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1-3单元(人教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雕琢玉石 B.丝线织锦C.葡萄制酒 D.瓷盘破碎2.试管是初中化学常用的仪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块状固体 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 D.加热固体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B.空气中氧气约占其质量分数的21%C.空气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4.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装置漏气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5.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醋 B.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固体C.稀有气体 D.冰水混合物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7.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要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水蒸气8.医疗上,用C—14呼气试验取代胃镜,可以无痛、快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已知C-14原子中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4 B.6 C.8 D.129.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在远处就知道不是雪,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A.分子的体积很大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10.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氧化汞氧气+汞 B.镁+氧气氧化镁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11.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有以下操作步骤: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④③①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⑥⑤③ D.⑤⑥③④①②12.地壳中含量排名第一的金属元素是A.钠 B.镁 C.铝 D.铁13.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的元素符号是AU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g14.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C.反应后各元素种类不改变 D.反应后的生成了二种新的分子15.下列有关元素、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中一定有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16.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B.C. D.17.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C.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D.甲醛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18.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万用瓶内液面明显上升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C.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停止后液面保持不下降D.左侧水中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19.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B.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D.检查装置气密性2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而且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质量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D.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21.(9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写:(1)氖气:;(2)两个氨分子:;(3)氯化钠中阴离子:;(4)镁元素:;(5)Mg2+数字“2”的意义:;(6)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是:。(7)三个氧原子:;(8)两个钠离子:;(9)氮气:。22.(7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E的名称是,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F的名称是。(2)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用(填序号)。(3)给物质加热一定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填序号)。(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填名称)。(5)取用少量液体时可以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23.(6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上述三个反应不相同是_____。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2)螺旋状铁丝上系的火柴作用是。等火柴快燃尽时,再把铁丝放入集气瓶的原因是。(3)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甲、丙作用是、。(4)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24.(4分)下图中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C粒子的元素符号是:。(3)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则x=。(4)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三、推断题(每空2分,共12分)25.(12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C、D是黑色的固体,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试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E。(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A→E:。A→B:。基本反应类型:。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通过过程。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6.(10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2)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2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李丽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2)周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间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3)刘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提出问题】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猜想一: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猜想二: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验证】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填“一”、“二”或“三”)是否正确。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三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了猜想(填“一”“二”或“三”,下同),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实验结论】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CACDCBBBBACBDCBACCC1.C【详解】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C【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地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此选项错误;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移动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此选项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此选项错误。故选C。3.A【详解】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正确。B、空气中氧气约占其体积分数的21%,错误。C、空气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但是特情况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改变,错误。故选:A。4.C【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是集气瓶未装满水或未等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而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制得的氧气不纯,故选项符合题意;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选项分析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详解】A、白醋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加热后的固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B【详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正确;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错误;D、水蒸气也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8.B【详解】由题意“已知C-14原子中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9.B【详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故选B。10.B【详解】A、该反应中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详解】试题分析:操作步骤大致为“查”-检查气密性、“装”-先固后液装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反应、“收”-收集产生的氧气、“离”-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因此选A。12.C【详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C。【点睛】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来说,识记起来比较麻烦;不过,采用谐音编成这样的小故事:“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那(钠)家(钾)美(镁)青(氢)(年)”,来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将会是事半功倍,并且,这个顺序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关键的;特别是,其中的氧、硅、铝、铁、钙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它们。13.B【详解】A、金的元素符号是Au,A错误。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B正确。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9,C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不是“g”,D错误。故选:B。14.D【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B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后各元素种类不改变,故C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只含有一种分子,故D不正确。故选D。15.C【详解】A、同种元素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得到的,质子数没有变化,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正确;B、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重组的过程,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正确;C、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故选项错误;D、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C。16.B【详解】A、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与物理变化是包含关系,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A不正确;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包括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和缓慢氧化,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B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蜡烛燃烧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不正确;D、高锰酸钾制O2属于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即化学反应包含分解反应。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17.A【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甲醛由甲醛分子组成,每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C、每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D、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属于宏观概念,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故选A。18.C【详解】A、缓慢推进注射器,试管内气压增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万用瓶内液面下降,故A选项错误;B、与注射器链接的导管不与水接触,无论推进或拉动注射器,均不会有液体进入注射器,故B选项错误;C、缓慢推进注射器,试管内气压增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停止后液面保持不下降,故C选项正确;D、推动时液体进入玻璃管,不会有气泡产生,故D选项错误。故选C。19.C【详解】A、实验过程中,伸入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B、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C、实验过程中,即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也不能说明已经收集满,这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才能够确定氧气已经收集满,故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示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C【详解】A、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选项错误;B、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不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C、由催化剂的改变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选项正确;D、二氧化锰能够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也能够分解,只是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选项错误;故选C。21.(9分)(1)Ne(1分)(2)2NH3(1分)(3)Cl-(1分)(4)Mg(1分)(5)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1分)(6)H2O(1分)(7)3O(1分)(8)2Na+(1分)(9)N2(1分)【详解】(1)氖气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那么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化学式,故填:Ne;(2)分子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并且在一个分子中写在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在本题中1个氨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氨分子写作NH3,故填2NH3;(3)氯化钠写作NaCl,阴离子为氯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是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阴离子为:Cl-;(4)镁元素的化学符号是Mg;(5)在一个离子中,元素右上角的数字代表这个离子含有多少个电荷,正号代表正电荷,负号代表负电荷,故数字2代表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6)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7)原子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填3O;(8)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填2Na+;(9)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填:N2。22.(7分)(1)水槽(1分)分液漏斗(1分)酒精灯(1分)(2)BH/HB(1分)(3)F(1分)(4)集气瓶(1分)(5)垂直悬空(1分)【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E为水槽,故填:水槽;仪器A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仪器F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要有刻度的仪器:量筒,在接近刻度时还要改为胶头滴管,故填:BH或HB;(3)给物质加热一定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酒精灯,故填:F;(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5)取用少量液体时可以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管壁,故填:垂直悬空。23.(6分)(1)C(1分)(2)引燃铁丝(1分)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1分)(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1分)吸收有毒产物二氧化硫(1分)(4)氧气浓度(1分)【详解】(1)A、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C、铁丝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硫是气体,其他两个是固体,所以生成物不都是固体,符合题意;D、反应都需要点燃,不符合题意。故填:C。(2)铁丝要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铁丝着火点较高,所以螺旋状铁丝上系的火柴作用是引燃铁丝;等火柴快燃尽时,再把铁丝放入集气瓶的原因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故填:引燃铁丝、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3)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中氧气和铁丝反应生成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所以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丙是硫和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所以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产物二氧化硫,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吸收有毒产物二氧化硫;(4)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只能红热,所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故填:氧气浓度。24.(4分)(1)6(1分)(2)H(1分)(3)8(1分)(4)非金属(1分)【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2)C粒子的质子数为1,质子数=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为氢元素,则符号为H。(3)O2-表示氧离子,而氧离子是由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则x+2=8+2,则x=8。(4)根据元素偏旁,可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25.(12分)(1)木炭(2分)二氧化硫(2分)(2)硫+氧气二氧化硫(2分)碳+氧气二氧化碳(2分)化合反应(2分)(3)光合作用(2分)【分析】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B是二氧化碳,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E是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A是氧气,D是黑色的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则D是四氧化三铁。C是黑色的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