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与施工手册TOC\o"1-2"\h\u27450第1章绿色环保建筑概述 3281831.1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384341.1.1生态平衡:绿色建筑注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损失。 3210531.1.2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113211.1.3低碳环保:绿色建筑倡导使用低碳、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 3128981.1.4以人为本:绿色建筑关注室内外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精神需求。 326881.1.5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434651.2环保建筑的设计原则 4165591.2.1整体优化: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形态、结构、材料等因素,实现整体优化设计。 459311.2.2节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456031.2.3节水:采用节水型设备和措施,降低建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239081.2.4节材:选用高功能、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材料资源的需求。 475091.2.5节能: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功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4137851.2.6可持续景观设计:采用生态、节能、环保的景观设计手法,提高室外环境质量。 4205371.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200991.3.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从节能、环保、舒适、经济、管理五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 4163431.3.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评审、管理和监督进行规定。 4271281.3.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对绿色建筑评价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方法进行详细规定。 4269251.3.4《绿色建筑评价工具》:通过软件工具对建筑物的绿色功能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 419189第2章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5160882.1生态选址与规划 5125902.2建筑形态与结构优化 5253712.3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565812.4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66966第3章绿色建筑材料选择 6182893.1绿色建筑材料的标准与要求 637013.2生态建材的应用 6318723.3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 7139683.4低污染与高功能建筑材料 721368第4章被动式建筑设计 8216054.1被动式设计原理 8245484.1.1建筑朝向与布局 848704.1.2建筑体型与体量 8141914.1.3建筑材料与构造 852994.2自然通风设计 8208904.2.1建筑布局 8164484.2.2通风口设计 8230234.2.3建筑立面 868904.3遮阳与采光设计 8125654.3.1遮阳设计 865784.3.2采光设计 9315334.3.3反射与折射 9283424.4墙体与屋顶隔热设计 9200594.4.1隔热材料选择 9148784.4.2隔热层厚度 9272504.4.3隔热构造设计 9913第5章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 9274125.1主动式能源系统概述 9185225.2太阳能利用技术 9122355.3地热能利用技术 1029745.4风能利用技术 1020960第6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103396.1绿色施工组织与管理 10322576.2节能与减排施工技术 10291416.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 10307026.4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119042第7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 112037.1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11162257.1.1节约用水原则 11237557.1.2节水措施 1178067.2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11233637.2.1雨水收集系统 12287427.2.2雨水利用系统 1272877.3中水回用技术 12119397.3.1中水来源及处理技术 12272877.3.2中水回用途径 12315597.4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 12265587.4.1给水系统设计 12169457.4.2排水系统设计 128449第8章绿色建筑景观设计 1343598.1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3222138.2绿色植物配置与应用 13211288.3水景设计与生态修复 1333218.4景观小品与设施 1322126第9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14189169.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444669.2噪音与振动控制 14247459.3光环境与视觉舒适度 1477589.4室内热湿环境优化 1519635第10章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 15408110.1绿色建筑运营策略 15348910.1.1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 152618310.1.2能源与资源消耗监测 151213610.1.3运营维护人员培训 151695610.2能源管理系统 151863610.2.1能源监测与数据分析 15688810.2.2能源优化策略 161904010.2.3能源管理系统维护 16128410.3水资源管理与维护 16272210.3.1水资源监测与数据分析 162639010.3.2节水措施 16818710.3.3中水处理与回用 16204310.4室内环境品质保障与维护 162448010.4.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 16478610.4.2室内温湿度控制 162065310.4.3噪音与光环境控制 16第1章绿色环保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旨在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1.1生态平衡:绿色建筑注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损失。1.1.2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3低碳环保:绿色建筑倡导使用低碳、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1.1.4以人为本:绿色建筑关注室内外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精神需求。1.1.5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长期影响。1.2环保建筑的设计原则环保建筑设计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以实现绿色建筑目标:1.2.1整体优化: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形态、结构、材料等因素,实现整体优化设计。1.2.2节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耕地的占用。1.2.3节水:采用节水型设备和措施,降低建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2.4节材:选用高功能、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材料资源的需求。1.2.5节能: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功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1.2.6可持续景观设计:采用生态、节能、环保的景观设计手法,提高室外环境质量。1.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建筑物绿色程度进行量化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方法。我国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体系:1.3.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从节能、环保、舒适、经济、管理五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1.3.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评审、管理和监督进行规定。1.3.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对绿色建筑评价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方法进行详细规定。1.3.4《绿色建筑评价工具》:通过软件工具对建筑物的绿色功能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通过以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运用,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环保水平。第2章绿色建筑设计策略2.1生态选址与规划生态选址与规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关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态选址与规划策略:(1)地形地貌: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对建筑的影响,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气候条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性。(3)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4)生态景观:保护现有植被,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构建生态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5)交通组织:优化交通布局,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污染。2.2建筑形态与结构优化建筑形态与结构优化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1)建筑朝向:根据当地日照条件和气候特点,合理确定建筑朝向,提高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效果。(2)建筑体型:优化建筑体型,减少建筑表面积与体积比值,降低建筑能耗。(3)结构设计: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和耐久性。(4)遮阳与隔热:利用建筑构件和绿化措施,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2.3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围护结构:优化围护结构设计,提高保温、隔热、气密功能,降低建筑能耗。(2)节能设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能源消耗。(4)智能控制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能源的智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4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关注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光照、声音等方面,旨在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1)室内空气质量: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2)温湿度控制:合理设计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提高居住舒适性。(3)自然采光与照明:优化室内照明设计,提高自然光照利用率,降低照明能耗。(4)室内声音环境:采用隔音材料和构造措施,降低室内噪声,创造宁静的居住环境。第3章绿色建筑材料选择3.1绿色建筑材料的标准与要求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是构建绿色环保建筑的基础,其标准与要求如下:(1)环保性: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2)健康性:建筑材料应不含有害物质,不释放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无害。(3)可持续性:建筑材料应来源于可持续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应具备可回收、可再利用的特性,提高资源利用率。(5)高功能:建筑材料应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功能,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3.2生态建材的应用生态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以下为生态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1)木材: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和较低的环境负荷。在建筑中,可用于梁、柱、地板等结构部位。(2)竹材:竹材生长周期短,强度高,可应用于建筑内外墙面、地板等。(3)石材:石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装饰效果,可用于墙面、地面等部位。(4)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采用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具有较好的力学功能,可用于结构构件。3.3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是指将废弃物或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生产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再生砖:利用废弃砖块、混凝土等材料,经过破碎、筛选、成型等工艺,生产出新的砖块。(2)再生沥青:将废弃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分离、改性等处理,得到再生沥青混合料。(3)再生塑料:将废弃塑料制品经过清洗、破碎、造粒等工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4)废渣利用: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废渣等废弃物,生产出砌块、板材等建筑材料。3.4低污染与高功能建筑材料低污染与高功能建筑材料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具有优良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高功能混凝土:采用优质原材料、高效减水剂等,具有高强度、低渗透、耐久性好的特点。(2)绿色砂浆:采用环保型胶凝材料、精细砂等,具有较好的粘结功能和环保功能。(3)环保涂料:选用无毒、无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原料,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和环保功能。(4)节能保温材料:采用环保型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岩棉等,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和较低的环境负荷。第4章被动式建筑设计4.1被动式设计原理被动式设计是指通过建筑本身的形式、布局、材料及构造等方面,以达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人工能源依赖。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被动式设计原理:4.1.1建筑朝向与布局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和布局,以获得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条件,降低建筑能耗。4.1.2建筑体型与体量优化建筑体型和体量,减小建筑表面积与体积比值,降低建筑散热和通风损失。4.1.3建筑材料与构造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和构造,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气密功能,降低能耗。4.2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设计是利用室内外温差、风压差等自然条件,实现室内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以下为自然通风设计的关键要点:4.2.1建筑布局合理布局建筑,形成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室内外空间。4.2.2通风口设计合理设置通风口,提高通风效果,降低空气阻力。4.2.3建筑立面建筑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和加速自然通风。4.3遮阳与采光设计遮阳与采光设计旨在通过建筑形式和材料的选择,降低太阳辐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环境质量。以下是遮阳与采光设计的关键内容:4.3.1遮阳设计采用不同类型的遮阳设施,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4.3.2采光设计优化建筑开窗、天窗等设计,提高室内自然光照度,降低照明能耗。4.3.3反射与折射利用建筑材料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提高室内光线的分布和利用。4.4墙体与屋顶隔热设计墙体与屋顶隔热设计是降低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冬季供暖能耗的重要措施。以下是隔热设计的关键要点:4.4.1隔热材料选择选用高功能隔热材料,降低建筑内外温差对室内环境的影响。4.4.2隔热层厚度合理设置隔热层厚度,提高隔热效果。4.4.3隔热构造设计优化隔热构造设计,提高建筑整体隔热功能。第5章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5.1主动式能源系统概述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强调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通过高效的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主动式能源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设备,对建筑进行能源需求调控,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本章将从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三个方面,探讨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中的能源利用技术。5.2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环保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在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3)太阳能通风系统:利用太阳能驱动通风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4)太阳能照明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室内照明,降低照明能耗。5.3地热能利用技术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具有稳定、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在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中,地热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地热供暖系统:通过地热换热器,将地热能转化为建筑供暖。(2)地热制冷系统:利用地热能驱动制冷设备,为建筑提供制冷。5.4风能利用技术风能是一种分布式、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主动式环保建筑设计中,风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力发电系统: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2)通风冷却系统:利用自然风或机械辅助风,为建筑提供冷却。(3)风力驱动照明系统:将风能转化为照明能源,降低照明能耗。通过以上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实现绿色环保建筑的目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6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6.1绿色施工组织与管理绿色建筑施工要求在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平衡。本章首先介绍绿色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施工策划、施工过程控制及施工后评估等方面。还将阐述绿色施工组织与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6.2节能与减排施工技术节能与减排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的施工技术:(1)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高功能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3)通风与空调系统优化技术,降低能耗;(4)节能照明系统施工技术;(5)减排技术,如粉尘、噪声控制,废弃物处理等。6.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是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相关技术:(1)废弃物分类与分离技术;(2)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3)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4)废弃物减量化措施及管理。6.4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衡量绿色建筑施工效果的重要工具。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1)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指标;(2)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3)绿色施工评价的实施过程,如自评、验收评价等;(4)绿色施工评价结果的应用,如政策制定、市场引导等。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本章旨在为绿色建筑施工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7.1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绿色建筑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阐述在绿色建筑中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7.1.1节约用水原则绿色建筑应遵循“总量控制、分质供水、分类利用、循序用水”的原则,从建筑整体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节约。7.1.2节水措施(1)采用高效节水型卫生洁具、配水器材等设备;(2)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用水设备的自动调节与优化运行;(3)优化建筑给水系统设计,降低管道损耗;(4)合理设置绿化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7.2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雨水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绿色建筑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节主要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要点。7.2.1雨水收集系统(1)合理设计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集水沟、雨水井等;(2)选择合适的雨水收集材料,保证水质安全;(3)雨水收集设施的布局与建筑环境相结合,提高收集效率。7.2.2雨水利用系统(1)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等非生活用水;(2)雨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可用于生活用水;(3)结合雨水调蓄池、渗透设施等,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7.3中水回用技术中水是指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用于非饮用水用途的水资源。本节主要介绍绿色建筑中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7.3.1中水来源及处理技术(1)收集中水来源,如生活污水、冷却水等;(2)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提高中水水质;(3)针对不同用途,确定合适的中水处理工艺。7.3.2中水回用途径(1)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非生活用水;(2)冲厕、洗车等非饮用水;(3)结合水源热泵等设备,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7.4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是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7.4.1给水系统设计(1)合理选择给水管材,降低管道损耗;(2)采用分区供水、变频调速等措施,降低能耗;(3)优化给水系统布局,减少用水点与水源之间的距离。7.4.2排水系统设计(1)合理设置排水管道,保证排水畅通;(2)采用同层排水、管道布置优化等措施,降低排水噪音;(3)结合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实现雨污分流。通过以上设计及施工措施,绿色建筑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第8章绿色建筑景观设计8.1生态景观设计原则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美观、实用和安全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遵循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2)物种多样,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提高景观的生态功能。(3)注重景观空间的合理布局,提高景观的实用性和美观性。(4)节能环保,降低维护成本。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景观设施的节能功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8.2绿色植物配置与应用绿色植物配置是绿色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种类选择。优先选择本土植物,适当引入外来优良品种,保证植物生长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2)植物配置方式。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景观层次感和立体效果。(3)植物色彩搭配。充分考虑植物的色彩变化,营造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4)植物空间布局。合理利用植物分隔空间,提高景观的私密性和开放性。8.3水景设计与生态修复水景设计应结合绿色建筑景观的特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修复。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恢复水生态功能。(2)节水设计。采用节水型景观水体,减少水资源浪费。(3)水景布局。结合地形地貌,营造自然、美观、实用的水景效果。(4)水质保持。采用生态技术,保证水景水质稳定,降低维护成本。8.4景观小品与设施景观小品与设施是绿色建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小品设计。结合建筑风格,设计独特、富有创意的景观小品。(2)设施材质。选择环保、耐用、美观的材质,提高景观设施的实用性和观赏性。(3)设施布局。充分考虑人们的使用需求,合理布局景观设施,提高景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4)节能环保。采用绿色技术和材料,降低景观设施的能耗和维护成本。第9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9.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室内空气质量是衡量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章首先阐述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方法。通过采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布局以及有效的通风换气技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具体内容包括:(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降低有害物质的释放;(2)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3)通风换气设计,提高室内空气质量;(4)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如空气净化器、植物净化等。9.2噪音与振动控制噪音与振动是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关键因素。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噪音与振动的控制方法:(1)建筑布局与隔音设计,降低外部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2)设备选型与减振措施,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与振动;(3)室内吸声材料的应用,提高室内音质;(4)噪音与振动监测与评估,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9.3光环境与视觉舒适度光环境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天然采光设计,提高室内光照质量;(2)照明系统设计,实现节能与舒适并重;(3)室内色彩搭配与视觉舒适度;(4)光环境监测与评估,保证室内光环境质量。9.4室内热湿环境优化室内热湿环境对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有重要影响。本章从以下方面探讨室内热湿环境的优化:(1)建筑保温与隔热设计,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年文化艺术品交易与拍卖合同
- 2024年企业财务咨询与审计服务合同
- 2024双方关于艺术品买卖的合同
- 2023年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工程进度协调合同
- 2024年修订版:住宅租赁补充协议合同
- 2023年道真县棕坪乡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04版35kv架空线路施工工程环保与安全保护合同
- 2023年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聘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固体废弃物处理合同
- 陕西2016-2020五年中考英语分题型考点统计
- 双方合作责任协议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1)MATLAB实现
- 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恶劣天气下的道路交通管制和疏导方案
- vsd负压吸引术护理查房
- 有多少粘贴画教学设计朱菊芬
- 学会合理消费
- 紫罗兰永恒花园
- 高三一本“临界生”动员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