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1页
山水画的意境-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2页
山水画的意境-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3页
山水画的意境-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4页
山水画的意境-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画的意境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河的感情、高度的加工。绝不能把描写

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6然无味、无动于zh6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没有

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

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每

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suo()然无味无动于zhong()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能够承担或承受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答案】(1)p©i索衷

(2)疏乎疏忽

⑶C

(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解析】(1)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索”不要写成“锁”,“衷”不要写成“哀

(2)“疏忽”指粗心大意。

(3)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故选C。

(4)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①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

无“不,,加”不,,。②在句中加上反问语气词(怎、怎能、怎么、难道)

③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据此改写即可。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写景就是”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

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的方法是;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

境,还要注意运用好的表现方法一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答案】景与情的结合写情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

重要特征之」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就是景与情的

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获得意境的方法: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

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只要能身脸苦填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当眼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胞春感”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J

D.没有了亲友期期寿骞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

去沉思。

【答案】A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一般指向具体的环境、场所。句中要求设想别人处在自

己的地位上或处境中,替自己着想。因此应用成语“设身处地”;

B.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使用

恰当;

C.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使用恰当;

D.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使用恰当;

故选Ao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进入并感受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

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

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噢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

理解;「乙1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

(1)[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与“”调换位置。

(2)[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加上"

【答案】(1)进入感受(2)智慧的境地

【解析】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甲处“进入”与“感受”语序颠倒。乙处“走向”与“智慧”不搭配,

在句末加上“的境地”。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

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B.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

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D.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答案】D

【解析】D.引用语句为完整的句子,所以第一个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

6.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

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

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

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

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答案】C

【解析】C.有误,“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说法太绝对,原文是“如果片面

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强调了“片面”。故选C。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10集过后,口碑爆棚。该片一

集就是下班路上两站地铁的动态。看完五集,一顿晚饭也吃完了。短小的体量适应了当下快速浏览、信息

碎片化的特点,为碎片时间提供了一个精致的文化选项。

材料二传统的国宝类纪录片,庄重威严有余而亲近感不足。《如果国宝会说话》将国宝与流行元素联

系在一起,辅以动画、网络热词等最鲜活的表达形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冒的门槛,让年轻人也比较

容易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大美。

材料三每部短片,都为国宝的自身亮点定制了场景与叙事,让每件宝贝都有自己的“语气语调”。-

连儿集下来,每件国宝都面目清晰,观众也不会陷入审美疲劳。

(1)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如果国宝会说话》口碑爆棚的原因。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该纪录片相关文物的宣传海报,结合上面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请你对这些海报在图文设

计上的共性特点加以赏析。(80字左右)

因为刻骨说我像奥特蝴

所以铭心你别走

图一甲骨文图二三星堆铜人像

图三太阳神鸟金箔图四三星堆金面具

【答案】(1)①为碎片时间提供了一个精致的文化选项。②表达形式鲜活,贴近年轻人的心

理。③为每件国宝定制场景与叙事,观众不会陷入审美疲劳。(2)示例:文物给人沉稳厚重的印象,

离年轻人似乎很遥远,但设计者却通过美瞳、奥特曼等年轻人熟悉的事物建立起文物与当下的连接,海报

中的文字也特意设计成“对话体”,写得比较有网感,调皮,可爱,充满趣味。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从材料中分别筛选出《如果国宝会说话》特点

的句子,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材料一,主要表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短小的体量适应了当

下快速浏览、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材料二,将《如果国宝会说话》与传统国宝类纪录片比较,突出其“最鲜

活的表达形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赏的门槛”的特点;材料三,介绍《如果国宝会说话》每一集都为国

宝的自身亮点定制了场景与叙事,“每件国宝都面目清晰,观众也不会陷入审美疲劳”。正因为它有这些独特

的特点,所以口碑爆棚。

(2)本题考查宣传海报的欣赏与共性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观察所给的宣传海报,然后从海报画面与文

字表达两方面来赏析。如:从四幅海报的名称,和海报上的图画、文字,可以看出设计者通过现代化的事

物,美瞳、奥特曼等与文物相连接,这样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让人们感到很亲切等。

8.班级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请你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文段一:

“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学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

可以出头。……只要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

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

玉。”

文段二:

“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得

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

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你哥是个混账人,你要到底敬重他,和奉事我的

一样才是!”

(摘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1)这两段文字分别是和对匡超人的教导。

(2)王红同学针对文段一写了一段“阅读感悟”,对作品的讽刺艺术进行了点评。请你从原著中另选一人,

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使用对比或夸张手法进行讽刺的。

王红点评文段一:本段通过语言描写,将说话者热衷科举、痴迷功名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虽

未直接评价,但对此人的讽刺却入木三分。除了这类不露声色的描写外,对比、夸张等也是作者增强讽刺

效果的常用手法。

(3)匡超人并没有听取文段二中人物的教导,而是走向了另一面。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概括匡超人前后

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根本原因,作为文段二的“阅读感悟”。

【答案】(1)马二先生匡太公

(2)示例:刻画范进时,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

儒生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3)示例:大孝大善、忠厚大义的匡超人在社会的大染缸里逐步学会了权衡,学会了抉择,在权衡和抉

择中参悟了利己,变得虚伪狡诈、自私冷漠。如曾经有恩于他的朋友潘三身陷牢狱,他却找借口拒绝探视,

“自己替朝廷办事要严明赏罚”“怕被上司知道自己进监探视而成为一生官场之玷”。匡超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

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解析】(1)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

第一空,结合文段一中“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学业为主,人生世上,除

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要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

《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

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内容可知,这是马二先生(马纯上)对匡超人的教导。马二先生为人忠厚,颇有古

道热肠和长者风度。他和匡超人萍水相逢,却热心地予以指点和济助。马二先生教导匡超人要“以文章学业

为主”;

第二空,结合文段二中“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

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得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

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你哥是个混账人,你要到

底敬重他,和奉事我的一样才是!”的内容可知,这是匡超人的父亲匡太公临终前对匡超人的嘱托,希望他

注重德行,看轻功名,但后来匡超人在社会的染泡下,面目逐渐变得可耻可笑可憎起来,令人唏嘘。

(2)考查结合人物形象对作品的讽刺艺术进行点评。解答时选择除马二先生以外的人物,如范进、周

进、严贡生、胡屠户等,扣住对比或夸张手法的运用进行点评即可。

示例:胡屠户。在范进中举之前,胡屠户对他是非打即骂,说他是“倒运、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但在范进中举之后,胡屠户的态度发生了大反转,不仅称范进为“贤婿老爷”,还夸奖范进才学高、品貌好。

这就使胡屠户后来的“卑微、谦恭和惧怕”与之前的“鄙夷、豪横和粗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胡屠户趋炎附

势、阿谀奉承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侧面表现出当时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3)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

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

者的理想。

匡超人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他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亲就“放下行

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伺候病中的父亲,每夜只睡一个更头。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他首

先背出父亲,然后扶出母亲。他遵照马二先生的教导,一心为了追求功名。因深夜读书,被知县李本瑛见

到。在李知县的提携下,考取了秀才。因李本瑛被诬告,他唯恐被连累,又回到杭州。从此,他与一班假

名士交往,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帮助潘三伪造朱签,

拐卖人口,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使他一再获利。潘三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娶了

亲,是有恩于匡超人的。但是,在潘三被捕后,匡超人展示出他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习成果”:逼妻子回大

柳庄乡下,最终致其忧郁而死;对潘三翻脸无情,不加理会;考取教习后,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

供奉的“先儒”。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

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

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妆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可见其虚伪的

丑恶嘴脸。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由穷到富因而由好变坏的过程,将他前后不同的思想、行为及为人处世的态

度进行对比,有力地控诉了当时科举制度对世道人心的腐蚀。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无言之美(节选)

朱光潜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话》“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

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

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

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

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

玩味多了!【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

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

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

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B]此外像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

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

所含蓄的多么深远!【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

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

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

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

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

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

及。【D】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选文二】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

人的思想感情,【甲】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

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

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乙】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

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

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

意境,就有了灵魂。

9.请简要概括《无言之美》选文的主要观点。

10.朱光潜先生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

的多么深远!”这首诗中“深远”的情感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你的体会。

11.结合文意,把【选文二】中的【甲】【乙】两则事例分别放在【选文一】的相应位置,使上下文衔

接自然。

【甲】放在处,【乙】放在处。(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位置的字母)

12.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

【答案】9.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或“文学上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10.诗人所

要表达的是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时间易逝,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意思对即可)11.【甲】

放在B处,【乙】放在D处。12.结合选文一答题示例:

岑参的这两句诗,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依依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事例分析”),

具有无言之美(或“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结论”)。(意思对即可)

结合选文二答题示例:

岑参的这两句诗,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境:路转峰回,行人已无法望见,只有雪地上还留有马蹄

的印迹“情境描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没有一句写诗人的感情如何,然而就在这两句中,使人

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意境高远。(意思对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文段观点的提炼。

节选的这个文段列举了《论语》、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等八个例子,引用的这些诗文,作

者逐一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它们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

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因此这个文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或者“文学上言

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

10.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

选文一中,“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这里的“深远”是指作者在诗歌中所

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

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登幽州台歌》大意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

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这里

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像燕昭王那样前代贤君既不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

到,不由地产生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

久,想到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自己真是生不逢时,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这首诗抒发诗人生不

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

生的喟叹。

11.本题考查论据的选用。

选文二中,举的甲例子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

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这

个例子,与选文一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属于同类,即与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李白的《怨情》是同类的论据,因此放在选文一的B处非常恰当,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选文二中,乙例子“《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

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个例子与选文一中“再就写景说”的观点一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工部

的《后出塞》属于同类论据,因此放在D处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12.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运用。

要求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中的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这两句诗。

结合选文一,可从“言不尽意”的角度进行分析。仿照“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的句式来赏析。如: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只是写了友人渐行渐远的

情景,并未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但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却自然地流露在诗句之外,具有言不尽

意的表达效果。

结合选文二,可从“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角度来赏析。仿照文中分析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十六字

令三首》的句式结构来分析。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

这两句,只写了山路弯弯,雪上一留下的马蹄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并未写到人,更没写到人

的情感,但却使读者从句诗中感受到诗人与友人浓厚的情义。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的意义(节选)

宗白华

①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

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

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

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②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

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③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④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成就一个莺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⑤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⑧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彬触无边的诗境。

⑨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

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

大地山河微有影,

九天风露浩无声。

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

明河有影微云外,

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蟆咏《白莲》云:

半江残月欲无影,

一岸冷云何处香。

⑩杨诗写函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

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禅境),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

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⑪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

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

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阵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

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璞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

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格,见景生

浙,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西,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

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

首、每一字又都无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

实际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娘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

了灵魏。

13.【理解概念】为了厘清意境说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小组在阅读上面两段选文后,设计了以下思维

导图,你更认同哪一幅呢?请简述你的理由。

甲图乙图

14.【具体分析】阅读《意境的意义》中王安石的诗歌,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15.【迁移运用】运用上述材料中有关意境的论述,推断老舍对白石老人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赞叹不

己的原因。

【答案】13.我认同乙图,因为文中多处提到意境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物交融互渗的产物,

该图示将两者交融处标注为意境,直观准确地表现了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这一特点。14.前三句全

是写绿,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和重逢的欣慰,

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15.示例1:此画富有意境美,流动的山泉,摆尾的蝌蚪,化虚为实,

让人自然联想到山里的蛙声,活泼灵动,洋溢着生命的情调,富有诗意美,表现出了无限的生机,透露着

画家对自然的无尽热爱。

示例2:此画富有美感,借流动的山泉,摆尾的蝌蚪,来表现山间的蛙声阵阵,化虚为实,富有情趣美,

充满诗情画意。其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真切感悟,表现春日山水的灵动活泼。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选文一《意境的意义》的第④段“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

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莺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

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第⑤段"意境是叶青'与‘景’(意象)的结晶品”,选文二《山水画的意境》的第②段“我

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胃'可知,意境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的

产物,是叶青'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是景与情的结合。因此乙图中生命情调与自然景象相交融的部分标

注为意境,直观准确地表现了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是景与情的结合这一特点。

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王安石的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意思是:浓密的柳叶深处,

蝉儿正在鸣叫,落日映照下的莲花颜色更加红艳夺目。看着池塘中的春水,让已经满头白发的我回想起了

江南的春天。用三句来描写春日那杨柳依依,荷花映日,绿水荡漾的美景,为的是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无尽

的相思与相见的欢欣交织一体的情与意。横线处补写的内容句式可参照下文第⑧段对第⑦段《天净沙・秋思》

的点评句式:也是前三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根触无边的

诗境。

示例:前三句完全写景,江南的春日美景,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就都笼罩上了一层无边的哀感,

抚今追昔的迷茫,相见的欢欣。情与景交织一体,成了一首有意境的“诗”。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迁移运用。通读这两篇选文可知,意境是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

然景象交融互渗的产物,是叶青‘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是景与情的结合。《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画家齐白

石为文学家老舍先生画的一幅水墨画。画面描绘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

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呢,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解答此题要结合意境

的含义解读《蛙声十里出山泉》。

示例:《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富有意境美。只见流动的山泉和在水里游动的蝌蚪,不见蛙影,只闻

蛙声,由蝌蚪可以让人联想到,在夏季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使“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顿

时鲜活起来。流动的山泉、顺着山泉游动的蝌蚪、此起彼伏的蛙叫声构成了一幅夏日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雷和武亦姝为何火了

①2017年初,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

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

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

看似不搭边,这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②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

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

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而沉静的慰藉。也无怪乎有

网友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

的缘由:共鸣。

③同样,武亦妹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

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无不展示了武亦姝扎实的诗词功底,深厚的

文学底蕴。她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

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

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④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叶

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

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

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

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⑤当然,俗和雅,(1)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

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

人心。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

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另外,雅和俗,(2)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

演绎;“俗”的方式,正可成为“雅”的载体。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⑥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就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

大文化启示。

16.赵雷和武亦姝“火了”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共同的原因又是什么?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9.结合选文内容,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20.选出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赵雷创作的歌词,能给人以温暖安慰。

B.选文第②段引用网友听了《成都》后的感慨,表现了《成都》唱出了人们关于城市和情感的共同心

曲。

C.选文第③段引用较多的诗词,主要作用是作者想用其唤起读者对诗词的集体记忆。

D.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语气,强调了集体记忆会令人泪奔和感动。

【答案】16.赵雷:《成都》引发了听众的共鸣;武亦姝: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共同原

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17.我们应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18.首

先提出民谣和古典诗词都有“雅文化”的血液;然后引用叶嘉莹先生的话从正面论述了诗歌对于心灵的良好作

用,接着从反面论证了充斥着庸俗、低俗元素的作品无益于心灵的成长,最后得出结论:有意义的作品才

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19.示例:(1)有正确的含义;(2)并非截然对立20.C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对本题的解答,首先根据题干找到相应段落,然后提取关键语句作

答。

根据②段“也无怪乎有网友在安静听完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