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部分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部分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部分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部分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

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

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

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

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传世文献展示的

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

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

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栗讨论的核心问题,即

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

过销熔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

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与其他门

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

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

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

容。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

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

索。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语言

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

历史学家则说:“我始终强调运用最基本的'语文学'的学术方法,对传到我手中需

要研究的那个文本作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历史化和语境化处理,进而对它们作出最准

确的理解和解读。”这两段话同样可以移用于作为艺术语汇的造型与纹饰,本书即是

建立在对艺术语汇发生与演变的观察和分析之上,在这里呈现的是两类语言:一是

物,即用造型和纹饰表达自身的艺术语言;一是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

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

金银器工艺的发展演进,关键在于品类的丰富以及与时代风尚紧密相关的造型和

纹饰的设计之妙,技术的进步并非主导。纹样设计首先取决于工匠的慧心,付诸熟练

掌握传统技术的巧手,乃其第二义。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栗内

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

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因此可以说,中国金银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

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

(摘编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

典籍记载之上。

B.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

对时代风尚的传播。

C.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

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

名的主要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

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

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金银器》一书将各种金银器实物还原到其设计和制作的时代中来展开研究。

B.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

少。

C.古代金银矿石分布状况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不在《中国金银器》一书研究视野中。

D.古代文学作品涉及金银器的相关描述,是中国金银器造型和纹饰研究的重要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牵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

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

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根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

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

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

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

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

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

了,又不计件,不栗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

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

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

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

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

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

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

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

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

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

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

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

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

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

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

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

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

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

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

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

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

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

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

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

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

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

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

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

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

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

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

事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

的敏感。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

淡,实则很有韵味。

6.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

细节。

7.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进士。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益敦孝谨,敷陈判切。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严

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其在吏

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

得其人。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

而本兵,中外更番,边材自裕。更各取边地之人以备司属,如钱司分省故事,并重其

赏罚以鼓励之。凡边地有司,其责颇重,不宜付杂流及迁谪者。皆报可,著为令。拱

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

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总督王崇古受之,请于朝,乞授以官。朝议多以为不可,

拱力主之。遂排众议请于上,而封贡以成。拱以边境稍宁,恐将士惰玩,复请敕边臣

及时闲暇,严为整顿,仍时遣大臣阅视。帝皆从之。辽东奏捷,进中极殿大学士。神

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蚀司礼权,还之内阁。(冯)I保诉于太

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乏1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

师,谥文襄。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材料二:

今少师中玄高公①,相肃皇帝②及今天子③有年矣。虏从庚子以来,岁为边患,一旦

震惧于天子之威灵,款关求贡。中外相顾骇愕,莫敢发。公独决策,纳其贡献,许为

外臣,虏遂感悦,益远徙,不敢盗边。所省大司农刍粟以钳万计。曹、沛、徐、淮

间,数苦河决。公建请遣使者按视胶莱河渠,修复海运故道,又更置督漕诸吏,申饬

法令。会河亦安流,触胪衔尾而至,国储用足。是时方内乂安,四夷向风,天下歙然

称治平矣。

(节选自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

【注】①中玄高公:指高拱。②相肃皇帝:此处指嘉靖帝。③天子:此处指隆庆帝。

8.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保A诉B于太后C谓D拱擅权E不可F容G太后H颔之。

9.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与“再拜还入户”(《孔雀东南飞》)中的“拜”意思不同。

B.“更各取边地之人”与“句读之不知”(《师说》)中的“之”用法不同。

C.惩,苦于,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前瑟后”中的“惩”意思均相

同。

D.益,渐渐地,与“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苏武传》)中的“益”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拱先后侍奉过明世宗、明穆宗和明神宗三位皇帝,明世宗更是慧眼识珠,亲自将

他从布衣提拔为大学士。

B.高拱教导有方,他在裕王府担任了长达九年的侍讲老师,教诲裕王敦厚、孝顺、谨

慎,后来深受器重。

C.高拱熟谙治道,他在吏部任职选用人才时,深谋远虑,不拘一格,注重实际考察,

合理奖惩,储备人才。

D.高拱在明神宗即位后,针对皇帝年幼的现实,他主张限制宦官权力,加强内阁职

权,最终因受排挤被逐出朝廷。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2)是时方内乂安,四夷向风,天下歙然称治平矣。

12.张居正在其《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节选)》中多角度介绍了高拱做出

的贡献,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日:“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

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日:“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

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

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日:“请复卫侯而封曹,

臣亦释宋之围。”先轸曰:“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不如私许

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危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

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日:“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

何故退?”子犯日:“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

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触,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

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楚师背鄢①而舍,晋侯患之。子犯日:“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

河,必无害也。”楚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日:“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

白:“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

犯言告雍季,雍季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日:“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

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日:“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

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

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众诈

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13.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强盛、雄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壮”意思不

同。

B.微,无、没有,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相同。

C.反,返回、回到,与成语“物极必反”中的“反”意思不同。

D.终,坚持到底,与《六国论》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的“终”意思不同。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惠食言,以亢其雕,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

(2)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诗三首(其一)

金•元好问

坎井鸣蛙①自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

情知春草池塘②句,不到柴烟粪火边。

论诗五首(其三)

清・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③。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注】①坎井鸣蛙:即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之人,典出《庄子・秋水》。②春草

池塘:语出东晋诗人谢灵运的名作《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③雌

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这里

指议论是非。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诗首句兼用比喻和典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之意,彰显出诗人的学养

和见识。

B.元诗三、四两句令人寻味,指出诗人若囿于繁杂的生活琐事中,就写不出精妙绝伦

的诗句。

C.两首诗语言风格并不相同:元诗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赵诗的语言婉约细

腻、空灵飘逸。

D.两首诗均以诗论诗,虽然观点不同,但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与内涵。

16.两首诗歌的标题均为“论诗”,但论诗的角度和侧重点均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

分别简要说明。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擅长用典,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

感,言简意赅、委婉含蓄。在《陈情表》中“,"两句巧用典故,表达

了李密的至真孝情和上表目的。

(2)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中的“易安”一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并序》中“,”两句,表达傲然自得和甘于淡泊之志。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

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黄庭坚《登快阁》中的写景名句“,"。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

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

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

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

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

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

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

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

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又心满,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一一《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一一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一一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一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站在高处望深渊,坠入深渊识攀爬,人不活一个点,人活的是连续和起伏。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考古发

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即造型

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可知,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以形象示人”,

在“提供最为直观的实例”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在典籍记载之上;B项,“应先注

意……的传播”错,文章第四段只是说金银器可以通过工艺设计跟从时代风尚,传播

时代风尚,并不意味着“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

的传播”;C项,根据文章第五段中的“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无论哪朝哪

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可知,本项正确;D项,“其所处时代的

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错误,根据文章第五段中的“人对物的命

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可知,对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

的金银器成品的命名,应该主要依据“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

2.答案:D

解析:“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影响”错误。文章末段论述金银器纹样设

计的影响因素并介绍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的内容,是为了证明“中国金银器

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

3.答案:B

解析:“金银器因其‘俗'……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的

内容可知,较之其他艺术品,金银器因“反复销熔”而能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也用其“俗”来传播时代风尚,这些与其“传世实物的数是偏少”无必然因果关系;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传世头物的数量偏少”于文无据。

4.答案:D

解析:

选项设误点对应原文具体分析

“实际上他已“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对于金属板的数量究竟是多

经意识到自己'你们的意思,是我瞎少这样的小事,曾明坚持较

A

存在着严重的说?'”“负责人听了,也是真,无法释怀,并且主动给

心理问题”错一笑,道:'算了,又不计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倾

、口

沃件,不要计较了吧。''凡事诉,是电台主持人告诉曾

总有个道理。'”“曾明再没明,这是一种病态心理。由

有说话。晚上曾明打了一此可知,曾明在给电台主持

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人打电话之前,并没有意识

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

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题

找人倾诉。”

“刘主任没有回答回到了

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同祥作为育人,刘主任对曾

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明的处境感同身受,他结合

“并没有改

的,你说是不是……其实你并自己真实的体验,针对曾明

变....惯常做

B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的盲人身份进行有针对性的

法”“一视同

应……,”“刘主任笑了一劝导,因此他对曾明的劝导

仁”错误

下,说:'也许吧我问与其惯常做法是不一样的,

你……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并非“一视同仁”

苦?,”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

许吧在盲人中,是先天的这个问题只是刘主任的困

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惑,并不是小说的基调和主

“构成了小说明更痛苦?'”“一只热乎乎题。小说中多次提到刘主任

C的基调与主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的“热乎乎的手”牵住曾明

题”错误手牵着”“在一片叽喳的鸟鸣的手,由此可知小说意在通

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过提出这个问题表达对残疾

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人心理问题的理解和关注

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

5.答案:D

解析:“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说法牵强,本篇小说的语言风

格并不能体现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

6.答案: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

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③“我想也是,只是盲

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

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

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解析:此题要求分析前文哪些细节暗示了刘主任是个盲人,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寻

找:一是曾明曾经以为刘主任是正常人,而刘主任作为“正常人”却有言行怪异的地

方;二是刘主任有盲人特有的一些特点;三是刘主任对盲人的处境特别能感同身受,

对盲人的内心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围绕这几个角度,从前文中寻找相关细节即可。

原文细节具体分析

按理说,曾明就在刘主任的面前,刘主任应该很容

“刘主任说:'我在……'停易分辨曾明是盲人还是正常人,但他却因曾明询问

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你在吗?”才知道曾明是盲人,且“停顿一下”

人?,”暗示刘主任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在思考。这一异

于常人的行为暗示刘主任是个盲人

曾明“播了摇头”,而“刘主任又问一遍",说明

“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没有听到曾明的回答,而作为盲人的他也没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

有看到曾明摇头,“又向一遍”的奇怪性暗示了刘

后,做梦吗?'”

主任是个盲人

刘主任如果不是盲人,又怎么知道“盲人不做梦”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是“事实”呢?除非这是刘主任的亲身体验,刘主

梦,这是事实呀。”任的言外之意是“我确定盲人不做梦”,暗示他是

一个盲人

“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

刘主任作为“正常人”却异常关心盲人的问题,总

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

是在想“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

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

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一问题,他的这一想法暗

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

示他是个盲人

总是想不明白”

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刘主任判断有没有人进入办公室,是靠听人的脚步

的脚步声。”声,说明他的听觉很灵敏,暗示他是一个盲人

7.答案: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

同身受。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刘

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人物、情节结构、读者阅读感受等角度分析。从人物心理与读

者阅读感受的角度看,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才能全面细致地呈现曾明的内心

世界,这样很容易让读者代入曾明的角色,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更容易体会

他的心理状态,跟随着他从陷入困惑到“内心一片明亮”,感同身受。另外,小说中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他不明白

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你怎么知道?”等内容都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让读

者站在曾明的角度,跟随他一起发现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的奇怪之处。从情节结构的

角度看,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情节发展更为合理,正是因为曾明是盲人,

眼睛看不到,虽在前文的交谈中感觉刘主任的言行有奇怪之处,但他一直都不知道刘

主任也是盲人,直到结尾才通过他人的话语明确这一重要事实,这样安排既合乎情理

又出人意料,形成了情节上的张力,余味无穷。

8.答案:CEG

解析:句意:(冯)保向太后控告,称高拱独断专权,不能容忍,太后点头同意。“保

诉于太后”是状语后置句,其后C处断开;“谓拱擅权”的主语为承前句省略了的

“保”,“不可容”是“擅权”的结果,故其间E处应当断开;“太后颔之”是主谓

宾完整的句子,故其前面G处须断开。故选CEG。

9.答案:C

解析:A.正确。授予官职/一种礼仪。句意: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拜了两拜回到房

里。

B.正确。“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领属的关系/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两者用法不同。句意:更应相应选取边疆的人给司属做准备。/不懂得文句知识。

C.错误。苦于/苦于/警戒。句意:苦于宦官专政。/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吸取过去

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D.正确。都是副词“渐渐地”。句意:渐渐地远离(边境)。/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

于派使者通知苏武。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明世宗更是慧眼识珠,亲自将他从布衣提拔为大学士”的表述不正确,根

据“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是依次主持国政的严嵩,徐

阶两人向明世宗推荐了高拱,而不是明世宗亲自将高拱由布衣提拔为大学士。另外,

高拱受到明世宗的重用前,并非布衣,而是裕王的侍讲老师。故选A。

11.答案:(1)高拱对为政的要领十分熟悉,有经时济世的才干,所提出的建议或陈

述的主张都可以实施。

(2)当时地方上太平安定,四方少数民族归依,天下和谐融洽,称得上政治清明,社

会安定。

解析:(1)“练习”,熟悉、熟谙;“经济”,经时济世、经邦济世;“建白”,提

出建议或陈述主张。(2)“乂安”,太平安定;“向风”,归依、仰慕。

12.答案:①边疆问题方面:力主北虏纳贡,称臣,化解了边疆危机。

②水利交通方面:请求朝廷派员巡视河渠治理黄河水患,保障漕运;中明法令,促进

治理。

解析:①根据“虏从庚子以来,岁为边患,一旦震惧于天子之威灵,款关求贡。中外

相顾骇愕,莫敢发。公独决策,纳其贡献,许为外臣,虏遂感悦,益远徙,不敢盗

边”可概括出边疆问题方面:力主北虏纳贡,称臣,化解了边疆危机。

②根据“曹、沛、徐、淮间,数苦河决。公建请遣使者按视胶莱河渠,修复海运故

道,又更置督漕诸吏,申饬法令”可概括出水利交通方面:请求朝廷派员巡视河渠治

理黄河水患,保障漕运;申明法令,促进治理。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1)背弃恩惠违背诺言,会激起他们的仇怨,我们无理而楚国有理,加上

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说衰落不振。

(2)城濮之战胜利,是咎犯的谋略得当。您用了他的计谋,论赏时却将他放在后面,

大概不行吧!

解析:

15.答案:C

解析:C.“赵诗的语言婉约细腻、空灵飘逸”错误,赵诗语言较为直白、犀利,如以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等句直接表达对诗歌评论要有主见的观点,所

以赵诗语言并非“婉约细腻、空灵飘逸”。故选C。

16.答案:“论诗”角度:①元诗:从诗歌创作的角度。

②赵诗:从诗歌评论的角度。

“论诗”侧重点:①元诗:侧重强调诗人高于生活的创作视野,说明作诗要注意选

材,要放宽眼界,丰富人生积淀,才能写出超凡脱俗之诗。

②赵诗:侧重强调评论者不盲目从众的自主性和判断力,说明评论诗词应当有自己的

见解和主张,而不能人云亦云。

解析:论诗角度:①元诗: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论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坎井鸣蛙自

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以及“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以形象的表述

来探讨诗歌创作应有的状态。

②赵诗:从诗歌评论的角度来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直接针对

诗歌评论领域发表观点,“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也是在批评诗歌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