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这篇杂文就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提出义正词严的批判,既猛烈抨击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热情歌颂了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
核心素养
梳理全文信息,探究文章思想内涵,鉴赏本文结构严谨、波澜起伏的艺术特色,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培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讨论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掌握“玄虚、渺茫"等词语的音、形、义,认识杂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梳理分析所选用的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揣摩本文尖锐犀利、带有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鉴赏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刺艺术。
4.培养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教学突破
这篇文章不仅要教会学生议论文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爰国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要指导学生多多诵读,从写法和语言两方面突破。首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驳论文的思维流程,深层讨论课文意蕴,体会驳论文的特点;其次,组织学生品味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北京奥运成功,上海世博举办,“神十一"升大……喜事不断。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二、背景介绍
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本白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三、解题
1.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病情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2.驳论文简介。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搽(chá)玄虚(xuán)省悟(xǐng)
渺茫(miǎo)脊梁(jī)诓骗(kuāng)
2.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
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五、初读感知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2.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做出结论的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具体如下表。
部分段号在议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所揭示的要旨
一1、2揭示对方论点和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二3-5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指出对方论据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而不能证明失掉了“自信力”
三6-8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正面立论)提出论点: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尚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四9故出结论,指出评价万法要评价自信力的有无应看“中国的脊梁”,不应以偏概全
3.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明确:
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论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其中,“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等句最富于讽刺意味,揭露了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只会哀求国联".采取坚决不抵抗政策的卖国投降的本质。
(2)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原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
4.阅读文章第3~5自然段,思考: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明确: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看上去似乎也正确,那么要想驳斥这一观点,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驳论证。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着重分析了课文的逐层推进的论证层次,找出了谬论论据和论点及驳斥方式。
七、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正面观点。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二、理解分析
1.课文第1、2自然段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
明确:
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3.第5自然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察机关删掉了,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所以被删去,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4.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文章第6~8自然段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证,即谬论论据上所说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不能代表当时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败类,而真正的中国人在国难当头时,应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乏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5.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明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9月22日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6.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明确:“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前者指统治阶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8.“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明确:
“埋头苦干的人”:为了国家利益,执着于某一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如毕昇、徐霞客、司马迁、华罗庚杨利伟、抗震救灾英雄等。
“拼命硬干的人":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
“为民请命的人”: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包拯、梁启超、鲁迅等。
“舍身求法的人":历尽艰险,探求真理的人。如玄奘、鉴真、商鞅、谭嗣同、李大钊等。
三、细读品味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鲁迅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2.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明确;
(1)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3.第9自然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休会其意思。
学生讨论后明确:
“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
“筋骨和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状元宰相";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4.找出课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其“中国人”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有中国人)
(2)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所有中国人)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大部分爱国的人民)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6)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所有中国人)
5.欣赏品味杂文的语言特色。
(1)揣摩第1自然段,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地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打胶工程物资采购合同
- 成都沙盘模型2024年度合作研发协议
- 2024年度建筑施工进度控制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茶园与茶叶博物馆建设捐赠合同
- 废品买卖合同3篇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技术成果归属及权益分配
- LED显示屏安装合同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窗帘设计著作权保护与授权合同
- 2024电商平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协议
- 2024年其他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考试题库(附答案)
- 葡萄大棚方案
- 第45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隔离开关进行合闸课件
- 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护理查房
- 计算机职业生涯规划
- 如何做好“传帮带”课件
- 二手车销售简易电子版合同
- 企业用电量分析报告
- 放射源的正确使用及安全存放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