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十校联盟期中质量检测联考高二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文艺作品、战争遗址、革命根据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当前,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主流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新媒体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信息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和把关能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新背景下,要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就必须善于在新媒体平台中,找准传播的突破口,主动占领新媒体平台这个宣传主阵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平台,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是纵观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实践,传播实效并不理想。一是许多红色网站的建设具有偏颇性,要么一味强调政治教育功能,网站建设太过严肃、理论性太强,要么过于娱乐化,过分注重红色文化的商业价值。一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新阶段,大多数红色文化传播者还习惯于传统电影、电视、报纸的传播,对新媒体平台了解不多,不能很好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新瓶装旧酒。面对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提出应对之策,以此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播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要与时俱进,以内容为根本,在新时期要持续创作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感染力强的作品,讲好红色故事。只有实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让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使红色文化作品受到新时代读者的欢迎,才能使红色故事深入人心。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人们希望除了传统的参观之外,能增加旅游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因此,可运用现在流行的VR与AR技术,增强人们的体验性、互动性。动漫作品深受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可以充分开发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作品以红色故事为背景,在总体风格设计、人物造型、场景设置等方面,做到符合动漫传播的规律,让青少年喜欢上红色动漫,做到娱乐与教育相结合。在新媒体时代,借助于手机平台发展而来的“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红色文化应该借助这些微平台,积极进行微传播。同时,注意收集广大受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调整传播内容和传播策略,保持红色文化持续的感染力。(摘编自肖灵《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探析》)

材料二:1938年,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以《西行漫记》的名字被翻译出版。虽然《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来自陕甘宁边区,但上海在该书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红色文化成功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引领时代精神、自带强大的生命力,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传播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需要固守红色文化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同时也要总结经验、继续推动有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在当时,《西行漫记》的翻译出版是相当困难的,为了翻译此书,译者们不收分文,加班加点地完成书稿翻译工作。当时资金缺乏,无力支付印刷工人的工资,工人们不计报酬立刻开工。出版后的几个月,该书就多次再版,此外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翻印本或抽印版。比如战士出版社改名为《西行散记》《西北新社会》;上海明明书店取名为《西北角上的神秘区域》……还有一些书店抽印了《西行漫记》中关于毛泽东、红军战士的部分内容。《西行漫记》的出版让上海这一“孤岛”成为进步思想传播的中心。继《西行漫记》之后,《鲁迅全集》《列宁选集》等书相继问世。一些已经撤往大后方的进步出版社纷纷回到上海设立分社,陆续发行了《资本论》等一大批马列著作。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所说:“在人们政治上陷入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像烟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虽然《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来自陕甘宁边区,但上海在该书的传播方面功不可没。在同一历史时期,大城市和边区紧密协作,共同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949年10月之前,红色文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封锁和打压的文化,但是,红色文化并没有因此被剿灭,这主要是由于红色文化基因自带强大的生命力。同时,红色文化起到了引领时代精神的作用。《西行漫记》描绘了一个与国民党治下完全不同的红色中国的真实状况,揭示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因此激发人们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行漫记》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成功传播的道理仍可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摘编自沈冰清《从〈西行漫记〉的出版看红色文化的传播》)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媒体平台可满足人们信息多样化需求,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若找准红色文化的传播突破口,可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B.《西行漫记》在出版发行后的几个月内就多次再版,还出现了不少的翻印本、抽印本,由此也可看出这本红色文化书籍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C.材料二中引用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有关《西行漫记》的言论,既承接了上文,使论述语言更加生动,又自然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D.材料一、材料二在行文中论述的核心话题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现实针对性,但两则材料在论述的角度、侧重点方面并不相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既包括革命文物、文艺作品等,也包括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新媒体,具有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特征,如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等。C.当前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实效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某些红色网站过于严肃,一味强调教育功能,或过于娱乐化商业化,以致缺少吸引力。D.《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翻译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与共产党推动的差异化和针对性传播策略密切相关,这种做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一中心论题的一项是(3分)()A.游戏《大抗战》既包含了著名战役、抗战名将,又展示了经典战法等红色文化元素,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战场情况合理安排战法。B.红土魂——江西英烈网存储有25万烈士的近千万字的文字资料、400多张烈士图片,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了解江西革命英烈。C.井冈山时期、苏区时期、延安时期、西柏坡时期,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不同的红色革命精神,留下了大量红色遗产,值得今天深入挖掘。D.在参观遵义会议旧址时,游客戴上特制的设备,在虚拟世界里可以看到当年开会时的一些人物和场景,现场环境逼真,让游客感觉到仿佛置身其中。4.“酒香也怕巷子深”,俗话说得好!该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什么启示?(4分)

5.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市爱国主义研学基地拟举办主题为“重走长征路·传播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请你以该活动为例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应如何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播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我对额尔古纳河的最早记忆,与冬天有关。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蛰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大人们边吃鱼边喝酒,我和娜拉在河岸上赛跑。我们像两只兔子,给雪地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脚印。我还记得当我和娜拉跑到河对岸的时候,被姑姑依芙琳给喊了回来。她对我说,对岸是不能随便去的,那已不是我们的领地了。她指着娜拉说,她去可以,那是她的老家,早晚有一天,蓝眼睛的娜杰什卡会把吉兰特和娜拉带回左岸的。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你就看河面上的篝火吧,它虽然燃烧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红了。我和娜拉不在意依芙琳的话,仍然在左岸与右岸之间跑来跑去。娜拉还特意在左岸解了个手,然后她跑回右岸,大声对依芙琳说,我把我的尿留在老家了!在那个夜晚,依芙琳告诉我,河流的左岸曾经是我们的领地,那里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曾是那里的主人。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他们挑起战火,抢走了先人们的貂皮和驯鹿,把反抗他们暴行的人都杀害了,宁静的山林就此变得乌烟瘴气,猎物连年减少,祖先们被迫从雅库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而来,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所以也有人把我们称为“雅库特”人。在勒拿河时代,我们有十二个氏族,而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代,只剩下六个氏族了。勒拿河是一条蓝色的河流,传说它宽阔得连啄木鸟都不能飞过去。在勒拿河的上游,有一个拉穆湖,也就是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注入湖中,湖水也是碧蓝的。拉穆湖中生长着许多碧绿的水草,太阳离湖水很近,湖面上终年漂浮着阳光,以及粉的和白的荷花。拉穆湖周围,是挺拔的高山,我们的祖先——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鄂温克人,就居住在那里。我问依芙琳,拉穆湖也有冬天吗?她对我说,祖先诞生的地方,是没有冬天的。可我不相信有一个世界永远是春天,永远那么温暖。因为从我出生的时候起,我每年都会经历漫长的冬天和寒冷,所以依芙琳给我讲完拉穆湖的传说后,我就跑到尼都萨满那里,打算问个究竟。尼都萨满没有肯定拉穆湖的传说,但他肯定了我们以前确实可以在额尔古纳河左岸游猎,他还说那时生活在尼布楚一带的使鹿部每年还向我们的朝廷进贡貂皮。是那些蓝眼睛、大鼻子的俄军逼迫我们来到右岸的。勒拿河和尼布楚在哪里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这些失地都在额尔古纳河左岸,在一个我们不能再去的地方,这使我幼年时对蓝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满了敌意,总以为她是跟着驯鹿群的一条母狼。……很多年后,我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一九九八年初春,山中发生了大火。火灾是由两个林业工人乱扔烟头引发的。火龙席卷而下,森林中烟雾腾腾,鸟儿一群群惊叫着飞过……乡党委书记和副乡长来到各个猎民点,领着我们打防火隔离带,保护驯鹿。直升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进行人工降雨。但云层厚度不够,不见雨季下。

这时,年迈的妮浩萨满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鼓声激昂,浓烟滚滚,驯鹿群在额尔古纳河畔呆立着。她跳着跳着,就会咳嗽一阵,一咳嗽,腰就更弯了,神裙拖到了林地上,沾满了灰尘……妮浩唱起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歌没唱完,先就倒在了倾盆而下的雨水中。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却不能为自己送别了。妮浩祈雨的情景,让依莲娜难以忘怀。她说,那个瞬间,她看见的是鄂温克人一百年的风雨,她说一定要把那种情景画出来。她画得很慢,很动情,常常画着画着就要哭出声来。一画就是两年。我们以为那幅画早就完成了,可她总说还没完呢……画很有气魄,上部是翻卷着浓云的天空和被烟雾笼罩着的黛绿的山,中部是跳神的妮浩和环绕着她的驯鹿群,底部是苍凉的额尔古纳河和岸边祈雨的人们。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他说一个放下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呢?可我没把这话说给他,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我留下来了,(孙子)安草儿也留下来了。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没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但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当搬迁的卡车在清晨驶入营地时,我看见那些要走的人的眼神中不完全是喜悦,也流露着凄凉、迷茫。(有删改)文本二: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摘编自“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依芙琳不同,在“我”的眼中,没有所谓的领地意识,河流就是河流,不分左岸和右岸。B.娜拉用一个天真幼稚的行动,激发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产生疑问:为何左岸是娜拉的“老家”?

C.“我”幼年时对蓝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满了敌意,这态度与依芙琳的讲述密切相关。D.小说中依莲娜总是说还没完成那幅很有气魄的画,是因为她难以忘怀妮浩祈雨的悲壮情景。7.根据两则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借长辈之口揭开了鄂温克族人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屈辱史,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一种控诉。B.妮浩悲壮的跳神祈雨仪式,体现出她为部族利益牺牲生命的崇高之美,以及对自然的尊重敬畏。C.小说中“我”唱起神歌回复书记,意在表明鄂温克人尊崇自然,直接讽刺伐木人对自然的摧残。D.《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述鄂温克族百年沧桑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该族起源于贝加尔湖畔。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学者认为以上评价基本可授予《额尔古纳河右岸》,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文学作品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材料一: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美章而恶不生。(《墨子·尚贤上》)材料二: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①。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王安石《兴贤》)【注】①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三位贤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苟行此A道B则何虑C不跨两汉D轶三代E然后F践五帝C三皇之H途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任之以事”的“以”和材料二“国以任贤使能而兴”的“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B.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别称。C.劝,鼓励、勉励,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相同。D.所以,用来……的,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所以”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认为,重用贤才不看身份,因此俸禄优厚地位尊贵的大臣,没有谁不谨慎警惕施政,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都崇尚德行。B.王安石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C.王安石认为,任用贤能之人,是国家的福气,有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因此应该慎重地对待。D.为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材料一二使用史实的时候,都历数古代两种相反的结局,把这些古代的事例当做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美章而恶不生。

14.两则材料都强调尚贤任贤,但在如何用人上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再至西都①欧阳修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浪得浮名销壮节,羞将白发见青山。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却到谢公②题壁处,向风清泪独潺潺。【注】①西都:洛阳,诗中的伊川属于洛阳。②谢公:诗人的好友,当时已离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时隔十年再到伊川,鱼鸟“应怪我”,颇有意蕴。B.颈联第一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生机盎然,以乐写哀,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C.颈联第二句借景抒怀,写出了芳草有情,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闲逸之情。D.这首诗语句平易,但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当下境遇的反思。16.诗人重游伊川,为什么“清泪独潺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论语〉十二章》中也有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我显露自我夸耀反而适得其反。(3)小舒说古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写出美妙的诗句,小芳说“江”“月”组合再加入“花”就美到极致,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古代,我国早就已经存在血糖异常的状况,而且我们先辈的糖友中不乏名人。汉朝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糖友。司马相如字长卿,因此后人将这种病称为“长卿病”。比司马相如更加出名的糖友则是杜甫,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竭太甚,漂泊公孙城。”印证了杜甫是糖友的事实。据史料记载杜甫从不注意饮食,喜欢喝甘蔗汁,还因吃得多而洋洋自得地说:“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最终,杜甫因长卿病及并发症,五十八岁去世。回到现代,如今我国的糖友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这跟现代人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大。因此,现代社会除了强调戒烟之外,戒“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过量吃糖所产生的诸多坏处,想必大家都一清二楚。然而,想要戒掉对糖的念想,也实在困难。怎么办?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实在戒不掉就与之和解吧。糖是人类生长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供给物质,(甲),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要想保证生命的延续就得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找东西吃。尽管当时还没有“糖”的概念,但是人们慢慢地从味蕾中总结出了经验——带“甜味”的食物似乎更“抗饿”。久而久之,就进化出品尝甜味的能力和对糖根深蒂固的青睐,并且牢牢地刻在了基因里。①虽经时间的淬炼,②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基因。③从这个角度讲,④人喜欢吃糖并非什么“坏习惯”,⑤也把“甜”不可能轻易地戒掉。甜蜜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不得了,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乙),大脑都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时的那种美好体验,并且层层递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鼓励下次继续吃糖、吃更多的糖。长此以往,无异于落下“甜瘾”:有事没事总想吃点或喝点甜的东西,而且吃得少了还不太满足。这就是“多巴胺抵抗”,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光靠意志力控制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既然如此,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让大脑“改弦更张”,以前人们钟爱含糖饮料或糕点,现在就改掉这个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者多参加户外运动。重复做这些会让大脑逐步加深印象,慢慢缓解对糖的依赖。18.文中第一段画横线部分引用了杜甫的古诗,请谈谈在科普类语段中作此引用的效果。(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气?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材料对我们戒“甜”有何启迪?请简要概述。要求使用包含正反对比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止戈为武。——楚庄王②兼爱,非攻。——墨子③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泽东请同学们综合思考以上名言,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3分)【答案】A

(A项,“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造成了强烈的冲击”)2.(3分)【答案】C

(C项,“主要原因是……”错误,文中还说到了其他原因)3.(3分)【答案】C

(材料一论述的中心论题是新媒体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C项说的是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不同红色文化,与材料一论述的中心论题无关)4.(4分)【答案】①红色文化成功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引领时代精神、自带强大的生命力;②要实现成功传播还需要有好的传播途径和策略。(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6分)【答案】①设计好一些思想内容和活动形式和谐统一、参与度高的长征活动,让研学之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②创新运用VR、AR等技术,增加体验性与互动性,传播好长征红色文化。③开发具有长征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积极运用动漫传播红色文化。④利用好“两微一端”平台传播与长征有关的红色文化,积极做好与师生和家长的互动、交流。(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出四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3分)【答案】D

(D.“是因为她难以忘怀妮浩祈雨的情景”错误,她主要是担心完成画作似乎也意味着鄂温克族群一百年的原始文明的结束)7.(3分)【答案】C

(C.“直接讽刺伐木人对自然的摧残”错误,应是“委婉讽刺”)8.(4分)【答案】①由“我”娓娓道来,容易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②“我”作为亲历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以“我”来叙述,便于抒发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④以“我”串起故事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集中。(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叙事人称的把握能力。小说以透露着淡淡忧伤的平缓语气的第一人称叙事,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了亲和力。不管是说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不自觉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幻境,读者的情绪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起伏。文中写到“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从我出生的时候起,我每年都会经历漫长的冬天和寒冷”,可见“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我”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见证了额尔古纳河的四季,同时也见证了鄂温克人的历史,读来真实可信。所以,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文中写到额尔古纳河左岸与右岸的历史,叙述了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鄂温克族祖先生活领地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慨,表达了对自然的尊崇,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这些都是通过对“我”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的,如“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等。所以,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便于抒发感情,表达观点,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我”一生的所见所闻所经历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9.(6分)【答案】①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了相对封闭的鄂温克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②描写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小说运用了“魔幻”的表现手法,如跳神求雨神迹的描写。③表现了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小说表现了原始部落坚持信仰、敬畏自然的现实生活世界,揭示出现代文明对传统的冲击。(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到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是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小族群。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描写了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信仰等。《百年孤独》充满了离奇、荒诞与魔幻色彩。《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到一九九八年山中发生了大火,年迈的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妮浩求雨的过程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色彩和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所以,成功运用了“魔幻”的表现手法。怪诞新颖的情节,令人耳目一新,具有浓厚的魔幻色彩。《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额尔古纳河右岸》表现的是鄂温克族的现实生活世界。小说写到“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写出了鄂温克民族和现代文明的碰撞,“那些要走的族人眼神中不完全是喜悦,也流露着凄凉和迷茫”,揭示出现代文明冲击、挤压下人们的迷茫,引发我们对现代文明的反思。10.(3分)【答案】BDE

(句意: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吗!“此道”作“行”的宾语,故应于B处断开;“跨两汉”“轶三代”,句式整齐对称,动宾结构,故应于DE处断开;最后“五帝三皇之途”作“践”的宾语,不能再断开)11.(3分)【答案】D

(A.材料一“以”,介词,用,把;材料二“以”,连词,因为。D.两个“所以”词义不相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所以”词义是“……的原因”)12.(3分)【答案】D

(D材料一正面举例论证,没有反面结局的例子)13.(8分)(每小题4分)【答案】(1)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低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译出大意给1分,“终”“举”“下”每译对一处给1分。“终”,一直,永远;“举”,提拔,推举;“下”,罢免,降职)(2)因此得到士,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译出大意给1分,“困”“劳”“章”每译对一处给1分。“困”,陷入困境;“劳”,劳累;“章”,通“彰”,彰显)14.(3分)【答案】①材料一认为要按德行排位次,给予贤人很高的爵位,很多的俸禄和决断的权力;②材料二认为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没有忌讳的事情,不被文牍世俗拘束,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都答出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附: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低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天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士,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

材料二: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兴起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