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课时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
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①与传统命题重
《醉落
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视古诗情感理解
新高考魄•人日南
2022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主旨概括分析相比,现在命
I卷山约应提刑
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题越来越重视古
懋之》
要分析。(6分)诗思想内容的理
表面上是解概括,这几乎是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
理解诗一个热点与重点。
新高考《寄江州白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
评,实质考生应高度关注
I卷司马》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
上是理解高考命题这一悄
要分析。(6分)
句子含意然变化。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②考查古诗思想
2021
新高考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诗句含意内容的理解、分析
《示儿子》
II卷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理解与概括,不只是考
解的?(6分)查是否读懂了诗
《和南丰先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歌,更在于是否能
全国
生出山之处理“仕”与“隐”的关主旨概括够深入理解诗句,
甲卷
作》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是否能从整体上
把握并提炼出哲
理。这也是考生复
习的重点。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
全国③高考对诗歌思
2020《读史》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哲理概括
II卷想内容的重视自
示?(6分)
然引起选诗的变
化:偏重“理趣”
的宋诗居多。
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知识图要】
【坤翩冲行1—先答字面意思,再答深层含意
1理腑时口J1
、由词到句,由象到情,由言及理
(佛*/占自]逐句逐联梳理分层
—[师~口后、J
理解概括听从题干指令
思想内容3黑法抓住关键
注意形与神
J提炼哲理厂
注意情与理
善于化实为虚
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
(一)理解句子含意
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近几年,高考
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
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
句,考查越来越深入。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闰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C主】许道宁:北宋画家。
鉴赏“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
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
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第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前两句意脉,作一
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画家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
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
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
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
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
不尽”。
2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
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陈与义号)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
至极,淡泊至极。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
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
有味。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消避常含有“题”“画”“图”“扇”等字眼
多方面地表现画面之美
题材情感想象、阐发画面之外的意趣
特勒I抒发自己的心志、感慨或不满
精
会
读(宏观)谈论技艺和赞颂画者风范
读
这
这巧妙勾勒,化静耳薪
一
一
篇技法发挥想象,变无为有
类
:虚实结合,内外联结
:
题托物言志,借题娶第
题
许
画
道
诗
宁注意跳出画外
画
阅读注意抒情方式(间接抒情)
要点
寄寓主观情思
.注意别有寄托展开艺术联想
借题发挥、抨击时弊
答案①描写开阔雄浑的画面②赞叹画作意境深远、无法表达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
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该题一题两问,分别考查对其表面含意和深层含意的理解。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
合含意去分析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
3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认为这幅画意境深
远。
N点拨关键
(1)准确理解字面(表面)意思。对于一首诗词,我们想要领会其中的深意,首先需要正确
理解文字的意思。通过填充省略、调整语序、词语活用等手法准确理解字面意义。
(2)揣摩深层含意。结合诗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分析该句的意象及其所使用的用典、
双关等表达技巧,挖掘句子的深层意蕴,尤其是诗句背后的情感(理趣)。这里的分析技巧是
为“理解”服务的。如分析双关手法,是要把其另一层意思理解出来。
(3)答题思路:由词到句(先解释关键词语,后说整句意思),由象到情(先说意象再到深
层情感),由言到理(由表层意思到内蕴的道理)。
(二)筛选提取信息
(202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①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滕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友人要远去常州赴任,而此时的作者已经从常州调到了京城,对于
即将接任自己的朋友充满殷殷期望和祝福。起笔先从自己在常州的做官经历说起,方便朋友
了解常州的风俗人情。作者自己在常州做官已经很久了,对那里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了强调
自己接下来写到的民风人情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他特意强调“我告诉你这些风俗,
也只是记录常州的民风,希望能帮你了解那里,并不存在对常州的诋毁”。
至于在作者眼里常州是何种景象,颔联接下来作了详细的描述。这里沟渠和田壤大半已
经废去不再使用,土地也是比较贫瘠的,就连那些供给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都是以前传下
来的,没有新建的,肯定是破败不堪。可见这里不仅是土地不够肥沃,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
政支出,城市城镇破败,街坊百姓贫寒,都是即将上任的沈康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即将上任的友人,作者也不吝赞美之词:“我在这里掌管时常常担心百姓看不起我
这一介寒士,现在他们应该很开心,因为有才能的你即将到任。”
虽然说了这么多常州的不好,看起来似乎是对这里并不喜欢,其实作者是充满留恋之情
的。尾联以景作结,写荆溪两岸的风景,传达出对常州的怀念和不舍。
3.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
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解析首先读懂诗歌内容。这是前任常州知州王安石写给新任知州沈康的诗,向沈康介绍现
在常州的整体情况,特别是这里的民生现状和自然条件。答案主体部分在颔联和尾联,颔联
的“沟睦半废田畴薄”“市井贫”说明农业状况惨淡,百姓生活艰难困苦。“厨传相仍”表
明官吏治理不在政事而只是注重迎来送往、官场逢迎。尾联补充说明自己对常州最难忘怀的
是“荆溪两岸”的自然春光。作答时注意根据不同的主体对象,分角度加以概括。
N点拨关键
准确提取与概括内容:
因为赏诗的前提在于懂诗,所以高考中有关“懂诗”的试题越来越多,而能够提取或概
括古诗的内容题居多,常见的提取方式如:"……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题型实质上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概括。
作答时注意:
(1)逐联逐句地梳理、分层,根据题干准确提取信息内容。古诗的阅读范围很小,最多
也就八、九句,要对全诗扫描、筛选,然后定点提取、概括,不可有遗漏。
(2)答题要特别听从题干指令。如是概括,不要翻译或描述,有的概括其实就是要求揣
摩叙描的角度,找出这个角度并稍加概括即可。即使是分析,也应先概括,再分析。
(3)答题语言最好把关键词“缝”进自己的答案,也可把这个关键词转译一下。这类题
有时要点很多,还要注意分点、多点提取与概括。为此,应注意对隐含内容的提取与概括。
活动二概括主旨,提炼哲理
(一)概括主旨
(2022•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闰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鉴赏上阕开头以“无边春色”反衬人们热衷到南山庆祝人日一人们对无边无际的春色
视而不见,反而来到南山苦苦寻觅,所为何事?原来这里节日气氛是如此浓厚:人们趁着人
日佳节,吹起箫笛,敲起大鼓,祈求麦子丰收,春蚕健壮。用“箫鼓”“笛”写节日之盛,
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大,仅此一句就将人日的风俗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情绪描绘出
5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来。下阕中“翁前子后孙扶掖”描绘出一幅祖孙三代长幼有序、其乐融融的场景;“商行贾
坐农耕织”是对人们各司其职、辛苦劳作、追求幸福的场景的描绘,为下面的议论做了铺垫。
最后三句以议论作结,阐述了一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追求幸福与美好的,如果人们
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那就“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在人日这一天去祈祷了。词作意在勉
励人们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精标题常含有“重阳”“除夕”“清明”等
读一显示节令的字眼
这
-思乡思亲
篇情感劝谕世重
:
醉人生感悟
落
魄
•技绘形绘色绘声,生动写景
人~:—I描述节日习俗,注重细节
日
南联想神话传说,浪漫虚写
山
约
应感知节日景象
提
刑关注节日习俗
懋
之体会节日情感
答案①箫鼓祈丰②农商乐业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A
解析A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无中生有。词中没有提到,也无法根据
所写内容推断。词中“苦(竭力、极力)”“扶掖”等词语只是干扰,如断章取义只会误判。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
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参考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
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解析问题提示中“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意味着主
要的道理应在下阕找,而“此意”一句从词的行文结构(主要指上下阕各自的职能与联系)来
讲也是针对下阕前两句而引发的,而道理的表述方式是“要怎样,不要怎样”,由“翁前子
6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后孙扶掖”可以得出这是讲关于家庭的道理,即“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
关系”,由“商行贾坐农耕织”可以得出这是关于社会的道理,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
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共两个要点。具体作答时,找到或者正确翻译句子视为“结合内容”,
第一点回答为要重视“亲情”“家庭伦理”“天伦之乐”“家庭关爱”,要“家庭和
睦”“家庭和谐”“孝顺”“孝道”“尊老”“家庭融洽”“家庭快乐”等都可以,只回答
“开心”“祥和”“亲厚”等词语,看不出有“家庭”这个要素的则不能得满分;第二点要
扣紧各个行业“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努力工作”“爱劳动”“敬业”“乐业”都可
以,未突出“各个行业的”则不能得满分。
N点拨关键
(1)知人论世。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
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梳理层次,抓住关键。古诗多卒章显志,要多抓尾句、尾联等关键句子,以此准确
把握主旨。
(二)提炼哲理
(2020•全国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跟«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①期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
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鉴赏这首诗直言不讳地表达了王安石的历史观。诗人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进
行抨击,表现了一个改革家的战斗精神。
诗的开头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却不知谁能如实
记载他们的事迹;历史从来都是难以说清的,即便在当时也是是非难辨,在遥远的后世就更
是如此了。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
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
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
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泼向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
相信所谓“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7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类别作者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内涵
读者在欣赏时产生的联想和领悟
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高贤功名苦辛,事迹何(提出问题:题材哲理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人评判?高贤悲剧)特点)
会1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科学把握
精
读对辩证法的朴素认识
读①
这
这(分说一)
一借景说理,融理于景
一
类技法借物说理,以小见大
篇
:
:借史说理,以史为鉴
②哲
读(分说二)
理即事说理,一事一议
史
诗
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
难尽高贤意,(总结:上句针对前口里宜-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
蒙受千秋冤两联,下句是说高贤)要臣-------------------------
由此及彼联想,悟出其中哲理
(说明:该诗也可归入咏史诗中。)
答案①时人承误,末俗乱真②典籍所传是枝叶,非其“精神”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答案B
解析“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曲解文意。“行藏终欲付何人”意为一生的行事
(事迹)最终交给何人评说。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
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第一问是理解性阅读,答案实难唯一。本诗题目是“读史”,从史书的角度归纳可以
与本诗一致:史书所记历代高贤生平,并非全部真实准确,常常有谬误。第二问属发散性阅
读,可以从今天读书者的角度说,如何来读书(如本答案);可以从诗人的角度说,如何准确
理解与评价历代高贤与建功立业者;也可以从今天读诗人的角度说,如何准确理解与评价王
安石写诗的动机目的;还可以从国家体制与评价体系的角度谈,如何在今天建立公信可靠的
史志体系。
R点拨关键
(1)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的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
8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
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2)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的关系,就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
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3)要善于化实为虚。要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和过程中抽取、提取出普遍的道理来。
对点练案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两
句表明郭橐驼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树木生长罢了,这对我们育人也有
很大的启迪作用。
(2)《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以猛兽出逃、珍宝被毁作比,指责冉有、季路有过错的两句
是“,"。
(3)“凤凰”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
答案(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2)虎兄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3)昆山
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二、对点训练
(一)(2021•新高考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闰。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答案C
解析“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由颔联
9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诗人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
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3.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
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
脚踏实地。
解析从题干来看,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
诗’”的用意。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示儿子”可知,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
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
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
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告诉儿孙
学无止境,要持之以恒。“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
参照诗歌后面的注释可知,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的目的是,鼓励儿孙发奋读
书的同时,勤于农耕。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草书屏风
韩偃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旧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C主】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从张旭等著名书法大家,以狂草著称。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心情,以询问陡起,好像在问屏风主人“您
从哪里得到怀素的草书屏风啊”。
B.第二句的“踪”指踪迹。用“踪”说明他平日就对怀素去过哪里极为留心和熟悉,所以
知道怀素来过屏风的主人家里。
C.第三句的“尘色染”有两层意思:一是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显得十分珍贵;二是
字幅浸染尘色,有些斑驳,爱惜中流露出惋惜之意。
D.第四句的“墨痕浓”三字,仍然满含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
了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
答案B
解析“‘踪’指踪迹”“知道怀素来过屏风的主人家里”说法有误。“踪”不是指怀素的
10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踪迹,而是指怀素的笔迹。
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后一联有什么含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含义: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以龙喻
字”,表现怀素草书飞动的气势和苍劲的形象,仿佛有生命一般。
(2汁青感:“恐”字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珍爱之情,对怀素书法的赞美之情。
解析诗歌最后一联意思是,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
古人往往把写草书比作“笔走龙蛇”,因为笔画的盘绕曲折,有如龙蛇迅速有力的游动。而
该联将怀素的字比作龙,想象奇特,从比喻中可见怀素草书是何等的笔势天矫,生动活泼。
另外,古人常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比喻“书圣”王羲之的字,此处隐然以怀素比王
羲之,可见推许之高。“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有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
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
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苴/、一-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整幅帛巾束首,称为幅巾,是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底处:何
处。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生动传神,蕴含喜
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
用的心理。
C.第二首运用了比拟和比喻修辞,传神地表达出万斛飞泉奔涌而出的不可阻挡的气势和魄力。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土地开发前期策划协议3篇
- 2024年版专项信息保密协议模板版B版
- 成人朗诵课程设计
- 环境监测仪器与应用考核试卷
- 有关项目管理的课程设计
- 消防与安防的课程设计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培育研究》
- 《基于差分蚁群算法的应急粮食运输问题应用研究》
-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保险行业风控规则与制度培训
- 2022-2023学年佛山市禅城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广联达培训教程》课件
- 扬州育才小学2023-2024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一)及答案
-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3
- 软件系统实施与质量保障方案
- UV激光切割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模板模板
- 篮球馆受伤免责协议
-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