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讲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历程。演化趋势是相权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中心集权不断加强。详细表现为:从汉至元中心行政体制日渐成熟,选官用人制度日益公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考纲要求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主干梳理·理思路eq\x(基)eq\x(础)eq\x(排)eq\x(查)理一理一、中心集权的发展1.汉朝:郡国并行制①目的:加强对地方的限制。②影响:后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心构成威逼,出现了“七国之乱”。③解决:景帝“削藩”,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解除了王国对中心的威逼。(“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2.唐朝: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静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接着和扩大。3.北宋(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心,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溢中心禁军。②行政:由中心派文官担当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心掌控。(2)影响①主动:变更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心集权。②消极: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祸根。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措施①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心干脆管理。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影响①利于加强中心集权。②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减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盖中书省出令,而门下省复之,王命之重,莫大于此”)4.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更1.汉朝:实行察举制,举荐孝廉做官。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实行科举制(1)过程:隋文帝时,起先采纳;隋炀帝时,起先设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2)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肯定程度上体现公允公正;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后世沿用,影响深远。eq\x(精)eq\x(微)eq\x(点)eq\x(拨)想一想1.北宋加强中心集权有何特点?提示: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皇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缘由。2.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吗?提示: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3.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有何区分?提示:两者形式上相像,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反映的本质却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的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4.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提示: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5.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渐渐发展为才学。②选拔方式:由推选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③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允、客观。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教材补遗·拓视野1.官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当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驾驭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强,但也出现严峻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措施①秦朝:在中心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分别设御史大夫和监御史。②汉代:汉武帝时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中心行政机构的监察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担当。③唐代:设御史台。④宋代:设提点刑狱司。⑤元代:设御史台,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2)评价①主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官员贪污腐败。②局限:专制制度下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考点探究·释难点探究一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化史料隋唐以前的各朝,宰相的权力是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但隋唐以后的历代,随着封建制度的渐渐走向成熟,相权起先逐步减弱,皇权渐渐强化。内朝是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这些接近君主的近侍、仆从一旦受到皇帝的信任,就有机会参与政务、掌管机要,形成新的辅政集团。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这又形成了宰相官员的分权。……为了弥补分权的弊端,实行事权相对集中的首长负责制势在必行。——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化及其实质分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演化的特点是什么?[史料导读](1)依据第一段史料中“相权起先逐步减弱,皇权渐渐强化”的信息可知:皇权加强,相权减弱。(2)依据其次段史料中“内朝”“新的辅政集团”的信息可知:变革中心权力机构。(3)依据第三段史料中“几个宰相”“分权”的信息可知:实行分权。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古代自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逐步减弱,直至废除。[探究一答案](1)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减弱,君权的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化。(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心机构。(3)宰相既实行分权,又留意事权的相对集中。[史论总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的表现(1)中心制度创新: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使之参与军国大事,以减弱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元朝设中书省。(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刺史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民文化素养,加强了中心集权。(4)加强监察监督: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确定了监察的效能非常有限。探究二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史料二这一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时,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国史新论》史料四(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全部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有哪些特点?[史料导读](1)由史料一中“征文射策,以取禄位”可知,其选拔标准是学识、考试成果。由“不浃旬而周闻天下”可知科举制影响大。(2)由史料二中的“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和“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可知,科举制的选拔方式为考试。(3)由史料三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可知,科举制的选拔对象广泛,不论贫富贵贱,都可参与;由史料三中“可跃登上第”可知,科举制成为平民晋升途径之一。(4)由史料四可知,科举制到1905年才停止,存在时间长。[探究二答案](1)选拔的标准是学识、考试成果,科举制影响大。(2)选拔的方式是考试。(3)选拔的对象广泛,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与。(4)科举制到1905年才停止,存在时间长。[史论总结]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1)科举制的特点①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果作为标准选拔人才。②方式的公允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③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与。④时间的持续性:从隋朝起先,到1905年被正式废除。(2)科举制的影响项目史实阐释主动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社会阶层流淌,具有公开、同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心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须要,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增加了民族凝合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其选才的方法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纳,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所汲取,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养低下官本位思想干脆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有消极影响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学问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向研习·悟考技考向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时间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于元朝与中心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心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则是中心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干脆任免;不能世袭行省是中心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干脆对中书省负责维系的纽带血缘关系地域划分统治集团的地位诸侯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作用与影响虽在肯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主动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主动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巩固统治;结果都在肯定时期内产生了主动影响[针对训练](2024·河南一模)“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心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心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这一行政模式”是指(B)A.汉代刺史制度 B.元朝行省制度C.明代三司制度 D.清代督抚制度[解析]由材料信息“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心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心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可知,“这一行政模式”是指元朝的行省制度,故B项正确;汉代刺史制度是监察地方的制度,不符合“主要为中心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故A项错误;明代三司制度只是地方行政制度,不具有两重性,故C项错误;清代督抚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心集权,提高地方行政效率,不是“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故D项错误。真题研析·立标杆eq\x(真)eq\x(题)eq\x(体)eq\x(验)试一试视角1(历史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变更1.(2024·山东高考·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D)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起先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渐渐限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安排[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起先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安排,故选D项;翰林学士是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全部,解除A项;仅依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更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解除B项;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解除C项。故选D项。视角2(时空观念)古代中国的基层治理2.(2024·天津高考·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B)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留意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项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定缘由,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项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旧受政府的管控,故D项错误。视角3(历史说明)宋代的科举制3.(2024·全国卷Ⅱ·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用“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C)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用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用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视角4(史料实证)唐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更4.(2024·天津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实行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今“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心政权对地方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心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气;给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反了初衷,减弱中心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减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心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心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心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心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更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心对地方权力的安排趋于合理;中心集权不断加强。[解析](1)唐朝:依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气;依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搅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给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终出现问题,减弱中心集权。宋代:依据“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减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依据“并实行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依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元朝:依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依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心。(2)依据材料并结合第(1)问的内容,可从中心与地方冲突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更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心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考情分析】1.近几年高考着重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留意运用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古代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2.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说明、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备考方略】1.精确理解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监察制度等详细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运行机制。2.留意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加强,中心官制、选官制度的演化,重点把握不同时期制度建设的特点、缘由与历史影响。3.驾驭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基层社会治理等新教材的内容。eq\x(即)eq\x(时)eq\x(训)eq\x(练)做一做1.(2024·江西模拟)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织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更主要表明(D)A.犬牙交织更便于进行军事防卫B.山川走势随岁月发生巨大变更C.不同区域间经济文化联系亲密D.中心政府对地方限制渐渐加强[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犬牙交织的原则主要是人为地打破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联系,更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因此,这一变更主要表明中心政府对地方限制渐渐加强,故D项正确;山川走势更便于进行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物联网技术合作开发与应用合同3篇
- 2024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合同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权转让合同范本(含税费承担及转让条件)3篇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电商平台茶叶众筹购销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单位车辆清洗合作合同2篇
- 2024电商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在线销售合同
- 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统信UOS 课件 第1章 国产操作系统基础
- 2023秋季初三物理 电路故障分析专题(有解析)
- 同济大学信纸
- 冲压模具设计-模具设计课件
- 高处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职中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辽宁科技大学
-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修改版
-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
- GB/T 37518-2019代理报关服务规范
- PPT沟通的艺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