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11内容概括和主旨把握(解析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学会概括内容,首先是内容方面,就是弄清“记叙了什么”。比如读《阿长与(山海经)》
时要弄清楚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其次是主题思想,就是弄清“表达
了什么"。比如要弄清楚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准确回答这类问题,
需要有概括归纳的能力。具体到记叙文阅读训练或者考试题中,概括归纳还可以有一些变化
的题型。内容方面如概括事件要点、人物心理过程、描写的情景画面等。主题方面如概括作
者的思想感情、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文中不同的人物态度等。
满分技巧
・考点1:概括文章内容
◎常见题型
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XX的特征。
2.本文围绕xx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
◎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整体:概括全文/围绕全文,体现在几个方面/为什么……
局部:概括X-X段/围绕XX,概括/“XX”表现在方面
2、划分层次,精准阅读,抓住关键,圈点勾画。
整体概括:划分层次,提炼栗点
抓住段眼(起始句/结尾句、抒情句、议论句)
局部概括:针对题干关键词,快速锁定内容提取、筛选、归纳内容
3、整合内容,精准表达。
取干去枝,全面、分条概括(可根据题干赋分情况分条作答)
・考点2:通过词语考察情感
◎常见题型
1、探究文章中“XX”词的丰富意蕴。
2、“xx”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说说其作用。
3、“xx”词反复出现,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和考查意图。
词语角度把握主题,往往有“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为什么会xx”等标志性词语。
(说明:词语角度把握主题与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有区别,注意辨别。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往往是“从词语角度鉴赏xx”"说说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鉴赏”“加点词语运用好在
哪里”)
2、从词语本义入手,结合句段、全文内容等探究词语的具体指向。
词语本义是什么T在文中指的是什么T从不同角度探究主旨
知识卡片1
抒情散文:作者情感态度(由景及人,由景及理)
叙事散文:人物精神品质(由外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哲理散文:人文精神感悟(由事及理,由物及理)
归纳方法
归纳法内容
关键信息归纳法如抒情语句、议论语句
层次顺序分析法栗弄清文章叙述了什么事,理清文章层次关系
段意串联法汇总中心句,概括文章主旨
重复中心法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主旨
首尾归纳法从首尾段落归纳文章的中心主旨
文章标题法从文章标题探究文章的中心主旨
3、条理清楚,精准表达。
“XX”一词的意思是……,文中指的是……,抒发了作者……感情/表现了XX(人物/某类
人)……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悟。
一、现代文阅读
(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调换
〔美〕乔恩•兰德福
“你好,先生。我能为你做什么?”
“请给我退掉这只闹钟。”
“它有什么问题吗?”
“闹钟坏了。”
“怎么讲?”
“闹铃不响。”
“你按照说明书检修过了吗?”
“是的。”
“还是不响?”
“不响。”
“好吧。你有收据吗?”
“没有。我找不到了。”
"那我不能给你退款。”
“哦,不是的,你误解我了。我不需要退款,只想调换一只好的。”
“好的。你保留原包装了吗?”
“没有。我扔了。”
“没有原包装,我不能给你调换。”
“闹钟买来的时候装在蛤壳式塑料盒里,我用刀才撬开。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为什么要原包装?
“我们对调换货有规定:商品要和原包装一并退还。”
“原包装不过是一堆弄碎了的塑料片,我还留着干吗?”
“万一你要退换就用得着了。”
“我没想到一只闹钟刚买来几周就坏了。这么说,你什么忙都帮不了?”
“要我帮忙,得有购买凭证才行。”
“我就是凭证啊!我跟你讲,我就是在这儿买的。确切地说,我想没准就是你卖给我的。”
“你在线注册产品质保号了吗?”
“没有。”
“哎呀,那就不好办了。你怎么付款的?交现金还是刷卡?”
“现金。”
“你要是刷卡支付,银行会给你结算单,可以证明你哪天在这儿买过东西。”
“唉,我付的是现金。”
“问题是,其他商店也卖这个牌子的闹钟,没准你是在其他商店买的。”
“可以是可以,不过我没去。我就是在这儿买的。闹钟是坏的,你得给我换一只。”
“你什么时候买的?”
“几周前。”
“我们规定退换货期限为21天,所以你可能超出保修期了。”
“我是上个月买的,具体日期不记得了。”
“这款闹钟我们一直在卖,有好几年了。”
“你是说我在撒谎?”
“不,先生,我是说你有可能是22天前买的。那样的话,哪怕有收据和原包装,我也无能为
力。”“无能为力?”
“是的。”
“如此说来,我只能一直留着这只坏闹钟了?”
“不过,你倒是可以寄回生产厂家,同时附上一封信说明情况。”
“闹钟是中国制造的,寄回去的费用比买一只新的还多。”
“那我建议你拿到钟表店修理。”
“修理的话,常常要比买新的花费更多。”
“我知道。”
“让我找经理谈谈,行吗?”
“经理今天休息。”
“那我能跟管事的人谈谈吗?”
“我就是呀。”
“经理明天上班吗?”
“不上。”
“他什么时候来上班?”
“经理是女的
“好吧「她什么时候上班?”
“周一。”
“那我周一再来。”
”很好。先生,今天你还有别的事吗?”
“恐怕没有了。”
“好的。你愿意办一张赊购卡吗?免费办理,每次购物都可以打九五折。”
“不用了,谢谢你。”
“你今天办一张的话,可以领赠品。”
“什么赠品?”
“一只闹钟。”
【小说•情节】
1.下面并非是“我”为调换闹钟所作的努力的一项是()
A.事先按照说明书检修过了闹钟B.反复强调闹钟是这家商店买的
C.抢在退换期限前提出调换要求D.想找经理谈谈调换闹钟的事项
【小说•语言】
2.同学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就画线句中店员说的话,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请说说你的理
由。
【小说•写法】
3.同学们就小说的写法展开讨论,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
伞七;二:小说全是对话描写,这样写是不是太单薄了?
.
小班:我认为这样写并不单薄。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分析,
【小说•主题】
4.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请你以小说中“我”的身份,在这家商店的顾客意见本上写一段话,
谈谈你对整件事的看法。
【答案】LC2.示例1:用冷淡、敷衍的语气朗读。因为店员在与“我”反复交谈中失去了耐心,不愿
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语言简短而应付,所以应该用冷淡、敷衍的语气。
示例2:用讥笑、嘲弄的语气朗读。因为在“我”一再追问下,店员回复“我就是呀”“经理是女的”等话,十
分尖酸刻薄,所以应该用讥笑、嘲弄的语气。
示例3:用无聊、死板的语气朗读。因为店员说“经理今天休息”“经理是女的”等话答非所问,可见做事死
板、不知变通,所以应该用无聊、死板的语气。3.以对话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完整呈现出整个事件的
曲折波澜,使内容更加紧凑;大量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通篇对话描写,使小说的
场景更集中,更好地讽刺了僵化死板的作风。4.不唯一
【分析】1.通过“你按照说明书检修过了吗?是的……我就是凭证啊!我跟你讲,我就是在这儿买的。
确切地说,我想没准就是你卖给我的……让我找经理谈谈……他什么时候来上班……那我周一再来”,可
见ABD都符合题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朗读语气。前文店员虽然没有明确拒绝客户的要求,但结合“好吧。你有收据吗?好的。你
保留原包装了吗?没有原包装,我不能给你调换。要我帮忙,得有购买凭证才行。你要是刷卡支付,银
行会给你结算单,可以证明你哪天在这儿买过东西。我们规定退换货期限为21天,所以你可能超出保修
期了,,等等,可见店员一直在推诿,所以,接下来的“经理今天休息。不上。经理是女的。周一”,这些都
是敷衍的话,建议用用冷淡、敷衍的语气朗读。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人物:“我”和店员。故事情节:“我”和店
员就调换闹钟一事,展开讨论,店员一直在敷衍推诿。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完整呈现出整个事件的曲折
波澜,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讽刺了店员僵化死板的作风,符合小说的特色。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小说的结尾办卡赠闹钟,而“我”一直想换一个闹钟,这样对比耐人寻味,所以表
达意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想把坏掉的闹钟在合理的期限内换成能用的,却一直被敷衍,不能妥善解
决。最后店员推出活动:办卡赠闹钟,这样的工作方式可笑至极。
(2022•浙江.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翻译家梦
袁敏
①在新新饭店面朝西湖的露台上,我和自己从小敬仰的《木木》的翻译者近在咫尺,抵膝而坐。巴
金先生亲切地对我说:“小袁,我看了你的小说,你是可以写东西的。“这一刻,我在心里慨叹生活的奇
妙...
②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在杭州市天长小学上学,大约读五六年级。有一天,很偶然地从一个同
学的课桌抽屈里发现一本薄薄的小书,书名叫《木木》。泛黄的封面上,“木木”两个字很大,竖排的,右
侧是一个素描笔触勾勒的大胡子外国人,下面的“(俄)屠格涅夫著巴金译”两行字很小。最奇怪的是,这
些字都是从右边往左边排的,和我以前看到的那些书感觉完全不一样,有一种久远的沧桑气息。
③我觉得新鲜好奇,便问那位同学借了这本书,回家细细地读了。小说将一个卑微的哑巴农奴对一
个女人和一条狗的感情描写得令人心颤。那次的阅读体验,对我这样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来说,完全可以
用“振聋发耳责”来形容。我哭湿了好几条手绢,心里对这本书的翻译者巴金先生崇拜得不得了。小小的梦
想,就在读完《木木》那一刻诞生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与巴金先生相遇,我更期待自己将来能像他一
样,成为一个翻译家,把世界上最好看、最打动人的小说翻译成中文,让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热爱读书却
不识外文的小读者,也可以看懂优秀的外国名著。
④我的这一梦想,当时似乎还真有实现的可能。我小学毕业时,杭州市外国语学校到天长小学来招
生,面试时来了两位老师,对我提了很多问题,还让我朗读了几段文章。具体是什么问题,我又是怎样
回答的,朗读的是什么文章,如今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老师临走时在楼梯口回身望着我,笑眯眯地
一摆手,说:“在家等通知吧!”
⑤以后的那段日子里,我自以为一只脚已经踏进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大门,今后自己将天天学习外
语,说外国话,阅读外国书籍,当一个翻译家的梦想似乎并不遥远。
⑥没想到,命运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很快,时代的风雨来了,一切都不算了。我再也没有等
到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入学通知书,而是按照地区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被分配到杭州第十一中学上
学。报到那天,心头涌上一种莫名的忧郁。我到自家的后晒台上,把自己疯玩了一个夏天的皮筋、沙
包、琏子等玩意儿一股脑儿扔了下去,心里和那个还没踏进过校门的杭州外国语学校默默告别,也和自
己的梦想再见了。
⑦杭十一中是一所老牌中学,拥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遗憾的是,我们入学时,图书馆已经被
贴上封条,我们只能在外面张望里面那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和层层叠叠的图书。无书可读的我们,面对门
窗紧闭的图书馆,就像被摆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
⑧终于有一天,我们一些胆大的同学私底下商议,砸破图书馆的窗户,爬进去偷书。我像假小子一
样,不管不顾地和男生一起跳窗而入。其实潜意识中,我惦记着《木木》那本小书,希望能在书海中觅
得它的踪迹。一进图书馆,我就直奔外国文学专区,而且首先寻找俄罗斯文学的专柜。那一瞬间的狂
欢,至今回想起来依然酣畅淋漓,虽然我没有找到《木木》,但其他听说过、或者没听说过的众多图书,
同样让我欣喜莫名,被我一本本飞快地扔出窗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
河》...
⑨当图书馆窗外的草坪上书籍堆得像小山一样时,我们还不肯收手。直到告密者带着工宣队和老师
将我们人赃俱获时,我们还没有从疯狂的兴奋中清醒过来。偷书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有扔出窗外
的图书全部没收。
⑩高中毕业后,我当了一名三班倒的挡车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几十斤重的杠子搬上搬下,十根手
指无休止地在杠子上的丝线里拨弄穿行。每天下班都腰酸背疼、筋疲力尽。那时,唯一给我安慰和遐想
的,就是文学的梦想。虽然小时候当翻译家的梦想没能实现,但巴金先生翻译的《木木》却带我走近了
文学,而后,特殊境遇下接触到的《金蔷薇》又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和爱上了文学,我在枯燥繁重的劳动
之余拿起笔来,写下一篇篇稚嫩的文字,也开始了自己新的梦想。
⑪生活还是会眷顾有梦想的人。不久以后,我幸运地遇到了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她当时到我们
工厂来组稿,而我的一篇散文居然获得了她的青睐;再后来,我从一名工人业余作者成为小说编辑:再
后来,我在李小林的鼓励下,写出了中篇小说《天上飘来一朵云》,当时小林正好陪巴老来杭州休养,她
将我的小说初稿给巴老看了。
⑫fc刻,这位以前未谋面而却让我产生梦想的文学巨匠,就坐在我的面前,对我说“你是可以写东西
的”。当翻译家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文学的梦想却无可阻挡地扎根在心里。
队此,我就和文学结缘,再也没有分离。
(选自2018年10月31日《文汇报》,有删改)
5.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我”迫逐梦想的过程。
(1)读完《木木》,梦想诞生
(2)①,②
(3)③,④
(4)结缘文学,梦想延续
6.(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加点词语。
那次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样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来说,完全可以用“坂草发曝”来形容。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无书可读的我们,面对门窗紧闭的图书馆,就像被搭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
7.结合文章,谈谈对第项画线句“生活还是会眷顾有梦想的人”的理解。
8.本文运用倒叙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5.无缘杭外,暂别梦想;提笔写作,重启梦想。6.(1)振聋发耳贵指用语言文
字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文中指我阅读《木木》后,我内心的体验,突出了《木木》这本书给我的影响
之大及震撼,我的梦想在读完《木木》那一刻诞生了。
(2)比喻,把无书可读的我们比作被揩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面对门
窗紧闭的图书馆想读书却求而不得的情形,写出了当时我们对读书的极度渴望之情。7.从读完《木
木》那一刻起,我就诞生了当翻译家的梦想。虽然梦想一度搁浅,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哪
怕工作繁重也坚持写作,并最终得到了巴老的肯定。从此和文学结缘。这句话承上启下,表达了对坚持
梦想的欣慰和对生活的感激。8.文章运用倒叙写法,从我得到巴老的肯定写起,回忆了我追逐梦想的
过程。突出了巴老在我追梦路上的引领作用,表达了我对生活的感激和实现梦想的激动。倒叙手法使文
章有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分析】5.本题考查内容的把握。观察第(1)(4)句,均由两个四字短语组成,并且都围绕“梦想”的不
同阶段进行概括。“读完《木木》,梦想诞生”对应第③段,仔细阅读下文,第(2)处根据第⑥段“心里和
那个还没踏进过校门的杭州外国语学校默默告别,也和自己的梦想再见了”可概括为:无缘杭外,暂别梦
想。继续读文,第(3)处根据第⑩段“我在枯燥繁重的劳动之余拿起笔来,写下一篇篇稚嫩的文字,也
开始了自己新的梦想”概括为:提笔写作,重启梦想。
6.本题考查赏析能力。
(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
义。“振聋发耳贵”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
过来。这里用来形容“我”读《木木》这本书的感受,生动地写出这本书给“我”的震动之大。
(2)本题考查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
“就像被搭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把“无书可读的我们”比作“渴望喝水的小鱼”,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根据“遗憾的是,我们入学时,图书馆已经被贴上封条,我们只能在外面
张望里面那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和层层叠叠的图书“分析,写出当时我们对读书的极度渴望之情。
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内容、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本文写“我”的梦
想虽然屡屡受挫,但没有放弃,“我在枯燥繁重的劳动之余拿起笔来,写下一篇篇稚嫩的文字,也开始了
自己新的梦想”的终于得到巴金先生的肯定,从此结缘文学,梦想得到延续。可据此理解该句。结构上,
“有梦想的人”承接上文“我”对梦想的坚持,“生活还是会眷顾”开启下文“我”走上文学道路的内容,有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
8.本题考查倒叙的作用。倒叙通常有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由于倒叙颠倒了事件发生
的先后顺序,因此避免了平铺直叙。本文开篇写“小袁,我看了你的小说,你是可以写东西的“,于是引出
“我”的回忆,使文章有悬念,富有吸引力。开头的内容也表达了对巴金先生的感激和“我”的激动心情。可
结合文章内容和倒叙手法的好处回答此题。
9.(2022秋•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迎春
王鼎钧
①感恩节后,圣诞节前,美国东部地区总要降雪。事先,西北风跑来开路,把千里黄叶收拾干净,
把千家万户的大衣从衣箱里抖出来,把老公寓的暖气锅炉修好,给汽车换上雪地胎。西北风拂乱了异国
游子的千虑万念,也在他们心中注入一腔冬愁。
②我已三十多年没见过平地上的雪景,当大雪压下来时,我是忧郁之中带着兴奋,而兴奋终于压倒
忧郁。来此后见到的第一场雪不大,地面上浅如敷粉,恰可把人迹印上石板路。第二场雪十分壮观,雪
花如帘如幕在窗外深垂,整天整夜不曾撤除。夜色中雪帘的反光射入玻璃窗,在室内墙上跳动,使那幅
“美国双语教学分布图”突出墙面。如果我是二十岁,我愿意在此凭窗而坐,从柔和而神秘的微光里看
少女的红唇。但我已五十五岁,梦游症已不药而愈,斗室内一无所有,只一缕诗魂若隐若现,渐淡渐
远。
③第二天,起身看静止的雪。不,是静止的大地,静止的世界,看雪神新绘的世界地图,看它简化
一切线条、遮住一切颜色的大手笔,由此到地平线,不知千里万里,极东极西,只有风起雪飞,茫茫如
烟如雾。在故乡,人们说雪是上帝给小麦送来的棉被;在这里,雪简直是天神给大地缝制的新制服。天
地相连,苍茫一片。记得来荧时曾在云絮中飞行,云层如新犁过的田亩,天空在我脚下,而我确信那是
万里积雪。而现在,在高层公寓中看雪,却疑那都是云,此身飘浮太空,太空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一
失足即是永远的降落,降落降落降落,在与空气的摩擦中,一身的原子、分子七零八落。
④但是在我的视线内有一架铁塔,孤零零的铁塔,顶天立地的铁塔,全身披挂着硬冰,临风呼啸,
屹立不动。雪只能替它涂上颜色,不能抹掉它的形状。这样的建构必定是在坚固的地面上经营根基,深
深地、紧紧地抓住大地。它好像是大地竖立的一个信物,宣告这世上所有的不只是冰雪,有比冰雪更真
实也更永久的事物。
⑤雪地上裸立的铁塔使我想起一棵树。一棵百年大树。传说中有这么一棵树,在一家酒店门外,在
大雪中挺立,行人走到树下就可以闻到酒香,就不会冻死。我们曾经拼命找这棵树,我,跟那些在凤雪
中佝偻而前的伙伴。那是在千山万水之外,另一处冰雪世界。那也是浩浩荡荡的大雪,混混沌沌的大
雪,没有方向,没有距离,而我们一直行走。我们须眉皆冰,自己也奇怪自己还能走下去,走,只是为
了一个传说:站着不走就要化成冰柱。一线狼藉的脚印,风过处立即掩没,如同我们根本没有移动位
置,只在原地踏步,不论脚印多深。如果我们倒下,也会消失,不论我们的躯干有多大。如果我们站
住,凝固,也是一样,不问那血肉化成的冰柱多高。可是,据说,那裸百年大树永不被雪埋没,那家酒
店也是,永远放溢着酒香。我们一直走,一直找那香冽的酒气。
⑥天复一天,直到枝头结出小苞来,红红的,鼓鼓的,如初生的腊梅,外面也裹着一层蜡衣。虽然
气象台仍然不断预报还要降雪,但是蕾蕾不顾一切地涨大。这年的最后一场雪真的下起来,雪势虽然凌
厉,但是攻不破蜡封的小小堡垒。树叶在襁褓里生长、等待,紧紧地卷成一团。然后,有一天,在艳阳
高照下,蜡衣突然炸开,嫩叶欣欣伸展,转眼间,满枝断叶布置下满眼春景。我在树下呆望良久,这些
树这么性急!这么勇敢!春尚未至,先伸出头来迎接,争先恐后,抢着在盛夏之前长好一树浓荫。
⑦然后,任凭那些树述说雪的掌故
阅读思路内容呈现分析思考
(1)从“景物”变化掌握文章的
阅读时抓住“形散神聚”的实质
梳理脉络行文思路。①_____一眼前雪
能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景产生各种联想一②_____
(2)请根据选文内容,想象句
第⑦段:然后,任凭那些树述
理解语言中“树”述说的内容。
说雪的掌故。
第④段:但是在我的视线内有
象征”是散文创作中常见的艺术
一架铁塔,孤零零的铁塔,顶
表现手法。
天立地的铁塔,全身披挂着硬
(3)文章第④段“铁塔”和第⑤
赏析技法冰,临风呼啸,屹立不动。
段“百年大树”各有什么象征
第⑤段:可是,据说,那棵百
义?
年大树永不被雪埋没,那家酒
店也是,永远放溢着酒香。
雪花如帘如幕在窗外深垂,整
(4)文章以“迎春”为题,为什
天整夜不曾撤除;只有风起雪
品析意蕴么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在写雪?
飞,茫茫如烟如雾;天地相
连,苍茫一片;……
【答案】由异国降雪联想家乡雪景以雪中树木生长点明题旨句中的树在述说:雪覆盖大地想遮
住一切,却更是衬托我的的生机和活力。我凭着对春天的渴望和坚守,在严寒中长出满枝新叶迎接春
天,最终我将以胜利者的姿态回首过去,不妥协不屈服。①''铁塔”是“顽强精神”的象征,在寒冷环境
下的坚守似在启迪人们要坚守自己立身的根本,不忘初心。②百年大树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信念”(或
“希望”)的象征,是严冬中奔走的人们心底深处的一抹亮色和希望的萌芽。①文章用大量笔墨写雪,
意在营造冬天冷酷的环境;②雪愈大天愈冷,而树凭着对春天的渴望而坚守,在严寒中长出满枝新叶迎
接春天,用雪反衬出树顽强勇敢的生命力,也说明春天来得很艰难。③文中的“雪”也象征岁月的风雪,
“树”则象征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游子),他们始终心怀对故土的热爱,面对岁月的风雪凭着坚守与奋斗
迎接“人生的春天”。
【详解】(1)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题干“从,景物'变化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要求以“景
物”的变化,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仿照题干示例组织答案即可。
①空,由题干“眼前雪景产生各种联想”可定位文章第③至④段,此空答案应从前文概括,联系第①段“西
北风拂乱了异国游子的千虑万念,也在他们心中注入一腔冬愁”及第③段“在故乡,人们说雪是上帝给小麦
送来的棉被;在这里,雪简直是天神给大地缝制的新制服”可概括此空答案为:由异国降雪联想家乡雪
景;
②空,联系第⑤段“雪地上裸立的铁塔使我想起一棵树”及第⑥段“树叶在襁褓里生长”“我在树下呆望良
久,这些树这么性急!这么勇敢!春尚未至,先伸出头来迎接,争先恐后,抢着在盛夏之前长好一树浓
荫”可概括此空答案为:以雪中树木生长点明题旨。
(2)题,本题考查文意续写。
联系前文第⑥段“虽然气象台仍然不断预报还要降雪,但是禧蕾不顾一切地涨大。这年的最后一场雪真的
下起来,雪势虽然凌厉,但是攻不破蜡封的小小堡垒。树叶在襁褓里生长、等待,紧紧地卷成一团。然
后,有一天,在艳阳高照下,蜡衣突然炸开,嫩叶欣欣伸展,转眼间,满枝断叶布置下满眼春景”可知,
作者想借树木在严寒中依旧不放弃、不妥协,坚持积蓄力量,潜藏着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长出满支新叶
等待迎接春天,寄希望于来年春天在阳光下绽放自己的魅力。据此,以“树”的视角写出述说的内容即可。
示例:树在诉说:严寒想要锁住一切,但大雪封不住我的意志,只会让我的生机与活力在皑皑白雪中更
显耀眼。来年春天,我必将以满身新绿迎接春日的第一抹暖阳,这严寒永远无法让我妥协、、屈服。
(3)题,本题考查文章意象的象征意义。
联系第④段“孤零零的铁塔,顶天立地的铁塔,全身披挂着硬冰,临风呼啸,屹立不动。雪只能替它涂上
颜色,不能抹掉它的形状。这样的建构必定是在坚固的地面上经营根基,深深地、紧紧地抓住大地”可
知,文中写出了“铁塔”顶天立地、面对严寒屹立不动、紧抓大地等特点,而这些象征着“顽强的精神”,风
雪中的“铁塔”启迪人们要坚守自己立身的根本,不忘初心;
联系第⑤段“传说中有这么一棵树,在一家酒店门外,在大雪中挺立,行人走到树下就可以闻到酒香,就
不会冻死。我们曾经拼命找这棵树,我,跟那些在凤雪中佝偻而前的伙伴”及第⑥段“虽然气象台仍然不断
预报还要降雪,但是禧蕾不顾一切地涨大。这年的最后一场雪真的下起来,雪势虽然凌厉,但是攻不破
蜡封的小小堡垒。树叶在襁褓里生长、等待,紧紧地卷成一团。然后,有一天,在艳阳高照下,蜡衣突
然炸开,嫩叶欣欣伸展,转眼间,满枝断叶布置下满眼春景”可知,文中的“百年大树”在大学中能够护佑
行人不被冻死,在严寒中能够为来年春天积蓄力量,尽显生机与活力,说明百年大树是“生命”的象征,或
是“信念”(“希望”)的象征,是严冬中奔走的人们心底深处的一抹亮色和希望的萌芽。据此总结作答即
可。
(4)题,本题考查文章标题及内容的理解。
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在写雪,通过异国的雪、故乡的雪、雪中的景等内容,以对雪的描写营造出冬天冷酷
的环境,而这是“春”出现前必经的阶段;由第⑤段“雪地上裸立的铁塔使我想起一棵树”联系后文内容可
知,文章重点描写了雪中百年大树的形象,写其在严寒中对春天保持渴望和坚守,不断地积蓄力量,长
出满树的新枝来迎接春天,从而象征了其面对严寒不低头、不妥协顽强抗争的生命力,花大量笔墨写
雪,雪越大则天越冷,越能突出树对春天的渴望,从而表现春天来得艰难,突出文章主题;联系第①段
“西北风拂乱了异国游子的千虑万念,也在他们心中注入一腔冬愁”可知,文中的“雪”增添了异国他乡游子
心中的愁绪,象征着岁月的风霜,而下文中的“树”则象征了这些游子,“树”对春天的渴望和坚守,其实就
是游子始终心怀对故乡的热爱,“树”在严寒中迎接春天,就象征着游子面对人生岁月的风雪,凭借自己的
坚守与奋斗,迎接“人生的春天”,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2022•浙江・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寒风吹彻
刘亮程
①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
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
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②我围抱火炉,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
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
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③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
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
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④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
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⑤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⑥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
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⑦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
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
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
⑧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侵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
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⑨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
⑩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
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⑪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
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⑫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年
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
⑬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⑭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⑮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
埋在雪中。
⑯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最后的微弱
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唉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⑰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
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
醉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
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10.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寒风”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1.刘亮程有他特有的文学语言,内蕴丰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下列句子的含义。
(1)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2)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
生。
12.刘亮程笔下的景象常和人一样有情感、有个性。试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13.文章为什么以“三十岁的我”为视角展开叙述?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0.标题中“寒风”,一种是冬日呼啸着的刺骨寒风;一种是人生刻骨铭心的伤痛记忆;还有一
种,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命运归宿。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无法挽留的慨叹;也流露出作者
对生活的喜爱和期待,对亲人和他人的关爱和深情。IL(1)自然之冬,人们是可以抵御的,人是自
然中的个体,他也要顺应自然规律,衰老死亡这些都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事情。
(2)困难与挫折,先会在肉体上对人摧残,然后在心灵和意志上对人摧残。12.示例一:“冬天又一
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
的每一道细微裂缝。”(2段)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含蓄地写出了寒风与我似曾相识的关系,流露出了对寒风这一苦难意象所特
有的依恋情怀。
示例二:“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
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7段)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寒冷如人一样有情感、有个性,形象写出“我”对寒冷的恐惧。
13.以“三十岁的我”为视角展开叙述,连缀起“十四岁的我、路人、姑妈、母亲”的故事。这一视角更方
便审视人生,增加了文章的哲思意蕴,给了文中“冬天、寒风、雪”等意象更为丰富的内涵。
【解析】10.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一问:文章中写了两种寒风,一种是现实中的,如“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这是冬日呼啸
着的刺骨寒风;一种是人生中的,在本文中,作者叙述了两个主要事情——“冬日去沙漠拉柴火,我的腿
被冻坏”,“流浪老人被冻死在村子里”,这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伤痛记忆;“寒风”寄托了作者对生活艰
辛、人际关系冷漠的感慨,它象征人间的衰老与苦难。在“寒风”中,许多人在慢慢变老,无家可归,走向
流浪,最终走向灭亡,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命运归宿。
二问:结合文章的主要事件“冬日去沙漠拉柴火,我的腿被冻坏”“流浪老人被冻死在村子里”及一些关键
句,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
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分析,自然界有太多太多的寒风,树木凋
零,滴水成冰;朔风劲吹,狂雪飞舞……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寒风,疾病缠身,亲人离去;时光飞逝,
命途多舛……可以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寒冬季节,冷风吹彻身体;生存不易,寒风吹彻人生。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无法挽留的慨叹。但作者仍然没有放弃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如文章第②
段写作者围着火炉思考人和事情,就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喜爱和期待;还有“我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作者这样做的更深层原因是为了免去家人对“我”的担忧;流浪老人在离开屋子时,“朝我点了一下头”,这
个点头是对善良的赞同与感激。所以文章仍然存在一些温暖的文字和情感的亮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
他人的关爱和深情,表明亲情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寒冬”,所以“我”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赶紧去准备柴火。
寒风吹彻我们,我们也将吹彻寒风。
11.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1)结合句中的“生命”可知,这里的“冬天”象征人间的衰老与苦难,以及因苦难带来的孤独、恐惧和绝
望。在冬天的“寒风”中,许多人在慢慢变老,无家可归,走向流浪,最终走向灭亡,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
的命运归宿。因此自然之冬,人们是可以抵御的,人是自然中的个体,他也要顺应自然规律,衰老死亡
这些都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事情,在这些宿命面前,每个人都要出无可奈何地感慨万分。
(2)结合作者14岁时经历的那场寒冷可知,困难与挫折,先会在肉体上对人摧残,“冬天总是一年一年
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然后在心灵和意志上对人摧残,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夺去
一个人的生命,“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
12.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刘亮程特有的文学语言,就是他笔下的景象都和人一样有情感、有个性。
示例一:⑦段,“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
结合上文可知,因为“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
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所以“我”惧怕“寒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自己怕寒冷,而运用拟
人手法,用“发现”将寒冷拟人化,使寒冷如人一样有情感、有个性。
示例二:⑦段,“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作者
赋予寒风以人性,运用“收拾”“对付”这些拟人化词语的描述,流露出了作者对寒风的恐惧。
13.本题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从文章开头的“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
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可知,文章是以“三十岁的我”为视
角展开叙述的,连缀起两件事情,一是十四岁的“我”在冬日的沙漠中腿被冻坏,二是流浪老人被冻死在村
子里的故事。这一视角更方便审视人生,因为“三十岁的我”开始关心生命的冬天,“三十岁的我”才会知道
寒风吹彻的不仅仅有我,还有我的亲人,我的同类等。人到中年,经历过酸甜苦辣,才懂得在面对苦痛
时回味人生,增加了文章的哲思意蕴。这一视角给了文中“冬天、寒风、雪”等意象更为丰富的内涵。在
“三十岁的我”眼中,“冬天、寒风、雪”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
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
14.(2022•浙江衢州•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鹦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②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鹦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
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
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③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鹦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
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鹦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
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⑤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豉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
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鹤爷瞧着心
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
处?
⑥鹦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
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⑦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
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鹦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
些迈不动脚步了。
⑧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鹤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
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⑨若在过去,鹤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鹦爷却
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⑩鹦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
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圈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
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⑪^来,鹦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
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
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⑫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
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
里去赚大钱,鹦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⑬矣,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⑭?艮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
一头地上下乱窜。鹤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
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⑮鹤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鹦爷的心
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⑯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鹤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男孩立马
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鹤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
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
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鹦爷跟前。鹦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
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⑱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鹦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⑲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鹦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
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
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额鸟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㉑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㉒鹤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
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㉓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㉔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
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鹦爷的视线。
㉕恍然间,鹤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
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注释】鹤(yao):指一种凶猛的鸟。这里指做风筝。
小江:这篇小说情节很简单,就是叙述了三月的一个早上鹤爷出门放风筝的事。可是全文有不少插叙、
回忆的内容,这对“鹤爷”这个人物的刻画有什么作用呢?
小衢: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也是现实和回忆交织地叙述,这是不是对你这个问题有帮助。
小江:哦,我知道了:(1)O
小语:听你们一说,让我想到这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姓氏,他们的称谓是不是有隐喻意义?
小文:(2)«
小语:有道理。我觉得小说中描写的乡村环境也有隐喻,比如村庄、春草、麻雀、风筝、麦地、挖掘
机……,很像诗歌中有独特含义的意象。你看,我都可以把它们连缀成一首小诗了:(3)
小文:哇,你的诗很符合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小江:我好像理解了这篇文章表达的主旨。飘逝的风筝不仅是指风筝,它其实有着深沉的意蕴,我说说
自己的理解。(4)。
小文:是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借助鹳爷之思表达了他对当下农村乡土现状的看法。
小衢:我能理解文中的鹑爷,但我不认同他的想法,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我对家乡今昔变迁的看
法:(5)o
小文:是啊,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文学作品阅读往往会启发我们的思考。
【答案】示例:现实和回忆交织叙述,既交代了鹦爷作为民间艺人辉煌的过去,也展现了如今乡村的
萧索、传统工艺的受冷落,两者之间形成对比,更有张力的刻画出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固守传统、对
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鹦爷,丰富了人物形象。示例:小说称谓有隐喻意义,人物没有具体
的姓名,而只有一个代号,说明这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具有普遍性,比如鹤爷,鹤在文中指风
筝,鹤爷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固守乡村的传统手工艺人;大龙,让人联想到龙的传人,指的是新一代
传统工艺的传承人;男孩,是跟随父亲回乡祭祖的孩子,让人联想到父辈根在乡村,却生于城市长于城
市,对乡村一无所知的一代人。示例:
风筝
以前
三月的暖风一吹,
催着万物,
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鹤爷拿出风筝
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
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此刻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
残墙断壁、
破砖瓦砾、
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
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放风筝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示例:表面上是指小说中飘走的那只风筝,实际上有深层含义,飘逝
的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
守。小说旨在促使人们对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乡村文明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呼吁全社会都
要关注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美丽家园的守护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示例:小说中鹤爷的
家乡被拆迁是为了建造飞机场,但是鹳爷内心是排斥的,鹳爷的儿子在城里开风筝作坊,鹤爷不愿意
去,认为是装门面,他太固守乡村而不前,家乡建造飞机场,今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利用儿子的手工
作坊,可以更多的向人们展示传统的风筝技艺,更好的传承文化。我的家乡也是如此,城市化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建设,家乡的环境变得更美了,农村旅游也带动了家乡人民的富裕,老百姓的生活越变越
好,所以改变是会有阵痛,但是发展性的改变比固步自封好。
【详解】(1)处: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第⑩段“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
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圈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第0设“后来,
鹤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
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等语句,写过去风筝手艺有传承,制作出来的五花八门的
风筝受到人们的喜爱,鹤爷作为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有着辉煌的过去;
第③段“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鹤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
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第⑤段“一路上,
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
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等语句,写如今的村庄破败,少有
人烟,更没有放风筝的人,展现了如今乡村的萧索、传统工艺的受冷落;将过去风筝受追捧与如今风筝
被冷落进行对比,刻画出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固守传统的民间老艺人鹤爷;
再联系第㉒段“鹳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
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可知,由于城市化的进
程,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美丽乡村日渐荒芜,鹤爷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
(2)处:本题考查人称。
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思考,与小说主旨密切相关,如若小说中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其
称谓往往具有隐喻意义,只有一个代号,说明这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具有普遍性。例如鹳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投标项目信息网络考核表
- 二手房交易风险防范
- 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考前公式
- 摄影教育教师聘用协议模板
- 城市商业街广告牌施工合同
- 建筑行业员工退休制度
- 2019-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填空题
- 中南大学《织行为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运筹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度★电商平台入驻协议
- 急救课程培训
- xx学校未成年人性教育工作方案
- 抖音带货主播小白培训
- 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人员考试真题题库
-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管理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上海市交大附中附属嘉定德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数学卷
- 2024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招聘3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设备维护与管理手册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