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11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象征神权。其器表都雕成四个凹面和四个凸面,凹凸相间对称,纹饰以高度相似的神人兽面纹为主,其中鸟纹形象更是在良渚玉器中反复出现,在墓葬中玉琮摆放的位置也比较固定。这反映出良渚文化A.贫富分化已经出现B.宗法制度初步形成C.精神信仰相对一致D.国家形态基本成熟2.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国家。下图摹本所示的《兆域图》是出土于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的平面设计图,图中主建筑是王堂,左右为后堂,两侧为夫人堂和各式祠堂,其方形平面布局与河南辉县的魏国贵族大墓基本相似。该图可用于佐证战国时期A.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B.区域文化的交流C.天下一统局势的加强D.礼乐制度的普及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3.汉武帝扩建皇家园林上林苑,需要征收长安附近鄠县和杜县的土地,于是“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荒地),以偿鄠、杜之民。”于是“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虽然有大臣劝谏,“然遂起上林苑”。这一结果A.破坏了小农经济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打击了地方豪强D.凸显了君主专制4.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载:“天道广大,贤愚混同。强者在西,弱者在东。九天定横,九地合纵。下成君臣,以立国邦。顺天者吉,不顺者凶。”这反映出A.道教成为政治工具B.佛教传播受到遏制C.儒家思想遭到挑战D.民族融合逐步加强5.中唐时期各藩镇多在京设进奏院,掌报递章奏,承转诏令,藩镇提供经费并任免办事人员。北宋太宗时期以“事多泄露”为由置都进奏院,“监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授诸司。”该变化表明宋初A.崇文抑武倾向加强B.因循保守风气形成C.地方权力遭到削弱D.行政效率显著提升6.1358年,元朝色目进士余阙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战死。朱元璋为其立庙于忠节坊,明代冇诗人称赞“圣朝立庙显忠烈,千古流芳载青史”。“余阙守城”甚至一度与“岳飞恢复”“文天祥就义”等典故并列。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日益僵化B.民族隔阂基本消除C.基层教化形式革新D.伦理纲常影响深刻7.明末清初,研究伊斯兰教的学者王岱舆提出:“人生住世,有三大正事,乃顺主也,顺君也,顺亲也。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也。”这表明当时A.士大夫认同伊斯兰教文化B.思想进步推动文化繁荣C.外来宗教与传统文化融合D.社会动荡出现信仰危机8.宋代农学家陈旉指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应当“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元代农学家王祯认为:“粪田之法,得其中则可。”清代理学家杨双山提出施粪肥需“时宜”“土宜”“物宜”“贵在因物验试,各适其性”。这些认识A.蕴含了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B.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表明了古代实验科学的发展进步D.关注了人地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9.1895年7月,光绪帝提出“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祸患”。随即,清廷下令要求各省办理制造船械.强调“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朝廷定议必欲举行”,决定“凡各省产矿之处,准由本地人民自行呈请开采”。这些举措表明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C.百日维新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0.右图是民国初年《新闻报》刊登的一幅名为“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的漫画。画面中是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鼎足分别写有“立法”“行政”“司法”字样,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修补“立法”一足。该漫画反映出A.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维护B.北洋军阀统治基础薄弱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成功D.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11.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中国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主张。时间代表性主张1917年“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1930年“我们文学运动的目标在于求新兴阶级的解放,反对一切对我们运动的压迫。”----鲁迅1936年周扬、郭沫若提出“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进一步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文学流变A.促进了民族革命的发展B.适应了社会性质的变化C.受到了时代环境的影响D.推动了大众文化的普及12.自1948年初起,中共中央制订了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在新占城市采取“宁缓勿急,宁慢勿乱,……逐步的、有轻重的处理问题的稳重方针与工作态度”;“在缺乏准备,缺乏把握的情况下,宁可暂时维持原状,决不轻易进行改革,以便争得时间,具体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周密部署”。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B.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C.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D.城市斗争的经验丰富1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中,“劳资两利”就是要在私营企业中建立起“民主的、平等的、两利的、契约的、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劳资关系。这种新型劳资关系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B.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C.保障了经济均衡发展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14.1946年,毛泽东提出了泛指美国与苏联之间广大国家的“中间地带”主张。60年代初,毛泽东又提出了涵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中间地带”,以区别于亚非拉落后国家的“第一中间地带”。“第二中间地带”主张的提出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刺激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全面遏制D.推动了中法两国正式建交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5.下表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简表。据此可知年份各年实际价格指数总产值(亿元)职工人数(万人)全国农村劳动力(万人)19781.000493.07282728455.619851.2812728.39697937065.119902.0774612.95926242009.5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B.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成效显著C.农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D.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较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周易》载“天垂象,见吉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所以“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也”。“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象征,这就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保证。历代官修史书中,对于天文现象的记录不但齐备,而且详尽、精细,大量有关日食、黑子、彗星、流星雨、新星、超新星和极光的观测都十分准确,世所罕见。然而这些天象记录大多“纪事而不创”,只是用来探寻社会治乱和人世浮沉的资料。当西方天文学探讨天空结构理论和宇宙体系时,中国天文学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历法,从黄帝历起至太平天国的天历为止,中国古代共有102种历法,数量占世界第一。——整理自邓可卉《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天文学史》等材料二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即位时,正是安史叛军肆虐之际,作为皇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天文制度的重建和恢复成为当务之急。肃宗将官方天文机构太史局彻底从秘书省中独立出来,改名为司天台,扩大官员编制,提高其品级和俸禄,还从全国各地征辟熟谙天文的技术人员供职其中,打破了天文官员以家传和世袭为主的垄断局面。肃宗在司天台内设置司天五官,按照时间和空间方位,对天文官员的职责有进一步的明确与区分,这一做法深深影响了唐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摘编自赵贞《乾元元年(758)肃宗的天文机构改革》材料三《谈天》原名《天文学纲要》,为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所著,由传教士伟烈亚力与中国近代早期知识分子李善兰合译为中文。《谈天》介绍了地动日心说、椭圆学说、牛顿万有引力、开普勒三大定律,有力抨击了阻碍哥白尼等学说传播的各种封建谬论。1859年初版发行后,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又出版了《谈天》的增订本,多家书局对其反复刊刻,在晚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王韬专门撰文介绍该书作者赫歇尔,希望借此将科学实证精神引入“实学”不振的中国。康有为将此书列入“最初应读西书”之列。谭嗣同以《谈天》为背景,说明地球只是一个普通天体,驳斥了夜郎自大的观念,还发表自己的天学观,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摘编自俞星月《晚清译著<谈天>之译介影响再认识》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材料四1951年,出席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中国代表团参观了民主德国的耶拿天文馆,回国后即提出建立北京天文馆的建议。1954年,中央文委批准了筹建报告。1955年,北京天文馆正式动工,历时3年,总费用达350万元,终于在1957年9月29日落成开幕,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座大型天文馆。1957年国庆节,北京天文馆面向广大群众正式开放,对普及天文知识和宣传中国天文学上的成就,发挥了巨大作用。——摘编自陈曦《北京天文馆创建始末》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肃宗时期天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谈天》“在晚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的原因。(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天文馆建立的意义。(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春秋之商业,可分为二期:第一期为黄河流域之商业,第二期为扬子江(长江)流域之商业,故其时强国之势,亦由北而趋南。春秋开始,郑国最占势力,其次则为齐,宋襄继之而伯,然为楚所厄,楚遂大强。盖扬子江流域之国,商业兴盛,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其交通广便,固非黄河流域诸国所能及也。而北方适有晋文公抑制楚心,故楚不得逞志于中国,而南下并吞小蛮国。春秋季世,晋渐不竞,而楚遂益张,所谓春秋之趋势,岂非随商业之趋向而进行乎?——摘编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材料二两宋时期,巴渝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渝州(城)从属于夔州路的一般州郡到升为重庆府再到四川制置副司的驻地,成为“四川的大都会和川东地区的军政经济中心”。重庆城市的发展也由只有行政、军事功能的城成为一座“多功能的城市”。宋代渝州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浅丘小盆地众多的地理条件下,区域城镇有很大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发展,成为场镇密集区域。而且,重庆地区是长江、嘉陵江两江水路运输的汇集地。在四川地区对外交通以水路为主的古代,川峡四路运往京师(开封、临安)的官商客货大都运到渝州再转运而下,由长江中下游入川的客货物资,也大都溯江而上经渝州集散各地。——摘编自胡昭曦《巴蜀历史考察研究》等材料三近代上海崛起的同时,长江流域的南京、武汉和重庆也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同上海一起带动整个长江流域近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它们依靠长江干流同国内外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城市建设和城市近代化都有突出的进步,在长江流域和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宁、汉、渝这3个中心城市在接受上海的市场辐射和经济扩散的同时,又在商品、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诸多方面进行区域性的市场辐射和经济扩散,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以宁、汉、渝为区域性中心的长江流域近代市场体系。——整理自张学恕《中国长江流域近代经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楚国强盛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渝州地区发展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流域近代市场体系形成的认识。(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学者保罗·柯文认为,美国汉学家对西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错误的概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他批判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击—回应”模式、“传统—近代”模式和帝国主义模式,他认为这三种模式忽视了中国的内在动力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要正确认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不仅要把中国变化看作是外在动力的产物,而且要注意中国内在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因此,保罗·柯文在提出“中国中心观取向”之时超越“传统”和“现代性”的“中国本位”思想,批判了“传统”和“现代性”的对立概念,主张在“传统”中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摘编自刘佳熹《保罗·柯文“中国中心观取向”的汉学研究模式》归纳材料中保罗·柯文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CBDACDCBDACBADB1.C【解析】玉琮作为良渚文化里象征神权的玉器,其外形和纹饰还有墓室中摆放位置都高度相似,能够说明其精神信仰是比较一致的,故选C。材料中并未涉及贫富分化的信息,故排除A。墓葬和饰物与后世的宗法制度无关,故排除B。良渚文化可能具备了早期国家的一些形态,但并不能说明基本成熟,故排除D。2.B【解析】中山王陵与魏国贵族大墓基本相似,可以证实中山国与魏国存在文化交流,中山国位于河北,魏国大墓位于河南,所以可以说明区域文化存在交流,故选B。墓葬制度相似并不能说明中山国认同与华夏民族是同源共祖,故排除A。制度的相似也不能说明天下一统局势的加强,故排除C。墓葬制度是礼乐制度的一部分,但不能说明普及,D选项属于以偏概全。3.D【解析】汉武帝征收土地扩建上林苑,在遭到大臣和百姓反对的时候仍然强制执行,带有君主专制色彩,故选D。征收土地补偿荒地,并没有从本质上破坏小农经济,故排除A。BC选项与材料无关。4.A【解析】《无上秘要》中“强者在西,弱者在东”的说明暗指位于西部的北周强于位于东部的北齐,而“下成君臣,以立国邦”更是强调了君臣关系的合理性,说明了道教在这个时候被统治者利用,成为了政治工具,故选A。材料中并未涉及佛教和儒家的信息,故排除B、C。D选项与材料无关。5.C【解析】中唐时期的进奏院受藩镇控制,是藩镇窥探中央的重要工具,而到了北宋太宗时期,进奏院统一由中央设置的都进奏院管理,反映了地方权力被削弱,故选C。北宋增设机构分散权力的做法降低了行政效率,故排除D。AB选项与材料无关。6.D【解析】余阙作为元朝官员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战死,却受到原本与元朝为敌的明朝的尊崇,原因是余阙的做法符合程朱理学伦理纲常的价值观,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D。尊崇余阙属于基层教化的手段,但并非是革新,故排除C。AB选项与材料无关。7.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伊斯兰教学者对中国传统纲常伦理的认可,体现出外来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故选C。“士大夫认同伊斯兰教文化”的表述是以偏概全,故A错误。材料不反映进步与繁荣,故B错误。材料与社会环境与信仰危机没有关心,故D错误。8.B【解析】材料主旨是相关学者对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重视,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精耕细作特点相一致,故选B。材料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实验科学,故A、C错误。材料主旨与人地矛盾没有关系,且不能认为宋元清三朝都存在人地矛盾尖锐的问题,故D错。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9.D【解析】材料主旨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对发展实业的重视。发展铁路交通和允许人民开采矿产等举措,有利于民族工业处境的改善,故选D。材料不反映社会各界的态度,故A错。材料只是举措,不涉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这一结果,故B错。百日维新尚未来到,故C错。10.A【解析】漫画中“议员”正在修补“三权”之“立法”权,说明他们在着力维护近代民主共和体制,而且事实上民主共和的形式也得到维系。所以选A。漫画的主体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政党政治,故B、D错。漫画中时间是“中华民国五年”,护法运动还没有来到,故C错。11.C【解析】材料主旨是反映该时段不同时期中国文学代表性主张的演变,背后体现的是时代环境变迁对主流文学思想的影响,故选C。“民族革命”主要涉及表中1936年的口号,不能反映整个过程,故A错。近代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B错。表中的某些主张可能有利于大众文化的发展,但未必能达于“普及”,故D错。12.B【解析】材料主旨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形势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对城市工作的态度,体现了其审慎的态度与长远的眼光,故选B。工作重心转移是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决策,故A错。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主要是由内战态势、力量变化,国民党统治危机等多种因素促成,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错。材料不反映城市斗争经验的丰富,恰恰相反,由于中共革命重心长期在农村,城市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故D错。13.A【解析】“劳资两利”这一经济建设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在劳资关系中寻求平衡,既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护资本家的合理利益,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但无法保障经济均衡发展,故A正确、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最终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劳资两利”不属于改造内容,故BD错误。14.D【解析】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世界形势出现变化。“第二中间地带”的提出有利于争取部分对美苏争霸不满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而团结这些国家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在这样的背景下,1964年中法建交,它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大国首次建交,进一步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故D正确。15.B【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1978–1990年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占全国农村劳动力人数的比例从约10%上升到约22%,表明乡镇企业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成效显著,故B正确。材料信息并不直接反应农业生产力水平、农民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或增加,对象不一致。故AC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答案】(25分)(1)起源早;服务于统治需要;重视观测、记录;历法成就突出。(8分)(2)改名司天台,提高其独立性;扩大规模,提高地位,优化人员结构;明确职责分工。(6分)(3)内容先进科学;适应了时代发展变革的需要;进步人士的宣传和推动。(6分)(4)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推动了天文事业的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5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17.【答案】(18分)(1)原因:扬子江流域商业兴盛,交通便利;楚国实现了局部统一;晋国衰落,抑制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际设备租赁合同(4)管理资料
- 2025年电梯媒体广告发布合同
- 2024年医用X射线增强电视系统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涂布助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全包装修合同样本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范本协议书格式
- 2025基础设施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学校食堂肉类采购合同
- 2025林场转让合同范文
- 2025江西省采购合同示范文本
- 于丹--庄子心得
- 2023年供货方案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四篇)
-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
- GB/T 3728-1991工业乙酸乙酯
- GB/T 34949-2017实时数据库C语言接口规范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GB/T 23641-2018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2023年国际焊接工程师考试IWE结构试题
- 精华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课件
-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