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二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突破高考第15-16题(原卷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具体描绘,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拟人,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

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

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

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4.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

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天农寺同景玉桐君①

施润章

远山齐木杪②,一带晓烟横。

月照竹林早,露从衣袂生。

云中孤塔隐,峰顶怪禽鸣。

偶借支公榻③,萧然梦亦清。

[注]①这首诗写于康熙七年(1668年)夏末秋初,诗人由家乡赴浙江杭州、绍兴一带游览之时。景玉桐是诗人

的朋友。②木杪(mi&o):树梢。③支公榻:指代天衣寺的床榻。“支公”指东晋佛学家支遁,好谈玄理,曾与

定居在会稽的书法家王羲之交游。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天衣寺远处的山影与树梢相齐,后句写远山前漂浮着玉带似的雾霭。

B.“露从衣袂生”,“生”字用得很形象,滴滴夜露打湿衣袖显示出初秋之夜的清冷。

C.“峰顶怪禽鸣”写怪禽的鸣叫,一个“怪”字,表现了诗人的厌烦之情。

D.诗歌虚实结合,前三联实写所见之景,后一联想象梦中,感触,虚实相生,突出了环境的清幽。

6.请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的写景技巧(艺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晨起

陆游

初听高枝料嘱鸣,旋闻深井辘铲声。

埋笼小台犹疑雨,日射东窗顿作晴。

古洗注汤供浇濯,春畦摘菜助焦烹。

老人颓惰虽堪笑,终胜胸中怀不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鸭蜴鸣”“辘物声”“初听”“旋闻”,从听觉的角度描绘出田园初醒宁静又不失活力的景象。

B.颔联“犹疑”“顿作”,凝练生动,一个情迁自然、心系晴雨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C.颈联通过“古洗注汤”和“春畦摘菜”两个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晨起的习书之乐与饮食之乐。

D.尾联直抒胸臆,以“颓惰”“堪笑”自嘲,但难掩避世隐居的自得自适之情,心中的不平得以消释化解。

8.这首诗如同陆游闲居乡野的生活纪录片,直观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晨起的生活轨迹。请赏析本诗的叙事艺

术。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9.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

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写院子里种

植着很多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

园的美丽景色。

C.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

D.本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

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10.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早秋®

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②悲。

[注]①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作《九辩》,其中有“贫

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眼前江边寻常的景物入手,笔墨简练,渲染了江上的早秋氛围,自然引出下文。

B.颔联季节已过盛夏,诗人由自然之秋联想到身世之秋。暗含功业无就的感慨。

C.尾联上句紧承上文,隐隐听到诗人叹息之声,下句用典对无可奈何的人生表达了自嘲。

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天然去雕饰”,寄慨深远又蕴藉含蓄,与杜甫诗歌有几分相似。

12.中国古代律诗在章法结构中有“起、承、转、合”的传统,请从“转”的角度赏析颈联。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彳屋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3.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问句突起,见到屏风那一瞬间的惊喜之态溢于言外。诗人能一眼断定这是怀素的书法作品,

充分说明他十分熟悉怀素作品的风格。

B.颔联正面描写屏风上的整幅墨迹,采用映衬手法,用“尘色染”来反衬“墨痕浓”,以此突出怀素作品

笔酣墨畅、痛快淋漓的特点。

C.颈联具体描绘了屏风之上的画面,将“怪石”“秋涧”“寒藤”“古松”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寒山

秋涧”图,传递出苍劲古朴的意境之美。

D.诗歌起笔点题,进而承“怀素踪”一词,对怀素作品展开由浅转深、由粗转精的描写,最后用独特的

方式亮明诗人的情感,收束全诗。整首诗结构谨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4.《书论选读》这样评价此诗:“(该诗)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作品的飞动

气势和苍劲形象。”请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就此评价作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汽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②。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①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②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表现出诗人刚健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B.从“玉门”到“金微山”,既言地点,又通过空间的推移,表现我军将士杀敌的决心。

C.“梅花曲”为古代诗人所常用,李白通过这一意象委婉表达了对将士远离故土的同情。

D.尾联的“单于”“长驱”“铁关”分别对应“虏”“逐”“玉门”,结构自然圆合。

16.这首诗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0】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②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③香风阵阵,掩重门暮

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

带宽三寸。

【注】①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②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家。③内阁:深闺,内室。

17(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中多次运用“隐隐”“粼粼”等叠词,起到了渲染的作用,强化了女主人公内心俳恻幽怨的情怀。

B.“对桃花醉脸醺醺",写女子借酒消愁,增强了女主人公玉肌消减、衣带渐宽的形象感,哀婉动人。

C.“怕黄昏忽地又黄昏”,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怕”字,写出主人公孤苦之甚和相思之深。

D.作品语言雅俗兼具,通俗处明白如话,“忽地”“怎地”等口语词的运用,给人以浓郁的生活气息。

(2)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指出,“虚”和“实”辩证地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请结合本曲

对此做简要赏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宋】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注】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书画诗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但晚年生活贫困而嗜酒。李

广,汉代大将,一生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18.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写白发孤舟,诗人想到当年那些和自己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河山为理想的老友相继辞

世,而今自己风烛残年,不禁满腔悲愤。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以景衬情。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

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

C.颈联“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借用典故抒发了诗人为国效力的志向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D.尾联抒情委婉含蓄,这一生无法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笔写清愁,颇有“白头不试

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残生”的遗憾。

19.清沈德潜《说诗碎话》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律诗在章法结构上很讲究,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

行文脉络。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能远楼

范椁

游莫美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叱

人生万事须自为,蹉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仑池②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气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注】①辽东鹤,传说中的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②昆仑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居所,池

上种有碧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③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这里代指美酒。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是说人活世间,与其羡慕天池鹏和辽东鹤能够随心所欲,不如发愤图强,靠自己的努力锐意

进取,最终达到登高博见之境界。

B.“醉捧勾吴……”二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意有相似之处,但语气上更斩

钉截铁,立意较为积极。

C.“痛酌”与“醉捧”相呼应,写诗人举杯痛饮后,捧着利剑,酒意未散,步履摇晃,刻画出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D.结句寄语思乡的朋友,不必乡愁百结、惆怅无涯,又紧扣楼名“能远”的题意,表现诗人乐观、旷达

的生活态度。

21.这首诗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十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

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阅读这

两段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选段)

汤显祖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咒没揣②菱花®,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

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婉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

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⑤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迤逗:勾弓I。⑤

锦屏人:深闺中人。

2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步步娇】描写女主人公在游园前精心梳妆打扮,曲子把女主人公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

尽致。

B.【皂罗袍】首句“原来婉紫嫣红开遍”,可以看出幽闭深闺的少女从未涉足园林,此次偷偷溜出,看到

园中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景象,给她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她的心扉。

C.【步步娇】末句“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自接受女德教育的杜丽娘,时刻谨记不可有出格的举止,重

在表现女主人公被幽禁在深闺中的寂寞忧愁。

D.【皂罗袍】由“断井颓垣”的残败画面可知,杜丽娘的情绪己跌落谷底,但她仍不忘“良辰美景”“云霞

翠轩,,等美好的事物,短短几句真实地抒发了她对美好青春被禁锢的埋怨与叹息。

23.【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在艺术特色上有怎样的共通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荤㈤声。

[注]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借指军事。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使人仿佛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

不匮。

B.颔联写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

也在给他平添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C.颈联联想,佳偶绝对,情来笔至,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番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

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

D.尾联感慨,田园家计、事业功名皆因战乱殆尽;眼前烽火硝烟未灭,江上干戈鸣、战鼓响,不如重

操旧业、安度余生。

25.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品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

十四、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莺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

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耳责,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

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

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所

到之地。

2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有意选取“艾蒲”“粽叶”“酒”“龙舟”等特有之物描写端午盛况,进而引出对屈原的凭吊。

B.“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写屈原远离故土,多年被流放,两鬓如霜,这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C.词的下阕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是因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

人士非常相似。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而生情,上阕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下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