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_第1页
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_第2页
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_第3页
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_第4页
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0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梳理【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3.探究蜡烛的性质与变化。【实验仪器】小刀、火柴、烧杯【实验试剂】蜡烛、水、澄清石灰水【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或结论点燃前=1\*GB3①观察蜡烛外观色,态石蜡的硬度:(填“大”或“小”)石蜡的密度:比水石蜡的溶解性:溶于水=2\*GB3②用小刀切割感觉(填“软”或“硬”)=3\*GB3③取一小块投入盛水的烧杯中石蜡(填“沉”或“浮”)于水燃着时=1\*GB3①观察蜡烛状态的变化石蜡石蜡的熔点(47~64℃)=2\*GB3②观察火焰火焰分层,层最亮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3\*GB3③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层火焰接触的火柴梗烧焦最严重火焰的温度最高=4\*GB3④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产生石蜡燃烧有生成=5\*GB3⑤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石蜡燃烧有生成熄灭后=1\*GB3①吹灭蜡烛有产生白烟具有性=2\*GB3②用火柴点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实验点拨1.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2.现象与结论的区别现象是能用的,结论是根据的。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3.蜡烛燃烧(1)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它是由遇冷形成的。(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有时会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形成的原因是。(4)烟与雾的区别:“烟”是;“雾”是。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分析解释数据→形成及建构→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典例分析【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典例04】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对点训练1.(2023秋·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就此说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2.(2022秋·安徽马鞍山·九年级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校考期中)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为探究气体是什么物质,小红提出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获得结论 D.反思与评价3.(2022秋·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中)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观察 D.得出结论4.(2022秋·山东威海·九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他重新更换灯泡后,打开开关,灯亮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观察 B.推理 C.实验 D.归纳5.(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6.(2023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期末)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7.(2023春·山东威海·九年级统考期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分解产生的氢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8.(2023秋·湖南益阳·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C.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9.(2023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校考期末)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A.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11.(2023春·山东滨州·九年级统考期中)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12.(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中)《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当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3)如图丙,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上,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和。②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13.(2023秋·陕西榆林·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①所示实验中,小华同学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选填“a”、“b”或“c”)处最先变黑。据此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部分温度最高。(2)图②所示实验中,小红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的另一种生成物,接下来的操作是。(3)小丽同学做了图③所示的“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A.“子火焰”处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欲使该实验成功,选用的导管不宜过长C.导管要插入母火焰的焰心部位,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实验0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梳理【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3.探究蜡烛的性质与变化。【实验仪器】小刀、火柴、烧杯【实验试剂】蜡烛、水、澄清石灰水【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或结论点燃前=1\*GB3①观察蜡烛外观白色,固态石蜡的硬度:小(填“大”或“小”)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石蜡的溶解性:难溶于水=2\*GB3②用小刀切割感觉软(填“软”或“硬”)=3\*GB3③取一小块投入盛水的烧杯中石蜡浮(填“沉”或“浮”)于水燃着时=1\*GB3①观察蜡烛状态的变化石蜡熔化石蜡的熔点较低(47~64℃)=2\*GB3②观察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3\*GB3③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外层火焰接触的火柴梗烧焦最严重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4\*GB3④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石蜡燃烧有水生成=5\*GB3⑤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1\*GB3①吹灭蜡烛有白烟产生白烟具有可燃性=2\*GB3②用火柴点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实验点拨1.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2.现象与结论的区别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3.蜡烛燃烧(1)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2)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石蜡小颗粒,它是由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有时会变黑,该黑色物质是炭黑,形成的原因是石蜡燃烧不完全。(4)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典例分析【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B【详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详解】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B、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答案】B【详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04】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答案】D【详解】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故对。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故对。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故对。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蜡烛燃烧各层火焰温度高低。故错。故选:D。对点训练1.(2023秋·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就此说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答案】B【详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2.(2022秋·安徽马鞍山·九年级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校考期中)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为探究气体是什么物质,小红提出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获得结论 D.反思与评价【答案】B【详解】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为探究气体是什么物质,小红提出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B。3.(2022秋·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中)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观察 D.得出结论【答案】A【详解】“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故选:A。4.(2022秋·山东威海·九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他重新更换灯泡后,打开开关,灯亮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观察 B.推理 C.实验 D.归纳【答案】D【详解】A、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他重新更换灯泡后,打开开关,灯亮了,属于观察过程,不符合题意;B、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属于推理过程,不符合题意;C、重新更换灯泡,属于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D、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的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该过程中不涉及归纳的科学方法,符合题意;故选:D。5.(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答案】C【详解】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温度最高,故A正确;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故B正确;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故D正确。故选:C。6.(2023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期末)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答案】B【详解】A、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装置内不是只含有氧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其他气体不变,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气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但石蜡熔化过程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3春·山东威海·九年级统考期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分解产生的氢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答案】B【详解】A、蜡烛中主要物质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汽,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故A错误。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B正确。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汽,故C错误。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D错误。故选:B。8.(2023秋·湖南益阳·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C.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答案】A【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B、点燃蜡烛,将一支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故选项说法正确;D、吹灭蜡烛,有一股白烟飘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9.(2023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校考期末)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A.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答案】A【详解】A、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正确;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汽,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错误;C、燃烧除了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外,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燃烧后生成了水,故错误;D、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故选:A。(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答案】D【详解】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正确;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蜡烛熔化过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正确;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使蜡烛能重新燃烧,正确;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错误。故选:D。11.(2023春·山东滨州·九年级统考期中)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答案】D【详解】A、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正确;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故C正确;D、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错误。故选:D。12.(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中)《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当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3)如图丙,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上,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和。②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答案】(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2)白烟燃烧(3)水二氧化碳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详解】(1)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2)“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该物质可燃,所以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烟燃烧;(3)①因为“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有二氧化碳;②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13.(2023秋·陕西榆林·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