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TOC\o"1-2"\h\u29037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490281.1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469011.2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 4176471.3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510700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207442.1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580112.2风险评估的步骤与流程 5226022.3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613031第3章网络安全风险识别 6326263.1资产识别 6320253.1.1硬件设备 7125473.1.2软件系统 7190983.1.3数据资源 7271393.1.4人力资源 7252563.2威胁识别 7250353.2.1人为威胁 782233.2.2系统威胁 733543.2.3网络威胁 7319183.2.4物理威胁 7161463.3脆弱性识别 7262313.3.1硬件脆弱性 8324543.3.2软件脆弱性 8153133.3.3数据脆弱性 878033.3.4人力资源脆弱性 8261243.4风险识别与归类 8189053.4.1风险识别 849673.4.2风险归类 810894第4章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8208844.1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 8325744.1.1风险识别 955044.1.2风险概率评估 978544.1.3风险影响评估 9251444.2风险量化分析 9290684.2.1风险量化方法 941344.2.2风险量化指标 9325864.3风险等级划分 9325024.3.1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0201864.3.2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1040674.4风险趋势预测 1087914.4.1趋势分析方法 10295084.4.2风险趋势预测结果 103286第5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决策 10275245.1风险评价标准与方法 1071655.2风险接受与容忍度 10309665.3风险处置策略与决策 11233135.4风险监测与预警 1115645第6章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11254886.1物理安全防范 1164976.1.1设备安全管理 1139976.1.2线路安全防范 12277256.1.3数据中心安全防范 12176036.2网络边界安全防范 12106896.2.1防火墙部署 12168586.2.2VPN应用 12117156.2.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2289526.3主机与终端安全防范 12263286.3.1系统安全 1219336.3.2安全审计 1271696.3.3终端安全管理 13178196.4应用层安全防范 13296566.4.1应用软件安全 1320986.4.2数据安全 13198086.4.3用户身份认证 136352第7章加密与认证技术 13165157.1密码学基础 13231887.1.1密码学概述 1329017.1.2对称加密算法 1394507.1.3非对称加密算法 1368017.1.4混合加密算法 13247307.2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1438267.2.1数据传输加密 14251497.2.2数据存储加密 14282427.2.3密钥管理 1454767.3认证技术及其应用 14262887.3.1认证技术概述 14261027.3.2常见认证技术 14313807.3.3生物识别技术 144067.3.4认证协议 14269877.4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 1464107.4.1数字签名概述 14316877.4.2数字签名算法 15189327.4.3身份认证技术 15232147.4.4数字证书与CA 1523404第8章安全设备与防护系统 1547038.1防火墙技术 1531208.1.1防火墙技术原理 1592658.1.2防火墙类型 15264998.1.3防火墙配置策略 15267468.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5322558.2.1入侵检测技术 15185928.2.2入侵防御技术 1625238.2.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 16232358.3虚拟专用网络(VPN) 166268.3.1VPN技术原理 16295988.3.2VPN应用场景 162838.3.3VPN部署与管理 16103908.4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6106288.4.1安全审计技术 16192108.4.2日志分析技术 1667118.4.3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策略 1728517第9章安全运维与管理 17199529.1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17259859.1.1组织架构 17237829.1.2制度流程 17300429.1.3技术手段 17177339.2安全配置与变更管理 1725969.2.1安全配置管理 17236399.2.2变更管理 1718539.2.3配置与变更审计 17220759.3安全漏洞管理 1775799.3.1漏洞检测 18319.3.2漏洞修复 18280579.3.3漏洞库管理 18269529.4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 18246669.4.1安全培训 18229039.4.2安全意识培养 18156429.4.3安全绩效考核 1810095第10章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182512210.1应急响应计划与流程 182269210.1.1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8159410.1.2应急响应流程 183157710.1.3应急响应资源保障 182017110.2安全事件处理与调查 193039010.2.1安全事件识别与分类 191026810.2.2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91040610.2.3安全事件调查与取证 193078610.3灾难恢复计划与实施 191010110.3.1灾难恢复计划制定 191912810.3.2灾难恢复资源保障 192803710.3.3灾难恢复计划实施与评估 191684610.4复合演练与持续改进 191013710.4.1复合演练 191746510.4.2持续改进 192521810.4.3培训与宣传 19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企业及个人信息财产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维护社会稳定: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3)保护企业及个人信息财产: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企业及个人信息财产不受侵犯的基石。4)促进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2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不断演变,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1)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通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窃取、篡改、破坏等操作。2)网络钓鱼: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3)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占用网络资源,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网络服务。4)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插入恶意设备,拦截、篡改、重放数据包,实现信息窃取和通信控制。5)社交工程攻击:利用人类心理弱点,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获取目标信息。1.3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与意义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监控的过程。其目的与意义如下:1)发觉潜在安全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发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为风险防范提供依据。2)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防范措施,降低安全风险。3)提高安全意识:通过风险评估,提高企业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4)保障业务连续性:保证网络系统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能够正常运行,降低因安全问题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5)满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保证合规性。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2.1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脆弱性、资产价值和安全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造成损害的风险,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保证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2.2风险评估的步骤与流程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范围:明确评估的对象、资产、业务和系统边界。(2)资产识别:识别网络信息系统中涉及的各种资产,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力资源等。(3)威胁识别:分析潜在的安全威胁,包括内部和外部威胁。(4)脆弱性识别:分析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各种脆弱性,包括技术和管理层面的脆弱性。(5)风险分析:结合威胁和脆弱性,分析可能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6)风险计算: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计算。(7)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计算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级,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8)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总结评估过程和结果,形成风险评估报告。2.3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咨询、头脑风暴、德尔菲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模拟仿真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计算。(3)半定量评估: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1)安全评估框架:如ISO27005、NISTSP80030等,提供风险评估的指导和方法。(2)风险评估软件:如RiskManager、OpenVAS等,辅助完成风险评估过程。(3)漏洞扫描工具:如Nessus、Qualys等,用于识别网络信息系统中的脆弱性。(4)安全审计工具:如Snort、Wireshark等,用于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发觉安全威胁。通过以上方法和工具,可以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网络安全风险识别3.1资产识别资产识别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主要包括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资源及人力资源等资产进行识别和分类。以下为本章中对资产识别的具体阐述:3.1.1硬件设备识别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对硬件设备的型号、配置、使用年限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3.1.2软件系统识别网络中运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等;对软件系统的版本、补丁情况、开发语言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3.1.3数据资源识别网络中的数据资源,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对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存储位置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3.1.4人力资源识别网络信息安全相关人员,包括管理层、技术人员、普通用户等;对人员的职责、技能、安全意识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3.2威胁识别威胁识别是分析可能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损害的潜在因素。以下是本章中对威胁识别的具体阐述:3.2.1人为威胁内部人员泄露、滥用权限等;外部人员发起的攻击、入侵等。3.2.2系统威胁系统漏洞、软件缺陷等;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等。3.2.3网络威胁DDoS攻击、网络嗅探、IP地址欺骗等;无线网络攻击、数据窃取等。3.2.4物理威胁硬件设备损坏、自然灾害等;电源故障、环境因素等。3.3脆弱性识别脆弱性识别是发觉网络信息安全潜在不足之处的过程。以下是本章中对脆弱性识别的具体阐述:3.3.1硬件脆弱性设备老化、配置不当等;防护设备功能不足、安全策略不完善等。3.3.2软件脆弱性系统漏洞、软件后门等;缺乏安全更新、版本过时等。3.3.3数据脆弱性数据备份不足、恢复措施不力等;数据加密措施不足、访问控制不严格等。3.3.4人力资源脆弱性安全意识不足、技能培训不充分等;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善等。3.4风险识别与归类在完成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识别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归类。以下是本章中对风险识别与归类的具体阐述:3.4.1风险识别分析资产、威胁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导致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4.2风险归类按照风险类型、风险级别等维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归类;为后续风险评估和防范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第4章网络安全风险分析4.1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本节主要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概率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网络数据,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脆弱性。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分析风险事件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潜在影响,为后续风险防范提供依据。4.1.1风险识别(1)安全威胁识别:分析网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如恶意代码、网络攻击、内部泄露等。(2)脆弱性识别:识别网络信息系统中的软硬件、网络设备、安全策略等方面的脆弱性。4.1.2风险概率评估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网络环境,对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统计分析、专家评分、历史趋势分析等。4.1.3风险影响评估分析风险事件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泄露:评估可能导致的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2)业务中断:评估可能导致业务中断的风险,如系统瘫痪、服务不可用等。(3)声誉损害:评估风险事件对组织声誉的影响。(4)经济损失:评估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4.2风险量化分析本节对已识别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各类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4.2.1风险量化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量化方法,包括:(1)定性分析: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2)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工具,对风险进行量化计算。4.2.2风险量化指标(1)风险值:结合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计算风险值,用于表示风险的严重程度。(2)风险系数:用于衡量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4.3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值和风险系数,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等级,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4.3.1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参照相关标准和实践,制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包括:(1)低风险:风险值较低,对网络信息系统影响较小。(2)中风险:风险值中等,可能对网络信息系统产生一定影响。(3)高风险:风险值较高,对网络信息系统影响较大。(4)极高风险:风险值极高,可能导致网络信息系统严重受损。4.3.2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根据风险量化分析结果,对各类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4.4风险趋势预测本节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演变趋势。4.4.1趋势分析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结合专家经验,对风险趋势进行预测。4.4.2风险趋势预测结果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未来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演变趋势,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提供参考。第5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决策5.1风险评价标准与方法为了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本章节将阐述风险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威胁识别、脆弱性分析、资产价值、安全事件影响程度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等,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5.2风险接受与容忍度风险接受与容忍度是企业制定网络安全策略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风险接受标准:明确企业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可接受的风险程度,以保证业务运行与网络安全之间的平衡。(2)风险容忍度:根据企业业务特点、资产价值等因素,设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为风险处置提供依据。(3)风险接受流程:建立风险接受流程,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评估、决策和处置。5.3风险处置策略与决策针对网络安全风险,本节将提出以下风险处置策略与决策方法:(1)风险规避:对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采取风险规避策略,避免风险发生。(2)风险降低:通过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4)风险接受:在保证业务运行的前提下,对可接受的风险进行监控和应对。5.4风险监测与预警为及时发觉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本节将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1)监测手段:运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等工具,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2)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3)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和处置。(4)持续改进:根据风险监测和预警结果,不断优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6章网络安全防范策略6.1物理安全防范物理安全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对于防范外部威胁及内部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物理安全防范的主要措施:6.1.1设备安全管理(1)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关键设备应放置在专门的机房内,保证环境稳定、安全。(2)设备应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限制无关人员接触关键设备。(3)加强设备日常巡检,保证设备运行正常,防范硬件故障导致的安全风险。6.1.2线路安全防范(1)保证网络通信线路的安全,避免线路被恶意损坏或窃听。(2)采用光纤等高安全性传输介质,提高线路的安全防护能力。6.1.3数据中心安全防范(1)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2)对数据中心实施严格的出入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6.2网络边界安全防范网络边界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全防范:6.2.1防火墙部署(1)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实现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功能。(2)定期更新防火墙策略,保证防火墙能够有效应对新型攻击。6.2.2VPN应用(1)使用VPN技术,为远程访问提供安全加密通道,保证数据传输安全。(2)对VPN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防止非法访问。6.2.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1)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2)定期更新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规则,提高检测能力。6.3主机与终端安全防范主机与终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全防范:6.3.1系统安全(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修复已知漏洞。(2)禁止使用弱口令,实施强密码策略。(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降低系统暴露的风险。6.3.2安全审计(1)启用系统安全审计功能,记录关键操作行为,以便追踪和分析潜在的安全事件。(2)定期检查审计日志,发觉异常行为及时处理。6.3.3终端安全管理(1)对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保证终端安全策略的一致性。(2)部署终端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防范病毒感染。6.4应用层安全防范应用层安全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应用层安全:6.4.1应用软件安全(1)开发过程中遵循安全编程规范,减少安全漏洞。(2)对应用软件进行安全测试,及时发觉并修复漏洞。6.4.2数据安全(1)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护数据不被窃取和篡改。(2)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安全。6.4.3用户身份认证(1)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2)支持多因素认证,提高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第7章加密与认证技术7.1密码学基础7.1.1密码学概述密码学定义及其发展历程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加密、解密、密钥、密码体制7.1.2对称加密算法DES算法及其衍生算法AES算法及其应用7.1.3非对称加密算法RSA算法及其安全性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7.1.4混合加密算法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结合典型混合加密算法:SSL/TLS、IKE7.2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7.2.1数据传输加密传输层加密:TLS、SSL应用层加密:PGP、S/MIME7.2.2数据存储加密全盘加密:BitLocker、TrueCrypt文件加密:EFS、EncFS7.2.3密钥管理密钥、分发与存储密钥生命周期管理:PKI、KMS7.3认证技术及其应用7.3.1认证技术概述认证的定义与分类认证的作用与基本原理7.3.2常见认证技术用户名/密码认证二维码认证、短信验证码认证7.3.3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7.3.4认证协议CHAP、EAPOAuth、OpenID7.4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7.4.1数字签名概述数字签名的定义与功能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的区别7.4.2数字签名算法RSA数字签名ECC数字签名7.4.3身份认证技术单一身份认证多因素身份认证7.4.4数字证书与CA数字证书的概念与结构CA的作用及其信任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加密与认证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常见的加密算法、认证技术以及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的应用。这将有助于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第8章安全设备与防护系统8.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保护网络系统安全。本节主要讨论防火墙的技术原理、类型及配置策略。8.1.1防火墙技术原理防火墙通过检查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包,实现对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监控和管理。其主要技术原理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和应用代理。8.1.2防火墙类型根据防火墙的技术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NGFW)等。8.1.3防火墙配置策略合理的防火墙配置策略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石。主要包括:默认拒绝策略、最小权限原则、端口和服务限制、安全规则管理等。8.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用于检测和阻止恶意攻击行为。8.2.1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异常检测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数据,发觉潜在的异常行为;误用检测则基于已知的攻击特征库,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8.2.2入侵防御技术入侵防御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的防御、基于行为的防御和基于异常的防御。入侵防御系统(IPS)可以在检测到攻击行为时,实时阻止攻击。8.2.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部署方式包括:基于主机、基于网络和混合部署。根据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8.3虚拟专用网络(VPN)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加密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通信隧道,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8.3.1VPN技术原理VPN利用加密算法和隧道协议,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其主要技术包括:IPsec、SSL/TLS、PPTP等。8.3.2VPN应用场景VPN广泛应用于远程访问、跨地域互联、数据中心互联等场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8.3.3VPN部署与管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VPN设备和技术,进行部署和管理。主要包括:VPN设备选型、配置、认证和授权策略等。8.4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网络设备、系统和用户行为的审计,发觉安全事件,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8.4.1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包括:日志收集、事件关联、数据分析等。通过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的日志进行实时监控和收集,分析安全事件。8.4.2日志分析技术日志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日志格式标准化、日志查询、数据挖掘等。通过分析日志数据,发觉潜在的攻击行为和安全漏洞。8.4.3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策略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策略,包括:日志留存期限、审计规则、告警机制、数据分析方法等。通过持续优化审计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第9章安全运维与管理9.1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安全运维管理体系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等方面阐述安全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9.1.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安全运维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设立专门的安全运维部门,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的日常监控、应急处置等工作。9.1.2制度流程制定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运维操作规范、应急预案、权限管理等,保证各项运维活动有章可循。9.1.3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安全运维技术手段,如自动化运维工具、安全审计系统、态势感知平台等,提高安全运维效率。9.2安全配置与变更管理安全配置与变更管理是防范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安全配置与变更管理的相关内容。9.2.1安全配置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配置标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保证系统安全基线。9.2.2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制度,对系统变更进行评估、审批和记录,保证变更过程可控。9.2.3配置与变更审计定期对安全配置和变更进行审计,保证配置合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上肢筋膜六上肢局部结构一肩肌二臂肌三前臂肌四手
- 一休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减少活动使人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清除
- 《呼吸系统的用药》课件
- 危重困难病人护理笔记
- 《入库业务》课件
- 学校管理员工培训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反证法
-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 《送电线路施工测量》课件
- 产科大出血的容量管理
- 医疗卫生机构反恐
- 2024年广东普通专升本《公共英语》完整版真题
- 数据中心储能白皮书
- 化学实验室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穿脱简易矫形器
- 浅谈美食类自媒体《日食记》的商业价值和运营策略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 客户服务方面的SWOT分析
- 电工职业生涯展示
- 经典房地产营销策划培训(全)
- 儿童视力保护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