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精准复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精准复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精准复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精准复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精准复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精准复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二战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苏联东欧: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越南美洲:古巴概念:东欧——P125【历史纵横】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

5个。分别是中国(1949年10月1日)、越南(1945年9月2日)、朝鲜(1948年9月9日)、古巴(1959年1月1日)、老挝(1975年12月2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端探索与改革苏联改革东欧改革中国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开放、社义市场经济、中特社义道路)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成就: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模式的弊端回顾苏联模式的特点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大搞个人崇拜)②排斥市场经济,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③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够完善。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内容评价/结果政治经济思想①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进步性: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局限性: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史料阅读】: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改革重点在农业【收购制】: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个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下放部分权力,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史料阅读】: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它经过苏维埃国家发展的一切经验的考验,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苏联共产党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内容评价/结果政治经济思想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①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进步性: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局限性: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改革重点在农业……我这个报告不想全面评述斯大林的生平事迹……同志们!当我们现在尖锐地批评斯大林生前广泛流行的个人崇拜,分析它是怎样地与马克思主义精神不相容时,各方面的人会问:怎么会这样呢?斯大林领导我们党和国家已三十年,并在他生前取得了许多胜利,难道可以否认这一点吗?我认为,提出这样问题的,只能是被个人崇拜蒙蔽和迷惑了的人……——摘自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使苏联社会受到巨大冲击。据当时与会者称,当赫鲁晓夫宣读秘密报告时,会场上的气氛异常压抑和紧张,甚至有人当场晕倒。秘密报告不仅在苏联引起轩然大波,而且给华约国造成骚乱……西欧和美国的共产党员则对共产主义大失所望,纷纷退党。——整理自俞邃《苏共二十大的内外反响和中苏关系》评价: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内容评价/结果工业政治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改革重点在工业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徐天新《当代世界史》◎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为何经济增速再次减缓?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内容评价/结果工业政治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改革重点在工业20世纪70年代,大搞军备竞赛,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勋章大王”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大肆宣扬自己的政绩;给自己颁发各种勋章奖章。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勃列日涅夫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他拥有的勋章与奖章共达200多枚,死后在送葬行列中为他捧胸章与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评价: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执政后期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

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

——《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接任总书记,1984年2月逝世,享年70岁;契尔年科:1984年2月接任总书记,1985年3月逝世,享年74岁;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54岁)内容评价/结果经济政治改革重点:前期经济,后期政治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制度上: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成效甚微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党内思想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历史,反对列宁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苏联解体:①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②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③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犯了根本方向性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经济,后期政治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失败失败败因相同点目的:

结果:【比较苏联三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赫、勃是对苏联模式的局部调整,戈是对苏联模式的彻底否定)最终失败【思考点】: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十月革命建立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改革阶段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间接过渡)(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未能突破)(未能突破)(偏离方向)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实践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符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思考点】: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改革背景:东欧大多数国家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国家改革内容结果南斯拉夫(最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积极: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布拉格之春”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出兵占领,扼杀了改革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到1988年,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2.具体表现:

南斯拉夫作为联邦制国家,同周边7个邻国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民族纠葛。在联邦内部,不仅各共和国之间不同民族混居,而且共和国内,甚至自治省内也是不同民族混居,而且宗教和文化差异较大,历史积怨甚多,矛盾较深。——《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原因再探析》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国家改革内容结果南斯拉夫(最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积极: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布拉格之春”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出兵占领,扼杀了改革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到1988年,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3.改革失败,东欧剧变(1989-1992):原因①根因:东欧各国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经济困境、政局动荡②外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东欧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4.东欧剧变概况:国家改革内容结果剧变南斯拉夫(最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积极: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布拉格之春”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出兵占领,扼杀了改革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到1988年,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分裂变化相对平稳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苏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裂变东欧: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剧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西方资产阶级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及运动冷嘲热讽,美国政客布热津斯基高调断言“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弗朗西斯·福山也鼓噪“历史终结”。——林彦虎,冯颜利《对苏联解体教训的再认识》P126【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①社义代替资义,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部分。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根本上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③辩证看待社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从中吸取教训,可促使社义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蜕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中国社会主义重要发展历程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