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一个具有高度干扰性和沉重信息负担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备受影响而无法集中精神。其实,令我们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与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差异有关。换句话说,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注意力缺陷。信息应激。为了使我们的心智功能得到开发,我们有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接收信息洪流呢?不,没这个必要。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总是有极限的。当要求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时会发生什么,边开车边打电话所造成的事故就是最实在的警示。另一个告诉我们在拥抱汹涌的信息洪流时应该有所保留的因素,就是它与应激之间的关联。我们对于应激的了解在近些年得到了深化,无数的研究证明,高水平的应激激素会损害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我们身体几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脑。对大脑而言,加剧的应激与工作记忆受损和长时记忆受损都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家证明,应激,尤其是特定的几种类型,例如创伤后的应激,能够影响海马,这是一个对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非常重要的脑部结构。但这只是对于长期的、高水平的应激而言,中度或暂时性的应激可能是有益处的,如对唤醒具有最佳效果。应激激素与信息量之间也没有任何简单的联系。在《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一书中,萨波斯基综述了他与其他人在应激方面,以及与之有关的深层原因的研究。应激水平与情境相关,并受到我们对自身所处状况的解读的影响。“可控感”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应激,或者说压力,主要与我们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态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过关于“心流”的概念,它指的是那种彻底专注并沉浸在所进行的事件之中的感觉。一位艺术家正在绘制一幅画作,他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是一种心流的状态。当一位外科医生在进行一项需要他投入全部心力和技巧才能成功的非常困难的手术时,也可以达到心流的境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经试图甄别能引起心流的情况,他认为,如果从情境的挑战性以及当事人的技能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那么我们会发现,当任务的要求与当事人的能力恰好匹配时,高水准的挑战与高超的技能就会引导出心流的状态。
(奇克森特米哈伊用这张图来说明各种心智状态都可以被理解为挑战和能力的产物)当工作记忆负荷与工作记忆容量精确匹配时,我们在神奇数字7左右徘徊,此时达到的训练效果也最强。既然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它,那我们就应该设法控制环境,根据我们的能力去重塑我们的工作。希望我们可以将手中的罗盘调精准,让它指引我们到达图的东北角,在那里感受心流,并将我们的潜能开发出来。(选自托克尔·克林贝里著,周建国、周东译《信息洪流与心流》)材料二:信息疲劳综合征不再是少数需要在工作中长时间处理大量信息的人群所患的心理疾病,而是变成了所有人都可能患有的、因每天接收与处理的信息多到超过人类大脑所能承受的正常值而出现的,这个时代特有并带有一定社会普遍性的疲劳病症。虽然人类可以不断借助技术来补充“技能”,但技术对人的补充作用总是有限的。在信息接收方面,技术带来的能力加持也是如此。人们记忆信息的方式,主要依靠0.25秒至2秒的瞬时记忆与1分钟以内的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方式的好处是快速感知,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记忆容量十分有限,容量较大的短时记忆大约为“7+2”个组块或“7-2”个组块。故在持续不断使用新媒体接收信息的情况下,人类的瞬时记忆与短时记忆工作负荷很大。因此,在生理层面,现代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时常感到超载,疲劳也就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同时,信息疲劳综合征所产生的危害还会造成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正如哈桑从时间的角度对注意力分散的论述所言,钟表时间、基于机器的书写和机器主导的工业化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和时间层面,并使社会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开始耗用我们的大脑所储备的认知和时间能力。媒介化时代,社会逐渐被接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所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人们的时间紧迫感与压力感越来越受到媒介时间的左右。其中,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在心理上时常感到一种来自媒介时间的压力,甚至让人产生压迫感、窒息感。另外,在信息社会,人们在享受媒介、信息的丰富状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媒介、信息过载带来的伤害。面对媒介、信息的超载,虽然人们可以以注意力分散的方式缓解过量媒介、信息对大脑、心理接收极限的压力,但人不是机器,大脑长时间处理过量的信息,即使是以漫不经心的方式,也会感到疲倦。随着人们媒介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每天摄入的信息不断增多,信息疲劳综合征在无形中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是区分信息重要与不重要的能力,但现在因过量信息引发的信息疲劳综合征,让人们无法判断什么信息是重要的、什么信息是不重要的,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等。此外,信息疲劳综合征还会造成一种普遍失去承担责任的能力的社会后果。当今的交流过剩、信息过剩所引发的信息疲劳综合征致使人们失去了具有责任感、约束力的交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放任、任意、短效、注意力分散式的交流。(董浩、靖鸣《信息疲劳综合征的症候诊断与消解》)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感觉到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因为信息洪流的干扰,这是一种绝对的注意力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与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差异有关。B.为了开发心智功能,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接收信息洪流,然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总存在极限。C.媒介化时代,人们的时间紧迫感与压力感受到媒介时间的左右,因为要面对大量超载的媒介信息,所以会产生压迫感和窒息感。D.信息疲劳综合征会对人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交流变得放任、任意等,失去原有的责任感和约束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应激与心流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心流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心理状态,所以外界的信息环境和应激情况变化时不会影响心流。B.当工作记忆负荷与工作记忆容量精确匹配时,我们就能达到心流的状态,此时我们能够彻底专注并沉浸在所进行的事件之中。C.信息疲劳综合征是所有人都会患有的、具有一定社会普遍性的心理疾病,并非只是青睐少数需要长时间处理大量数据的人群。D.虽然人类可以借助技术来补充技能,但在信息接收方面,技术带来的能力加持并不能解决人们在信息洪流中面临的所有问题。3.下列对“应数”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水平的应激激素会损害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方面,其中对大脑的损害尤为严重,会导致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受损。B.长期的、高水平的应激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中度或暂时性的应激可能对身体有益处。C.应激激素与信息量之间没有简单的联系,可是应激水平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情境和我们对自身状况的解读等。D.根据图示可知,当能力固定不变,而挑战却逐渐上升时,便容易出现应激/压力的心智状态。若想步入“心流”区域,可以提升能力。4.材料一提到“可控感”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提升个人的“可控感”,以缓解信息疲劳综合征。(4分)5.请根据材料概括“信息应激”与“信息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区别,并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革蒙梨花满,春昏弄长啸玄武某年驱车寻王维墓。文称王维为太原祁人,但这里当然只是衣冠冢。黄昏时在一个茂盛的梨树园找到,有一土冢,前有石碑,碑文粗劣。时值秋深,梨果累累垂地,其大如僧人头颅,是养尊处优的僧人头颅,其上坑坑洼洼疙里疙瘩。园中无人。应该很少有人寻来纪念。那时遗憾,一代代人从幼时就诵读王维诗歌,王维墓却不被重视,如此荒败,如此冷落。而全国各地古代文人差不多都是这种状况。王维在此,只得一个淳朴而毫无诗意的村名,曰王贤。王贤不像村名,倒像个旧时代乡绅的名字,而且是那种没什么文化、土地也不多、每天和佃农一起下地干活的土哩吧叽的勤劳小地主。但“贤”在古汉语背景里也算是大的赞词。圣贤嘛。一个人因为诗歌才能而被称为贤,这情况在中国历史中并不多。再想想也能理解。几千年来,人们希望子孙发达,无非是升官发财。有几人会祈祷子孙里出一个诗人并视为家族荣耀,来此祭拜王维呢。创造美,以及美本身,是被世人称为可以忽略的事。尤其当美与生存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是第一次结识祁县的梨。是梨果,不是梨花。回程边开车边吃梨,梨太大,又结实,一路回到太原,都没有吃完。这一年还没有想过,这梨园梨花开放时是何等盛状。第二次是去年,清明之前高速上行驶,微雨中忽见路两侧铺天盖地的梨花。车行数十公里,仍然是梨花,心中若起惊鸿,久久不能止歇。返程又见梨花,是正在败落的梨花。我在《春山空》一文中留住它们,说自己幸运,这一年同时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梨花的绽放和凋落。春山空,自然是来自王维,本篇标题却是李贺诗句。在中文语境里,梨花往往怯弱,偏女性化,唯有李贺诗句,可见春日黄昏时分漫山遍野梨花盛开如齐声呐喊般的壮观,那像是天地之间自古存留的勃然之气。特意在电子地图里收藏经过梨花的地点,正是祁县。第三次,是专程来参加梨花节了。祁县梨花,号称十万亩,其实达到了近十六万亩。近距离来看又不同,阴郁的天空之下,闪闪发光的白从身边、从所有方向涌向天际,这种视觉震撼无可比拟。人心里有呼号的欲望,又泛起柔软的情愫,仿佛有泪意。我想,这是人沉浸自然之中忘我时分的自然情感。它是好的。祁县的梨,品种以酥梨、玉露香梨、雪花梨、巴梨为主。我自己种过其中两种,玉露香和巴梨。巴梨好吃。玉露香大概与种植地方有关系,我种的一般。我猜祁县的玉露香梨,种植场地与栽培管理技术不同,滋味也大不相同。梨是古老物种,起源于中亚,约三千年前。前一千年左右的《荷马史诗》明确写到了梨:“你们给了我十棵梨树,十棵苹果树,四十棵无花果树。同样地,你说你会给我五十行葡萄树,结出各种不同的葡萄,当宙斯的季节在他们的头上装满了果实……”中国原始梨一般认为来自西南。《诗》中没有直接出现梨,六篇出现代指梨的名称,如杜、甘棠、檖。这些应该是野生状态的梨树。杜,即杜梨,我们从现在的杜梨树也能看到它的样子。梨属于最难栽培的大宗果树,也是欧亚大陆最晚一批驯化的果树。梨树的野生祖先自交不亲和,自花不结实。同时不能靠扦插或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会丢失上一代的优良性状,繁殖需要复杂的嫁接技术。因此,同属蔷薇科的梨和苹果的驯化,在人类掌握嫁接技术后才得以实现。中国西汉时,东方朔《神异经》中,把梨树神化:“东方有树,高百丈,叶长一丈,广六尺,名曰梨。其子径三尺,剖之白如素,食之地仙,可入水火。”那时梨树尚属珍贵之物。班固《汉书》引司马迁曰:“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梨,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拥有一千棵梨树,可以相当于千户侯。这是现在种梨树的农户所不能想象的事了。也正是从汉朝起,梨树和关于梨树的记载多了起来。孔融让梨的典故尽人皆知,但需要进入当时的语境才能够明白年少时的孔融是如何知礼仪的。他让出的,不是我们今天视为普通的水果,而是在当时弥足珍贵的物品。梨树的寿命,一般二三十年,有的也可达百年至两百年。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梨树,是明代梨树,不超过五百岁。中国最古老的梨树品种是秋白梨,分布于辽宁中部,我没有见过。而我多么渴望事物能够长久,美好的事物能够永存,人心能够安稳,尤其不要人为破坏。近年所见,大片果树被连根挖起的事太多太多了。祝福祁县十六万亩梨花的每一只花朵,每一片花瓣。离开时去祁县的四县垴看漫山蔓发的山杏花,路过一处,见一路标,瞬间大脑清明。又是王贤村,王维的故乡。王维在他的时代,不可能见到故乡这么多的梨花,更不可能想到他的衣冠冢,乃在一片梨园之中。他后来在他的终南别业,会不会种几棵梨树呢?会不会和裴秀才一起,当梨花盛开时,在树下谈论诗文、音乐与佛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第一次去王维墓时,看到墓前荒败冷落,感到遗憾,认为后世的人们很少以诗人为荣。B.作者在《春山空》一文中留住了祁县梨花的绽放和凋落,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看到梨花的不同状态。C.祁县的梨品种以酥梨、玉露香梨、雪花梨、巴梨为主,作者猜测玉露香梨的滋味与种植场地和栽培管理技术有关。D.中国的梨最开始来自西南,《诗》中出现的杜、甘棠、檖等名称代指梨,不过这些梨树都属于野生状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描写王维墓的简陋和梨果的硕大,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作者对王维墓不被重视的感慨。B.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梨花盛开的景象比作天地之间的勃然之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梨花的壮观。C.文中引用《荷马史诗》和《神异经》《汉书》等文献,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D.文章结尾处“祝福祁县……每一片花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祝愿,照应开头。8.文章中多次提到王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而我多么渴望事物能够长久,美好的事物能够永存,人心能够安稳,尤其不要人为破坏”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选自王灼《碧鸡漫志》)材料二:苏黄词评陈后山云:“子瞻以诗为词,虽工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予谓后山以子瞻词如诗似矣,而以山谷①为得体,复不可晓。晁无咎云:“东坡小词,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其评山谷则曰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耳。此言得之。苏词非不及于情,晁无咎云:“眉山公之词短於情,盖不更此境耳。”陈后山曰“宋玉不识巫山神女而能赋之”,岂待更而后知,是直以公为不及於情也。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於情,可乎。彼高人逸才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闲及於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也哉。陈后山谓东坡以诗为词,大是妄论,而世皆信之。独茆荆产辨其不然,谓公词为古今第一。今翰林赵公亦云,此与人意暗同。盖诗词只是一理,不容异观。自世之末作,习为纤艳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胜士,亦或以是相胜,而日趋於委靡,遂谓其艳当然,而不知流弊之至此也。文伯起曰:“先生虑其不幸而溺於彼,故援而止之,特立新意,寓以诗人句法。”是亦不然。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注】①“山谷”是黄庭坚的字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评A山谷则曰B词固高妙C然D不是当行E家语F乃著G腔子唱好H诗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此论者”与《过秦论》中“为天下笑者”的“为”用法不相同。B.若,如果,与《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的“若”意思不同。C.更,经历,与成语“少不更事”的“更”意思相同。D.其,指苏轼,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灼认为苏轼作词并非心醉于音律,而是为词指出了一条向上的路,使写词的人开始知道自我振奋。B.陈后山认为苏轼以诗为词,虽工整但非词的本色,而晁无咎则认为苏轼的词不谐和律吕。C.有人认为苏轼的词短于情,王若虚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苏轼的词风韵不凡,不应认为他不及于情。D.王若虚认为诗、词是一个道理,不应有不同的看法,对此,茆荆产和翰林赵公的看法与王若虚相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2)予谓后山以子瞻词如诗似矣,而以山谷为得体,复不可晓。14.王若虚认为“陈后山谓东坡以诗为词,大是妄论”,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敏修赴官钜鹿北宋·华镇蜩莺①悠悠祇可怜,抢榆控地已飘然。早闻达识无诸蔽,晚挹清风胜所传。会面已欣浑似旧,开怀还肯便忘年。渌波碧草芳春日,忍咏江生送别篇。【注】①蜩鸴:蜩,蝉;鸴,一种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蜩莺为了短暂的栖息而奋力飞翔,虽然艰辛可怜,但仍然无法摆脱飘然不定的命运。B.颔联,诗人希望敏修早点见识通达,不受各种蒙蔽,修养自己的品德,做到如清风般令人敬仰。C.颈联,写诗人与敏修再次见面时的欣喜之情,两人开怀畅饮,忘却了年龄的差距,展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D.尾联中,“忍咏”二字颇具匠心,诗人忍不住要吟咏江生送别篇,想抑制住自己内心将与友人分离的悲伤。16.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夏日的夜晚凉爽闲适,明月高挂于高山之尖,此情此景,令坐于庭院赏夜景的你想到了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形容月亮升起后,在山尖星宇中缓缓移动的景象的诗。(2)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列举一个运用人物典故来表达情感的例子,你立即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是借刘裕北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决心。(3)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正在奋笔疾书的你不禁想到了古诗文中含有“雨”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小3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琵琶行》将叙事、写景、抒情交融于诗歌与音乐,写尽了沦落天涯、(①)的悲哀。诗歌一出即风靡宫廷闾巷,以至“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去经年,传诵不绝,“一曲琵琶说到今”。诗人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了经典。那两行长长的泪水,垂挂在历史的脸庞上,再也无法抹去。再惊艳的美色也会老去,再精妙的琴声也会被风带走,但若遇见了杰出的诗人,便一起被文字收藏,并得以长存。大诗人也许与歌女一样柔弱,一样被命运蹂躏。然而他可以被弃,不会自弃;可以被贬,不会自贬;可以沦落,不会堕落;可以沉沦,不会沉没。对于这样的人,不幸不啻是一种财富。何况,(②)的诗人不会寂寞,他永远不会缺乏真挚的仰慕者和追随者,以及来自同道的温暖。文学是广阔的港湾,可以容纳所有的伤害;文学是深厚的沃土,思想和激情会在此蓬勃生长。火中涅槃的凤凰,因为重生更加雍容,而世界也因此更加精彩。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仿照画横线句“诗人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了经典”的句式,以“歌女”为主语,写一句话,展现其被白居易写入诗歌的经历。(4分)20.将画波浪线部分,即关于“文学”作用的内容压缩成简短的整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减删改字词,不超过30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故宫古建筑斗拱的主要构件包括坐斗、拱、翘等。这些构件的成形与我国古建筑演变密切相关。故宫古建筑斗拱不仅造型美观,更包含了丰富的古代力学智慧。故宫古建筑斗拱还能够抵抗竖向地震。其原因在于,斗拱由木材制成,木材弹性模量很小,很容易产生变形并
①
,犹如弹簧一样。斗拱在竖向由一层层构件叠加起来,就像一层层弹簧连起来一样。
②
,弹簧的柔性越大。发生竖向地震时(实际上地震波在水平、竖向同时产生),尽管竖向的地震力很大,但是斗拱整体像弹簧一样反复做压缩→复原运动,可以不断地削弱地震力,有着“以柔克刚”的特性。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2.根据上文简要介绍故宫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和作用,要求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文阅读Ⅰ提到“信息洪流”。信息洪流为我们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新途径。然而,这种信息的快速流动总能转化为深度的理解和创新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A项,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注意力缺陷;B项,我们没必要无条件地接收信息洪流;C项,强加因果。2.D【解析】A项,心流与应激有关,当任务的要求与当事人的能力恰好匹配时,高水准的挑战与高超的技能就会引导出心流的状态;B项,当工作记忆负荷与工作记忆容量精确匹配时,达到的训练效果最强,但不一定就能达到心流的状态;C项,信息疲劳综合征是所有人都可能患有的时代特有并带有一定社会普遍性的疲劳病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3.A【解析】原文“高水平的应激激素会损害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我们身体几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脑”只是说包括大脑,并未说明大脑最为严重。选项表述无中生有。4.①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清晰的工作和学习计划,避免被海量信息无序地冲击;②利用技术手段,帮助自己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干扰;③保持适度的休息和放松,避免长时间连续处理信息导致的疲劳;④培养积极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掌控信息接收和处理的过程,增强自信心、判断力和应对能力。(评分参考:每点1分,结合信息疲劳综合征出现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即可)5.区别:①“信息应激”侧重于个体对超出能力的信息环境的压力反应。(2分)②“信息疲劳综合征”更强调长期信息过载对身体和心理的综合影响。(2分)联系:长期的信息应激可能导致信息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并加剧症状,因为持续的应激状态会损害大脑功能,降低信息处理效率,进而增加疲劳感。(2分)(评分参考:每点2分。第一问结合“信息应激”与“信息疲劳综合征”的相关概念特点总结概括作答即可,第二问需要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6.D【解析】原文说的是“一般认为来自西南”“这些应该是野生状态的梨树”,并不是肯定的说法。7.D【解析】“含蓄”错误,应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祝福之情。8.①开头引出作者对王维墓的探访,以及对王维诗歌和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王维的敬仰之情。②前后呼应,使结构更紧凑,突出“形散而神聚”的特点。③通过王维在当时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态度,与现在王维墓的荒败冷落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思考。④王维的诗歌中常常描绘自然美景,与文章中对梨花的描写相呼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阅读。⑤作者在茂盛的梨树园找到王维墓,又借用王维诗篇中的“春山空”作文留住了梨花的绽放和凋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能够长久、永存的渴望和期盼。(评分参考:每点2分,可从情感、内容、结构、读者、主题等方面作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9.①“事物能够长久”“美好的事物能够永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文化等美好事物能够延续和保存的期望,他希望像梨树、梨花这样美好的事物能够不受破坏,长久地展现它们的美丽和价值。②“人心能够安稳”则体现了作者对人们内心平静和安宁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美好,不被外界的纷扰和欲望所左右。③“尤其不要人为破坏”强调了作者对人为破坏行为的谴责,他看到了大片果树被连根挖起等现象,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美好,而不是随意破坏。④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呼吁人们要有保护美好事物的意识和行动,让世界更加美好和和谐。(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但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BCF【解析】“曰”为说话的标志,其后B处断开;“然”表示转折,用于句首,其前C处断开;“家语”作“然不是当行”的宾语中心语,结构完整,其后F处断开。(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D【解析】《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12.D【解析】“茆荆产和翰林赵公的看法与王若虚相同”错误,翰林赵公和茆荆产都认为苏轼的词为古今第一,但他们与王若虚认同的不是同一件事。13.(1)才华横溢而创作词曲,水平高的出神入化,水平一般的也如对着镜子笑迎春天,不考虑同辈的看法(不顾忌同辈的感受)。(评分参考:“溢”,才华横溢;“尚”,尚且、还、也;“侪辈”,同辈。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2)我认为陈后山认为子瞻的词像诗(这种说法)是对的(确实非常相似了),但认为黄庭坚的词得体,就又不可理解了。(评分参考:“予”,我;第一个“以”,认为;“晓”,明白,理解。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①诗词之间具有相通性;②苏轼超越了词坛流俗之风;③苏轼词作水平的高超和独特魅力。(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但不可直接搬抄原文)【参考译文】材料一:东坡先生用写文章的余力来作诗,才华横溢而创作词曲,水平高的出神入化,水平一般的也如对着镜子笑迎春天,不顾忌同辈的感受。有人说:“长短句是诗的一种。”持这种论调的人,乃是遭受了柳永野狐涎的毒害。诗和乐府同源,难道应当区分差异?如果依照柳永的家法,确实是不区分差异的。东坡先生并非心醉于音律的人,偶尔创作歌曲,指出向上的一条路,让天下人的耳目为之一新,写词的人开始知道自我振奋。现在的年轻人狂妄地说东坡把诗的格律运用到长短句中,十有八九不是学柳永就是学曹元宠,虽然可笑,也不用去嘲笑他们。材料二:苏轼和黄庭坚词作的评论者陈后山说:“子瞻用诗来写词,虽然工整但不是词的本色。当今的作词高手,只有秦观、黄庭坚罢了。”我认为陈后山认为子瞻的词像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鞋生产分销合同
- 红砖多孔砖优惠价格合同
- 木材购销订购合同格式
- 贷款协议书样式设计
- 玉石材料购买协议
- 企业研发资金额度借款合同
- 模具质量保证采购合同
-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范本
- 实习补充协议模板
- 茶叶分期付款购销合同
-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主机更换(增加)施工方案
- 润致娃娃针课件
- DB35T 772-2023 行业用水定额
- 责任护理组长竞选
- 期末检测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n3护士竞聘述职
- 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手机以旧换新活动方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测试卷(教科版)
- 《第2课 感知智能生活》参考教案3
- 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