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定二中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2024年11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增广贤文》有言“知彼知己,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讲的道理相似。(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5分)(1)小华要将《红楼梦》中与林黛玉密切相关的事或物进行整理,以下事件与物品都符合的一项是()(2分)A.葬花、共读《西厢》、教香菱学诗、戏扑蝴蝶B.醉卧芍药褐、《葬花吟》、潇湘妃子、误剪香囊袋C.芙蓉花笺、潇湘馆、凹晶馆联诗、戏谑刘姥姥D.重建桃花社、绛珠仙草、攒珠累丝金凤、冷香丸(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城市发展固然需要壮观的高楼、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才是真正能使城市硬件“硬”起来,也能使城市形象靓起来的“秘密武器”。①一座城市所呈现的,不应该仅仅是靓丽的“外貌”②更应该是内在的“灵魂”③“城市精神”才是城市崛起的“精神高地”,也是城市自身的“发动机”④不应该仅仅是耀眼的“成就”⑤更应该是诱人的“魅力”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③④②①⑤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①如果把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比作一条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河,史传文学就是这条长河中的一股劲流。——引入②史传文学的根本特征在于文学与史学的融合为一,文学、史学、哲学不分,这是我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国古代并没有严格划分文学与非文学,没有确立纯文学的观念,特别是先秦时期,文学尚没有从整体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文、史、哲三者交融为一体,以文学写哲学,以文学写历史,常见于先秦时期的各种典籍之中,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代。就史传文学而言,它既是历史,又是文学,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展现了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历史运动的规律,历史变化的动因,它是历史著作,文学不过是其手法,从文学的角度而论,史书只是载体,它以史的形式包容了人类社会的众生万象,是人类社会全部生活的缩影,是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要而言之,它是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③史传文学的载体既然是史书,它当然具备历史著作的本体特征.大凡历史著作所应有的特点,如______等等,在史传文学作品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就我们视野所及的史传文学作品来说,以史学的地位而论,它们大多是杰出的历史著作,有的甚至是伟大的历史著作,是后代史书无法比肩的楷模.这一点,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其他样式所不具备的.④史传文学同时又是文学,它不是简单枯燥地排比历史史实或机械地阐述历史变化规律,而是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解释和演绎历史,它极少作令人乏味的说教,而是将历史认识融通于人物的言行之中,将历史发展过程转变成情节复杂的历史故事,将历史文学化、故事化,不论是先秦时期还是汉代的史传文学作品,都将历史人物描绘成可视、可感、可爱、可憎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有的人物性格相当鲜明,有的人物形象具有了典型意义。而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又常被组织成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有时还增加了许多兴味盎然的细节描写、心理情态刻画,文学的特质在于形象,叙事文学的基本构成在于情节,史传文学的上述特征无疑使其成为品味极高的文学作品.不但如此,在以形象和情节解释历史的过程中,作者还表达出自己的评价,注入个人的感情,在精神上,它们“发挥了史诗性的文艺之本质”(李长之语),所以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史传文学还为叙事文学确立了楷模,《左传》文章的叙事手法,《史记》中的写人艺术,千百年后仍然被史家和文学家奉为圭臬。⑤有人叹息中国古代没有史诗,没有长篇叙事文学作品,其实不然,史传文学作品就是伟大的史诗,就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文学,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史传文学高潮迭起、杰作频出,在史学与文学双重领域中形成了澎湃的热流。⑥史传文学是从中国古代史官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的,应该以文化学的眼光加以审视.史传文学的载体是史籍,它首先具有史学的本体特征。这些本体特征,不但构成了这一阶段史传文学的特质,也是绵延几千年中国古代史学的精髓,对其史学本质特征的体认,也有助于弄清我国古代文与史关系的内在脉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质,史传文学又是文学,但它不同于诗、词、歌、赋等文学样式,它是以史为内容的叙事文学,在文学特质方面又有自身的表征与发展规律。史传文学不是孤立的,它与相近的文学样式有着互相渗透与影响.所以,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对史传文学的总体特征、内部规律进行描述,确认它在文学、文化学中的审美价值,揭示它的整体风貌。⑦史传文学的发生、发展、高潮、衰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对史传文学基本特征全面把握的前提下,就其动态发展作纵向的透视,或许有人认为,像《尚书》《春秋》似还不能算为史传文学,这种看法有待讨论。不管怎么说,作为史传文学的发轫作品,我们不能将它们排斥在外,史传文学发展的两次高潮,一是《左传》,二是《史记》,尽管它们有各自的特色,后者对前者又有继承关系,但是它们作为史传文学的两座高峰,是毫无疑义的.而一些文学性较差或发生变形的史著,也同样是史传文学的产物,把它们纳入我们的视野,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史传文学的演变过程,对于具体作品,我们要以微观分析为主,特别注重在具体创作现象上的审美把握与直觉品味,以具体的艺术精神,展示史传文学的丰富内涵,(选自《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前言,有删减)3.在第③段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2分)4.下列评价和第④段“发挥了史诗性的文艺之本质”相印证的一项是()(2分)A.鸿门之宴写得子房如龙,樊哙如虎,是史公极得意文字。(郭嵩焘《史记札记》)B.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谢有辉《古文赏音》)C.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D.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顾炎武《日知录》)5.以下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史传文学用史诗般的笔法展现古代漫长的历史。B.史传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互相渗透和影响。C.史传文学应该包含《尚书》、《春秋》这样的作品。D.史传文学中的写人、叙事手法被后人奉为准则。6.下列片段是本文删减的一部分,思考它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两个段落之间,并陈述理由。(4分)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样式,关于史传文学,似有必要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史传”二字,《后汉书·隗嚣传》所载《讨王莽檄》中有“援引史传”的话;东晋袁宏在《后汉纪·序》中:“夫史传之兴,所以通古今而笃名教也。”到了刘勰作《文心雕龙》,特设《史传》篇,专论“史传”。……从先秦到六朝,有一批历史著作,它们不仅是其中的某一篇章,或是某一段落具有文学色彩,而且是整部著作都堪称文学杰作,它们做到了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它们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所以,我们借用刘勰“史传”的概念和界限,将这样的一批历史著作称为“史传文学”。7.这本学术论著包含上编“本体论”、下编“流变论”两部分,请结合前言内容,探究以下节选目录属于哪一部分。(5分)第一章文化背景与生成机制第二章史学本体意识的形成与强化第三章形成的萌生与成熟第四章文学化的历史叙事第五章史学中的美学与批评(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水银花开的夜晚迟子建①有一日傍晚咳嗽流涕,我便取放在玄关托盘上的体温计,想看看自己是否发烧。取体温计的时候,不慎将外壳的护帽朝下,由于对接处咬合不严,护帽叛徒似的落地而逃,将体温计彻底出卖了,它随之坠落,摔成两截。②它这一跌,我家的黑夜亮了。③从玻璃管内径流溢而出的水银,魔术般地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珍珠状颗粒,像一带雪山巍峨地屹立在我面前,我先是拿来一块抹布擦拭,以为它们会像水滴一样,迅速被吸附,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泄地水银非但未少,反而如满天繁星,在白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征服。④我少时对水银的了解,竟来自当时广为流传的一本小人书《一块银元》,其中最让人惊悚的情节,是一个地主婆死了,她的儿子竟让一对童男童女为他老娘殉葬,他们给童男童女灌注了水银。故事浓墨重彩的是那个身世凄惨的童女,在出殡的行列中,她端坐在莲花上,手持一盏纱灯,双目圆睁,她的亲人在路旁声声唤她,可她无法应答了,那个画面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阴影,恨地主,也恨水银。水银是毒蛇,它要了如花似玉的姑娘的命!⑤我那时感冒了,发烧了,抗拒去卫生所,骨子里是恐惧水银体温计,总觉得我的腋窝藏着火苗,会将爆竹似的它引爆,它灿烂了,我就黑暗了.体温计是恶魔,这在看过《一块银元》小人书的同学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憎恨一位班主任老师时,私下议论要是小人书中被灌注了水银的是她,而不是那个女孩,该有多好.这位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中等个,微胖,圆脸上生满雀斑,厚眼皮,眼睛不大,但很犀利。⑥我们为什么怕这位老师呢?她严厉起来不可理喻。她有一杆长长的教鞭,别的老师的教鞭只在黑板上跳舞,她的教鞭常打在学生手上,考试不及格者是她惯常教训的对象。痛和屈辱,让被打的同学哇哇大哭。这种示众的效果,倒是让所有的学生不甘落后,刻苦学习了,但大家心底对她还是恨的,她头发浓密,梳着两条粗短的辫子,我们背地就说她带着两把锅刷。⑦最让我们难堪的是检查个人卫生,我们上课前她会手持碎砖头,高傲地站在门口,我们则像乞丐一样朝她伸出手去,如果我们的手皴了,或是指甲里藏污纳垢,她会扔给你一块碎砖头,让我们出去蹭掉手上的皴,抠出指甲里的泥,砖头在此时就成了肥皂了。⑧这位班主任老师看上去跋扈,但她业务好,很敬业,也有善心。有的同学家贫,她家访时会带上她买的作业本,她还帮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交费,并带我们进城,去照相馆拍合影,如果是冬天,天黑得早,讲台就点起一根蜡烛。烛火跳跃着,忽明忽暗,她的脸也忽明忽暗,那也是她最美的时刻,脸上的雀斑看不见了,语气温柔,面目平和。⑨她离开我们小镇,似乎没有任何预兆,突然有一天,她要调到她恋人那儿,是去结婚。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她是一个女人,是个有人惦念的人,⑩她要离开了,按理说我们该同声庆祝的,可大家突然都很沮丧,她将自己所用之物,分给常遭她鞭打的人,在她走前,有天我在小卖店碰见她,她还买了一双雨靴送我。从此后,她离开的风雨时刻,穿着雨靴走在泥水纵横的小路上,总会想起她,而她带我们拍的合影,成了同学们最美的珍藏。⑪四十多年了,我没有她的任何消息,也极少想起她来。但水银泄地的这个夜晚,也过了半百之岁的我,却很热切地思念起她来。⑫夜一点点地黑起来,我清理完地板上的水银,关了厅里的灯,打算回卧室休息,借着卧室的微光,我突然发现刚清理过的地板上,仍有水银珠一闪一闪的。我不相信,取了手电筒照向那里。呵呀,这分明是一个微观花园么,我发现了无数颗更加细小的水银珠粒,在白桦木地板的表面和缝隙,花儿一样绽放着。⑬这不死的花朵,实难相送,那就索性不送,我不相信就凭它们,会让我性命堪忧——将其当花来赏又如何!权当它们是腊梅的心,是芍药的眼,是丁香的小袄,是莲花的罗裙!⑭因为在黑夜面前,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有删改)8.第③段画线部分的比喻很巧妙,请加以赏析.(4分)9.第④段在文中除了承上启下外,另有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10.分析“水银”在全文构思上的作用.(3分)11.学校文学社举办“迟子建散文鉴赏会”,在讨论过程中,小黄认为本文第⑭段虽然用了“因为”一词,但并未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你同意吗?请对小黄说出你的看法。(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8分)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圆月③(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④。未缺⑤空山静,高悬列宿⑥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此诗作于天宝15年(756)秋,因安史之乱,杜甫被禁长安,亲属避乱在鄜州。②虚幌:轻薄透明的帷帐。③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流寓夔州。④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⑤未缺:指圆月。⑥列宿:众星。12.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1分)A.五绝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曲子词13.对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诗以月为题,以月色统摄全篇。 B.两诗音律和谐,篇章法度谨严。C.两诗意境清冷,思亲之情真挚。 D.两诗语言平易,景物人物转换自然。14.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材料一: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勠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竖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谋之本也() (2)回虽不敏()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方今燕、赵已复()A.恢复 B.还原 C.平定 D.覆盖(2)可因齐无备击之()A.依靠 B.因为 C.经由 D.趁着17.以下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18.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19.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其论述重点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养竹记白居易①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