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_第1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_第2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_第3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_第4页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所需课时:3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3、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全章教材的基础。教材首先引入两个基本概念:区域和区域差异。然后,以中国的区域差异为范例,介绍如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最基本的角度认识区域特征。实际这里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教会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具体地讲,本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关于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如何认识经济区域差异。在明确区域和区域差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是以自然区域差异为背景的。所以,在学习第三部分内容的时候切忌脱离自然基础谈区域经济差异。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采用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过哪些区域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容易理解。再让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和生活中的见闻,举出有关区域的例子。比如,城市内部的工业园区、文教区等都是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区域差异的内涵,再结合案例分析,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在知识和技能上更上一层楼。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说出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知道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理解区域差异的内涵,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2、增强学生对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教学难点: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感受我国南方的最美的小城——湖南凤凰古城,感受浓郁的高原藏家风情——日喀则民居,领略各自独特的魅力。设问:两个地区的景观为什么有很大差异呢?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区域差异的欲望。一、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师提问:1、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区域?2、在对区域划分时我们采取了哪些指标?3、举例说明什么是区域差异。4、我们在对区域进行研究时侧重研究哪些问题?5、我们为什么对区域进行研究?区域研究的意义是什么?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回答所提问题。采取问题导学式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总结(略)过渡中国疆域广阔,东西跨约六十二度,南北跨约五十度,使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干湿区,使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案例分析“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读图思考:1、读图说出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和界线?2、三大自然区的位置怎样描述?3、三大自然区突出特征是什么?4、区域内部变化主导因素是什么?师生交流分析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并完成教材第7页的表1-1-1.认真阅读,分4个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互补充,完善答案。培养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能力,明确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认识区域,学习区域差异及其分析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区是区域差异学习的典型案例。课堂练习(课件展示)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采用综合指标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洞庭湖平原⑥凯里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据此完成3~5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4.乙区东南暖湿,西北干冷的原因是()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②纬度位置的差异③经度位置的差异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我国甲、乙、丙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植被和土壤B.土壤和气候C.气候和地貌D.地貌和植被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展示课件: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比较。设问:两地生产为什么不同呢?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引导:由于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显著差异,使得三大自然区在人类活动方面也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三大自然区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2、三大自然区聚落、民居有什么不同?3、三大自然区交通建设有什么不同?4、三大自然区教育、历史开放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完成下表。(附表一)多媒体展示表格内容。教师总结(略)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列表比较,清晰,有条理。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学生自学“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部分的内容,结合图形分析归纳概括。1、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①差异表现在哪个方位上?②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③说出东部季风区地理分界线是什么?=4\*GB3④比较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有什么不同?2、分项比较分析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3、分项比较分析内部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分析造成南北景观差异的原因展示课件:展示附表二、附表三,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回顾初中地理知识,完成附表二、三的内容。阅读教材,完成填空。以自学为主、回顾中国地理知识。课堂练习(课件展示)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3题。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线是()A.200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3.两图文化景观反映了()A.精神文化景观影响自然环境B.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起决定性作用C.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D.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日益增强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5.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A.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冰沼土—灰化土—红黄壤—棕壤C.棉花—亚麻—桑蚕丝—剑麻D.一年一熟—一年三熟—一年两熟附表一: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影响程度具体表现交通教育和文化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附表二: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各地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该区大致以—一线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此线还大致与我国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所以它既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又是与、与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附表三:影响因素比较项目地区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耕作制度耕作类型农作物水果民居建筑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第三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经济迅速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本课时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情景激疑,激发学生兴趣。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多媒体展示教材第12页图1-1-13,指导学生阅读后思考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和范围。学生认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总结(略)(一)、区域位置差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区域位置差异”,思考东、中、西部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学生阅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二)、经济发展差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图1-1-14、表1-1-2回答:东、中、西部人类活动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有怎样的差异性?表1-1-2说明了什么问题?阅读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解读图表的能力。(三)、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老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本节通过分析图表,学习了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发展差异,同学们要多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课堂练习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回答1~6题。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农业发展与分布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带商品粮基地数量最多,故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B.西部地带有三大牧区,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C.东部地带各省市都临海,是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D.三个地带都有商品粮、棉基地分布2.关于我国三个地带工业发展与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全部集中在东部B.东部地带工业最发达,中部地带工业基础最薄弱C.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D.东部以轻工业为主,中部以重工业为主,西部以能源工业为主3.东、中、西部交通运输特点不同,表现在()A.东部交通便利,不存在交通运输紧张状况B.东部以海运为主,中部以河运为主,西部以公路运输为主C.中部的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D.铁路、公路线路密度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4.下列关于三个地带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中部、西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B.东部能源和矿产资源种类少、储量少、开发少C.东部石油丰富,中部煤炭丰富,西部水能蕴藏量大D.东部能源生产大于消费,西部和中部能源消费大于生产5.三个地带发展过程中都要克服的问题()①三个地带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②东部和中部的干旱和洪涝问题都比较严重③东、中、西部都面临着大江大河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