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生活万花筒

习作:

任务一:走进生活“万花筒"

任务二:打开生活“万花筒”

任务三:描摹生活“万花筒"

任务一:

走进生活“万花筒”

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

一次恐怖的打针经历

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参加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

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

奶奶会用抖音了,还迷上了直播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动不已?

哪些事让你捧腹大笑?哪些事让你羞愧难当?

《生活万花筒》预学单

(1)用一句话概括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2)在这几件事情中,亲身经历的是(),看到、听到的是()。

事情1:___

事情2:___

事情3:___

任务二:

打开生活“万花筒"

1、自读习作提示,圈出本次习作的关键词。

①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习作要求

②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2、读读课文提供的习作题目,发现题目特点。

《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

《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

《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

《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

1、这些题目都有“非常明确”的事件。

2、这些事有的是“亲身经历"的,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听到"的。

3、这些事发生的“地点”各不相同。

题目特点

根据以上习作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如何?

《掉出锅的螃蟹》

这个题目写的是物(螃蟹),改为《螃蟹掉出锅》就是写事了。

如果能改成《螃蟹出逃记》就更有趣了。

①题目要简洁,说清事件

②写的是事情,不是事物

③题目要紧扣事情的特点

习作题目要点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②有重点地写

①有顺序地写

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我们总结了这些方法。

有顺序地写

什么是有顺序地写?

事情

我家的杏熟了,奶奶给大家分杏。

起因

经过

结果

邻居小淘淘来摘杏

奶奶拿长竹竿打杏

我分杏给大家吃

探秘例文

读《我家的杏熟了》,思考例文的写作顺序。

有重点地写

什么是有重点地写?

读习作例文,小组合作,

讨论如何将事情经过写清楚。

(1)自读:找到奶奶“打杏"分杏”的自然段读一读,圈出奶奶的动作,画出奶奶说的话。

(2)讨论:找到“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圈出神态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3)汇报: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汇报。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我家的杏熟了》第7自然段

圈出“拿”“走"挑”“打"站不大稳”“颤颤巍巍”,这些动词把奶奶“打杏”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

“站不大稳"颤颤巍巍”更是写出了奶奶年纪大,打杏很不方便的特点。

①动作描写

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我家的杏熟了》第8自然段

把奶奶的语言具体写出来,能让读者走进奶奶的内心世界,理解为何把杏分给大家吃才是真的香甜。

②语言描写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陈明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在裤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手里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到我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神态描写

《小木船》第4自然段

“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写出来我其实也很想跟陈明和好,但却走不出和好的第一步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写出来陈明很在乎这段友谊,但要开口道歉却很害羞和紧张的心情。

“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写出了陈明对我深深的友情!

③神态描写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②有重点地写

①有顺序地写

起因、经过、结果

动作、语言、神态

方法总结

任务三:

描摹生活“万花筒”

1.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把事情叙述得很清楚。

2.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注意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

3.题目有一定的吸引力,让人读题就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4.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标点使用正确。

请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写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

习作要求

例文展示

第一次捉鱼

每当想起第一次捉鱼时的情景,我都会感到无限欢欣和愉悦。那是暑假中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到河边乘凉。我们坐在河边,正感到无比的凉快、舒服时,

一群鱼游了过来。它们摇头摆尾,快活极了,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寻觅食物,时而又呆立不动,时而慢慢地游着,还淘气地吐着水泡,真有趣。于是我走到河边,招呼伙伴们来捉鱼。

例文展示

我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下手就抓,因为没有经验,手刚一伸,小鱼就跑了。鱼还没捉到,水却溅起

老高,弄了我一脸。这还不说,由于重心靠前,我的两只手深深地插到泥巴里去了。拿出水面一看,两只

大黑爪不露一点肉色。我又好气又好笑,无可奈何地去找新的鱼群。

我沿着河边向前走,发现了一个新目标。嘿!这是条又肥又大的草鱼,看着真惹人馋。这回我吸取

了教训,没有急于下手。

例文展示

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鱼群旁,轻轻地把手伸到水里去捉。姜还是老的辣,这条大鱼可真精,尾巴一摆,“嗖"的一下脱离了“危险区”。虽然它跑了,可我并不甘心,接着又是猛地一捉,因为用力过猛,一下子扑到水里去了。嘴里一喊“哎呀!"河里翻上来的脏水就涌进嘴里。岸上的小伙伴们看我这狼狈样,笑得前仰后合。就在这时,我脚下踩到一个软乎乎的东西。

例文展示

我猜想:是钱包,还是大包袱?鱼没捉到,却有意外的收获。我喜出望外,把它捞出水面。小伙伴们笑得直打滚,原来是只破皮鞋。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第一次摸鱼,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篇作文吧。

这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写的,而且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我给它打100分。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篇作文吧。

这篇文章最精彩的是两次捉鱼的过程。作者重点描写了捉鱼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让人觉得捉鱼的过程很紧张,也很有趣味性。我给这篇作文打110分。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篇作文吧。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题目可以再考虑一下,比如叫《捉鱼记》等,所以我给他95分。

谢谢

()

生活万花筒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语文要素】

2.能够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课时]

1~2课时

一、发散思维,寻找素材

(一)打开生活记忆之门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美丽的会动的画。(播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生1:色彩很漂亮,可以说是五彩斑斓。

生2:颜色变化很快,有点眼花缭乱了。

师:这就是万花筒。我们的生活也像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有的是成长的点滴足迹,有的是家庭的琐碎事情,有的是校园风云活动,还有的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依次展开思维发散图第一层次。图一)

师:快打开生活记忆的大门,从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情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共绘思维发散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生1: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元旦联欢会,我和小伙伴们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排练时还好好的,化了妆,我却不敢上台了。不论大人怎么劝我、拉我,我就是哭着不肯上去。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

师:那天,你哭了。(笑)孩子,不用不好意思,那天的经历一定促使你成长,才有了今天第一个举手发言的胆量。(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2:我印象深刻的事是爸爸戒烟。我爸爸是个大烟鬼。为了戒烟,他都拼了。(笑)锻炼身体、吃糖果、喝水,还拿一张纸卷成烟的样子过过瘾。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戒掉了。

师:你有一个有毅力、坚持不懈的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你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呢?

生2:我和妈妈一起给他加油。为了让他不再抽烟,我们把打火机藏起来;我还假装咳嗽,这样爸爸就会忍住不抽烟了。

师:这是欢乐与痛苦并存的过程,但你爸爸最终战胜了自己。在这过程中,你的功劳也不容小视啊。(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思维发散图。图二)

(三)确定本次写作素材

师:在这么多事情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或者哪件事最能打动你的心,请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出示)

二、披文入境探写法

(一)“六要素”搭建事情框架

师:同学们的故事就像沙滩上的贝壳,多姿多彩。怎样讲清楚这一个个故事呢?同学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吗?

生1: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写清楚。

生2: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最后结果是什么,也要写清楚。

师:同学们讲的这几点,我们可以归纳为事情的“六要素"。写一件事,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才能让人看明白。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爬天都峰》,事情的“六要素"可以展示在一个表格里。(课件出示表一)

师:课文教会了我们整理事情“六要素”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事情“六要素"表(表二),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你印象深刻的事的“六要素”是什么,能否说清楚?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

(二)按顺序写清事情过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事情“六要素"?

生: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上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农场当了半天的农夫挖红薯的事。

师: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你们是怎么挖红薯的?

生:一大早到农场,我就乱挖一通。爸爸看到了,教我怎么挖。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终于挖满了一大篮红薯。中午太阳很大的时候,我们就回家了。

师:爸爸教了你多长时间?你自己挖了多久?

生:爸爸教了十几分钟吧,我和妈妈一起挖了一个多小时,后来我们还把红薯洗干净了。

师:如果我们把这位同学讲述事情经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整理出来,那怎么填进流程图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流程图(图三)。

图三流程图

一大早——十几分钟——一个多小时——中午

师:这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把一件事写得很清楚。

(三)“看、听、想”,突出事情的重点

师:我们也可以像《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一样,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这件事就变成了挖红薯前、挖红薯中、挖红薯后三个部分了。这三部分最重要的是哪一部分呢?

生:我觉得挖红薯这一部分最好玩,也最重要。

师:是的。每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写,才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课文是一位好老师。看看《麻雀》这篇课文给我们支了什么招?

课件出示: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生:这段话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的动作、声音、心理都写了出来。

师:看来你不仅课文学得很认真,也是一位阅读高手,一下子就抓住了要点。是的,这动作、声音、心理,也就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老麻雀与猎狗相遇时的无畏,让我们读起来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个场景一般。

师:接下来有八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一段话,别忘了用上课文里的妙招。(学生练习写片段)

三、真情实感表心声

(一)晒一晒我的习作片段

师:写作时间到。有没有同学愿意晒一晒自己的习作片段?或者推荐一下,你最想听谁写的片段?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