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 (新版)粤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新版)粤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新版)粤教版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案2(新版)粤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3.氧气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包括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过氧化氢分解等方法。

4.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促进金属腐蚀等。

5.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存在与作用。

6.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对比,了解它们的性质、制备和用途等方面的异同。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验、实例和问题探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素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使学生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助燃性和氧化性,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证据推理: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数据中提炼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提升证据推理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关注实验安全与环境保护,树立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5.科学本质理解: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6.跨学科整合: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跨学科整合与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九年级上册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的助燃性和供给呼吸的作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喜欢探索和解决问题。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善于合作交流,有的喜欢独立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探讨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理解氧气化学性质中的助燃性和氧化性,并将其与具体反应联系起来;

-实验操作中,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熟练,导致实验失败或意外发生;

-对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影响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针对以上分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针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的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基本概念。

②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氧气在自然界、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③实验法:实验室制取氧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教学手段:

①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②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安全性和成功率。

③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氧气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实施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知识讲授:结合课本内容,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基本知识。

3.实验演示与操作:

①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性质。

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氧气的制备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分组讨论与分享:

①学生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氧气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②各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氧气性质与用途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共计45分钟。

1.课前准备(5分钟)

(1)教师准备:

-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设计多媒体课件,收集与氧气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了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搜集与氧气相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课中教学(35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关于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理论知识讲授(10分钟)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结合课本内容,强调氧气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实验演示与操作(10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

-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氧气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各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氧气性质与用途的特点。

(5)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性质与用途的实际应用。

3.课后巩固(5分钟)

(1)课后作业(2分钟)

-布置与氧气性质与用途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氧气的应用。

(2)教学评价(3分钟)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氧气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举例

(1)导入新课:

-展示火灾现场消防员使用氧气呼吸器救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火灾中的作用。

(2)理论知识讲授:

-讲解氧气具有助燃性时,举例说明氧气在金属切割、焊接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实验演示与操作:

-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避免实验意外;

-学生分组实验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氧气性质。

(4)分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时,引导他们思考氧气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分享实验结果时,让学生举例说明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了解氧气的发现历程:介绍氧气被发现的过程,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实验认识到氧气的存在及其性质。

-氧气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探讨氧气在呼吸作用中的关键角色,以及生物体如何利用氧气进行能量代谢。

-氧气在工业中的应用:介绍氧气在炼钢、焊接、氧化反应等工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氧气疗法:了解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治疗高原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

-氧气对环境的影响:探讨氧气在地球大气层中的循环,以及氧气浓度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拓展建议:

-阅读科学家的传记或相关研究论文,了解他们在氧气发现和研究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设计小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理解氧气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调查生活中氧气相关的应用,如消防器材、医疗设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氧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制作科普海报或小视频,向其他同学介绍氧气的性质与应用,提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板书设计1.标题:3.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板书内容:

一、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二、氧气的制备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过氧化氢分解

三、氧气的用途

-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促进金属腐蚀

四、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维持生物生存

-环境保护

-工业应用

板书设计说明:

-目的明确:板书围绕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用途以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紧扣教学内容。

-结构清晰:板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简洁明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氧气的关键性质和用途,突出重点。

-准确精炼:板书内容准确无误,精炼地呈现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艺术性和趣味性:采用图形、符号等元素,如火焰表示助燃性,呼吸面具表示供给呼吸,增强板书的视觉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

题目: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生成的氧气量为0.2g,求反应中消耗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可知,1摩尔的高锰酸钾可以生成1摩尔的氧气。高锰酸钾的摩尔质量为158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设消耗的高锰酸钾质量为xg,则有:

xgKMnO4×(1molKMnO4/158gKMnO4)×(1molO2/1molKMnO4)×(32gO2/1molO2)=0.2gO2

解得:x≈0.997g

例题二:

题目:在氧气中,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若燃烧过程中,消耗了0.4g的铁丝,求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可知,3摩尔的铁可以生成1摩尔的四氧化三铁。铁的摩尔质量为56g/mol,四氧化三铁的摩尔质量为232g/mol。

设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为yg,则有:

0.4gFe×(1molFe/56gFe)×(1molFe3O4/3molFe)×(232gFe3O4/1molFe3O4)=ygFe3O4

解得:y≈1.6g

例题三:

题目: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发现收集到的氧气比预期少了20%。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求实际生成的氧气质量。

解答:假设预期生成的氧气质量为mg,则实际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8mg。

根据化学方程式,1摩尔的氯酸钾可以生成3摩尔的氧气。氯酸钾的摩尔质量为122.5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设实际消耗的氯酸钾质量为ng,则有:

ngKClO3×(1molKClO3/122.5gKClO3)×(3molO2/2molKClO3)×(32gO2/1molO2)=0.8mgO2

解得:n=(0.8m×2×122.5)/(3×32)g

例题四:

题目:氧气在呼吸作用中与葡萄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呼吸过程中消耗了10g的葡萄糖,求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6CO2+6H2O

可知,1摩尔的葡萄糖可以生成6摩尔的二氧化碳和6摩尔的水。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g/mol,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ag,水的质量为bg,则有:

10gGlucose×(1molGlucose/180gGlucose)×(6molCO2/1molGlucose)×(44gCO2/1molCO2)=agCO2

10gGlucose×(1molGlucose/180gGlucose)×(6molH2O/1molGlucose)×(18gH2O/1molH2O)=bgH2O

解得:a≈22g,b≈11g

例题五:

题目:在炼钢过程中,铁矿石与氧气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若炼钢炉中消耗了1000kg的铁矿石,求生成的铁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

Fe2O3+3O2→2Fe+3CO2

可知,1摩尔的铁矿石可以生成2摩尔的铁和3摩尔的二氧化碳。铁矿石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铁的摩尔质量为56g/mol,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设生成的铁质量为cg,二氧化碳质量为dg,则有:

1000kgOre×(1000gOre/1kgOre)×(1molOre/160gOre)×(2molFe/1molOre)×(56gFe/1molFe)=cgFe

1000kgOre×(1000gOre/1kgOre)×(1molOre/160gOre)×(3molCO2/1molOre)×(44gCO2/1molCO2)=dgCO2

解得: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