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1页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2页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3页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4页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2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进行刑事诉讼、处理刑事案件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对刑事诉讼的进行有普遍指导意义。(一)有利于在实践中贯彻和掌握刑事诉讼的各项制度和程序(二)便于解决刑事诉讼中出现的新问题(三)便于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法。3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规定的。44.2.1刑事程序法定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54.2.2司法独立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宪法》第126条及《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第131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6司考例:关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官个人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他人影响B.合议庭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影响C.法院独立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D.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案件,上级法院不能对下级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如何处理发布指示或命令答案:CD7司考

例:关于有效辩护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有效辩护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实现控辩平等对抗B.有效辩护是一项主要适用于审判阶段的原则,但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对辩护人权利的保障是审判阶段实现有效辩护的前提C.根据有效辩护原则的要求,法庭审理过程中一般不应限制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发言的时间D.指派没有刑事辩护经验的律师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有违有效辩护原则答案:ACD8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一)只有法院才有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二)在法院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不能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做罪犯看待。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例: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要通过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加以体现。“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关于这个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明确了定罪权的专属性,法院以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一权力B.明确被告人有罪需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C.表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全面认同和确立无罪推定原则D.按照该规定,可以得出疑罪从无的结论答案:AB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重点分析:C选项(一)无罪推定概述简单地说无罪推定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其内容还包括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1764年7月,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抨击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和有罪推定,提出了无罪推定的理论构想:“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1948年12月10日,无罪推定原则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这一联合国文件中被首次得以确认。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二)无罪推定的理论基础无罪推定原则,是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为目的的,而与之相适应的审判方式也必然是强调控辩平等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主要是体现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注意诉讼程序的正当,相对加重国家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无罪推定原本是西方资本主义兴盛时期的产物。在无罪推定原则演变过程中,西方国家个体利益高于整体利益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被告人是个体利益的代表,检察官是整体利益的代表,被告人往往处于劣势和不利的地位,刑事诉讼中必须特别强调保护被告人权益。否则,就不能保持这两种利益冲突中的平衡,就难以实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在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这一两难选择了对个体利益的保护。12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三)无罪推定的典型案例13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辛普森杀妻案——震撼全美的“世纪审判”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O.J.Simpson)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辛普森(O.J.Simpson)在用刀杀前妻及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本案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疑罪从无的最大案件。视频介绍14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案件焦点1、血迹——取证不规范2、手套——众目睽睽之下,辛普森折腾了很久却很难将手套戴上3、关键证人福尔曼警官——说谎,品格有问题。受英国普通法中“品格证据”传统的影响,美国联邦和加州的证据法和判例都规定,如果出庭证人的品格被证明有缺陷,则证人呈庭的某些证词就不具有法律效力。15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案件回响通过辛普森一案,人们会注意到,美国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确凿证据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寻求案情真相和把罪犯绳之于法。假如美国司法制度的目的是寻求案情真相,那么犯罪嫌犯压根儿就不应该拥有沉默权。实际上,整个美国宪法和司法制度的核心是防止“苛政猛于虎”,是注重保障公民权利和遵循正当程序。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精辟地指出:“权利法案的绝大部分条款都与程序有关,这绝非毫无意义。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16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认为:“罪犯逃脱法网与政府的卑鄙非法行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在霍姆斯看来,政府滥用权力和司法腐败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整体危害,远远超过了普通犯罪分子,因此,宪政法治的核心和重点绝非一味不择手段、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而是应当正本清源,注重对政府权力予以程序性约束和制衡,防止执法者和当权者凌驾于法律之上,利用手中特权和国家专政机器胡作非为、巧取豪夺、为害一方,任意欺压无处申冤的小民百姓。防官府恶政远甚于防犯罪刁民,防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和统治者随心所欲、逍遥法外的虚伪“法制”的弊端,正是美国宪政“法治”制度设计的重要特点。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四)《刑诉》第12条与无罪推定《刑事诉讼法》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理论界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折衷说三种观点。肯定说认为该条规定表明中国刑事诉讼中确认了无罪推定原则,否定说认为中国刑事诉讼采用的是实事求是原则而不是无罪推定原则,折衷说则认为本条规定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但并没有采用无罪推定的表述,以免引起思想混乱。主流为折衷说的观点。实际上第12条的规定是说在确认有罪之前不能当成有罪,这是一种含糊的说法,即不能确定你有罪但又不承认你无罪。如果说真正的无罪推定是对是非与否的一种确认,那么第12条却是对是非与否问题的一种回避。4.2.3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四)折衷说的理由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是以职权主义为主,适当借鉴当事人主义中的合理因素。中国的刑事诉讼以犯罪控制为主要目的的。维护社会正常、安全的秩序便成为中国刑诉法追求的重要价值。于是立法者与实践者主要从打击犯罪的角度出发来实施刑诉法。而无罪推定原则是基于正当程序模式,从保护被告人的个人权利出发,其站在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的对立面。故刑诉法对该原则有抵触。在证明责任的问题上,强调了国家机关的证明责任。在国家机关履行职责时,不是强调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消极对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不享有沉默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而是强调控辩双方的积极配合,当然,并没有要求被告人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194.2.4辩护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意义《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刑事诉讼法》在第11条明确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第14条第1款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辩护权。(二)法院及其他机关有义务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行使辩护权204.2.5法的平等保护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5条第5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214.2.6诉讼经济原则4.2.7诉讼及时原则4.2.8禁止重复追究原则224.3.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刑事诉讼中,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司法机关不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也不论是解决实体问题,还是解决程序问题,都必须以查证属实的证据和凭借这些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为基础,而不能以主观想象、推测和查无实据的“设想”、议论为根据。在刑事诉讼中,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必须以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为定罪量刑和处理案件的标准,而不能以某领导的态度、某个人的言论或者其他东西为标准,也不能由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随心所欲地处理刑事诉讼中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23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刑事诉讼法》第7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24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二、分工负责:1.职能上的分工《刑事诉讼法》第3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25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机关职权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决定拘留、批准或决定逮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进行审判26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2.案件管辖上的分工《刑事诉讼法》第18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274.3.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主要内容《宪法》第12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8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28补充:依靠群众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宪法》第27条第2款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注意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采取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等工作方法,完成《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任务。29补充: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意义《宪法》第134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刑事诉讼法》第9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30补充: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二、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一)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所有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各种诉讼权利,都应给予保障,不允许侵犯或者剥夺。(二)赋予诉讼参与人控告权。根据法律规定,诉讼参与人对于侵犯其诉讼权利以及人格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31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核心法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32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法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33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刑法》第87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刑法》第88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刑法》第89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34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特赦。建国以来,我国共实行了7次特赦;第一次是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前夕,对在押的确已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州国战争犯、反革命犯和普通刑事犯实行特赦。第二次、第三次特赦分别于1960年、1961年实行,都是对蒋介石集团和伪满州国罪犯确有改恶从善表现的进行特赦。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分别于1963年、1964年、1966年实行。与前两次相比,只是在特赦对象上增加了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其他内容完全相同。第七次是1975年,对全部在押战争罪犯实行特赦释放,给予公民权。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二、刑事案件只要具备上述情况之一的,司法机关就应当分别情况,采取适当的不追诉措施予以处理:(一)不立案或不予受理1、对于公诉案件,如果在刑事诉讼开始前,就已经发现具有上述六种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应当决定不予立案。2、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二)撤销案件如果在侦查阶段发现案件具有第15条所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案件。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例1:某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该市工商局长利用职权报复陷害他人,侦查中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人民检察院应如何处理?例2:某人民检察院渎职犯罪侦查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对某单位领导在一起责任事故中的失职行为立案侦查,经侦查认为该领导虽然有过失,但其行为尚不构成犯罪。该检察院应当作出何种处理决定?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三)不起诉如果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案件具有上诉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不起诉是法定不起诉。1、该决定由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2、对于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需要重新侦查的,应当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材料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3、公诉部门对于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情形的,应当退回本院侦查部门,建议作出撤销案件的处理。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四)终止审理如果在审判阶段发现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五)宣告无罪如果在审判阶段发现案件具有第一种情形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或者被告人死亡,但是根据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重点: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于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的处理,按照《刑诉解释》第241条的规定,可分为三类:1、裁定终止审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有罪的,或者无法查清被告人是否有罪的。2、判决宣告无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3、判决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如果被告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关于《刑诉解释》第241条的思考问题1、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有罪的,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法院该如何处理?为什么?问题2、判决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如果被告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根据刑法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构成犯罪必须主观上具备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那么对于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主观上是没有罪过的,既然主观上没有罪过,那么就不能定罪,就要做宣告无罪,为什么《刑诉解释》第241条规定的是是判决不负刑事责任呢?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问题1答: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有罪的,应裁定终止审理;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判决宣告无罪。因为: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有罪的,在此时人民法院即使做出有罪判决,也毫无任何意义。被告人死亡,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当然应当宣告无罪,人死留名,当给他一个清白。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问题2答:不管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还是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们都无法从科学客观严谨的角度去判断行为发生时他们的主观状态,到底是故意还是过失还是一片混沌,茫然无知。就像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觉得好玩就拿石头把别人给砸伤了,此时,他到底是故意还是过失还是茫然无知呢?所以,对于这两类情形,不要求人民法院做出罪与非罪的判决,直接做出判决不负刑事责任即可。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撤销案件不起诉宣告无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撤销案件不起诉查清有罪或者查不清:终止审理查清无罪:宣告无罪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例1:下列选项属于法院应当终止审理的情形的是?A.甲涉嫌销售赃物一案,经审理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B.乙涉嫌抢劫一案,乙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发病猝死的C.丙以遭受遗弃为由提起自诉,法院审查后不予立案的D.丁以遭受虐待为由提起自诉,后又撤回自诉的答案:BD。解析:A宣告无罪;C没有立案,何来“终止审理”。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例2:社会主义法治要通过法治的一系列原则加以体现。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下列案件的处理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是?A.甲涉嫌盗窃,立案后发现涉案金额400余元,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案件B.乙涉嫌抢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决定不起诉C.丙涉嫌诈骗,法院审理后认为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作出无罪判决D.丁涉嫌抢劫,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证据不足,决定不起诉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答案:A选项A正确。涉案金额未达到刑法要求的起刑点,不构成犯罪,属于法定不起诉的情形。选项B错误。在审查起诉环节,检察机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作出法定不起诉的处理;而如果检察机关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处理。要注意二者在适用条件上的区别。选项C错误。作出无罪判决是通过开庭审理案件所作出的裁判,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选项D错误。检察院作出的存疑不起诉(证据不足的不起诉),是指在现阶段搜集到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检察院对丁提起公诉,不是不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在日后搜集到足以证明其有罪的证据仍可以提起公诉,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例3:关于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下列选项正确是的?A.犯罪嫌疑人甲和被害人乙在审查起诉阶段就赔偿达成协议,被害人乙要求不追究甲刑事责任B.甲侵占案,被害人乙没有起诉C.高某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D.犯罪嫌疑人白某在被抓获前自杀身亡补充:依法不追诉原则答案:BD解析:A错误。被害人谅解只是酌定量刑情节。《20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