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建议用时:40分钟)1.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化状况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又称为垂直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生生物的分层与阳光、溶氧量等因素亲密相关B.森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明显,有利于对空间和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C.草地边缘和中心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垂直分层现象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渐渐发生变更C[草地边缘和中心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水平结构,C错误。]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肯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困难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更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变更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变更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相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肯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困难,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变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简洁,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更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变更使物种丰富度发生变更,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变更,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相宜比例,草原群落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3.(2024·德州市高三一模)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B.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蚜虫属于集团内猎物C.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D.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其次、三养分级A[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由此可知瓢虫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被称为集团内猎物,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B错误;瓢虫处于第三、四养分级,又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少,C、D错误。]4.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B.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想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假如要采集跳虫用于试验室培育,诱虫器试管中应加入生理盐水D.当动物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时,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丰富度统计C[假如要采集跳虫用于试验室培育,诱虫器试管中应放入湿棉花,C错误。]5.(2024·泰安市高三一模)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削减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定能形成森林群落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更中,适应变更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更的种群数量削减甚至被淘汰D.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主动作用C[随着草本植物演替至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变得困难所以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加,A错误;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还取决于环境,假如是在干旱的地方,只能演替至草本或者灌木阶段,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内部存在着生存斗争,所以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更中,适应变更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更的种群数量削减甚至被淘汰,C正确;人工林结构简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6.细菌、放线菌、真菌、蓝藻、轮虫、小线虫、蚯蚓、鼠妇等生物杂居在土壤中,他们的分布受土质、土层、食物、季节、耕作措施等因素所制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生物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D.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纳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常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B错误。]7.(2024·湖北省高三模拟)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全部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变更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推断群落类型,是探讨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记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50m2C[在肯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肯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宜选用20×20m28.(多选)(2024·德州市高三一模)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CD[退耕农田还保留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从草本变为灌木再到乔木,所以演替方向是草本→灌木→乔木,B正确;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发生变更,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稳定不变,D错误。]9.(2024·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检测)当一个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内部往往会发生周期性变更。某科研团队在肯定的自然区域探讨了一个以多年生灌木—帚石楠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其变更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先锋植物定居期:帚石楠起先定居和早期生长,同时还有其他植物的生长,约6~10年。建成期:帚石楠生长最为繁盛、覆盖率最大,只有少数其他植物可伴生,约7~15年。成熟期:帚石楠的生活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灌丛的冠层起先出现裂隙,其他植物如地衣、苔藓等渐渐增多,约14~25年。衰退期:帚石楠枯死,地衣和苔藓成为主要植物,约20~30年。从今再起先一个新的周期。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用样方法调查帚石楠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丛中的植被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地衣和苔藓在建成期较少,而在衰退期成为优势种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期性变更是群落内动态的、一次次的重复发生,而非群落演替。因为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样方法调查取样时,要留意随机取样;目的是以降低取样误差,避开主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牢靠性。(2)灌丛中各种植被占据不同空间呈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建成期帚石楠为该地的优势种,由于地衣、苔藓在与帚石楠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此时地衣、苔藓覆盖率低,而衰退期帚石楠枯死,地衣和苔藓成为主要植物,在此阶段成为优势种。(4)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非两个群落之间循环变更的过程。[答案](1)随机取样避开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牢靠(2)水平(3)在建成期时,帚石楠为该地的优势种,由于地衣、苔藓在与帚石楠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此时地衣、苔藓覆盖率低(或不生长),而衰退期,帚石楠数量下降,所以地衣、苔藓在此阶段成为优势种(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0.(2024·济宁市兖州区高三模拟)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探讨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B.该探讨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生态学者可以采纳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A[图1所示为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在纬度相同条件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而不同的生物,其适合生存的温度范围不同。由此可知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A错误。]11.(多选)(2024·山东省等级考高三模拟)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B.Pg最大值时,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不是最高的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缘由之一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BC[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R代表生态系统全部生物的呼吸量,A错误;确定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凹凸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困难程度和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生态系统内有机物总量稳定、生物的呼吸消耗总量接近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时,标记着生态系统物种种类最多,养分结构最困难,反抗力稳定性最高,B正确;Q为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缘由之一,C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也会变更,D错误。]12.(多选)(2024·山东等级考)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快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削减。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复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AB[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亡,D正确。]13.科研小组通过践踏试验来模拟人类活动对高山草甸植被的干扰作用。他们选用5名体重不同的试验员进行不同频度的践踏处理,结果如下表。依据试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践踏试验试验前物种丰富度相对值试验15天后物种丰富度相对值平均叶片大小/cm2平均植株高度/cmT0比照组8.798.501.68.1T1践踏频度25次8.418.731.57.9T2践踏频度75次8.887.791.37.6T3践踏频度250次9.007.231.05.0T4践踏频度500次9.415.000.73.8(1)请补充该试验的步骤①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草甸区域,均分成五块,编号T0、T1、T2、T3、T4,分别调查并记录其物种丰富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每天定时践踏,15天后调查各试验田的物种丰富度,记录绘制表格。(2)轻度践踏使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分析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重度践踏区域群落复原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该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渐渐________。(4)已知践踏会不同程度的压实土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践踏区植被光合作用下降的缘由(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②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