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是有层级区隔的,不同层级的功能绩效会有很大不同。研究者一般把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级,即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其中,弱人工智能也叫“算法智能”,是指只能在特定领域按算法逻辑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智能,被称作“单项超人”。如AlphaGo在围棋领域打败世界顶级高手,智能导航可以在复杂空间精准定位,自动驾驶技术能实时探测环境信息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强人工智能是一种“语言智能”,能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还能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决策和学习,其智能水平能与人类齐平,故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或“类智人”。此时的AI已具备人的智慧和自我意识,不仅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能遵循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的性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便是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阶段的产物。超人工智能被称为“想象智能”,是指能够在所有领域远超人类的智能,其智能水平远超人类的思维能力。超人工智能因其占据高维而能消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因而具有极端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其运行或将产生人类无法理解或难以控制的结果。AI艺术是由智能“拟主体”创作的,这个“拟主体”要不要履行人类主体的艺术使命与伦理责任呢?回答是肯定的。弱人工智能的创作是这样,到了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创作阶段同样应该如此。原因在于,弱人工智能用于“人—机”互动的辅助性创作,人的主导性如臂使指般操控智能程序,人的道德信仰与伦理规范、人的价值观认知与真善美判断,不仅决定大数据智能模型设计,也制约着“拟主体”创作的前置词提示。即使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阶段,“拟主体”化身“艺术主人”,那时,AI艺术或将以完全不同的面貌示人,它是否一定会漠视或践踏人类赋予艺术的全部“逻各斯原点”呢?人类的理性及其艺术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开发的任何智能系统最终都是为人的意志和目的服务的,是人的智能的技术化延伸。如果某种“聪明的机器”升级为反噬人类的工具,那一定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机器的问题,人应该用理性律令开发技术“闸门”或制定法律规约来锚定这一技术的发展方向,让它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而不容许它剑走偏锋伤害人类自身。基于此,如果我们承认人工智能艺术是人的艺术创造力的技术性外化,那么就有理由为人工智能创作设置伦理边界,比如对真假、善恶、美丑的甄别,对悲悯、敬畏、同情等道德价值的认同,以及对崇高理想和诗意境界的追求等。(摘编自欧阳友权《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隐忧和伦理边界》)材料二:短短几十年,数字技术不断强势打破传统文学场域的疆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体量完成了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随之浮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文学创作带来什么?是技术主义陷阱还是破局之法?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近来鲁迅笔下诸多的人物形象在互联网上不断掀起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圈层的能量。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精准塑造出孔乙己、闰土、阿Q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这些人物历经百年岁月淘洗,依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不断迸发回响,乃至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中勾连自我与他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中介。这就是文学性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可以在充满灵韵的文学中观古今、观天下、观自身。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这直接导致人工智能写作的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在实际意义上促成一种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新文学”的迭变。即便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实现阶段性突破,人工智能也初步具备了读取人类脑电活动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信息的能力,但人工智能技术的根基还是在于人类驱动。它仍旧是一种通过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拓展人类潜能的辅助工具。(摘编自马晓炎《写作技术的臻于至美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研究者一般把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AlphaGo、自动驾驶技术等属于弱人工智能。B.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应该做到,未来开发的智能系统最终都是为人的意志服务的,不会容许它伤害人类。C.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已能创作出与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它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D.作家依靠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创作不出一流的作品,创作时应重视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的细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超人工智能具有潜在危险性,强人工智能则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B.不管是哪一层级的人工智能,都应履行人类主体的艺术使命与伦理责任。C.文学作品能否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取决于写作的内容,而非写作技术。D.虽然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实现阶段性突破,但它仍然是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为人工智能创作设置伦理边界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近日在央视频上线。B.近日,文生视频大模型创作的《雨后的东京街头》震惊世人。C.在算法设计时,确保AI在创作过程中遵循无偏见无歧视原则。D.仅靠技术智能,要产生AI莎士比亚、AI卡夫卡,是痴人说梦。4.结合材料谈谈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方面的隐忧。5.某报发起“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将何去何从”的大讨论,如果你准备投稿,请写出你的文稿思路。【答案】1.C2.A3.C4.①缺乏人类情感与深度思考:人工智能写作高度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缺乏自我表达和情感体验,导致创作内容机械化、同质化。②难以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人工智能的写作仅在技术层面追求完美,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难以产生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文学作品。5.①首先阐述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说明数字技术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能高效处理语言,能够深度学习并生成风格相近的作品等。②其次分析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性:说明人工智能缺乏人类情感、历史经验和真实的创作动机等,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难以触及文学性根本、无法产生鲜活现实关切等局限性。③最后探讨文学创作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强调文学创作不应被技术左右,提出对未来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结合的展望和建议,如加强人机协作,同时要设置伦理边界,保持人类主体性等。【解析】这两篇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不同层级的表现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材料一详细介绍了弱、强、超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其伦理责任,强调人类应主导AI的发展方向。材料二则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指出其缺乏情感和历史经验,难以替代人类作家的深刻洞见和现实关切。两篇文章共同强调了技术与人类价值观的结合。【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人工智能已能创作出与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它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错误。原文说“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这是一种预测,而非现状;而选项说“已能创作出与作家风格相近的作品,它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把未然表述成了已然。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强人工智能则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强人工智能是一种‘语言智能’,其智能水平能与人类齐平”,说明强人工智能具备人的智慧和自我意识,能遵循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性能,但没有绝对地说它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结果。相反,强人工智能也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关于AI创作作品的展示,没有涉及伦理边界相关内容。B.是关于AI创作作品的展示效果,没有涉及伦理边界相关内容。C.在算法设计时确保AI遵循无偏见无歧视原则,这是对AI创作在伦理方面的规范,属于设置伦理边界。D.是对AI创作能力的一种判断,不属于设置伦理边界。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缺乏人类情感与深度思考:人工智能的动机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它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也无法依凭自身情感体验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它的写作高度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缺乏自我表达和情感体验,这使得其创作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缺乏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和对他者的热忱关切。②难以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等可知,一流文学作品的要义在于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的细节以及对无穷远方和无数人们的关注,在于作家深刻洞见社会关系;而人工智能“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它的写作仅在技术层面追求完美,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创作出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和伦理意义的作品,无法达到文学的终极旨归。【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阐述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短短几十年,数字技术不断强势打破传统文学场域的疆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体量完成了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说明数字技术对文学生产、传播和阅读的覆盖性影响,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能高效处理语言,能够深度学习并生成风格相近的作品等。②分析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性:“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这直接导致人工智能写作的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在实际意义上促成一种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新文学'的迭变”,说明人工智能缺乏人类情感、历史经验和真实的创作动机等,阐述其在文学创作中难以触及文学性根本、无法产生鲜活现实关切等局限性。③探讨文学创作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人类的理性及其艺术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开发的任何智能系统最终都是为人的意志和目的服务的,是人的智能的技术化延伸”“如果我们承认人工智能艺术是人的艺术创造力的技术性外化,那么就有理由为人工智能创作设置伦理边界”“它仍旧是一种通过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拓展人类潜能的辅助工具”等,强调文学创作不应被技术左右,作家应坚守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注,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将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优势相结合,加强人机协作,同时要设置伦理边界,保持人类主体性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恼。这些苦恼首先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巨大觉醒。是的,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这个年龄,对于农村青年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独当门户了。可是,他现在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一样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作为一个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尊严的人,孙少平在心灵深处感到痛苦。这决不是说他想在家里“掌权”。不,在这一大家人中,父亲和大哥当然应该是当家人。说实话,即使现在让他来主持这个“集体”,他也干不了……由此看来,他无法从这个现实中挣脱。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让他自己来遭遇和承受吧!他向往的正是这一点。按说,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眼下这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好光景。更何况,像他们家现在还有能力办起一个烧砖窑,那前程不用说大有奔头。发家致富,这是所有农民现在的生活主题。只要有吃,有穿,有钱花,身体安康,儿女双全,人活一世再还要求什么呢?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既然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恼,少平也就不会把自己的苦恼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他尽量要求自己用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一切。毫无疑问,对孙少平来说,在学校教书和在山里劳动,这差别还是很大的。当教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且还有时间读书看报——虽说身在双水村,但他的精神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个广大的天地里。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一整天在山里挣命,肉体的熬苦使精神时常处于麻痹状态——有时干脆把思维完全“关闭”了。晚上回到家里,惟一的向往就是倒在土炕上睡觉,连胡思乱想的工夫都没有。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这些也倒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要累就累得半死不活,毕了,无论赶集上会,还是干别的什么,都由自己支配。这一切他都不能。理性约束着他,使他不能让父亲和哥哥对他的行为失望。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即使受点委屈,也要竭力克制,使自己服从这个大家庭的总体生活。农村的家庭也是一部复杂机器啊!他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野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这样的时候,他记忆的风帆会反复驶进往日的岁月。石圪节中学、原西县高中……尽管那时饥肠辘辘,有无数的愁苦,但现在想起来,那倒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妙的时光。他也不时地想起高中时班上的同学们:金波、顾养民、郝红梅、田晓霞……眼下,这些人都各走了各的路。金波正在黄原跟他父亲学开汽车。红梅和他一样,回村后当了小学教师,听说现在仍然当着。顾养民和田晓霞如同学们预料的那样,去年秋天都考上了大学。养民如愿地考进了省医学院,晓霞进了黄原师专中文系。他一个人独处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他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了……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上!不管怎样,他是非走不可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个大家庭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而孙少平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对此他心生不满。B.对孙少平来说,相比于在山里劳动,他更愿意在学校教书,因为他忍受不了体力劳动的熬苦,而教书有时间读书看报。C.孙少平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能支配自己的生活,而他的行为却受到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不自由。D.孙少平面临着留在家里还是走出去的人生抉择,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他最终选择了趁年轻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少平的同学们各自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他却被困在农村做着他并不喜欢的事,对比叙述中写出了他走出去的强烈愿望。B.小说刻画孙少平这个人物时重视外在的肖像描写和内在的心理描写,农村知识青年孙少平的困境也是一代青年人的困境。C.小说善用反语的形式表达对主人公的评价,如“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明贬实褒。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牵动人心的情节,但平实质朴又饱含感情的文字使文章充满了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深深吸引着读者。8.让孙少平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9.小说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自由切换,有怎样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D7.B8.(1)农民职业替代教师职业;(2)渴望出去独自面对生活的考验,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的矛盾;(3)双水村的贫瘠、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无法满足他内心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9.(1)第三人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全知视角,能更细致刻画孙少平纠结矛盾的心理活动;(2)第二人称直接展示孙少平的内心独白,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和理解;(3)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自由切换,行文灵活多变,更全面深入地刻画出开始摆脱狭隘眼光的年轻人形象。【解析】《平凡的世界》节选通过孙少平的内心独白和生活境遇,深刻描绘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在时代变迁中的困惑与挣扎。小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孙少平对独立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他与同龄人不同的精神追求。作者路遥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在平凡世界中追求不平凡梦想的青年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感染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对此他心生不满”错误。从原文“不,在这一大家人中,父亲和大哥当然应该是当家人”和“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可知,孙少平并没有对父亲和大哥主事不满。从后文“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可知,孙少平知识和父亲与大哥的追求不同,他想改变这种生活情况。B.“因为他忍受不了体力劳动的熬苦”错误。“当教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是学校教书和山里劳动的区别之一,并不是他不能忍受。从前文“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可知,孙少平不不畏惧熬苦。C.“受到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错误。文中说“理性约束着他”,可见是他自己约束自己,并非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重视外在的肖像描写”错误。文中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孙少平的形象,外在的肖像描写较少。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1)从“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和“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可知,孙少平的苦恼之一是想要继续当教师,却必须成为农民。(2)从“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可知,孙少平想独自过自己的生活,不想依赖父亲和哥哥。而现实却是孙少平要接受他只是农民的儿子,无法轻易实现外出。(3)从“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可知,孙少平渴望精神自由,而这又需要读书看报才能实现。从“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可知,双水村生活贫瘠;从“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可知,孙少平的追求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周围人的追求和孙少平差异巨大,双水村的贫瘠、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无法满足他内心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1)从“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可以看出,孙少平对离开双水村,面对外面未知生活的恐惧,他犹豫着放弃;从“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上”可知,孙少平有强烈走出双水村的渴求。第三人称不受限制,能从不同角度刻画孙少平的形象。(2)如从“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可知,孙少平渴求外出的原因和强烈的不甘现状。一个“你”字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理解孙少平的内心矛盾。(3)交替使用第二、三人称,使文章灵活多变,更能立体呈现人物形象,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渴望改变现状,获得精神自由的年轻人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节选自《谏逐客书》)材料二: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节选自《战国策·燕一》)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得贤士A与共国B以雪C先王之耻D孤之愿E也F敢问以G国报H仇者奈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的“窃”的意思不同。B.向使,假使,与《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的“向使”意思相同。C.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与《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意思不同。D.师,以……为老师,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师”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这四位秦国君主在位期间国力不断壮大,都能开疆拓土,这与他们重用来自各国的人才有密切关系。B.齐国乘燕国内乱之际攻破了燕国,杀死了燕王,在此背景下,燕昭王登上王位,他即位后,诚心诚意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仇。C.郭隗认为,如果国君以贤者为老师、朋友、大臣,这些人能帮助国君成就一番同样伟大的事业,而如果国君把贤者当成仆役,国家会灭亡。D.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他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果然,消息传开后,人才从各国争先恐后集聚燕国,燕国最后得以复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14.两则材料在论述如何对待“贤士”这一问题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BDF11.A12.B13.(1)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2)现在大王您果真想要招纳贤士,就先从我郭隗开始;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呢?14.①材料一《谏逐客书》侧重从历史角度阐述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列举秦国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就帝业的事实,说明“逐客”是错误的,强调不能排斥外来的贤士,要广纳各国人才为秦国所用。②材料二侧重论述招纳贤士的方法,通过郭隗讲述不同对待贤士的态度会招来不同层次的人,强调君主应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并且以身作则,从尊重像郭隗这样的贤士开始吸引更多的人才。【解析】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通过两则历史故事,探讨了古代君主如何对待贤士的问题。材料一以秦国四位君主重用外来人才的成功事例,论证了贤士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材料二则讲述了燕昭王在国破后虚心求贤,最终实现复仇的过程,强调了礼贤下士的策略。两则材料共同传达了贤士在国家治理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体现了古代政治智慧和用人之道。【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得贤士与共国”是“雪先王之耻”的前提条件,“得贤士与共国”表意完整,故在B处断开。“雪”是谓语,“先王之耻”是宾语,故在D处断开。“孤之愿也”是判断句,“也”用于判断句尾,故在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意思相同,都是“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翻译为“私下”。句意: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我私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B.正确,句意:假使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C.正确,古代王侯的自称/孤独。句意: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弱。/亲戚朋友没有一封书信,年老多病,乘着一只孤独的小船四处漂泊。D.正确,句意: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房屋,并以他为老师。/他的学问也本来比我高,我跟随他并以他为老师。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内容的概述能力。B.“杀死了燕王”错误,原文“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文中没有提及齐国杀死了燕王的内容。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散”,瓦解;“从”,通假字,通“纵”,合纵联盟;“西面”,面向西方;“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2)“致”,招纳;“隗且见事”,被动句;“贤于隗者”,状语后置句,正常顺序为“于隗贤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①材料一《谏逐客书》:文中详细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缪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君主的事例。缪公“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依靠这些贤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之法,使得“民以殷盛……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使秦成帝业”。通过这些丰富的历史事实,充分展示了客卿在秦国崛起、称霸等不同阶段发挥的关键作用,证明了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逐客”是错误的决策,明确表示不能排斥外来的贤士,而应该广纳各国人才为秦国的发展和壮大服务。②材料二:郭隗先生阐述了不同对待贤士的态度会吸引来不同层次的人。“诎指而事之……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若己者至”“冯几据杖……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则徒隶之人至矣”,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对比,强调君主应该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例如“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说明君主对贤士的态度不同,自身的层次和国家的发展走向也会不同。文中提到“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就是以身作则的体现,从尊重像郭隗这样的贤士开始,为天下贤士树立榜样,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燕国效力。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业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材料二: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我国内乱而攻破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弱,不足以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屈己之意(指:放下架子)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到来。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现在大王假如真想招致贤士,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贤士们争着集聚到燕国。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①王安石伊吕两衰翁,月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时期作者任宰相之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二人由穷到通的遭际变化。B.由“若使”可知,历史上不乏有才之士没有被赏识,他们的际遇是不幸的。C.“汤武偶相逢”指出伊尹、吕尚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只因偶遇了明君。D.诗人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认为明君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C16.①对伊尹、吕尚的赞美与敬仰。词中描绘伊尹、吕尚这两位衰翁历经穷通,最终成就非凡功业,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②对君臣遇合的感慨。本词强调了明君贤臣相遇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力,希望能像伊尹、吕尚辅佐明君一样,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③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这句词充满豪情壮志,既表达了对伊尹、吕尚功绩的高度赞扬,也流露出作者自己渴望建立不朽功业的宏大抱负。【解析】这首词通过对伊尹、吕尚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和成就的描写,表达了对贤才得遇明君、施展抱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和对历史功业的思考。词中以风虎云龙比喻明君贤臣的合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只因偶遇了明君”错误。“汤武偶相逢”

并非只是强调伊尹、吕尚做出一番事业只因偶遇了明君。这里强调的是明君贤臣的风云际会,是一种历史的机遇和契合,并非仅仅是“偶遇”这么简单的偶然因素。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伊吕两衰翁,月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描绘伊尹、吕尚这两位衰翁历经穷通,一位曾是钓叟,一位曾是耕佣。他们偶遇汤、武二帝,使得汤、武二帝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所以,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赞美与敬仰之情。“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意思是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强调了明君贤臣相遇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力。作者感慨伊尹、吕尚遇到商汤、周武王这样的明君,得以施展才华,成就霸业。这也反映出作者在宋神宗时期任宰相之时,对自己与宋神宗之间君臣遇合的珍惜和感慨,希望能像伊尹、吕尚辅佐明君一样,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意思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作者身为宰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国家的兴盛做出巨大贡献,名垂青史。所以,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看出,王安石作为改革者对变法招来的非议早有预料。(3)“楼”“台”“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引起无限遐思。诗人借登楼(台、阁)审视人生、生发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时,出门上学前,我一定要窜进母亲的菜园,摘一条新鲜的青翠黄瓜。瓜蒂有花、身上有刺、瓜皮有光泽的,就是嫩瓜。(甲),清脆多汁,清香、清甜瞬间盈满了口腔。傍晚,放学回家后,先不急着进屋,而是迅疾地挤进菜园。此时劳作了一天的父母也回到家中。父亲在院子里收拾农具,母亲和大姐、二姐则在厨房里忙晚饭。我知道,一定有一道凉拌黄瓜,加了蒜和紫苏,再滴几滴芝麻油,香着哩。黄瓜是暑热时的美味,也是少年时极好的能量补充剂。母亲每年一定会种上二畦黄瓜。春天来时,父亲早已整理出一块块菜地,每一块土疙瘩都碾得细细的,撒上一层薄薄的草木灰,又淋了一遍农家肥。黄瓜的种子都是父亲上一年A的。一粒粒种子被有序地播入土地中。接下来,几片阳光、几夜雨水、再加上几场微风、几声鸟鸣,让农家菜园变得热闹起来。每天我都要来到菜园,期待黄瓜的露面。几天后,终于有小小的苗拱出了土壤,惺惺然地张开了眼。瓜苗一天一个样,终于精神抖擞地站在菜地上张望。瓜藤长到一人多高时,瓜叶的腋下会开出一朵朵小小的黄花,慢慢地,长出一条条小小的黄瓜。(乙)。除了生吃外,腌黄瓜也是我的心头好。①选择个头小、鲜嫩的黄瓜,②沥干水,③洗净,④塞进卤水坛中,⑤一并的还有嫩豆角、辣椒。坛子放在院子阴凉处,卤水充分浸润着卤菜。阳光的温暖,星辰的温情,还有晓风的沁凉,连同夜晚的虫鸣,一并浸渍在坛子里。一个星期后,我们B地打开坛子,香气一下子涌来,刺激着我们的味蕾。那段日子,每一个农家院子里都摆放着几个或大或小的坛子。孩子们在村庄里走动时,手上一定会有一根酸黄瓜或酸豆角,他们交换着这些腌菜,品评着各家的咸淡、香脆。18.文中第二段使用拟人手法描写瓜苗的成长,请以“成长中的黄瓜”为本体写一段话接在这一段后面。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人手法;拟人贴切,表达流畅;不超过75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淋了一遍农家肥”,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黄瓜们在阳光下欢快地生长,仿佛在进行一场拔节的比赛。它们一个个挺直了腰杆,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翠绿的身姿,迎接着每一天的晨曦与露珠。19.A.精挑细选B.迫不及待20.②③,顺序颠倒,改为“洗净,沥干水”;

21.甲:一口咬下去

乙:黄瓜曾经是农家餐桌上的主打菜22.可以使用。“淋了一遍农家肥”是指将农家肥稀释后浇灌在土壤上,这种用法在农村种植中是常见的,符合实际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