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浙科版2019必修1)_第1页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浙科版2019必修1)_第2页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浙科版2019必修1)_第3页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浙科版2019必修1)_第4页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浙科版2019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班级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如果用N标记DNA和蛋白质,在图中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A.①、④ B.③、⑤ C.①、⑤ D.②、④【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DNA和蛋白质部分结构,其中①为磷酸基团,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N碱基,④是R基团,⑤含有肽键。【详解】组成DNA的元素是C、H、O、N、P,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Fe等元素,DNA的N元素分布在含氮碱基,蛋白质的N元素分布在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故用N标记DNA和蛋白质,图中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③含氮碱基和⑤含有肽键,ACD错误,B正确。故选B。2.鸡蛋煮熟后容易消化,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后,氢键等断裂,原有特定有序的空间结构变的松散伸展。下面实例,不属于蛋白质变性的是()A.胃蛋白酶加热到60~100℃时,其消化蛋白质的能力丧失B.人体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乳制品或鸡蛋清,使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不溶解物,以阻止有毒的汞离子进入人体C.豆腐是大豆蛋白质在煮沸和加盐条件下形成的凝固体D.与纤维蛋白相比,球蛋白的表面富有亲水基团,因此能溶于水【答案】D【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重金属盐、酸碱性等。【详解】A、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加热到60~100℃时,其消化蛋白质的能力丧失,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蛋白质变性所致,与题意不符,A错误;B、人体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乳制品或鸡蛋清,其目的是利用汞盐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原理,以便使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不溶解物,从而阻止有毒的汞离子进入人体,与题意不符,B错误;C、大豆蛋白质在高温和加盐条件会发生结构变化,进而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与题意不符,C错误;D、水不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与题意相符,D正确。故选D。3.从物质结构特点上看,类比氨基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在决定功能多样性上,它们相类似的基团是()A.R基和含氮碱基 B.碳原子骨架C.都具有羧基 D.都含有氨基【答案】A【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由此可见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取决于R基的不同。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磷酸基团组成。【详解】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的功能中取决于他们结构中的功能基团,氨基酸的功能基团在于R基,脱氧核苷酸的功能基团在于含氮碱基,A正确,BCD错误。故选A。4.下面我们学过的实验检测,能够用于预测某个有肥胖症状的人患有糖尿病的是()A.取其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B.取其尿液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有大量气泡产生C.取其尿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具有紫色反应D.取其尿液加入碘液,变蓝【答案】A【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糖尿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zNt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A.t+1 B.t-2 C.z+1 D.z-1【答案】D【分析】分析分子式为CxHyOzNtS的多肽彻底水解后所得的四种氨基酸:在半胱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中,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羧基(两个O原子),因此可以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出氨基酸的数目;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氨基(2个N原子),因此再根据氮原子数可计算出赖氨酸的数目。【详解】该多肽链中的O原子是z个,组成该多肽链的氨基酸中都含有一个羧基,即2个O原子,设该多肽链含有X个氨基酸,形成该多肽时脱水数为X1,根据“多肽中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有2X(X1)=z,解得X=z1个,即该多肽水解会得到z1个氨基酸。故选D。6.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A.脂肪—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B.葡萄糖—斐林试剂—直接观察—砖红色沉淀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直接观察—紫色反应D.花生油—苏丹Ⅲ染液—观察—橘黄色【答案】C【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到染成橘黄色,A错误;B、葡萄糖为还原性糖,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时才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C正确;D、花生油本身有颜色,会影响实验的观察,不适合用花生油作为试验材料来对脂肪的鉴定,D错误。故选C。7.某同学制作的部分DNA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腺嘌呤B.五边形表示核糖C.圆圈表示磷酸基团D.A和T之间的虚线表示氢键【答案】B【分析】1、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2、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

RNA

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NA

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

RNA

中只含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详解】A、图中为部分DNA模型,A代表含氮碱基——腺嘌呤,A正确;B、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错误;C、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一个核苷酸,圆圈表示磷酸基团,C正确;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A和T之间可以形成两个请柬,图中A和T之间的虚线表示氢键,D正确;故选B。8.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构不同的原因是()A.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而数目、排列顺序都相同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而种类、排列顺序都相同C.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不同D.所含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相同,而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答案】C【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是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ABD错误,C正确。故选C。9.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状分子。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检测时加入的B液(0.01g/mLCuSO4)只能加34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种单体组成,通过__________方式形成________个肽键,合成肉毒类毒素,肽键的结构简式_____.(4)该肉毒类毒素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其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5)该肉毒类毒素最多有_____________非必需氨基酸组成,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的不同。(6)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00,那么形成该片段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答案】(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过量的B液会与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3)5脱水缩合4﹣CO﹣NH﹣(4)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5)12R基(6)72【分析】分析图解:图中多肽具有四个肽键(CONH),是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称为五肽化合物;分析五个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发现,都不相同,因此共有5种氨基酸。(1)肉毒类毒素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链状结构中有肽键(CONH)存在,因此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双缩脲试剂A液是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0.01g/mLCuSO4溶液,反应的原理是碱性条件下肽键和铜离子发生反应,而过量的的B液会与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所以加入的B液只能加34滴。(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使肉毒类毒素失活。(3)图中片段共5个氨基酸组成根据R基的不同,可判断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4个肽键,肽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4)氨基酸的基本结构特点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通式是。(5)构成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不同氨基酸的区别是R基不同。(6)形成该片段分子减少量=脱水的质量=(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8=(51)×18=72。【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结构通式、蛋白质形成相关计算,考生在解答该类型题目时,首先找到多肽链中的肽键,确定氨基酸个数;再找到氨基酸的R基,确定氨基酸的种类。10.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1)实验原理:_____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2)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在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第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观察颜色变化。(3)实验结果: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4)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填序号).①0.1g/mLNaOH②0.1g/mLNaCl③0.01g/mLCuSO4④0.05g/mLCuSO4⑤分别使用⑥混合后再使用【答案】(1)B(2)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3)A管砖红色,B管蓝色(4)①④⑥【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试验的目的是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马铃薯和甘薯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甘薯含还原糖而马铃薯不含有,说明甘薯中的淀粉可以被分解,甘薯中含有淀粉酶,而马铃薯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可能是不含淀粉酶,再依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来验证最终结果,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本实验即可。(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因此,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选B。(2)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第四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还需要水浴加热,故A、B两支试管B等量斐林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