致气压增大而逸出集气瓶
⑵硫+氧气」二氧化硫
⑶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⑷化合/氧化
【详解】(1)实验一需要将加热至燃烧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是防止氧气因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导致气压增大而逸出集气瓶;
(2)实验二中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3)实验三在瓶底放少量细沙(或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4)实验一中木炭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实验二中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实验三中铁与氧气点
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这三个反应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都属于化合反应,且都是与氧气反应,
都属于氧化反应,则这三个反应从反应类型来看都属于化合(或氧化)反应。
A考点四氧气的制法
【典例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装入药品
B.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铳粉末后,再倒入过氧化氢溶液
C.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后,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收集气体
D.先把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再盖好毛玻璃片
【答案】D
【详解】A、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
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先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精粉末后,再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主要是仪
器内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先把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在水面以下盖好毛玻璃片,然后再从水槽中取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o
【变式4-1】化学中常常需要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和工业制取大量气体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分子筛
(1)工业制氧气可以利用分子筛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上图。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2(填">"或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仪器如图①〜⑧所示,仪器②的名称为o
⑶若用高锯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图中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实验得到的气体呈淡紫红色。实验小
组从发生装置上找到了原因,需改进的操作是o
【答案】⑴〉
(2)试管
⑶①④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详解】(1)由图示可知,分子筛只有氧分子能透过,氮分子不能透过,即能将分子大小不同的微粒加以
分离,所以氮分子要比氧分子大,故填:>。
(2)仪器②的名称为:试管。
(3)用高镒酸钾制氧气,要放在试管中加热,不用锥形瓶;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的胶塞
都是单孔胶塞,而④用的是双孔胶塞,所以此实验中用不到的仪器是:①④;实验得到的气体呈淡紫红
色,是受热升华后的高铳酸钾形成的气体进入到了集气瓶中,说明在实验时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故改进
的操作是: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变式4-2】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实验室里的一些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ABCDEF
⑴写出图B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o
(2)若实验时选择装置A利用高锯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该调节的螺丝是(选
填"a"、"b"或"c"),装置改正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o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的
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0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则氧气需从(填"a"或
"b")通入。
⑶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向①中加适量水,若观察到,则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用装置
B来制取某些气体时,常用仪器C代替仪器①,其优点是。
⑷现有如下资料:硫化氢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
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制取硫化氢气体,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硫化氢气体的收集装置
是0
【答案】⑴长颈漏斗
(2)a高锦酸钾飕锌酸钾+二氧化锦+氧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a
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控制反应的速率
(4)BE
【详解】(1)图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若实验时选择装置A利用高锌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该调节的螺丝是a。高镒
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锯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锯酸钾譬镒酸钾+二氧化
镒+氧气。加热高镒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固体粉末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故水槽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大,应从长导管进入,则氧气需从a通入。
(3)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向①中加适量水,若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
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用装置B来制取某些气体时,常用仪器C代替仪器①,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
速率,故其优点是控制反应的速率。
(4)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制取硫化氢气体,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
不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由于氯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故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A考点五催化剂
【典例5]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的研究,
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精作催化剂。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只有二氧化锦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反应中二氧化锦质量不变,化学性质改变
C.该反应中二氧化锦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加入二氧化镒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答案】C
【详解】A、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一般使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并不是只有二氧化铳可作催化剂,故A错
误;
B、二氧化镒在反应中做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故B错误;
C、二氧化锦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加快了该反应的速率,故C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5-1]有a、b两份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镒固体,则a、b
【详解】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其中二氧化镐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
分解氧气的速率,因此加入二氧化镐的反应快即b曲线坡度大于a,但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最终的质量,
因此由于两份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因此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最终曲线重合,如图,故
选:C„
【变式5-2】实验室常用力。2溶液和MnC)2来制氧气。为了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甲同学通过如图装置来
进行实验探究:
(1)图1中加入amLHzOz溶液,然后塞入带有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如图2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再
通过漏斗加入bgMnOz,如图3所示,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充分反应后,将图3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固体仍为bg,甲同学认为MnC)2是催化剂。
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请你帮乙同学说出理由:o
【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⑵称量
⑶甲同学没有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锦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详解】(1)图2中过氧化氢溶液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锦,单靠自身的分解产生氧气,速率非常缓慢,所以
氧气的量很少,因此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图3中加入了二氧化锦作为催化剂,催化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产生的氧气的量较多,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要证明二氧化锦是催化剂,首先就要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锌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将图3中
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3)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
不改变的物质,而甲同学仅仅验证了其质量没有改变,而没有验证其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A考点六纯净物和混合物
【典例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淘米水B.加碘盐C.蒸储水D.不锈钢
【答案】C
【详解】A、淘米水中含有多种杂质和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加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蒸馅水中只有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6-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白酒②食醋③液氧④汽水⑤冰水⑥澄清石灰水⑦净化后的空气⑧二氧化碳
A.②③⑧B.⑤⑥⑧C.③⑤⑧D.③⑥⑧
【答案】C
【详解】①白酒是由酒精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②食醋是由醋酸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③液氧是液态氧气,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④汽水是由碳酸、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⑤冰是固态的水,冰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⑥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⑦净化后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⑧二氧化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属于纯净物的是:③⑤⑧。
故选C。
【变式6-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氮气、氧化汞、医用酒精
A.PM2,SB.
C.液氧、纯净的矿泉水D.澄清石灰水、氯酸钾
【答案】D
【详解】A、氮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PM2.5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由水、酒精组成,属于混合物,不
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态氧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纯净的矿泉水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
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氯酸钾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A考点六化学反应类型
【典例7】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占燃
至尘
A.CUO+H2SO4=CUSO4+H20B.2Mg+O22MgO
点燃高温A
c.2CO2+O2-2CO2D.CaCO3^=CaO+CO2T
【答案】D
【分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详解】、,该反应符皆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
ACUO+H2SO4=CUSO4+H2O
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2Mg+O2-2Mg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2CO2+O2^=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CO3—CaO+CO2T,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7-1】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可表示
A.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B.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C.水一逊一氢气+氧气D.石灰石+盐酸玲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答案】B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b处表示的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
化反应,而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详解】A、石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但反应后生成两种新物质,
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反应,且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
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且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
应,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Bo
【变式7-21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占燃加执
A.硫+氧气占外二氧化硫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D.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玲碳酸钙+水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1aB05分层训练
基础强化
1."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人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A.氮气B.氧气C.氨气D.二氧化碳
【答案】A
【详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
相同,贝「人造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氮气,故选A。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对于空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D.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说明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C
【详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
应,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3.空气中化学性质稳定且通电会发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
A.氮气B.稀有气体C,氢气D.氧气
【答案】B
【详解】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化学性质稳定,几乎和任何物质都不反应,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
以可制成霓虹灯。
故选B„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弹簧夹
A.空气中氮气不易溶于水是利用该方法测定的前提
B.燃烧匙内红磷越多,集气瓶内水位上升越高
C.若实验过程中没冷却就观察,则测量结果偏大
D.该实验成功的标志是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至"4"处
【答案】A
【详解】A、该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形成压强差,
冷却后水倒流入集气瓶占据所消耗氧气的体积,即倒流水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由此可知空气中氮气不易溶
于水是利用该方法测定的前提,说法正确;
B、燃烧匙内红磷足量,会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集气瓶内水位最终上升至约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处,不是红磷量越多,上升越高,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若实验过程中没冷却就观察,气体受热膨胀,则测量结果偏小,说法错误;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该实验成功的标志是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至"甘处,说法错误。
故选:A„
5.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答案】D
【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说法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些物质不能跟氧气反应,故说法错误;
D、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故说法正确。
故选D。
6.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I剧烈氧化(如氧气与S、P、Fe等物质反应)
氧化反应一
LII缓慢氧化(如氧气与Fe、C6Hl2。6等物质反应)
A.Fe在I、II两类反应中现象完全相同
B.I、II两类反应均会发光
C.I、II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D.।类反应放出热量,n类反应一定不会放出热
【答案】c
【详解】A、I类反应是剧烈的氧化物,会发光,II类反应属于缓慢氧化,不会发光,故Fe在I、II两类反应
中现象不同,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I类反应是剧烈的氧化物,会发光,II类反应属于缓慢氧化,不会发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I、II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I、II两类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o
7.下列对有关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粉末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
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
法正确;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o
8.下列变化的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天然气的燃烧C.醋的酿造D.农家肥的腐熟
【答案】B
【详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察觉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的燃烧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醋的酿制,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易被察觉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农家肥的腐熟,是肥料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察觉的氧缓慢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9,下列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锦酸钾制取氧气的是
【答案】A
【详解】A、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镒酸钾和二氧化锌生成,由于反应
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实验室用高锈酸钾制取氧气时,固体粉末会随着氧气流顺着导管进入水槽,
使水槽内的水变成紫红色(由于高锌酸钾溶于水显紫红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要在试管口放
一棉花团,故正确;
B、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C、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D、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故选A„
10.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实验室用高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检验裴置的气密性
B.将铁夹夹在试管中部将高锦酸钾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C.收集气体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D.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检验是否收集满气体
【答案】D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错误;
B、将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错误;
C、收集气体结束时,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移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正确。
故选D。
1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验满
B.该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先向锥形瓶内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再放二氧化铳
【答案】C
【详解】A、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而不是伸入
集气瓶中,操作错误;
B、该装置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不能控制液体滴下的速率,故不能控制反应速率,说法错误;
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应正放在桌面上,操作正确;
D、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先在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锦,再往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操作错误;
故选Co
12.如图是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置口氮气
z-----X-------------------
—■除尘净化|加压降温|加执
空气—A»C^00氧气
⑴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
或“化学")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⑶根据下列物质的沸点数据判断: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T在____汽范围内,可以将下列液态空气内
的氮气分离出来。
水0℃,二氧化碳---56.6℃,氮气-----196℃,氧气----183℃
【答案】(D混合物物理
⑵沸点
(3)-196--183
【详解】(1)空气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经过步骤A除尘净化处理后,空气变干净了,但依然是混合
物,故填:混合物;
步骤B对空气加压降温,只是空气的状态改变,此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故为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步骤C是对液态空气加热分离氮气和氧气,利用的是空气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故填:沸点;
(3)由给出的沸点数据可知,控制温度T在;96~;83。(:范围内,氮气会由液体变成气体,氧气还是液体,
故可以将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故填:;96yl83。
13.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室用加热高镒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可选E装置收集氧气,是因
为氧气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画廊代理协议书
- 股权改制协议书
- 资产放弃协议书
- 用地变更协议书
- 花砖铺装协议书
- 李律师请教婚内协议书
- 股东财务协议书
- 简约安全协议书
- 股东运营协议书
- 腾讯员工协议书
- 《智慧房产营销策略》课件
- 海关退运协议书
- 2025届广西邕衡教育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新高考5月全真模拟联合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2O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
- 医院总值班培训课件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含标准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第十一章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 小儿推拿(大全)课件
- 全身麻醉和睡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