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与《登高》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声声慢》与《登高》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声声慢》与《登高》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声声慢》与《登高》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声声慢》与《登高》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与《登高》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声声慢》与《登高》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前布置

【预习作业】

1、知人论世:请查找李清照和杜甫的个人资料,并制作成简历。

2、为《声声慢》和《杜甫》找到适配的朗诵背景音乐,并说明理由。

课堂过程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诗歌的声音之美

2、赏读领悟诗歌的情感之美

3、默读总结赏析诗词之法

【情境设置】

古典诗词文浸润人心,传承诵读是我们读书人的责任。我校高一年级将于下周三晚上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朗诵篇目限定为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内容。高一三班即将派出代表参加比赛。但三班的参赛选手在选择篇目时纠结了,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与杜甫的《登高》中摇摆不定。为了缓解参赛同学的压力,以及凝聚班集体的团队力量。三班的班主任决定召开班会,为此同学出谋划策。如果你是三班的一员,二选一,你会支持选择哪一篇,并说出你的理由。

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为了帮助该生确定代表班级出赛的篇目,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生:有

一、初读感知“音美"

师:既然你们如此信心满满,那就先把这两篇诗歌大声自由地朗读两遍。

(教师点评:从你们朗读《声声慢》和《登高》的音量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热心肠,大家是真的很想为班级出一份力。)

师:可是若班上的代表以这样的情绪在朗诵比赛的现场,你们作为观众或评委老师,会给她很高的分吗?(这句提问可能引出两个不同的观点,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教师再因势利导)

生1:我觉得我会给高分,因为是我们班的,必须得给高分。

师:人都有私心,这必须得承认。所以你的做法是坚持了你的本心,但坚守本心的选择就是值得肯定的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事实,作为一个传承古诗词文的学生文本中作者所要倾注的情感呢?当然我们无法与古代诗人直接对话了,但是你可以通过文字去观察分析。

生2:不会。因为我在读《声声慢》和《登高》时,发现诗歌文字传递的情绪不是像我们这般积极自信,昂扬澎湃的。

师:请说出你的理由,同学!

生:《声声慢》里的有“愁”,《登高》有“悲"。(如果学生回答不了这么准确。教师可以用:同学你不妨找找《声声慢》和《登高》的“诗眼”。)

师:当你处于“愁"或“悲”的情绪笼罩时,说话声音可能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会像你们这样朗读高亢吗?

生:声音会低沉

师:语速呢?

生:语速会缓慢

师:请同学们用稍微低沉,放缓语速,再次朗读两首诗歌。

(学生朗读诗歌)

师:同学们这次读的效果,我认为较之前有所进步,似乎已拿捏了古人的说话腔调了。节奏鲜明,朗朗上口,韵律感极强,更有一种音韵之美在其中。你们知道原因吗?《声声慢》是?《登高》是?

生:《声声慢》有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

师:韵脚分别是?

生:“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它们的共同韵母都为“i”。

师:i"为细音、齐齿呼韵脚,发音时开口度较小,伴随着声带的颤动,婉转凄楚,特别像一个女子呜咽的哭泣。将词人李清照的愁苦心绪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登高》双句也押韵。押韵的字依次是“哀”、“回"、“来”、“台"、“杯”,它们在中古是押韵的。

师:对,《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并且是七律平仄格式中最正式的一种---首句入韵仄起平收式。

其实还有一点,同学们没发现,就是两首都有用叠词。经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杜甫的《登高》在用文字表现声音的技巧层面可谓不相伯仲,炉火纯青!但我们只能选择一首,怎么办,我们继续一起分析诗歌的内容吧?请同学们再读一遍两首诗词,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韵律之美。

二、再读领悟情感美

师:上一个环节,同学们提到了诗歌的情感之眼---“愁"与“悲”。在课堂里,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好听,但你们安静思考的声音也很美妙。接下来请分别思考一个问题:①支持选《声声慢》的人,请回答李清照在愁什么?②支持选《登高》的人,请思考杜甫在悲什么?(要求:①根据诗歌原文,圈点勾画;②结合课前预习制作的诗人简历;③限时三分钟。)

师:分享同学们在课前为的诗人制作的简历。锻炼大家快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的时候到了。两位作者的相同点是什么?(教师投影分享学生的预习作业,如果没有投影的话,可以将简历放到课件中在课堂展示。)

生:出生书香门第,早年都家境殷实,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生命都受过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晚年孤苦。

李清照个人简历

性别:女

字:易安

号:易安居士

出生日期:约1084年

逝世日期:约1155年

籍贯:齐州章丘

教育背景

出生并成长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研习文学诗词。

父亲李格非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家庭藏书丰富,为李清照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情况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精通经史。

母亲:王氏,知书能文,对李清照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丈夫:赵明诚,金石家,与李清照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感情深厚。

职业经历

早年生活安逸,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闲暇时创作诗词。

金兵入侵中原后,流寓南方,生活颠沛流离,但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乱和自身遭遇的诗词作品。

晚年生活孤寂,继续创作诗词,但作品多抒发个人愁苦和家国之思。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其词作风格独特,婉约清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文学地位:李清照的词作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品:《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等。

备注: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从安逸到流离的巨变,她的词作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色彩。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杜甫的个人简历

性别:男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出生日期:公元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公元770年

籍贯:京兆杜陵

教育背景

自幼好学,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早年游历四方,增长见识,结交名士,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庭情况

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对杜甫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职,家境较为殷实。

妻子杨氏,与杜甫育有子女多人,共同经历了杜甫一生的坎坷与波折。

职业经历

早年曾应试不第,后漫游各地,结交好友,观赏名胜,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歌。

天宝年间,杜甫赴京应试,得中进士,但仕途不顺,曾任过监察御史等小官。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争残酷和社会动荡的诗歌。

战后,杜甫历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等职,但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多次遭贬谪。

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苦,但仍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反映人民疾苦和自身遭遇的佳作。

主要成就

诗歌创作: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学地位:杜甫的诗歌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品:《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

备注: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坎坷经历和情感体验。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李清照在愁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联系愁字的前一句,词人在愁这般光景。从全词来看,这般光景包括:梧桐夜雨;独守空窗;菊花凋零满地;忧伤憔悴的李清照;传书鸿雁如旧,物是人非。伤心的李清照。淡酒御寒却发现抵挡不住寒风侵袭;这是什么季节?大概是秋天吧。秋天苦苦寻觅,却只有冷冷清清,怎么不会让人凄戚。

师:你从诗歌最后开始倒推愁的内容,你注意到【这】指示代词的作用。总结上文。值得表扬。其实按照文本正常的顺序阅读,愁是铺展给读者看的。开头14个叠字直接抒发凄戚之感。再用淡酒、傍晚的急风,旧雁、满地凋零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间接表现李清照在当时体验到和理解到的情感,这些意象就变成了情感的符号。敏感的诗人们善于捕捉到心灵的感受并且就直观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来表现主观世界的生命感受,李清照则是在《声声慢》中有一种关于孤独凄戚的悲凉。

师:那老师板书为愁:①自然之秋;②孤独凄戚;方法:抓意象特点,整体分析情感)大家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联系李清照的简历,愁还应有家国沦落。南渡之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师:知人论世的方法,你掌握的不错,也有很多著名的评论家和你持一样的观点。(板书:③家国沦落)老师想起艺术符号理论家苏珊·朗格鲁曾说:“谁要是在读诗的时候把它当做一种心理学案卷去读,并时时地联系到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并以此为根据掺杂更多的个人联想,谁就是在粗暴地对诗进行践踏;因为这无疑是强行从诗句中挤出的陈述,无疑是将诗的意义任意扩大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这样一种作法只有对诗产生致命的后果,使它听上去毫无真实之感或令人啼笑皆非。"我们在考场遇到的诗歌阅读鉴赏题,有时是完全陌生的,给到我们的只有文本,所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可用但有时会让我们没路可走。支持《登高》的同学轮到你们发言了。

生:杜甫在悲:①自然之秋;②人生之秋,年老多病;③身世孤独漂泊;④壮志难酬。

师:前面三个我们直接可以从“悲秋”、“百年多病"、“作客”“独登台"看得出,“壮志难酬”你从哪句看出来了?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的声音,长江的汹涌澎湃,传达的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当然还可以联系杜甫的个人简历。诗人仕途不顺,晚年生活困苦、穷困潦倒。

师:落木无边无际,充满上下天地之间;长江滚滚而来的传统意象,不仅仅是空间的纵深透视度,而且是时间的无限长度。空间和时间的交织,加上密集的意象,前两句每句三个意象后两句虽然只各有一个意象,但是其属性却有“无边”和“萧萧”,“不尽”和“滚滚”,有形有色,有声有状,有对仗构成的时空的转换,还有叠词造成的滔滔滚滚的声势。从空间的广阔到时间的深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而且是诗人的精神气度:悲秋而不孱弱,有浑厚之感。

师:杜甫的悲还仅仅是个人的命运之悲吗?客居、多病、白发、潦倒之悲。造成这样悲的根源是什么?

生:时事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杜甫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悲哀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师:诗人杜甫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却未能在政治舞台大放异彩。因而只好把这种个人与家国之悲放在开阔宏大高远的时空中来展示,诗人把抽象的悲写得深厚博大,具有一种崇高感和悲壮美。而这种崇高的情感之美是借助形象的景来呈现的,所以两篇古诗词共同的创作手法是?

生: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生:借景抒情。

师:还有别的手法吗?

生: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生:都运用了叠字,增加诗词语言的韵律美

三、默读总结赏析诗词之法

步骤小结:

找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营造......意境---抒发/表达...情感。

注意:抒情主体和客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