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之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原卷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1页
重难点之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原卷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2页
重难点之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原卷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3页
重难点之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原卷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4页
重难点之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原卷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6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文言文的字词表达效果其实和现代文阅读中的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思路差不多,只不过是放在文言文里面

进行考查,要求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满分技巧

常考题型:

一:选择合适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①实词

②虚词

限时检测

一、课外阅读

(2022•浙江.名校模拟)文言文阅读

威王之宝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日:“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

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日;“寡人之所以

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王子

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

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怪而去。

(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a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

马。④檀子:人名。下文“月分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

1.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奈何以万乘之国项无宝乎?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也去。(《小石潭记》)

B.中峨冠耐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潭西南加望(《小石潭记》)

D.加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芳寡人国小也()

(2)魏惠王修()

(3)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4)道不拾遵()

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5.威王的一番话为什么会让“魏惠王惭,不怪而去”?

(2022•浙江・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公起传李公起,名峻,郭县人。父子静,官侍御,出按辽

阳,卒于任。批注一:生已聋,继

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①孝悌。发及额,侍御公讣至,号而又而哑,可怜!

恸无昼,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浆不入口,乃更哑。批注二:“弗倦”一

免丧②,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触③,虽凌寒暑,建俵词,似乎能让人看到

也。既聋,而问难辨证之路永绝,见有疑义俱于经史史默自折毛所李公起不顾严寒酷

同超限.暑,始终端坐在书桌

性好客,邮筒走天下,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宾主以案,相边勤奋读书的画面。

通以笔。有问奇者,则燕绝往。粗及农桑,微如佛老,迨国家所有

旃常④典故,户口边疆,出之必应,咸尽精核。或既书与客,又自

寻绎,幽奇至呈,而终无遗,转更遐畅矣。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舍旁有斐园、竹波轩、

青罗阁诸胜,咸与客遨处。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适,反觉

口耳为烦面也。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

若干卷。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岐嶷(qiyi):形容幼年聪慧。②免丧:守孝期满,除

去丧服。③校雕:校勘。④(旃琅)常:王侯的旗帜,借指王侯。

6.参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语释义方法词义

查阅字典:①敲打②询问③通“扣”,拉

叩之必应(1)

住。

幽奇里呈成语积累运用:原形毕露(2)

青罗阁诸胜课内知识迁移:“予观夫巴陵胜状(3)

根据上下文推测:前句说他性格宁静淡

嗜欲益清.(4)

泊,后句说他反而觉得口耳是麻烦。

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8.做批注是较为常用的阅读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和你对文章的理解,做两处批注。

(1)仿照批注一,任选一处内容,对李公起这一人物做评论性批注。

(2)仿照批注二,在加点词“载纸”和“游处”中任选一处,做想象性批注。

9.《名人传》中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请结合本文中李公起的

身平经历和你的阅读积累,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2022•浙江台州•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陶苔子妻

苔子治陶①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青■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

其妻独抱儿而泣。姑②怒目:“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

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孥。贪富务大,

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

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矣。愿与少子

俱脱。”姑怒,遂弃之。处期年,苔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

君子谓苔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

(选自《列女传・贤明传》有删改)

【注释】①陶:古邑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②姑:丈夫的母亲,婆婆。③盗: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

下面是文言文学习活动的片段,请你结合文本,将对话补充完整。

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陶苔(da)子妻》,请大家联系平时所学各抒己见。

小文:文中“居五年”的“居”字和《周亚夫军细柳》中“居无何”的“居”字意思一样,都解释为

①。

小语:是的,文中“败亡之征见矣”中的“见”没有注释,但我们学过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诗句“风

吹草低见牛羊”,知道“见”是②的意思。

小文:我有一个问题,“坐而须死耳”中的“须”字是什么意思呢?小语:我认为“须”是“必须、一定”的意

思。

小英:我不赞同,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我觉得“须”是③的意思。小语:哦?让我查下字典……

果真有这个义项。

小文:你这么一说,我想起了《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的“须”也是这个意思。

黄老师:很好!再来考考大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然”字有这些义项:A.这样;B.竟然;

C....的样子;D.但是。那么,文中“今夫子不然”的“然”的意思应该选哪项呢?

小英:我知道,应该选④。

黄老师:对的。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运用课内迁移、参考成语或诗句、语境推

测、查阅词典等多种方法解读词义。

黄老师:文中“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这句话没有停顿,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断句?

小文:我来试试,可以根据句意断三处:⑤O

小英:我还有个句子不理解,你们能帮我把“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翻译成现代汉

语吗?

小文:没问题,我这样翻译:⑥O

黄老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大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陶苔子妻是怎样的女性。

小语:⑦O

二、对比阅读

(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子瞻©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

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

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

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

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d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11.请为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选项。

加点词词义选项选择

子瞻迁土齐安A.达于汉阴B.行者休于树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____

酌水血饮之A.人不知而不愠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中峨冠而多髯者(2)_____

为之怅然移日A.教然后知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不以为然(3)_____

逍遥泉石之上A.何陋之有B.无丝竹之乱耳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_____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14.甲乙两文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专题练习)【甲】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①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筐中,读而心慕焉、修天资

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

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修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乙】

苏轼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

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足,水决不能百城。’'驱使复入,轼承武卫营,呼卒长,

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不避涂潦③,吾侪④小人,当效命。'‘遂率

其徒畚铺®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⑥,轼庐于其上过家

不丹便官吏分堵⑦以守至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嶷然(y。:人品超群。②机阱:陷阱。③涂潦:洪水。④吾侪(chai):我们。⑤铺(cha):

锹。⑥版:筑墙用的夹板。⑦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堵。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巨替嶷然有声(2)常夜秋治官书

(3)吾在云,水决不能百城____________(4)轼羊武卫营

1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轼庐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反守卒全其城。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

18.参考词典注释,谈谈“犹”在下列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夫常求其生,烈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太守母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古代汉语词典》“犹”的义项:①同,相同。②如同,好像。③还,仍。④宜,应。⑤尚

且。⑥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

19.欧阳修、苏轼两人各自有着怎样的为官之道?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2022・浙江•名校模拟)玉海楼藏书记(节选)

[清]孙衣言

玉海云者,言其为世宝贵,而又无所不备也。予家自先大父资政府君,隐居种学,好聚图籍,儿时见先

世旧藏,多前朝善本力丹黄殆遍②,经乱无复存者。予初官翰林,稍益购书,以禄薄不能尽如所欲。

次儿诒让亦颇知好书,乃令恣意购求。十余年间,致书约八九万卷。虽视深宁③所见,未能十之四五,然

颇自谓富矣。旧居褊隘,苦不能容。今年春,为次儿卜筑④河上,乃于金带桥北别建大楼,南北相向各五

楹⑤。专为藏书读书之所,尽徙旧藏。因取深宁叟所以名书者,以名斯楼。

复取古人读书之法,及我今日藏书之意,具为条约,揭之堂壁。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

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

短歌赠汪孟慈员外

[清]孙衣言

藏书十万卷,不能疗朝饥。

仕宦二十年,妻孥犹铺糜⑥。

日种梅花夜读史,世间贤者宁有此。

汪侯汪侯勿复愁,荣华富贵东流水。

【注释】①善本:指流传稀少、研究价值高的古籍。②丹黄殆遍:各种书籍几乎都有。③深宁:指王应

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曾编撰类书《玉海》。④卜筑:择地建筑住宅。⑤楹:

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⑥套甫糜:吃粥。

20.小瓯想知道藏书楼为什么起名为“玉海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原因。

21.玉海楼大门左右嵌有郭沫若手书对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这是为了歌颂孙衣言泽被乡里的功

绩,正如《玉海楼藏书记》中“”一句,也传达出温州人、的精神。

22.“朴学大师”孙诒让曾在玉海楼治学甲骨文,小瓯由此对字源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字形造字本源字义推测例句字义

聚三人并立为形,取人的聚集;《玉海楼藏书记》:好聚图籍(3)

为声。村落—

《愚公移山》:聚室而谋集合

《庄子・北冥有鱼》:鹏之徙于南

迁徙

冥也

徙」r(1)____行走、移动

(4)

《玉海楼藏书记》:尽徙旧藏

成语:固执己见顽固

《周亚夫军细柳》:其将固可袭

一定

固囿四周重围的样子(2)____而虏也

《玉海楼藏书记》:我固不欲为(5)

一家之储也

(6)通过以上表格,小瓯发现学习文言文字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23.游览玉海楼时,小瓯看到孙家先祖留下的《家训随笔》。请结合《玉海楼藏书记》《短歌赠汪孟慈员

外》和以下信息材料(配图中的字影不需阅读),说说孙家是如何做到诗书传家的?

诗书传家

人物关系成就

孙祖铎祖父九岁能属文,建有“诒善堂”藏书楼。

孙希曾父亲弱冠时读书郡城,交友名士。

孙衣言本人讲学于瑞安“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众。

l_K

学优则仕,仕后则学以致用,一生桃李满天

羽、专将鸣兄弟

■孙锚鸣

下。

《家训随笔》

孙诒让儿子“朴学大师”,郭沫若称他是“启后承前一

巨儒”。

家训:传统社会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

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

神。

(2022•浙江・名校模拟)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之称,阅读下面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完成下面小

题。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F号,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

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矗提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闽霞敞;坐窥

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漱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庠政

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

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落日:“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

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H褂(longzong):高耸的样子。②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己’的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