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Ct)期中测试卷
物理
姓名班级学号分数
(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
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生改
变。
2.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小郑,他把闹铃关掉,这里是从控制噪声。这里说的
“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特性中的0细心的小郑发现,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了,这
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
侧”、“外侧”、“内、外侧”)。
4.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
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
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5.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
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
是日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
1
6.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其优点:一是利用光的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
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_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而。
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8.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
要求声音的()。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C;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1L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1
c.用久的灯泡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12.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13.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4.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
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
因为()。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15.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三*作图题(本题共4分)
16.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0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共28分)
17.(10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
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
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1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o
(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m1.20.80.5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0
18.(8分)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B
甲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选填“A
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0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还可获得的信息有:o(写出一条即可)
19.(10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减少像重影影响。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
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o
(3)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观察到的像将(选填“远离”或“靠近”),且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o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5分)
1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
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
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
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
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
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
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
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
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
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2分)请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规律。
(2)(3分)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释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物理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
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生改
变。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入
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1
此题答案是:振动、空气、音调。
2.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小郑,他把闹铃关掉,这里是从控制噪声。这里说的
“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特性中的o细心的小郑发现,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了,这
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答案】生源处、响度、振动。
【解析】把闹铃关掉,等于关掉了生源,是在生源处控制噪声;“逐渐变强”是指声音越来越大,
指的是响度;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是因为振动产生的,也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
生的。
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一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
侧”、“外侧”、“内、外侧”)o
【答案】凝华;液化;放热;内侧。
【解析】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此
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这就使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属凝华现象。
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
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放热;内侧。
4.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
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
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答案】:60、不会、60„
【解析】两种液体的混合液体,加热时,其沸点等于沸点低的液体沸点;沸腾时,液体中发生
激烈的汽化现象,此时液体的温度不变;如此铁球的温度会和液体温度相同。
所以,此题答案是:60、不会、60o
1
5.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
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
是日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
【答案】直线;全;偏。
【解析】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所以,解释日食现象要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
如图,在地球上A区域,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月球挡住,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在地球上B区域,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了一部分,所以,人们看到的是日偏食。
故答案为:直线;全;偏。
6.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其优点:一是利用光的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
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_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而。
【答案】漫;所有。
【解析】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粗糙的银幕凹凸不平,发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
向各个方向,使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使观众能看到正常的画面。
故答案为:漫;所有。
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辨别发声体是靠声音
的音色;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噪声的产生、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入人耳。由此可
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只说声音
传播速度是340m/s是错误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分辨人的,不是音调,故C错;带
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正确答案是A。
1
8.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
要求声音的()。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答案】A。
【解析】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
声音的音调一定要高;这里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不是声音的响度。故,此题正确答案是A。
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此说法错误。敲击音
叉力量的大小,影响到音叉振动的幅度,也就是响度,而不会影响到音叉的振动频率,故音叉发声
的音调不变。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此说法正确。任何物体振动,响度、音调可
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所以“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此说法错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波的
能量来击碎人体内结石的。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说法错误。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声传
入室内,故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正确答案是B。
10.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答案】Co
1
【解析】水银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体温计
中间有一弯曲的小细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回到
原始状态。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1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答案】Do
【解析】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这是正确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此种说法是正确的。用久的灯泡铝丝变细是鸨丝直接升
华吸附在灯泡上的现象,是升华现象,故此种说法正确。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
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故此种说法错。本
题答案是D„
12.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答案】Bo
【解析】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A的说法正确;严冬,玻璃
窗内壁(不是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
这种说法是错的,B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此题答案是B。
13.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1
A.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B,镜中猫的像C.地面上鸽子的影子D.水中树的倒影,
【答案】Co
【解析】镜中猫的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地面上鸽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C。
14.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
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答案】Co
【解析】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
知,原来的入射光线成为反射光线,所以当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他人的眼睛时,对方也一定能看到你
的眼睛。故选C。
15.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答案】D„
【解析】因为平面镜成像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人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B错,
又因此时物距变小,则像距也变小,那人和像间的距离当然也变小了;故C错。故选D。
三、作图题(本题共4分)
16.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0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析】已知入射光线A0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
1
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共28分)
17.(10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
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
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o
(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m1.20.80.5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解析】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
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因此不适合做实验声源。(2)
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
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3)由表格数
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衣服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
【答案】(1)机械闹钟;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
(2)B;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
(3)泡沫、锡箔纸、衣服。
18.(8分)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选填“A
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o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还可获得的信息有:o(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
热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解析】(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
时间。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
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19.(10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减少像重影影响。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
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o
⑶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观察到的像将(选填“远离”或“靠近”),旦大小将
1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美式重型G字夹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福建省诗山中学届高三(下)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农村户外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3
- 2025年女士棉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电池式电子计算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6六一居士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虞美人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5随机现象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2HealthyeatingSectionⅢ-Grammar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
- 肉山羊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34.《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研究》
- 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详细上岗岗前培训制度培训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必背100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件 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湘少版3-6年级词汇表带音标
- 采购部组织结构图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股票入门-k线图基础知识
- 全国大全身份证前六位、区号、邮编-编码
- 种植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