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专项训练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专项训练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专项训练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专项训练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高考专项练

(2023・广东卷)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

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

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2.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的措施,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

(2023•浙江6月卷)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

下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7

*日

W

-6S

3.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

NN

©、o

?o

Ob

WE

EE

NN

、o©

o0

o、0

。C

2E

119°10'00〃E119°20'00〃E119°10'00〃E119°20'00〃E

N

、o

o

b

E

E

N

o

、o

E.。2

119°10'00"E119°20'00"E119°10'00"EU9°20'00"E

③④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4.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运动的作用

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

C.上游水库的冲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

(2022-海南卷)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下

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固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其

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

泥柱。据此完成5~6题。

5.石顶泥柱的石块在其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雨水侵蚀

6.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

A.寒潮B.地震

C.洪水D.虫蛀

(2021•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

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

段。据此完成7~9题。

7.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8.上图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

9.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10.(2023•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

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

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

分布。

图1

82°86。90°94。

图2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11.(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乔治湖水位波动大,

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图1

海拔/m

900-1泰勒斯溪

8oo区

7oo

基岩

6oo林

5OOT

图2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⑶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12.(2021・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汉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

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

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

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与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采样点

水下浅滩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

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

特征。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五章高考专项练

1-2.1.A2.B解析第1题,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

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

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第2题,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完成;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遥感

技术完成;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完成。

3-4.3.C4.A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说明东北河口

在改道前,面积较小,随着1996年黄河河口改道,东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逐渐增加,而东南方向

河口三角洲受海水的侵蚀,陆地面积不断减小,由图可知,图②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小,东南方

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大,应是最早年份河口陆地的形态;图①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大,东南方

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小,形成的时间最晚;图③、图④相比,图③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较小,东南

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由此判断,图③形成的时间早于图④。第4题,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

朝东北方向入海,老河口泥沙沉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增强,使得老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

由上题可知,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改道,与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上游水库的

冲淤、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关系不大。

5-6.5.D6.B解析第5题,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

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由此可知,顶部的石块主要减弱了来自顶部的垂直于地

面的侵蚀作用。而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与地面相平。第6题,该地区地处板块的交

界处,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所以此地的石顶泥柱易受到地震的破坏;此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

侧,位于寒潮背风坡,寒潮影响小;该地貌主要分布于狭窄的山谷,受水面积小,难以形成洪水;虫蛀

对石顶泥柱有破坏,但不是破坏最严重的。

7-9.7.C8.A9.C解析第7题,珊瑚的生长首先依附于其他岩体,故先形成②;③阶段珊瑚礁

的规模最大,故最后形成③;①与④相比,①珊瑚礁所处的位置较深,说明形成于④之后,由于海平

面上升的原因形成①,故形成顺序为②④①③。第8题,由材料“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

米以内海域''可知,造礁珊瑚需要生存在海平面以下的水中。由图可知,珊瑚礁部分礁体暴露于海

平面以上,且山体出露部分变化不大,因此可推断该海域的海平面需要先升高,使火山岩上部形成

珊瑚礁,然后下降将形成的珊瑚礁出露海平面,最后形成图④阶段中的景观。第9题,根据材料可

知,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不属于热带海域,但能够分布珊

瑚礁,说明该区域海水温度偏高,而海域受暖流影响可以满足珊瑚礁形成条件;岛屿众多、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不能满足该条件;与受东亚季风影响关系较小。

10.答案⑴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减少,粗颗粒物

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减弱。

(2)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

原因: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

(3)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土质更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

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

(4)西部、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

蚀。东部、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

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细颗粒物更容易被风蚀,风蚀粗化过程中,

表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增多,风蚀粗化指数变大,不易被风力侵蚀,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

变弱。第(2)题,由图2可知,该地风蚀粗化指数分布不均匀,北部地区较大,南部地区较小,自西向

东风蚀粗化指数减小。北部和西部地区风力较大,且地表植被稀疏,多裸地、荒地,风蚀作用强;南

部和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地表摩擦力大,风蚀程度低。第⑶题,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耕作会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土质更加疏松,该地强风季节在冬春

季,风速大,植被覆盖率低,加速风蚀粗化进程;耕作使表层和浅层粗细颗粒物混杂,表层和浅层粗

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第(4)题,西部、北部与东部、南部风蚀粗化程度

差异较大,所以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西部、北部风蚀粗化程度高,可以采取砾石覆盖、耕地留

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蚀。东部、南部风蚀粗化程度低,可维持自然状

态。

1L答案(1)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沉积;地壳断裂抬升。

(2)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

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裂线发育新的河流;

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

(3)主要通过湖盆边缘或出露的含水层补给;补给量小,变化大。

解析第(1)题,大分水岭为板块挤压运动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从图中可以

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抬升;图中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

动,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存在流

水沉积作用。第(2)题,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

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

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

逐渐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第(3)

题,由于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其下游地区多为季节

性河流;受夏季风强弱及山地阻挡影响,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水量的整体变化较

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夏季风较强的时间,该地山地降水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对地下水补

给的时间相对较为集中;由于该地的河流受大气降水补给较为明显,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故该地的

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

12.答案⑴流速变化:慢一快一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

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

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

变为双分汉型。

(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

有利。

(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

大于侵蚀;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

长江南岸越来越远。

(或不赞同。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上游水库蓄水

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

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