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2散文的思路和结构——突破高考第6-9题
散文考什么
散文文体特征
“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
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
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
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
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手法活。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抒情,描写,
议论,记叙,说明)等内容综合起来。语言表达灵活自由,长短句式、表现手法变化多样、语言风格多变
等。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
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即①围绕线索展开②中心思想(主旨)集中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
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
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
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教材典题】
【必修上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史铁生】《我与地坛》请赏析本文中由实及虚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对母亲的后悔,一个精神家园,以及对生命的感
悟。②在实写地坛公园景色时还在细节化的景物描写中穿插虚写来传神。如写“冬天雪地上孩子的
脚印”加入了这样的联想、想象:“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
借助这种虚写,作者把生命痕迹中蕴含的活力、情趣传神地表达出来。又如“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
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
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此中的虚写突出了生命的成熟凝重、从容
刚毅、坚强不屈、执著忠诚。
③文章第二部分表现母亲对作者毫不张扬的爱,就运用了设想的方式(设身处地地想象母亲当时
的心理),这本身就是一种虚写。这些虚写很好地突出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强以及儿子的懊悔与痛苦。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
一环。对于散文结构或思路知识的建构,一般从三个方面梳理:①散文的线索及作用;②散文的“形”与思路;
③散文构思的常见技巧。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还可以是空间、时间
等。散文是“形散神不散”的,其“形”(描写、叙事和抒情的灵活)正是靠着线索凝聚为“神”的。因此,
线索成为梳理作者思路、文本结构的关键。
梳理文脉,分析结构,要根据文章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等问题。阅读时,只有抓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段与段,以及段内层次),才能更准确地读懂文章。
高考中考查某句或某段的作用,其实质还是引导我们真正读懂文本。
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作
者内在的思路,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结构编排。围绕“思路”的考题,一般有以下几个考向:①提炼线索,并
分析其在行文中的作用;②分析语句或语段在文中的作用;③赏析并探究作者构思(如开头或结尾)的深刻意
蕴或创作意图。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为进一步鉴赏和探究作铺垫的。因此,“思路”本身既是“考点”,
也是其他考点的“必经之路”。
时线/地线/人线/物线/本线/情线
营造气狙,泣染狙闹,奠定感情用网c纵向式时间峨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引出下文,为元文做埔垫V(一[(含格情变化、由实及虔)
11横向式
设世悬念,引人人胜,发人深思画[总分式/对比式/并列式
类型相承:承接或递进/相属:总分或
承上后卜,结构上过渡散
整
文
局「分总/相并:并列或对比
LI结1------------------------------
我达衬托(正村和反衬)叵体
I:-构
-----------------------------间部
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内涵---段思矍一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M志/
/V✓刷技巧以小见大/对比映时/层层深入/
[康实结合/抑扬/点面结合
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选材
(
喑示主题.强化感情组1困绕中心/点面结合/材料广泛、典刑
结织
委婉含常,意在言外.发人思考一尾1材
段料从时间上组织/从空间(场面)组织/
呼应开头,结构竞松一组材以某事物或情核为中心(线索)
-[由实及虚.层层深R辟/得4
散文怎么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仅仅掌握题型及答题套路,是无法准确、有效解答问题的。没有读懂文本,思考
脱离文本,解题就成了缘木求鱼。因此,备考仍要回归文本,多花时间在文本的细读、研读上。
一、由言及意,由言悟意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而语言形式则是思想内容的外衣,因而学习散文,应该从语言形式入手,进而领悟散文
中人、事、物、景的丰富内涵,从而读懂作者在文本中所要抒发的对生命、生活、社会等的独特感受和情感
态度。
作者真正的思想和情感都隐藏在文本中,而不是游离在文本外。在阅读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把文本当
中潜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来”(孙绍振《解读语文》),把隐蔽、潜藏在看似平淡的语句中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文题、文眼、文脉来认识散文的情感及语言形式。
二、理解景和情、境之间的关系
散文以抒情言志为主,类似于诗歌。散文的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
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
散文的描写要达到意与境的统一。有境无意,只是生活的照片,是呆板空虚的描写;有意无境,则又流于抽象,
只是空荡荡的呐喊,是说教。王国维说:“纯景固不足以谓文,纯情亦不足以称美,善为文者,必在情景交融、物
我交汇之际。”
散文写什么景物、从什么角度或截取哪一部分、选择哪一侧面、景物与景物如何安排组合,都是由作者
主观感情支配的,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录"或“说明"。
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景、情、境关系融合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想到
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如在《荷塘月色》中,由眼前荷塘里的荷花,想到了“采莲的事情”,又想起《西
洲曲》里的句子,再到“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因为故乡一带多水。
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者就有可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理
解散文中景和情、境的关系,就要沿着作者的思路逐层深入,而不是只停留在景物与感情的表层。
三、理解"形"和"神"之间的关系
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
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
而且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夹杂一处。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散文的
“神”是集中的、凝聚的。这不只是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无法容纳更多的“神”,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
地发挥文本的感知和审美作用。
如果什么都想说,那就什么也说不清。要重视散文散的“形”和不散的“神”的和谐统一:许多材料看似
很散,但它们都从属于思想,是经过思想的选择并能积极能动地反映思想的;许多材料看似很散,但它们都按照
思想的“线”组织在一起,它们的排列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此,我们要注重分析。分析,就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
系。面对一篇散文,选的是什么材料,怎样组织的,采用怎样的基调,以及使用了怎样的语言等,都离不开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准确理解文本。
1.由言及意,既要有理智的分析,也要有情感的判断。
一方面要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对重要信息进行辨识、筛选及整合;另一方面要注意披文入情,从整体出发,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散文的主旨。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然后"将心比心"
地去领会、揣摩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这就是“由言及意,寻象以观
境”的散文阅读鉴赏的思维要求。
2.整体把握与局部确认要相互对照,比对分析。
“整体把握”是宏观,“局部确认”是微观。没有微观的确认就谈不上宏观的把握。可是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也是相当危险的,在答题时容易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因此,读文时一定要养成勾画全篇结构图的习惯,这样才能胸有全局,看得透、吃得准,解题才能各个击破。
3.要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文体思维特点。
明确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这是现代文阅读应试必备的基本功。
散文,交汇着叙述、描写与论述、抒情,“形”的铺展往往是“神”的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联系或链
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在于记叙、描述中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虚)。
【思维导图】
,由言及意,由言悟意H通过语言形式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孑上读把握景和情、境之间的关系提炼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内容要点|
要H领----------------------------------------------------------
.把握“言”和“意”的关系I
q把握“形”和“神”之间的荚索;■-(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q把握“虚”和“实”的关系]
表工高考典型散文选材分析表
类型典型选文及题源风格特征
既有情感、思想交流的作用,又具有文学价值。其内容广泛,
书信体《给儿子》(2023年新高考I
天下事、私事、思想话题、情感讨论都可包括。其写法可长
散文
卷)
可短,叙事、说理、言情、状物无一不可。
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文化现象或地域历史),与历史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文化散文
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
(2016年北京卷)
与诗意的激情浑然一体的气度。
写景抒情《挺拔之姿》(2027年天津卷)以自然景物为书写题材,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且
意蕴深厚。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之美,而且蕴含了丰富深刻的
思想。意在展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我们的裁缝店》(2027年全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
写人叙事国III卷)
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饱含感情。
《母亲》(2。46年浙江卷)
从自然或人文场景中,获得哲学的思想。具有哲学思辨的特
哲理散文《上善若水》(2007年江苏卷)
点J意在揭示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思考。
现代散文,从题材和风格上看,大致有四种类型:
①战斗型、讽刺的杂文,像匕首一样一针见血,如鲁迅的杂文。
②冲淡闲适的,如丰子恺、周作人、郁达夫的散文。它又分两种书写对象:一是风景自然,借景抒怀,如《荷
塘月色》;一是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如贾平凹的《秦腔》、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等。
③亲情伦理、温柔敦厚型的,如朱自清的《背影》。
④文化或哲理散文,通常讲讲典故、谈谈读书,类似于文化随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
附:
表2不同类型散文的题材特征
题材元素特征解读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历来是散文书写的重要内容。用审美的笔触描摹自然万物的风情,表达对
自然
自然生态世界的深情。如李娟的散文。
一般通过对乡村的人、事、景、物、情、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俗民情等的描绘,表现作者的故
乡土
土情结、家园意识和生命思考。如梁鸿、贾平凹的散文。
以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或借古讽今,或咏古抒怀。如
历史
梁衡、余秋雨的散文。
日常写日常事物、即兴偶感、投注于物和时光的体悟。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虽
然题材平常,但饶有趣味。如汪曾祺的散文。
一、散文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还可以是空间、时间
等。散文是“形散神不散”的,其“形”(描写、叙事和抒情的灵活)正是靠着线索凝聚为“神”的。因此,线索成为
梳理作者思路、文本结构的关键。
■知识梳理
表工散文中常见线索的作用或效果
类型阐释作用或效果典型题例
时间的推移J如事件的发展、①(2。46•北京卷)作者按时间的顺序写到对
时间
人生的经历等。老腔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表现了老腔
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白鹿原上奏响一支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
空间转换老腔》)
步换景等。②(2015■•江苏卷)文本以“气味”为线索,串
赋予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
联全文,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体现不
物象、事件
感,围绕物象展开行文。同的风格,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
①组织材料,贯穿
思想。(《比邻而居》)
全文;②结构清晰,
以人物的变化、更换J或人物③(20*2•安徽卷)文章叙写作者回忆往事,
人物脉络分明;③行文
以"我”“紧张期待一兴奋憧憬一坚定执着
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流畅,富于变化;④
一失望无奈”的感情脉络作为线索来组织行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层次深入J揭示主
情理、心理文。(《往事》)
变化来组织行文。题。
④(2022・重庆卷)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
“太阳梦",以“寻梦一梦的实现一再寻梦”为
按照由景到情、由象到境、由线索,表达了人们寻梦是对人生美好理想的
虚实变化实到虚或由虚到实的逻辑顺追求。(《太阳梦》)
序展开行文。⑤(2。。q•江苏卷)以水喻“上善”,由实到虚
写了都江堰带给我们的智慧启发。(《上善若
水》)
二、散文的结构与思路
梳理文脉,分析结构,要根据文章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等问题。阅读时,只有抓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段与段,以及段内层次),才能更准确地读懂文章。高
考中考查某句或某段的作用,其实质还是引导我们真正读懂文本。
■知识梳理
表2局部段落在行文过程中的作用
类型结构成分作用典型题例
①(2018・浙江卷)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
什么先写街、再写入、后写灯。(《汴京
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文本的脉
整体的星河》)
络,便于把握文本的主题。
②(2022■全国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
构思的?(《听朗诵〉〉)
①点明线索;②概括文本的主要(2018•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
内容;③奠定文本的情感基调;④学”意蕴丰富j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
标题
暗示主题;⑤表明作者的情感态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
①“总一分一总”度等。果?(《水缸里的文学》)
(或“总一分”①设置线索,引出下文;②设置疑①・山东卷)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
"分一总问,引人深思;③设置悬念,铺垫诗写起?(《浣花草堂》)
开头
②双线并进式;照应;④点明文章中心;⑤表明文②(2012•广东卷)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
③层层递进式;章思路等。景有什么作用?(《荷叶》)
④虚实转换式①(2。二4•天津卷)文中插叙"童年打枣”
①承上启下;②由叙述转向议论;
的场景有什么作用?(《枣香醉人》)
③由写景转向抒情;④由正面转
中间②(2。12•四川卷)第3段主要叙述了什
向反面;⑤层层深入;⑥领起下
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文;⑦概括上文等。
什么?(《柴禾》)
①呼应前文,对比照应;②卒章显
志,深化主题;③发人深思,给人(2013・江苏卷)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
结尾
启迪;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涵。(《何容何许人也》)
等。
三、散文构思的艺术
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作者
内在的思路,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结构编排。
■知识梳理
表3散文行文构思的常见技巧及其效果或作用
技巧阐释效果或作用典型题例
(2026•北京卷)作者在小说《白鹿
标题的意蕴包括表层义、
意蕴丰富明确散文的题材,表明作者的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
双关义、引申义、象征义、
的标题情感倾向J寄寓文本的主旨等。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
比喻义、言外之意等。
腔”?(《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或以景开篇)或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概述全文(2009•江苏卷)开头一节的三个问
以故事、引文开篇。的思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
用?(《上善若水》)
(2011•四川卷)第6段中画线句子
前文的描写或叙述为抒抒情或议论顺畅自然,符合情
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j请结
铺垫、照应情或议论做铺垫;描写或理上的逻辑;结构严谨,层次清
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
叙述前后勾连为照应。晰。
用?(《锈损了的铁铃铛》)
承接上文的概括/引出下
(201。四川卷)第3段写……结合
文的叙写为过渡;叙事的脉络自然流畅,富于变化,增强
过渡、起伏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
一波三折J或表达方式的文本的变化。
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
转变为起伏。
(2。工5■•山东卷)作者前文叙写了四
先贬后扬或先扬后贬,使突出所写的对象,达到鲜明或堡雕版的历史传承,后文写了其现
抑扬结合
上下文形成对比和反差。出人意料的效果。实窘境,前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四
堡雕版的担忧。(《四堡雕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J抓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全貌,又能(2014,山东卷)以杜甫草堂为点
点面结合住某一特殊片段或细节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写出了作者对杜甫多方面的新认
为点,两者相互映衬。义和特殊意义。识。(《浣花草堂》)
所谓“实",即所见、所闻;
所谓"虚',即所感、所想。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形象
(2。工7•全国II卷)结合全文,说明
虚实结合由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更加丰满、生动,增添了文章的
文中“窗子”的含义。(《窗子以外》)
想和想象,借此表达情感艺术表现力。
或思想。
(20工5"•江苏卷)作者通过叙写日常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生活中的“气味”,表达了对生活态
以小见大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
重大、深刻的主题。度、民俗节日以及传统文化的思考。
想。
(《匕匕囹5而居》)
戛然而止,或以景结情,或点明主题,引发读者的想象和
富有意味(2015・江苏卷)请探究文章最后一
以议论和意味深长的抒思考;余味悠长,增强艺术的感
的结尾段中画线句的意蕴。(《比邻而居》)
情结尾。染力。
・考题分析
围绕“思路”的考题,一般有以下几个考向:①提炼线索,并分析其在行文中的作用;②分析语句或语段在
文中的作用;③赏析并探究作者构思(如开头或结尾)的深刻意蕴或创作意图。
1选择题
涉及作者思路或文本结构的选项,多是对线索的分析和概述,要求能够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主
匕
日。
表4选择题的考题分析
考题题项对应文句
开头: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
的。
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
例2:2022年‘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
全国乙卷"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第7题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起。结尾: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
的忧闷。
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九一八"致弟弟书》)
解析:选项从结构上(开头与结尾)指出其表达的作用,一方面考查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揭示全
文所要表达的主题。结合文意,选项符合文意。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
例2:2。2。年
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
天津卷见《线条之美》全文内容。
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
第工6题
乱。
解析:拆解选项陈述的“结构”,从三个方面辨析:一是结合具体内容,梳理全文的结构,提炼行文思路,判断是
否为“物一人一理'>的行文脉络;二是对“由实入虚”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三是这种构思的表达效果是否为“脉
络清晰,思路严谨”。从文本的整体把握来看,三点都符合文意。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
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后来读书了,
例3:2021年开头,阈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
全国甲卷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
缘之早,国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
第7题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
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金。”《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解析:拆解选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指出“相关内容”的定位,即“开头七二是对“开头”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两
个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对两个“点”一一辨析,得知选项符合文意。
基于以上分析,选择题的设问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表述结构上看,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定向",指向文本的相关内容,如"开头""结尾"“线索”等;
二是“定性”,即对相关内容的作用分析。
(2)从设问范围上看,对线索或结构(语段)的作用辨析,往往都是“从整体上”关照,需要结合对全文的整
体把握,才能有所判断。
(3)从“设误陷阱"上看,“误点"常在“细节”上。尤其是对某段内容的作用分析上,或“曲解文意",或“无
中生有”。
附:【类题链接】
提示:分析选项的表述结构和层次,圈出标注考点考向的"关键词”。
类题选项表述
(2O2L全国甲卷)第7题
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
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鹰)
(2。27•全国II卷)第4题P.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
(《窗子以外》林徽因)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2041•天津卷)第16题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联,
C《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是全文的线索。
(202。•天津卷)第16题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
(《线条之美〉〉梁衡)文的文化韵味。
(2。27・全国II卷)第4题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
(《窗子以外》林徽因)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新高考I卷)第7题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通
(《建水记》于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2简答题
简答题,依据考查能力的层级,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①提炼线索是什么,并分析其作用;②分析开头、结尾、
引用或插叙的作用;③赏析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④探究作者某项构思的意图。
表5简答题的考题分析
考题题目设问与评分规则对应文句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
例2:202。年
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见《建水记》全文内
新高考I卷
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容。
第q题
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
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6分,每点3分)
解析:很多散文都以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尤其是游记类散文,游的过程,既是空间转换的过程,也是时
间推移的过程。而本文的时间线索并不是一般的与空间结合在一起的时间线索,而是叙述者思想的线索,叙
述者用思想把建水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
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
例2:2。。9年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
江苏卷答案:①领起全文内容;(工分);②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2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
第题分)③激发读者的思考。(2分)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
种文化精神?……(《上善若
水》)
解析:分析题干的设问,检索隐含的“暗示信息”:"开头”"三个问句"和“内容表达第一,结合全文的内容比
较分析,不难发现“三个问句”是全文的纲目,是全文结构和思路的集中体现。从内容角度不难答出“领起全
文”。第二,从三个问句内部的顺序来看,由"水"到"人"到"文化精神”,可以概括出“由实到虚"。第三,从问
句本身效果看,有设疑的作用,吸引读者、启发思考,这是基本常识。
(工)分析线索的作用。显性的设问常常明确指出“线索"或“线索的作用七隐性的设问往往指向作者是怎
样构思行文的,以及某种物象的作用或某句、某段在文本中的作用等。
(2)分析重点句段的作用。不同位置的句段,在行文和语意表达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考查的实质是对
文本的整体性把握,并能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赏析构思,体验审美。艺术的表达不仅体现在艺术形象上,也体现在谋篇布局的构思上。如含蓄的结
尾,给读者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附:【类题链接】
提示:对题干进行"定向"和"定量"的分析,归纳试题的类型并梳理每类设问的解答路径。
类题题干表述
(2018•浙江卷)第22题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入、后写灯。(5•分)
(《汴京的星河》叶文孑令)
(2015・江苏卷)第24题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比邻而居》王安忆)
(2。16•天津卷)第16题
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2013・福建卷)第24题
“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瓦》王剑冰)
(2。工5■•山东卷)第19题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堡雕版》冯骥才)
彳解题要领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为进一步鉴赏和探究作铺垫的。因此「思路”本身既是“考点”,也是其他考点
的“必经之路”。
l选择题
选择题的本质是检索、提炼、辨析、判断。解答路径:排除干扰,认清本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审读选项,要有“结构分析”的意识,即切分选项,提炼每个“局部”选项的内容要点。如前文所述,选
项的设置会有一定的规律,如“内容概述+作用分析”。
第二,对选项陈述的关键词,要有敏感性。尤其对选项中表明结构或思路的“术语”,要充分敏感,如“线
索”“开头”“结尾““照应”“脉络”等。
第三,辨误分析时,由整体观照局部。具体来说,便是通读全文,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注意贯穿全文的
事、物、空间转换或情感变化等(建议平时练习时养成“画结构图”的习惯)。
【思维导图】
[第一步
细读选项,分清选项表述的层次
(线索、结构、思路)要点
2简答题
第一,审准题意,检索信息。循着行文的脉络,勾画文中每段首尾句、抒情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空心柄餐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布块拼接用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风冷螺杆空调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螺纹烛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水冷却磁粉离合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区域协同立法机制研究
- 人才引进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 二零二四年企业债券担保委托保证合同3篇
- 2025年度船员劳务合同范本修订版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库水资源调配与承包管理合同3篇
- 2025河北邯郸世纪建设投资集团招聘专业技术人才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慈溪高一期末数学试卷
- 天津市武清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徐霞客传正版》课件
- 江西硅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硅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量子医学成像学行业研究报告
- DB22T 3268-2021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办事居间协议合同范例
- 正念减压疗法详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