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
《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原文及翻译
(1)《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
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
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
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3)《登飞来峰》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二、字词理解
(1)《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a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2)《望岳》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
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
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zi):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3)《登飞来峰》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珊郡东武县飞来
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三、文章理解
(1)《登幽州台歌》: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
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
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2)《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
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
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3)《登飞来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
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
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
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四、实战演练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采用设问手法引出诗歌,"未了"二字写泰山一望无际青翠绵延,写了泰山山系的大。
B.颔联用"钟""害上两字,用词凝练,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C.颈联描写细望之景,描写了泰山云雾缭绕,倦鸟归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
D.尾联写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勇攀人生顶峰的决心。
2.选出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用设问的方式写出远望中的泰山郁郁葱葱,绵延连亘,掩映齐鲁大地。恢弘壮阔,极富气势。
B.颔联前一句中的"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后一句"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
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C.颈联写凝神细看之景。"决眦"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对这神奇缥缈景观的着迷。
D.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3.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颔联写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颈联中诗人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
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D.尾联写出诗人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低小了,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4.选出下列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哙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③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见还。
【注释】:①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②太白:
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③泠(ling)风:轻妙的和风,轻微之风。④武功:这里指武功
山,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南约一百里,北连太白山。
1.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
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B.《登太白峰》开头两句点题并从侧面烘托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
的精神。
C.《登太白峰》中间六句诗人幻想神游天界的壮景,表现诗人勇敢的精神。
D.两首诗都借助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壮志,又欲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馆,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7.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哪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
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
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
C."闻说鸡鸣见日升”,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点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
的展望,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
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下列对【甲】【乙】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寥廓,衬托个人的渺小,营造出苍茫孤独的氛围。
B.乙诗"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守旧势力,也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
C.甲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语言苍劲奔放,感染力强。
D.乙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虚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9.同是登高,这两首诗的情感一悲凉一雄壮,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登幽州台歌》中,""两个字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接着用了一个""字,
体现了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后感到的孤寂。
11."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创作风格,在《望岳》中就已体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
答形式表现泰山的雄伟,空间上跨越齐鲁,时间上千古长青,真是惊人之语。
请以《望岳》中其它诗句为例,也来展现一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
12.知人论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住施丁个谈谈《登幽州台歌》或《望岳》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以上两位诗人一擅描写,一擅抒情。《雁门太守行》中,首联用"黑云""压"写出了,颔联从
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登幽州台歌》末句的"独"字与其上句中的一词形成
对比,使作者因感慨而落泪。
14.两诗中的"黄金台"和"幽州台"同属一地,但两位诗人借此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is.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飞来山上千寻塔”节奏划分为"飞来/山上/千寻/塔”o
B."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抒发了诗人身处幽州台的独特感受。
C."浮云"一语双关,既指天上飘荡的云彩,又指阻挠诗人变法的奸邪小人。
D.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七言绝句,都是登高抒怀的佳作。
16.这两首诗歌都是"登高抒怀”之作,请分析两位诗人登高后所抒发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际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
往之情。
B.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来登幽州台的人们,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
屈、O:
C.本篇在艺术表现上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与第四句
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D.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一一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立在画面之中,画面顿时神
韵飞动,感人至深。
18.诗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赏析句中的"独"字。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9.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
2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象。
21.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2.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这首诗插图的是.
【甲】【乙】
23.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达
了诗人的自信。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自信的。
24.“仁者乐山。”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
和"②(本试卷中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
25.以上两首诗都是诗人登临之作,王诗以"千寻塔"极言登临之地的,苏轼以"各不同”描写
庐山面貌的»
26.请结合诗意简要阐述以上两首诗在认识事物方面的理趣。
【知识卡片】
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的经历来表现一定的道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害『开的!"害卜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千,不禁赞美。
28.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
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9.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30.品味颔联中"钟"或"割"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3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3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参考答案:
1.D
【详解】D."登上了泰山之巅"有误,"会当凌绝顶"意思是"一定会登上",并没有说"已经登上了泰山"。
故选Do
2.B
【详解】B.有误,颔联前一句中的"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后一句"割昏晓"运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3.D
【详解】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会当"意即"一定要",这是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
并不是已经“登上绝顶"。尾联则借想登上绝顶,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D项的理解是错误。
4.B
【详解】考查诗歌鉴赏能力。B项"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表述错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
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
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用一个"制」"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
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
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活力,但并不是动景。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秀美和遮
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意思是: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决眦"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
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此句将诗人细望泰山景观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看云气升腾,归鸟入林还巢这是动景,所以中间四句是由静景转为动景。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D.《登飞来峰》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壮志;
《登太白峰》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
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欲去还留,既入世
又欲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登飞来峰》没有借助丰富的想象,《登太白峰》并未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前
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壮志,因此此项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恰当;
故选Do
6.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D.从"千寻塔""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最高层"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
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并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故该选项"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
盾心理"表述不正确;
故选D。
7.B
【详解】B."活用典故"错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据传说,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
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登临之
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故选B。
8.D9.《登幽州台歌》的后两句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
的孤寂郁闷的心情;《登飞来峰》的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
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D."乙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虚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理解不正确。乙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实写登高
看到的辉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故选Do
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其情感要结合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分析。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
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
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因此诗人登高俯仰古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楼眺望,
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的悲愤之情;
《登飞来峰》,诗人在浙江邦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
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
政治抱负。
10.悠悠独11.示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形成截
然不同的景象。
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
丽。"割”字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山南山北的阳光被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更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12.《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
现远大理想的惆怅、孤寂之情。《望岳》在描写壮美的泰山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和气概。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
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
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
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天地之悠悠”强调天地之广阔渺远,“悠悠”两个字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独自,孤独。
运用对比,以天地的广阔和人的渺小作对比,体现了诗人凄苦、寂寞、苦闷的心情。
11.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
键字进行赏析。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使山有了阴、阳面,所以一个"害『字写出
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1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
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登幽州台歌》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
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
心情非常苦闷。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自己一生壮志难酬,
却无法得遇圣君明主,故而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他们在
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神细望,最后虚写俯望。通过描绘泰山雄伟
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
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3.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战争的规模之大和战争场面
的悲壮惨烈悠悠14.李贺借黄金台写出了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陈子昂借幽州台抒发怀才不遇、生
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惆怅孤寂之情。
【解析】1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雁门太守行》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
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和"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颔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
战争的规模巨大和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
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廛战从白天进行
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
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登幽州台歌》中的"独"字与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
意相映衬,与第三句中的"悠悠"一词照应,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也突出了诗人孤傲卓然的形象,
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
14.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黄金台
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
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登幽州台歌》中通过描写登上幽州台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
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
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15.A16.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登
飞来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同时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
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飞来山"是山的名字,"千寻塔"形容极高的塔,应整体朗读,中间不
应停顿,应为"飞来山上/千寻塔";故选A。
16.本题考查情感理解。《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
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
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
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
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
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
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
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
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
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
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7.B18."独",独自,孤独。运用对比,以天地的广阔和人的渺小作对比,体现了诗人凄苦、寂寞、
苦闷的心情。
【分析】17.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辨析。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幽州台是燕昭王当年千金买马骨的地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指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世知
人善任的贤君,"来者"指后世贤君。
故选Bo
18.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结合字义分析表达效果。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这句诗抒发
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苦闷心情。"独"意为独自,孤独。"独怆然”塑造了诗人孤独渺小,独自感伤的形象,
无穷无尽的天地与之形成对比,使这种孤独被无限放大,在旷野里,茕茕孑立的诗人在泪水里流尽了忧伤,
与千百年来的失意、孤独之人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19.D20.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非常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在塔顶就能
看到红日初升的壮阔景象。21.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
【分析】19.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D."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闻说鸡鸣见日升"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
气和决心,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表述有误;
故选D»
20.本题考查诗文画面的描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
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多用修饰词加以描绘即可。
示例:千寻高的塔巍然矗立在高山之上,令人神往,在雄鸡鸣叫之时,站在塔顶就可以看到一轮红日
徐徐升起,美丽而壮观。
21.本题考查对诗中哲理的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
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日"寓意美好与希望,只有站在高山塔上才能遇见美好,寄寓着"站
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浮云"是望远的阻碍,"不畏""身在最高层"表现了作者拨云见
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暗含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哲思。
22.甲23.答案示例: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等词表现了
诗人的自信;王安石登上飞来峰顶,不怕浮云遮挡自己的视野。"不畏""最高层"表现了其无畏的精神,自信
的气度。24.答案示例:①山气日夕佳②横看成岭侧成峰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与图画的理解能力。诗歌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
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甲图诗人站在山之巅,浮云皆在脚下,符合诗歌内容;乙图诗人仰望高
山和红日,与诗歌意境不符。故选甲图。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比较分析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决心登
临泰山极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凌"意思是"登上",表达出诗人对前途的
乐观和自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诗人锐意改革,不畏惧艰难险阻的雄心和抱负。
"不畏"意思是"不怕","最高层"表达出高瞻远瞩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是对改革前景的自信。
24.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有很多,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白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等。注意不要
出现错别字。
25.高变化多姿(千姿万态)26.《登飞来峰》通过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题西林壁》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即景说理,指出观察问
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解析】25.本题考查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第一空:“千寻塔"本义是指很高很高的塔。诗中诗人用"千
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空:"各不同”意思是各不相同,由
于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在诗中“各不同"就写出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
26.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趣的理解。结合知识卡片的内容可知,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登飞来峰》一诗的理趣体现在:①审美情趣。"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写景,虚写出
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生动形象;②蕴含的哲理: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浮云"比喻障碍、
阻隔之类的事物。"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
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题西林
壁》一诗的理趣体现在:①审美情趣。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
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
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②蕴含的哲理。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
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电缆沟施工组织设计
- 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酒店市场营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校园的早晨》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工程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组织培训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水质工程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决赛获奖】-
- 诺贝尔奖介绍-英文幻灯片课件
- 球墨铸铁管、钢管顶管穿路施工方案
- GB/T 44672-202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 手术室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四 11~20的认识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物理)附试卷分析
- 2024-2025学年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认识居民身份证人教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