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使用规定手册_第1页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使用规定手册_第2页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使用规定手册_第3页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使用规定手册_第4页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使用规定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使用规定手册TOC\o"1-2"\h\u18104第1章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概述 326281.1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原则 3320231.2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主体与客体 3301851.3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 414977第2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法律法规体系 4140212.1法律法规框架 477492.2主要法律法规介绍 5254862.3法律法规的适用与监管 511843第3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式与手段 552853.1主导的资源配置 629273.1.1财政投入 6289183.1.2政策引导 6193583.1.3行政管理 679603.1.4公共服务购买 6109523.2市场化资源配置 692353.2.1竞争机制 659023.2.2价格机制 6178493.2.3信贷政策 6302863.2.4产权交易 6298233.3混合制资源配置 6146083.3.1公私合作(PPP) 784823.3.2引导基金 7117843.3.3社会组织参与 7175883.3.4社区共建 725223第4章公共服务资源使用规定 7219464.1使用原则与范围 7326524.2使用程序与流程 8316154.3使用监管与评估 820573第5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职责 863515.1职责与角色 8181175.1.1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政策 9209145.1.2保障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 9129095.1.3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 930455.1.4维护公共利益 9194435.2间协作与分工 9102665.2.1纵向分工 9311375.2.2横向协作 9251655.3政策制定与实施 989475.3.1政策制定 10311525.3.2政策实施 1020823第6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市场机制 1012736.1市场准入与竞争 1040336.1.1市场准入原则 10158916.1.2市场准入条件 10184426.1.3竞争机制 10103826.2服务购买与定价 1051796.2.1服务购买 10205346.2.2定价机制 11274386.2.3价格监管 1124916.3市场监管与处罚 1128566.3.1监管职责 11116066.3.2监管措施 11231316.3.3处罚规定 1117354第7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社会参与 11298167.1社会组织参与形式 1182407.1.1合作共建:与社会组织共同出资、出力,共同推进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1155507.1.2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承办,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11300687.1.3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发挥其专业优势。 12222217.1.4社会捐助: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捐物,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12113767.2志愿者与社区参与 1229257.2.1志愿者参与:鼓励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发挥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积极作用。 12102347.2.2社区参与: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社区需求的有效对接。 12230997.2.3社区自治:支持社区自治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社区满意度。 12200767.3社会监督与评价 12104737.3.1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媒体等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12113777.3.2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12767.3.3信息公开:加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12253627.3.4责任追究: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1229353第8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监督与问责 12254378.1监督机制与主体 1274968.1.1行政监督 12194878.1.2立法监督 13265648.1.3社会监督 1388348.2问责制度与程序 13303878.2.1问责制度 1393638.2.2问责程序 13134558.3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14115118.3.1信息公开 14110308.3.2公众参与 146497第9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改革与创新 14308409.1改革背景与目标 14290529.2创新案例与模式 15181799.3改革路径与措施 1514954第10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5901010.1国际经验概述 1578110.2典型国家案例分析 161109110.2.1英国 162244410.2.2德国 161153910.2.3日本 163269610.3启示与借鉴意义 161041810.3.1坚持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161605510.3.2推进多元化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161196210.3.3强化法治保障,规范资源配置行为 172295510.3.4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72979010.3.5落实均等化原则,缩小地区、城乡差距 17第1章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概述1.1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原则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保证公共服务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分配,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缩小地区、城乡、群体之间的差距。(2)效率性原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社会成本。(3)可持续性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长期稳定。(4)协同性原则:加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合力。1.2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主体与客体(1)主体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主体包括市场和社会力量。①: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负责制定政策、规划、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②市场:市场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竞争、价格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③社会力量: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发挥补充和协同作用。(2)客体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公共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水利等设施。②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服务。③公共产品:如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监管等。1.3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1)效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②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供需平衡。③加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公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享有公平的公共服务。②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③促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④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监管制度,保证公平竞争和公正分配。第2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法律法规体系2.1法律法规框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和规范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该体系以宪法为根本,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支撑,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法律法规框架。2.2主要法律法规介绍(1)宪法:我国宪法对公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2)行政法: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3)民法:涉及公共服务合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民事法律依据。(4)经济法:主要包括《反垄断法》、《招标投标法》等,规范公共服务市场秩序,防止资源垄断和不正当竞争。(5)社会法: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保障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6)部门规章:如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制定的规章,对特定领域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进行细化。(7)地方性法规:各级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制定的地方性法规。2.3法律法规的适用与监管(1)法律法规的适用: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证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2)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包括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3)法律责任:对违反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4)法律救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法律救济。(5)普法宣传:加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第3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式与手段3.1主导的资源配置主导的资源配置是指通过立法、规划、财政等手段,对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分配和调控的过程。以下是主导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3.1.1财政投入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将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3.1.2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1.3行政管理通过设立相关部门,对公共服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3.1.4公共服务购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委托给具备资质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承担,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3.2市场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激励各类主体参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过程。以下为主要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3.2.1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公共服务提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3.2.2价格机制根据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合理制定价格,引导资源优化配置。3.2.3信贷政策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支持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工程和项目,促进资源配置。3.2.4产权交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3混合制资源配置混合制资源配置是指与市场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下为混合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3.3.1公私合作(PPP)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服务项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3.3.2引导基金设立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3.3.3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发挥其在专业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3.3.4社区共建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4章公共服务资源使用规定4.1使用原则与范围公共服务资源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原则:公共服务资源使用应保证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得因个人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造成资源分配不公。(二)效率原则:公共服务资源使用应充分发挥资源效益,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公民多样化需求。(三)可持续原则:公共服务资源使用应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四)公开透明原则:公共服务资源使用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公共服务资源使用范围包括:(一)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二)非基本公共服务:如文化、体育、旅游、交通等。(三)公益性质的服务:如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慈善事业等。4.2使用程序与流程公共服务资源使用程序与流程如下:(一)需求申请:公民、企事业单位等根据自身需求,向相关部门提交公共服务资源使用申请。(二)资格审查:相关部门对申请者的资格进行审查,保证其符合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条件。(三)资源分配:根据申请者的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资源分配。(四)签订合同:申请者与提供公共服务资源的部门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五)服务提供:相关部门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公共服务资源。(六)费用支付:申请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公共服务资源使用费用。(七)服务评价:申请者对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给相关部门。4.3使用监管与评估公共服务资源使用监管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制定完善的公共服务资源使用监管制度,保证资源使用合规、有效。(二)加强日常监管:对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纠正。(三)开展评估工作:定期对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四)社会监督: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公共服务资源使用监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五)问责机制:对公共服务资源使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六)持续改进:根据监管与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资源使用规定,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第5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职责5.1职责与角色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承担着核心的职责与角色。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与监管者,其职责包括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政策、保障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以及维护公共利益。以下是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具体职责与角色:5.1.1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政策需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政策,保证公共服务资源在不同地区、群体之间实现合理分配。5.1.2保障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应采取措施,消除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5.1.3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要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监管,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5.1.4维护公共利益需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角色,保证公共服务资源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5.2间协作与分工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各级之间存在协作与分工的关系。以下为间协作与分工的主要内容:5.2.1纵向分工负责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总体方针、政策和标准,对地方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地方根据的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具体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工作。5.2.2横向协作各级之间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工作。部门之间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5.3政策制定与实施职责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落实,关键在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下是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相关内容:5.3.1政策制定在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政策时,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民生需求,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风险评估,保证政策的公平性与有效性。5.3.2政策实施要加强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效率与质量。要建立健全政策反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第6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市场机制6.1市场准入与竞争6.1.1市场准入原则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市场准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应允许其进入市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6.1.2市场准入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备与公共服务性质、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条件;(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信用记录;(4)具备与公共服务需求相匹配的供应能力。6.1.3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和机构公平竞争。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择优选择公共服务提供者。6.2服务购买与定价6.2.1服务购买公共服务购买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市场化、多元化的购买方式。购买主体应明确服务内容、质量、数量等要求,保证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6.2.2定价机制公共服务定价应考虑成本、市场供求、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服务价格。价格制定应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和相关方面的意见,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6.2.3价格监管加强对公共服务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不正当行为。对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6.3市场监管与处罚6.3.1监管职责明确各部门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市场的日常监管,保证市场秩序规范有序。6.3.2监管措施(1)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2)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审核和信用评价;(3)定期开展服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监督检查;(4)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秩序。6.3.3处罚规定对违反公共服务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第7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社会参与7.1社会组织参与形式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参与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1.1合作共建:与社会组织共同出资、出力,共同推进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与实施。7.1.2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承办,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7.1.3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发挥其专业优势。7.1.4社会捐助: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捐物,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7.2志愿者与社区参与7.2.1志愿者参与:鼓励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发挥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积极作用。7.2.2社区参与: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社区需求的有效对接。7.2.3社区自治:支持社区自治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社区满意度。7.3社会监督与评价7.3.1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媒体等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7.3.2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7.3.3信息公开:加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7.3.4责任追究: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第8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监督与问责8.1监督机制与主体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政监督、立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个方面。各监督主体应明确职责,协同推进,保证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效益和公平性。8.1.1行政监督行政监督主要由相关部门实施,包括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规划、审批、实施、调整等环节的监督。具体职责如下:(1)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定进行监督;(2)财政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3)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财务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4)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8.1.2立法监督立法监督主要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实施,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具体内容包括:(1)审查关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草案;(2)听取和审议关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工作报告;(3)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质询和调查。8.1.3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包括公众、媒体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监督。具体方式如下:(1)公众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参与监督;(2)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问题进行曝光;(3)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绩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8.2问责制度与程序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问责制度旨在明确责任主体,规范问责程序,保证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廉洁的使用。8.2.1问责制度(1)明确问责主体,包括及其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2)明确问责范围,包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规划、审批、实施、调整等环节;(3)明确问责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问责;(4)明确问责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责令改正、行政处分、纪律处分等。8.2.2问责程序(1)发觉问题,由监督主体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问题进行核实;(2)启动问责,根据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问责程序;(3)调查核实,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4)作出决定,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主体进行问责;(5)执行决定,将问责结果告知责任主体,并督促其执行;(6)反馈结果,将问责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8.3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监督与问责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保障公众权益。8.3.1信息公开(1)及其部门应主动公开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规划、政策、资金使用等信息;(2)公共服务机构应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信息;(3)公开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公众查询和监督。8.3.2公众参与(1)公众可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参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2)公众可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及其部门应认真听取并及时回应;(3)及其部门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社会满意度。第9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改革与创新9.1改革背景与目标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资源配置不均、效率低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我国启动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改革,旨在构建更加公平、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目标:(1)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3)加强监管,保证公共服务安全、质量;(4)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9.2创新案例与模式(1)案例:某市医联体建设某市以医疗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广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提升医疗服务效率。(2)模式: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形成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如养老服务、文化服务等,通过购买服务、公私合营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9.3改革路径与措施(1)改革路径(1)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明确改革方向;(2)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3)加强公共服务监管,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4)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升服务效率。(2)措施(1)制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明确各级部门职责;(2)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3)加强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4)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引导公共服务机构改进服务;(5)推广信息化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