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3:说明顺序及思路(讲义)
【课标要求】
【垂重点】
题型】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五、划分文章层次
六、说明文结构
考查练兵
【课标要求】
阅读文章,理清文章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考查重点】
说明文的说明内容往往直接制约着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说明顺序,比如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多是按
事物的构成部分或所占空间位置的次序,即空间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物的建造过程、演变发展过程,往往
以时间为序,即时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特点等事理,多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以及人
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有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
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主要题型】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给文章划分层次。
4、某几段能否调换位置。
5、请你写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命题趋势】
1.从选材上看,基本以科技说明文为主,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2.从设题点看,由知识检测向能力考查转变,试题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学科思维。综合性、
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到青睐与重视。
3.从立意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重在
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
4.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
【备考策略】
阅读说明文时要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
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
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
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处未覆叙归纳
考点L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哪些
1、空间顺序:即以事物的空间方位说明事物。说明形状和构造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是按事
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或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这种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故宫博物院》。
用途: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标志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2、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
顺序,一般按照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
用途: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长、人物成长等。
标志词:年、季节、月、时代、朝代等。
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
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或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等,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
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的顺序进行说
明。如《苏州园林》。
用途:说明事理内部联系、事物认知规律。
标志词: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
【例题剖析】
一、【例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
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
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
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
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
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
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
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
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
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
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
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
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
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
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
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
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爽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表述行令立兽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
动形象。
C.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
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1.5G-A逻辑顺序2.举例子、列数字;
举了中国在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
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3.不能删去。
"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
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了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近"字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D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
文章第①段"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
生",通过介绍5G技术的运用情况,引出"5G-A",介绍了它的产生背景以及全球的发展情况,并结合题目
"拥抱5G-A商用时代"可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5G-A;
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则重点
说明了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
及对未来的意义。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划线句中,"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列举了中国山东一家工厂的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能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5G—A在生产端的应用情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
缩减到25分钟"中,列举了"24倍"54小时""25分钟这"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
具体段例子、准确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5G-A技术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说明了第②段"对
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
空间",使得说明内容更加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表态:不能删;定性:"近"意思是"接近,将近",表示估计,起限制修饰作用;带词解句:说明了《面向2030
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
具体重叠了多少不能确定;删词解句:删掉后意思变为刚好有70%的重叠,过于绝对,与原意不符;说明
语言特点:“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5G—A";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
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说明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
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意义。文章为"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本项"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
后分说"有误;
B.第②③段列举了多个事例、数据,如第②段"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
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整体的语言特点为准确、科学、严谨。两段中未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本项"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有误;
C.该句列举了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可以沉浸式3D智能观赛这个具体事例,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有力说明了5G—A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该句中没有列举具体的数据,故没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
项"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误;
故选D。
考点2.段落顺序能否调换(材料摆放位置)
第X句(段)与第X句(段)顺序能否调换
1、答题思路:①表态:(一般)不能。
②看所给句子或段落是否与前后文相照应或与前后文总说部分的顺序是否一致。
③辨析所给句子或段落之间的关系,看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2、答题模板:(一般是)不能调换。因为第x句(段)运用了……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另一句(段)介
绍了……,符合人们认知事物(事理)的一般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例题剖析】
二、【例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
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
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
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
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
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
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
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
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
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
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
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
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
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
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
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
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
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
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
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
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
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
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想有?熊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
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
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
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
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
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7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
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
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
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
不太顺畅。
⑪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
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5.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6.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7.第④段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8.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熊是事实。
9.法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
⑩段和第⑪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
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
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答案】5.(1)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
(2)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
(3)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
6.B7.作比较通过对比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和冬眠时的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的变
化,突出强调了冬眠与常态睡眠的区别,表现冬眠现象的特殊性及冬眠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8."极有
可能"指的是有很大程度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的。在文中指的是尽管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
过寒冬的这一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有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但不一定绝对是
事实。“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9.我同意小语的观点。第⑥段说的是人类自身或许真
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⑦段运用举例子证明了这一观点,材料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
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过来,贴合第⑥段观点,因此可放到⑥⑦段中间。
【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第③段"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
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
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可知,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
相适应;
根据第⑤段"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
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
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
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可知,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
生疾病;
根据第⑩段"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
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可知,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
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误,根据第③段"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
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
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
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可知,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不一定都会下降;
故选Bo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第④段"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
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
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可知,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把动物冬眠和自然常态睡眠作比较,第④段的中心为:"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
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因此作比较为了说明动物冬眠和睡眠差别很大。作比较起到突
出强调的作用。
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先理解词语本义,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语境义,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极有可能”指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根据上下文"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
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可知,这是科学家的推
测,科学家认为远古人类有很大的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但是不能完全肯定,它不一定是
事实。"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本题考查补充事例。先判断段落中心,再分析材料中的事例与哪一中心相符。
第⑥段的中心句为:"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
的潜力",第⑩段的中心句为:"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材料写了两个事例:一个挪威滑
雪者掉入冰中,没有心跳和呼吸,经过抢救后苏醒过来,一个爬雪山失踪的人,停止新陈代谢后经过治疗
生命复苏。这两个事例与第⑥段"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相符合,因此材料可以放在第⑥段和
第⑦段之间,同意小语的观点。
考点3.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补充思维导图)
说明文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选择具体的特点和细节来说明。
所以,说明文的思路要围绕说明顺序、事物的特点和细节展开。
概括说明文的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内容归纳出来并运用顺序词连贯表达。
【例题剖析】
【例1】(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
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
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
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
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
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
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
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
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
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
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
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
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
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
党和国家的忠诚。
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
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
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
象。
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
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
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
(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行自文意的一项是O
A.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如绛、赤、朱、丹等同属红色,但深浅略有差别。
B.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
C.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众多象征意义,在不断延续传承的同时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D.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
11.含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
象征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朱印
中
国
红红灯笼
的
文
化
内
涵
红色政权
12.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如红牌、红线、满堂红、开门红等。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
当的词语。()
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
,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A.满堂红红牌B.开门红红牌C.开门红红线D.满堂红红线
【答案】10.B11.(1)象征吉祥、喜庆(2)丹心(红心、忠心)(3)象征革命12.C
【解析】10.本题考查辨析文章内容。
B.根据第③段"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可知,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周朝;选项中“中
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有误;
故选Bo
1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根据第④段“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中国红的
文化内涵”。
根据第④段“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
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可知,点红灯笼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此第一空应填:象征吉祥、喜
庆;根据第④段"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
"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可
知,红色象征忠诚,举例"丹心""红心""忠心"等词语,因此,第二空应填:丹心(红心、忠心);
根据第⑤段"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
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
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可知,红色被赋予"
革命"的意
义,是革命的象征;因此,第三空应填:革命。
1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开门红:指在一年开始或者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结合
语境"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可知,第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
标任务,全年农业生产开始就取得好成绩,因此,第一空应填"开门红";
红牌:①体育比赛中,裁判员对严重犯规的运动员、教练员出示的红色警示牌。足球比赛中被出示红牌的
球员须立即退出赛场,并不得参加下一场比赛;②借指对有违法、违章行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的严重警告
或处罚;红线:①指一以贯之的正确理论或思想;②指划定禁区范围的界线。根据语境"我们一定要守住
耕地保护”的意思是,我们要守护住耕地,耕地是禁区,我们要保护耕地的界线;因此,第二空应填"红线”;
故选C。
一、说明文的顺序及作用
①时间顺序。
标志:朝代,表示时间的数字、年代等。
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②空间顺序。
标志:表示方位的词语,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作用: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
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③逻辑顺序。
标志:常用表示因果、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先”“后”“然后”“最后”。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能让读者对……过程(流程)
了解得更清楚。
二、文章结构和层次
结构: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结构形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
划分依据: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的,结构划分就按相应的顺序:
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其结构一般是“总一一分一一总”。
三、能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①不能调换;
②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事件本身的规律),符合人们的
认知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③与全文的结构布局有某种对应关系,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
四、说明顺序及作用
本文使用……顺序对……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
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
模糊性的词语表述。)
五、划分文章层次
1、按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根据对事物或事理在不同时间的介绍来划分。
②空间顺序。根据对事物空间转换的介绍顺序来划分。
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划分。
2、按结构:从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入手。
3、按说明对象:看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一对象,从这些不同方面人手进行划分。
4、抓联系纽带:依据过渡句或过渡段划分。(过渡句、过渡段一般划分到下一层次)
六、说明文结构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
总、由总到分再到总。具体说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方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
排。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分析文章结构,要抓
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2024•上海闵行•三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博热背后的科技动能
①清明假期,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文博热潮,尤其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技术
加持下,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沉浸式观展、新奇玩法,给游客带来新体验。
②“假期前十天博物馆门票就已经预约完毕,可谓一票难求。”山西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北齐壁
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博物馆将文物融入主题性环境,以互动体验赋能文物“活化”,创造了不一样的
参观体验。
③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数字技术赋予了千年壁画无限生机。记者在现场看到,徐显秀墓室北壁的
“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与画中乐
伎共弹一曲。站在封土堆旁,借助VR眼镜,观众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1400余年前北齐贵族的生活
尽展眼前。
④王江介绍,北齐民风展示长卷采用了激光投影、二维动画等多种方式,让观众置身于虚拟的“真
实场景”中。“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复原了古代生活场景,以多视角递进的方式,营造出“人在
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⑤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在推进着文博领域不断创新。清明小长假期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迎来了客
流高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1万人次。在科技助力下,博物馆推出了特色研学活动“古墓寻龙记”,解
锁文博新玩法。游客可根据线索,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寻找16条“龙”的踪迹,感受“龙”形象的历史演
变,逐步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深度感知古代墓葬文化的博大精深。
⑥游客王雨竹在活动结束后,任务书《寻龙手册》上盖满了闯关印章。“这次寻龙之旅给了我们满满
的回忆,这个手册就是回忆录。”
⑦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科技的突破为传承者和艺术家赋予了无限可能。
⑧4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里,一群学生正体验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里正在举办“金
漆镶嵌工艺走进哈工大”专题展。
⑨“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性,用调和过的色漆,在水中构图。”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淬镶嵌工
艺代表性传承人夏立军取出水中团扇,只见一幅金漆图腾浑然天成地呈现出来。
⑩漆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8000年的悠久历史。夏立军介绍:“本次专
题展展示了漆画、漆器、葫芦、文创配饰等漆艺作品,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华漆艺的起源、流派技法分类
以及工艺流程,让大家近距离领略漆艺文化的技巧与底蕴。”
⑪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学生杨贝宁观展后深受触动:“古代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漆
艺制品造就了一份捉摸不定的的韵味。这次现场体验活动,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⑫科技给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生命,也让展览策展、运营管理更便捷智能。在西藏博物馆,智能导览
系统帮助游客快速了解各类展品和展览信息。馆内的VR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远古的西藏大
地,感受高原的壮美与神秘。西藏博物馆信息中心负责人格桑表示:“智慧博物馆集成了信息可视化、客
流统计、藏品管理和研学教育管理等系统,不仅优化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提高了博物馆内部的管理运营
效率。”
1.题目中的“科技动能”主要指的是()
A.科技进步带来的动力B.科学实验中使用的能量
C.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概括文章相应内容,完成下面统计表。
“博物馆创新实践”统计表
场馆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
称馆
创新实
①____,VR眼镜体验"古墓寻龙记"研学活动
践
目的效展示"夫妇宴饮图",穿越至徐显秀墓遗②_,感受古代墓葬文化展示漆艺作品④—
果址
3.蜀根据上下文,第⑪段不能与第⑩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C2.互动投影墙解锁文博新玩法"金漆镶嵌工艺走进哈工大”专题展介
绍漆艺文化3.第⑩段是金淬镶嵌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夏立军对漆艺文化的介绍,第⑪段哈尔滨工业大
学人文社科学部学生杨贝宁参观体验后的感受。〃先有传承人的展示介绍,再有参观者对传统文化更好的理
解,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逻辑清晰地说明了"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科技的突破为传承者和
艺术家赋予了无限可能。
【解析】1.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
根据联系第①段"清明假期,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文博热潮,尤其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
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可知,科技使得文物变得生动,给游客带来了新体验,这体现了
科技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文物能够以更鲜活的形式展示给游客,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联系第③段"徐显秀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
拨动琴弦,就可以与画中乐伎共弹一曲。站在封土堆旁,借助VR眼镜,观众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可知,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通过互动投影墙和VR眼镜体验等科技手段,让游客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所展
示的历史场景,这进一步说明了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使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科技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文物能够“活”起来,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
因此"科技动能”主要指的是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数字技术赋予了千年壁画无限生机。记者在现场看到,徐显
秀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
与画中乐伎共弹一曲。站在封土堆旁,借助VR眼镜,观众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1400余年前北齐贵族
的生活尽展眼前"可知,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创新实践是采用互动投影墙和VR眼镜体验。故填:互动投
影墙;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清明小长假期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迎来了客流高峰,在科技助力下,博物馆推出了特
色研学活动'古墓寻龙记',游客可根据线索,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寻找16条,龙,的踪迹,感受,龙,形象的历
史演变,逐步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深度感知古代墓葬文化的博大精深"可知,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创新实践
是"古墓寻龙记"研学活动,目的是让游客通过寻找"龙"的踪迹,解锁文博新玩法,感受古代墓葬文化。故填:
解锁文博新玩法;
第三、四空:根据第⑧段"这里正在举办'金漆镶嵌工艺走进哈工大’专题展"和第⑩段"本次专题展展示了漆
画、漆器、葫芦、文创配饰等漆艺作品,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华漆艺的起源、流派技法分类以及工艺流程,
让大家近距离领略漆艺文化的技巧与底蕴"可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的创新实践是举办"金漆镶嵌工艺走
进哈工大”专题展,目的是展示漆艺作品,介绍漆艺文化。故填:介绍漆艺文化。
3.本题考查段落顺序。
根据第⑩段"‘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性,用调和过的色漆,在水中构图。‘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淬镶嵌
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夏立军取出水中团扇,只见一幅金漆图腾浑然天成地呈现出来。漆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8000年的悠久历史。夏立军介绍:’本次专题展展示了漆画、漆器、葫芦、文
创配饰等漆艺作品,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华漆艺的起源、流派技法分类以及工艺流程,让大家近距离领略
漆艺文化的技巧与底蕴。’"可知,这段主要是夏立军对漆艺文化的具体介绍,包括漆艺的制作过程、展示的
作品以及漆艺的相关知识等。
而第⑪段"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学生杨贝宁观展后深受触动:‘古代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漆
艺制品造就了一份捉摸不定的的韵味。这次现场体验活动,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则是学生杨贝宁在参观完夏立军的介绍后所产生的感受和理解。
按照正常的认知顺序,应该是先有传承人的展示和介绍,让参观者对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参观
者才会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因此,第⑩段和第⑪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
的认知规律,也更能逻辑清晰地说明第⑦段"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科技的突破为传承者和艺术
家赋予了无限可能”。
二、(2024•贵州•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体数理化
陈新山
①人体由人的大脑所支配,而人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说到精密的机器,人们一般会想到光
刻机(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一台光刻机需要的零件达10万个,但这与人体这台"机器"相比,却是小巫见
大巫。
②人的大脑有100多亿个神经元,这100多亿个神经元控制着人的感觉、运动、联络,就像电脑的中
央处理器一样,具有超强的"算力”。人体神经的信息传输速度也非常快,大约为每秒100米,大脑发出的指
令能在1%秒内传到身体的任何一个角落。
③目前世界上最精密的2纳米芯片上面可以容纳200亿个晶体管,而我们人体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
细胞,其数量远超晶体管;这些细胞最小的只有5微米,最大的(卵细胞)也仅200微米;而且其中很大
一部分是可更新再生的,人体每隔6~7年就会把可再生的细胞代谢、更新一遍。
④如果说人的大脑充满智慧,那么眼睛就是凝聚智慧的"相机"。如果把眼睛比作相机,那这部“相机"
工作的物理原理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被眼球捕捉,眼角膜和晶状体像一个能够变换焦距的凸透镜头,
“拍摄"光线交给视网膜处理,而视网膜就像胶卷一样,接收物体信息,最后由大脑处理,形成图像。
⑤眼睛这个"相机"所到之处皆捕捉风景,而能触摸到的美景会令人更欣喜。那么手臂会成为我们不费
力的“费力杠杆”,人的手臂结构是一个完美的“费力杠杆"。以手肘为支点,骨骼相当于杠杆中的支撑物,肩
胛骨、肱骨与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和斜方肌共同组成"动力”,小臂则为"阻力”。根据费力杠杆原理,
人的手臂在承重、受力的时候,相对来说都是最为省力的。
⑥人在用力的时候,心跳速度会加快,心脏的地位至关重要。人的心脏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发动机”,
从我们出生之前就开始一刻不停地跳动。正常成年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如果按平均每分钟75次
心跳计算,一个人每天心脏跳动超过10万次。心脏每跳动收缩一次,就会把大约70毫升的血液"泵”进血管,
这样平均下来,一分钟就有5250毫升,相当于1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那么多。因此人们也将心脏比作抽
水的“泵”。
⑦有时人们因为紧张、害怕,心脏会不舒服,呼吸会变得急促。人类的呼吸系统是持续工作的“造氧
机",肺脏主导人的呼吸,不间断地给人体提供氧气,通过胸廓的扩张和收缩,完成呼吸的过程。吸气时,
胸廓扩张,肺内的肺泡也随之扩张,肺的容积变大,空气压强降低,当肺内压强低于体外大气压强时,新
鲜空气就会通过鼻腔、气管被压进肺里;呼气时,胸廓收缩,肺泡随之收缩,肺的容积变小,空气压强增
高,直到高于大气压强,肺内那些对身体无用的气体就会通过呼吸管道排出体外。
⑧人类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消化系统是一座完美的"化学工厂"。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肠消
化转化为营养,会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⑨人体的消化系统有5种消化腺,以满足消化各种食物的需求。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把
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茅糖;胃腺分泌胃液,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肝分泌胆汁,这些胆汁平时储藏在胆
囊里,随时准备把摄入的脂肪"切碎",分解成小分子脂肪;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像个“自由人",糖、脂肪、
蛋白质它都能消化。
⑩与生物学角度不同,从数理化的角度看人体,能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能更科学地对
待我们的身体。解答好这套数理化的综合"考卷",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多做对身体有益的事,避免那些会
给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养成健康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为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21月,有删改)
4.下列有关"人体"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由人脑控制,而人脑有100多亿个能控制人的感觉、运动、联络的神经元。
B.人体内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大小不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更新再生的细胞。
C.主导人体呼吸的是肺脏,人们呼气时,肺的容积变小,对身体无用的气体会排出体外。
D.人体有5种消化腺,其中口腔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把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书摘卡。
书摘卡(一)书摘卡(二)书摘卡(三)
第①②段小标题第⑤段小标题第⑥段小标题
人脑:精密的“机器"①_______②_______
6.弱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试简要分析。
7.班级开展"养成良好习惯,快乐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分享三条有助于健康成长
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4.D5.手臂:不费力的"费力杠杆"心脏:强大的“发动机”6.逻辑顺序。本文
从数理化的角度依次介绍了人的大脑、眼睛、手臂、心脏、肺脏等器官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呼吸系统和消化
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指出从数理化角度看人体能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更科学地对待自己的
身体,并指出我们应注意保护身体健康。7.①适当深呼吸,改善心肺功能。②多吃绿色蔬菜,合理
饮食,汲取丰富营养。③平和心态,凡事积极乐观,减少紧张感。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结合⑨段"人体的消化系统有5种消化腺,以满足消化各种食物的需求。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房精装修协议模板
- 2024年房产分割购买合同2篇
- 2024年企业竞业禁止及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合同版B版
- 2024年标准建筑协议格式样本版B版
- 2024年教育机构高层管理劳动合同
- 2024年无抵押个人借款合同
- 2024年家居门窗购销合同模板
- 2024年市场营销与策划咨询合同
- 2024年度广告传媒合作推广协议3篇
- 2024年临时用地租赁标准合同版B版
- 《资源加工学》课后习题答案x-
- 坐标纸(A4纸直接打印就可用)
- 神笔马良-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绪论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已经解密)
- 胃肠间质瘤指南学习课件
-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9课爱护家园课件新人教版
- 半自理全护理老人护理管理服务投标方案
- 高血脂-疾病研究白皮书
- 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技能N1N2N3N4护士考试题与答案
- 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