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整单元素养评价(一)(第1、2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须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B.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和HP等离子有关【解析】选B。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A正确;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内环境pH的稳定与缓冲物质HC和HP等离子有关,D正确。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状况下不应当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维生素 B.抗体C.胃蛋白酶 D.脂肪酸【解析】选C。维生素是养分物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不符合题意;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胃蛋白酶是消化酶,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符合题意;脂肪酸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不符合题意。3.(2024·阜新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B.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全部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汲取C.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常状况下,血浆中的全部成分均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解析】选C。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多,A错误;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汲取进入血浆,B错误;红细胞中的O2与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正常状况下,血浆中的氧气、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大分子物质等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出来,D错误。4.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更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更缘由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缘由是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加使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淡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C错误;BC段下降的缘由,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渐渐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正确;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D错误。5.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健康人在猛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使血浆pH显著下降B.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只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D.A、B是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解析】选D。正常状况下,人体猛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当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据题图分析,A可表示体液调整,B可表示免疫调整,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D正确。6.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B.该神经元有多个突触C.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只有神经元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解析】选D。神经纤维是长的轴突外表套有一层髓鞘形成的,A错误;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连接的结构,一个神经元中不含有突触,B错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C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D正确。7.下列成语和人的神经活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出口成章”有大脑皮层的参加B.“气喘吁吁”主要与下丘脑调整有关C.“踉踉跄跄”主要是小脑调整异样D.“过目成诵”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解析】选B。“出口成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灵敏,与大脑皮层有关,A正确;“气喘吁吁”与呼吸中枢的调整有关,呼吸中枢在脑干,B错误;“踉踉跄跄”是指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而平衡中枢在小脑,C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所以“过目成诵”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D正确。8.(2024·泰州高二检测)下面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B.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C.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D.完整的反射弧一般须要2个神经元参加组成【解析】选C。神经元由细胞体、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长的轴突共同构成,A错误;神经元受到相宜且肯定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B错误;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C正确;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须要2个神经元参加组成,D错误。9.逃命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命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警报声感受器X神经中枢肌肉收缩逃命A.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体肌肉内B.若传出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C.逃命反应有多个神经中枢参加D.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解析】选C。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的耳蜗中,A错误;由题图可知,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听觉,B错误;由题图可知,逃命反应有大脑皮层和脊髓中的多个神经中枢参加,C正确;由题图可知,若传出神经受损,影响肌肉收缩,D错误。10.(2024·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限制作用的是 ()A.下丘脑某部位受损的患者,体温调整紊乱B.学生通过对重点学问反复阅读来加强记忆C.车祸中受害者大脑皮层S区受损而不会讲话D.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手未缩回【解析】选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整中枢,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限制低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记忆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时记忆,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限制低级中枢,B不符合题意;大脑皮层S区损伤,导致人不会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限制低级中枢,C不符合题意;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其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但是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手未缩回,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限制,D符合题意。11.(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吃到酸梅、看到酸梅和谈到酸梅时唾液分泌增加,这三种状况分别属于 ()A.都是非条件反射B.都是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解析】选C。人吃酸梅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加下形成的条件反射。12.科学家在探讨大脑皮层某些区域时,发觉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功能有着亲密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A.小脑内存在很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解析】选B。脑干内存在很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A错误;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S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C错误;H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错误。13.(2024·上海高二检测)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处传递方向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④②③ D.⑤②③【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①上有特异性受体,是突触后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⑤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故选B。14.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①~⑥为基本结构,a与b为可测膜电位变更的灵敏电流计,在试验前后细胞始终保持活性,反射弧的结构保持正常状态,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①后,引起⑥收缩的干脆因素为神经递质B.③处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C.分别刺激②和⑤,a、b电流计指针偏转状况相同D.④为突触,其确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解析】选C。刺激①(感受器)后,兴奋最终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⑥(肌肉),引起⑥收缩,A正确;③是神经中枢,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方向为①→②→③→⑤→⑥,刺激②,a、b电流计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⑤,a电流计指针不偏转,b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C错误;④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故其确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计。请据图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处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限制B.刺激b点引起③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C.分别刺激a点和b点,电流计指针均可发生偏转D.刺激a点,①②③和b点均可产生兴奋【解析】选B、C。大脑皮层可通过脊髓中的神经纤维限制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进而限制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因此b处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限制,A正确;刺激b点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刺激b点,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电流计,因此电流计指针不能发生偏转,C错误;刺激a点,兴奋能够传至①②③和b,故①②③和b点均可产生兴奋,D正确。16.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丢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肯定是脊髓出现了问题C.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进行有效的调整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形成各种感觉,无法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解析】选C、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但不是人脑特有的,A错误;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限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故若该人因外伤使意识丢失,出现像婴儿一样尿床的状况,则可能是大脑皮层出现了问题,B错误;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进行有效的调整,C正确;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形成各种感觉,无法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D正确。17.某探讨学习小组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更状况是 ()【解析】选C。A图中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可能是Na+内流量削减造成的;B图中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可能是Na+内流受阻造成的;C图中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复原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可能是K+外流受阻造成的;D图中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进一步变大,说明处理后可能是Cl-内流造成的。1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削减【解析】选A、C、D。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正确;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19.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袱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袒露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钠离子较膜外多B.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D.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解析】选B、C。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膜内钠离子仍旧少于膜外,A错误;由于被髓鞘包袱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正确;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错误。20.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⑤是感受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④受损时,刺激②仍能引起反应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选B、C、D。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②为传入神经,④为传出神经,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⑤为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错误;④受损时,刺激②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⑤,不能引起反应,C错误;③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错误。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4分)21.(10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
(2)B体液是________,经过循环它最终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
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____、HP等物质有关。
(4)假如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组织细胞须要________(系统)帮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__
__。
【解析】(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细胞内液);绝大多数细胞四周的液体是A(组织液),故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单向循环,故为淋巴液,经过循环它最终汇入血浆中。血浆和淋巴液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的调整依靠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HP等离子有关。(4)假如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组织细胞须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帮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液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22.(10分)图甲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乙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结构中涉及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个突触。
(2)图乙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填序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更是________。
(3)探讨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_____(填“增加”或“削减”),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________(填“受到”或“未受到”)侵染,所以严峻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____(填“有”或“无”)感觉。
【解析】(1)分析图甲,其中涉及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2)分析图乙: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⑤是突触、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静息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所以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更是正电位→负电位。(3)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突触的数量将增加,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4)由题意可知,病毒侵染了③传出神经,但对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影响,即兴奋可以传递到神经中枢,但无法传递到效应器,所以严峻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对刺激有感觉,但却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答案:(1)32(2)①正电位→负电位(3)突触增加(4)未受到有23.(10分)如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乙表示效应器,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图2中的结构f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是__。
(2)据图3分析,神经纤维上的兴奋可以进行双向传导的缘由是__。
(3)某同学曾到医院取指血进行化验,采血针头刺破手指皮肤时感到难受,但他并未缩手,这说明
__。
【解析】(1)图1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的。图2中的结构f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它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是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更,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神经纤维上的兴奋部位与两侧的未兴奋部位之间都有电位差,可向两侧形成局部电流,并向两侧进行传导,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3)取指血进行化验,采血针头刺破手指皮肤时感到难受但人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是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限制。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更(2)兴奋部位与两侧的未兴奋部位之间都有电位差,形成的局部电流可向两侧传导(3)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要受大脑皮层的限制24.(10分)某生物科研小组做了如下有关神经调整的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的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视察神经元装片,图甲和图乙是他在装片中看到的两个图像。甲中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乙中看到的主要是__________的末梢及其末端膨大结构,该结构能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
(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e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挡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e点与d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b处刺激,预料d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_____。
(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短暂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
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可知,图甲显示的是细胞体和树突,图乙显示的是轴突及其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故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e点,兴奋只能传至d所在神经元,d所在神经元不能将兴奋传至乙电流计所在的神经元,故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内K+外流造成的,故膜外Na+浓度降低,静息电位不变,给b点一个强刺激,进入细胞内的Na+数量削减了,内外电位差减小,即动作电位减小。(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挡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e点与d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b处刺激,该药物可阻挡神经递质的分解,因而神经递质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d所在的神经元发生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短暂失去了痛觉,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局部麻醉后,使其踝关节处短暂失去了痛觉,说明刺激没有传到大脑皮层,所以可能失去作用的部位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注入麻醉药后还能运动,说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是完好无损的。答案:(1)细胞体和树突轴突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2)不会不变减小(3)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25.(14分)(2024·苏州高二检测)高等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与海马区(H区)亲密相关。假如在H区的传入神经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更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探讨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如图是这一现象可能的生理基础。请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压井施工单试题及答案
- 聚焦2025年乡村全科考试的难点试题及答案
- 园林树木试题库及答案
- 药剂科学与技术前沿试题及答案
- 理解营养补充剂的科学依据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观察记录技巧试题及答案
- 备战2024年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心态塑造试题及答案
- 社工超车考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的前沿研究考题试题及答案
- 系统学习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ERCP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 技术人员工作手册
- TK305水喷砂方案
- 先进加工技术--水切割技术PPT
- BIM施工方案(完整版)
- 吊装作业安全交底
- 现代化复卷机的结构原理和工艺控制
- 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共40页).ppt
- 毕业论文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研究进展
- 中考复习专题—应用题
- 微机ATX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