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讲义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讲义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讲义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讲义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

1.宇宙的特征一一物质性和运动性

2.天体

天体概念特点备注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云雾状

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数量多、

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由炽

恒星发光体积大、质量大

热气体组成

自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

行星不发光

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存在生命的天体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绕行星公转,不发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在扁长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云绕太阳运动,质量小,

彗星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拥约为76年

雾状小天体云雾状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固体未燃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上称为陨

流星体质量小、数量多

块和尘粒星

宇宙空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

星际物质极其稀薄,密度小充满宇宙空间

尘埃

3.判断天体的方法:一看空间位置,二看物质形态,三看运转轨道。

4.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从高级向低级依次是:可观测宇宙一一银河系一一太阳系一一地月系

天体系统示意图

图中字母A、B、C分别对应的天体系统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

答案: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直径1光年),地月系(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可观

测宇宙。

二、太阳

1.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示意图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小行星带的位置在哪两颗行星之间?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有哪些相同点?按照结构特征八大行星可以分为哪三类?

答案:

(1)中心天体:太阳(恒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共面性(轨道倾角为0~17°),

近圆性(运转轨道近似圆形)。

(4)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区域)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表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水体运动和动植物的活动

提供能量(大气运动一一风,水循环);为人类提供能源(煤炭,太阳能)。

3.太阳的大气结构以及太阳活动的影响

(1)太阳的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肉眼可见)、色球层(日全食可见)、日冕层(特殊的日冕

观测仪)。温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亮度依次递减,厚度依次递增。

日/

球层

(

球层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分层示意图

(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

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斑点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

黑子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

③周期约为11年线电短波通信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

耀斑③释放巨大能量色球层象

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

⑤周期约为11年地震、水旱灾害等

①温度极高②带电粒子高速运动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

太阳风③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的日冕层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

带电粒子流

【重点突破】

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分析思路

G

W天

S一

»

£

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试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

的影响因素。除该影响因素以外,列举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

答案:变化特征:变化幅度大,在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日出日落时达到最小值。

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后一天太阳辐射弱,可能是天气状况的影响,后一天可能以阴天为主,云量多,

导致太阳辐射比较弱。其他影响因素有(如下图)

一般太阳辐射纬度越低,正午太阳

强度从低纬向高度越大,获得的太

高纬递减、阳辐射藏丝

一般昼长越长;白昼越长,日照时数

响太阳辐射越多越长

因地势越高,大气层越

地势一般地势越高,薄,透明度越高,日

素因素太阳辐射越强)、照时数越长,

晴天,太阳辐‘大气削弱作用弱,

因素〔射盘,、日照时数长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普通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状的天体。

(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2)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和谐的外部条件一“安全”和“稳定”

“安全”一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一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

(1)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

居上。地层的性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的地表环境。

(2)特点: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3)推断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中发现大量森林植物的化石一一海陆变化

红色岩层一一氧化环境;珊瑚化石一一浅海环境;页岩一一静水环境;玄武岩一一火山活动。

2.化石

(1)概念: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

(2)意义: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如: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表明地层形成

于古生代,当时是海洋环境。

(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的生物化石。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地球起源: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2.地质年代表

(1)概念: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的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叫作地

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

地层单位宇界系

(3)地球演化大事记

宙代纪主要事件

第四纪人类诞生

新生代新近纪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出现

古近纪哺乳动物出现、被子植物繁荣

白垩纪恐龙灭绝

中生代侏罗纪鸟类出现、裸子植物繁荣,成煤期

显三叠纪恐龙出现、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生二叠纪大量无脊椎生物灭绝

宙爬行动物出现、昆虫繁荣;

石炭纪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荣,成煤期

古生代泥盆纪两栖动物出现、鱼类警荣

志留纪蕨类植物出现

奥陶纪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荣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元古宙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

太古宙前寒武纪出现避等原核生物,铁矿形成

冥古宙空气中充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

三、地球演化的过程

1.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的。(原核生物一真核生物一无脊椎动物一鱼

类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一鸟类一哺乳动物;藻类一苔群一地衣一蕨类一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

2.海陆变迁: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形成一一(距今约2亿年前)分裂为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一一(距今约

6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

3.构造运动:中生代泛大陆解体晚新生代一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

4.矿产形成:前寒武纪为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石炭纪),中生代(侏罗纪)是煤炭成矿期。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

横波和纵波,纵波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横波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态。横波速度较慢,会造

成物质左右运动;纵波速度较快,会造成物质上下运动。

2.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速度/(km/s)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读图,判断字母A、B对应的地震波是?分界面①②名称分别是?C、D、E分别代表的圈层是?

答案: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①表示莫霍界面,②表示古登堡界面。

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波速(从外向内)

代码名称深度

横波纵波

C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特征

(1)地壳特征:

平均深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10Km,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

主要组成部分为岩石,固态、横波和纵波都能穿过。

(2)地幔特征: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特征:由铁银元素组成,外核液态,内核固态。

(4)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判断图中A、B、C代表的圈层为?分析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1)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

(2)B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联系了其他三大圈层(水循环)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

石圈的上部)

(4)自然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

四大圈层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四大圈层分布示意图

如: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作用:

对大气圈的影响绿色植物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气温

对水圈的影响生物影响一些元素在水中的迁移和沉淀过程;生物体中的水通过被吸收和排出以及

在生命系统内部的运动,参与水圈的循环

对岩石圈的影响生物风化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大气圈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的组成

大气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之一,由多种混合气体组成,你能说出它的主要成分吗?

(1)干洁空气:氮,氧(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臭氧(吸收紫外线)

(2)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集中在对流层)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低高度少

/卜/km

A,

气50

度12

高0

-80-60-40-2002040温度/C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大气分层特点对比表

厚度(高度)温度(划分依据)物质组成对人类的影响气压和密度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

对低纬:17-18千米

低,近地面平均温度约水汽,固体杂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流中纬:10-12千米

为15°C,对流层顶平均质,污染物集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层IWJ纬:8-9千米

温度约为-60℃气压随高度

升高而降

平以水平运动为主,天

臭氧层吸收太低,大气密

流12-50千米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气晴朗,能见度高,

阳紫外线度随高度升

层适合航空飞行

高而减小。

宇宙火箭,人造卫星,

层随高度的升高先下降,以氮,氧原子为

50千米以上极光,流星,无线电

大再升高主,出现电离层

短波通信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口2>短波辐射」>长波辐射

图中各个箭头分别代表了什么辐射?大气和地面的热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

5T大气上界冉

源是否一致?简述大气受热有哪些过程?气

大气

1.三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1

射向

2.三种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如面

波辐射(逆辐射)

3.两个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岳程太阳标大地I~大地暖J气~H~大气还工地~|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二--

/r^tF7t—

-nn-*I.

T口A

l/'、

4.两个作用:地面增温后形成lnK.

4t一

,:3下

大部分太阳AJd、

,f|

地面辐射,大部分rA

4xr一

辐射到达地,J

y37”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r;,

地面辐射的热量_>

,I*

分f

面,地面吸!sq.f一

Tll-口

被大气破收,使、

>」-L

一J->

/I、LM'L

火J

收后增温-邑

大气增温H

»

E(J

4翟

4一

彷1

"

大气削弱作用及其影响表I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特点

反无选夏季多云的白天,气

作云层、较大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择性温不太图

有选大气分子、颗粒微小的

波长镖豆的蓝、紫色光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散射择性尘埃

作用无选阴天、黎明天空呈灰

颗粒般的尘埃等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择性白色

吸有选

作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光、红外光

择性

应用:举例我国不同地区地区太阳辐射多少及原因。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一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应用:举例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在自然环境化、生产、生活现象中的表现

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

增多

②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A.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B.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C.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D.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大气的运动

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气

压的变化。

近地面空气膨:四地气压P甲〉P乙〉P丙〉P丁1高空空气因近

胀上升,在高地面空气冷却

空聚积,空气收缩下沉,空

密度增大,形气密度减小,形

成高气压,等成低气压,等压

压面凸向高处面凸向低处

近地面空气近地面空气的

受热膨胀上冷却收缩下沉,

升后,空气密使近地面空气

度减小,形成密度增大,形

低气压,等压成高气压,等

面凸向低处;四地气温T乙〉T甲〉T丙〉丁丁;压面凸向高处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2.热力环流的应用:

(1)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

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

慢、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慢、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

压,故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压,故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

陆地,形成海风海洋,形成陆风

海陆风示意图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⑵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

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形

上升,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

成山风;山谷空气被迫抬升,

山顶补充,形成谷风并从高空向山顶流去

山谷风示意图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郊区气温低,气压高

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城郊风示意图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

距离之外。

3.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形成对比表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

Fi

图示——1——494(hPa)惴一月

P—风向

(北半球)——1——496(hPa)ioio^F^

F2

Fl(水平气压梯度力)、

Fl(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受力F2(地转偏向力)和

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

(3)风的受力状况及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的受力状况表

对风的影响

作用力方向大小

风速风向

始终与考压线垂水平气压梯

水平气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垂直于等压线,由

直,由高压指向度力越大,

梯度力气压梯度力越大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风速越大

北半球使风向右

地转偏向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不影响风速

始终与风向垂直偏,南半球使风向

力加,赤道为零大小

左偏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

与其他两力共同

关,下垫面越粗糙,

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小作用,使风向总是

起伏越大,摩擦力越

与等国戋斜交

大,反之越小

【重点突破】

1.确定风向的方法: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

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如右风向示意图)

2.判断风速大小的方法:

(1)同一幅图等压线密集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等压线稀疏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2)不同的图,单位距离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天气状况

(1)风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风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第二节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世界水储量(100%)

永冻土底冰

湖泊淡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地球水体存在形式及比例图

1.地球上的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陆地水又分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咸水占96.538%,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和高

纬度、高海拔地区。

2.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的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可资利用的水。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1)空间分配不均一一跨流域调水人为原因:(4)人口剧增,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2)时间分配不均一一修建水库(5)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3)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一一节约用水(6)围湖造陆,陆地储水能力减弱。

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人类活动又会对水循环造成

哪些影响?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和D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下渗、G地下径流、H蒸腾。

(2)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3)水循环的主要类型:

水循环类型表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汽输送

邮水

主要环节及k晨福水t植物蒸腾1蒸发,心邛',降水

示意图显奇和

湖泊

陆地风海洋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

携带水量最的水循环,是海陆间

特点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补给陆地水的水量

循环的近十倍

水资源得以更新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2)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4)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3.人类活动对于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于水循环的影响表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

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有利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

影响

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

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