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指导书TOC\o"1-2"\h\u841第1章石油工程概述 4178601.1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 4161691.2石油工程的地位与作用 4146981.3石油工程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23689第2章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5117692.1地质基本概念 5307082.1.1地壳 5212622.1.2地层 5314402.1.3构造 5275992.1.4沉积盆地 5260322.2地层与岩性 5164802.2.1地层划分 626952.2.2岩性特征 6173742.2.3沉积环境 674622.3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6233802.3.1构造油气藏 6299262.3.2岩性油气藏 6218362.3.3水动力油气藏 6287872.3.4复合油气藏 6242932.3.5非常规油气藏 613579第3章钻井工程 7272843.1钻井工艺概述 732573.2钻井液 7240613.2.1水基钻井液 78423.2.2油基钻井液 7183103.2.3气基钻井液 782123.3钻井工具与设备 785973.3.1钻头 7191413.3.2钻杆 762883.3.3钻机 771203.3.4井口装置 8128293.4钻井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874843.4.1井壁失稳 8264273.4.2钻井液漏失 8263293.4.3钻头磨损 841263.4.4钻井 86438第4章固井工程 8143284.1固井工艺概述 852344.2固井材料 8246064.3固井设备与施工 9302084.4固井质量评价与问题处理 913597第5章录井与测井 9294825.1录井技术 935245.1.1井壁取心技术 9109815.1.2钻时录井技术 1028595.1.3油气显示录井技术 1020605.1.4地质录井技术 10108125.2测井技术 10254395.2.1常规测井技术 10231225.2.2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10189675.2.3成像测井技术 1025255.2.4生产测井技术 10139495.3录测井资料的应用 10248875.3.1地质解释 10127825.3.2油气藏评价 10258655.3.3钻井工程 11215415.3.4油气藏动态监测 11176525.3.5油气藏改造与调整 1129136第6章试井与油气藏评价 11856.1试井方法 1173406.1.1压力恢复试井 1167526.1.2流量测试试井 11270816.1.3抽吸试井 1181706.1.4钻井液侵入试井 11221806.2油气藏评价参数 1152666.2.1储量 11113066.2.2储集层性质 12189886.2.3油气藏压力 12304536.2.4油气藏温度 12319046.2.5油气藏流体性质 1297846.3油气藏评价方法 1275776.3.1参数评价法 12120806.3.2动态评价法 12221886.3.3数值模拟法 12166736.3.4经济评价法 1215859第7章油气藏开发工程 12138557.1开发方案设计 12225627.1.1油气藏地质评价 1238927.1.2开发策略 1373297.1.3开发指标预测 13324177.1.4经济评价 1349237.2钻完井工程 13228647.2.1钻井设计 1382757.2.2钻井施工 13206607.2.3完井工程 13316867.3采油工程 1383497.3.1采油方法 13286457.3.2采油工艺 13309327.3.3油气藏动态监测 13105357.4油气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 13267477.4.1油气藏改造 13257347.4.2提高采收率技术 143887.4.3油气藏管理 1431136第8章油气集输与处理 14237368.1油气集输工程 14263938.1.1概述 14110508.1.2油气集输流程 14314398.1.3油气集输设施设计要求 14102468.2油气处理工艺 14155798.2.1概述 1456638.2.2原油处理 15152248.2.3天然气处理 1537568.3油气产品质量标准与环保要求 1518628.3.1油气产品质量标准 15212558.3.2环保要求 1527269第9章石油工程管理与安全 1685719.1石油工程质量管理 16315429.1.1质量管理原则 16198069.1.2质量管理体系 16264439.1.3质量管理措施 1674289.2石油工程项目管理 1649399.2.1项目管理组织 16174929.2.2项目计划管理 1699999.2.3项目风险管理 16186969.2.4项目沟通与协调 16167829.2.5项目变更管理 16178839.3石油工程安全与环保 1750659.3.1安全管理 17276969.3.2环境保护 17256879.3.3职业健康 1724574第10章石油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71847110.1石油工程新技术 171023810.1.1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1762210.1.2深水油气勘探技术 173186010.1.3智能油田技术 171966910.1.4纳米材料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182074010.2石油工程发展趋势 18472010.2.1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18677310.2.2绿色环保 181510010.2.3智能化、自动化 18597210.2.4跨学科技术融合 182085210.3我国石油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82324410.3.1挑战 182663310.3.2机遇 18第1章石油工程概述1.1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石油工程是一门集地质、工程、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它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形成、评价、开发、生产和油气井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石油工程涵盖了从油气藏勘探、评价、开发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旨在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1.2石油工程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工程在能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石油工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石油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促进经济发展。石油工程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石油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3)提高油气藏开发效益。石油工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油气藏开发方案,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4)保障油气生产安全。石油工程关注油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生,保障生产安全。1.3石油工程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石油工程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摸索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地质勘探和钻井技术,发觉并开发油气藏。(2)技术进步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程逐渐形成了以钻井、采油、油气藏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体系。(3)现代化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这一阶段,石油工程不断吸收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未来石油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1)智能化。石油工程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2)绿色环保。石油工程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发展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技术创新。石油工程将继续推动技术进步,开发深层、非常规油气资源,提高油气藏开发效益。(4)跨界融合。石油工程将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为油气开发提供新思路。第2章石油地质基础知识2.1地质基本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历史演变及其内部结构和表层现象的科学。在石油工程与勘探领域,地质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节主要介绍与石油地质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2.1.1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地壳厚度约为570公里,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对油气的、运移和储存具有重要影响。2.1.2地层地层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具有特定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的岩石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工作。2.1.3构造构造是指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和断裂现象。构造运动对油气的、运移和储存具有控制作用。构造类型包括褶皱、断层、裂谷等。2.1.4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地壳中相对低洼的地区,沉积物在此聚集。沉积盆地对油气的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2.2地层与岩性地层和岩性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2.2.1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是根据沉积物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层段。地层划分有助于了解油气藏的分布规律。2.2.2岩性特征岩性是指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石油地质中常见的岩性包括砂岩、泥岩、碳酸盐岩等。岩性对油气藏的储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2.2.3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堆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沉积环境对岩性、岩相和地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2.3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油气藏是指在地层中储存有可供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体。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是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关键。2.3.1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油气藏,主要包括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2.3.2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是由于岩性变化和岩性组合形成的油气藏,如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等。2.3.3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是由于水动力条件控制的油气藏,如底水油气藏、边水油气藏等。2.3.4复合油气藏复合油气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油气藏,如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水动力油气藏等。2.3.5非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是指储集在非常规岩石类型中的油气藏,如页岩油气藏、致密砂岩油气藏等。这类油气藏的开发对技术要求较高。第3章钻井工程3.1钻井工艺概述钻井工程是石油工程与勘探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取地下油气资源提供通道。钻井工艺包括钻前准备、钻井设计、钻进作业、完井作业及后期维护等步骤。本章将从钻井工艺的角度,详细阐述各项技术要点及操作规范。3.2钻井液钻井液是钻井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主要功能有:冷却钻头、携带岩屑、稳定井壁、传递钻压等。根据钻井液的类型,可分为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气基钻井液。3.2.1水基钻井液水基钻井液主要由水、膨润土、加重剂、处理剂等组成。其特点是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易于处理。但在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下,功能稳定性相对较差。3.2.2油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以油为连续相,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但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大。3.2.3气基钻井液气基钻井液以气体(如空气、天然气等)为连续相,具有冷却效果好、携岩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特定条件的钻井作业。3.3钻井工具与设备钻井工程中,根据钻进、完井等不同阶段的需求,选用相应的钻井工具与设备。以下简要介绍常用的钻井工具与设备。3.3.1钻头钻头是钻井工程中的关键部件,根据钻头类型可分为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PDC钻头等。3.3.2钻杆钻杆是连接钻头和地面钻机的部件,负责传递钻压和扭矩。钻杆通常由高强度钢管制成。3.3.3钻机钻机是钻井工程的核心设备,根据驱动方式可分为机械钻机、电动钻机、液动钻机等。3.3.4井口装置井口装置包括井口防喷器、泥浆循环系统、井口阀门等,主要用于控制井口压力,保障钻井安全。3.4钻井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3.4.1井壁失稳井壁失稳主要表现为井壁坍塌、缩径等,处理方法包括:调整钻井液功能、优化钻具组合、合理选用钻井参数等。3.4.2钻井液漏失钻井液漏失会导致井壁不稳定、钻具损坏等,处理方法包括:堵漏剂封堵、调整钻井液密度、优化钻井液配方等。3.4.3钻头磨损钻头磨损会影响钻进效率,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合的钻头类型、优化钻具组合、调整钻井参数等。3.4.4钻井钻井包括钻具断裂、井喷、火灾等,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执行钻井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在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损失。第4章固井工程4.1固井工艺概述固井工程是石油工程与勘探作业中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油气井的井筒与套管之间形成一层具有良好封堵功能的水泥环,以保证井筒的稳定性、防止油气水层互窜以及为后续的油气开采创造有利条件。固井工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设计、准备、施工和评价。4.2固井材料固井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添加剂、缓凝剂、分散剂等。水泥是固井材料的核心,其功能直接影响固井质量。添加剂用于改善水泥浆的功能,如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降低渗透率等。选择合适的固井材料应根据井深、井径、地层条件、施工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4.3固井设备与施工固井设备主要包括水泥浆搅拌设备、输浆泵、密度计、温度计、压力计等。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水泥浆配制:根据设计要求,将水泥、添加剂等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保证水泥浆功能满足施工要求。(2)泵送水泥浆:通过输浆泵将水泥浆泵送至井口,再经套管注入井筒。(3)顶替:在泵送水泥浆的同时用清水或其他液体顶替井筒内的泥浆,保证水泥浆能够充满整个井筒。(4)候凝:泵送完成后,关闭井口,使水泥浆在井筒内静止,进行凝固。(5)扫塞:待水泥浆凝固后,采用机械方法清除井筒内的剩余水泥浆。4.4固井质量评价与问题处理固井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对水泥环的完整性、强度、渗透率等方面的检测。评价方法有:声波测井、水泥胶结指数(CBL)测井、变密度测井等。在固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水泥浆功能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配方,保证水泥浆功能满足施工要求。(2)泵送困难:检查泵送设备,调整泵送参数,保证泵送顺利进行。(3)水泥环不完整: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优化设计、提高施工质量等。(4)固井质量不合格:根据评价结果,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固井、修补等。针对上述问题,应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固井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第5章录井与测井5.1录井技术5.1.1井壁取心技术井壁取心技术是通过专门的取心工具,在钻井过程中获取地层岩石样本的方法。该技术对判断岩性、分析油气水分布及评价岩层物性具有重要意义。5.1.2钻时录井技术钻时录井技术是通过记录钻井过程中的钻头转速、钻压、排量等参数,分析地层岩石的可钻性,从而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5.1.3油气显示录井技术油气显示录井技术是通过观察钻井液中的气体、液体及沉淀物等特征,判断地层中油气水分布情况,为油气勘探提供直接证据。5.1.4地质录井技术地质录井技术是通过对钻井过程中的岩屑、岩心、钻井液等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地层岩石的岩性、分层、化石等地质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5.2测井技术5.2.1常规测井技术常规测井技术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密度、中子等测井方法,用于获取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为油气勘探提供定量评价。5.2.2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通过测量地层岩石中的氢核磁共振信号,获取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为油气藏评价提供重要信息。5.2.3成像测井技术成像测井技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直观反映地层岩石的裂缝、孔洞等特征,为油气藏评价和开发提供精细地质模型。5.2.4生产测井技术生产测井技术主要用于已开发油气藏的动态监测,包括产量、含水率、压力等参数的测量,为油气藏管理提供依据。5.3录测井资料的应用5.3.1地质解释录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划分、岩性识别、油气水分布判断等地质解释工作,为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信息。5.3.2油气藏评价利用录测井资料,结合地质、地震等资料,进行油气藏的储量计算、可采性评价、开发方案设计等工作。5.3.3钻井工程录测井资料为钻井工程设计提供地层压力、岩石可钻性等参数,指导钻井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5.3.4油气藏动态监测通过生产测井资料,分析油气藏的产能、含水率、压力等动态变化,为油气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3.5油气藏改造与调整根据录测井资料,分析油气藏的剩余油分布、裂缝发育情况等,为油气藏改造与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第6章试井与油气藏评价6.1试井方法试井是对油气藏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获取油气藏的物理特性、流体性质及流动规律等参数。试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1.1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试井是在关闭油气井生产后,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压力恢复曲线,从而获取油气藏的压力、渗透率等参数。6.1.2流量测试试井流量测试试井是通过测量油气井在不同工作制度下的产量、流压等参数,分析油气藏的产能、流动规律及边界条件。6.1.3抽吸试井抽吸试井是利用泵对油气井进行抽吸,改变井底压力,观察产量与压力的变化,从而了解油气藏的产能、渗透率等特性。6.1.4钻井液侵入试井钻井液侵入试井是在钻井过程中,观察钻井液侵入油气层后压力、产量等参数的变化,分析油气藏的边界条件及渗透性。6.2油气藏评价参数油气藏评价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6.2.1储量储量是油气藏评价的核心参数,包括原地储量、可采储量、可动储量等。6.2.2储集层性质储集层性质包括岩石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油气藏的开发效果。6.2.3油气藏压力油气藏压力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参数,包括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饱和压力等。6.2.4油气藏温度油气藏温度对油气藏的相态、流动规律等有重要影响,是油气藏评价的关键参数。6.2.5油气藏流体性质油气藏流体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含硫量等,这些参数对油气藏的开发工艺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6.3油气藏评价方法油气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3.1参数评价法参数评价法是通过分析油气藏的地质、地球物理、工程等参数,建立油气藏模型,预测油气藏的储量、产能等。6.3.2动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是基于油气藏的生产数据,运用试井、生产分析等方法,研究油气藏的流动规律,评价油气藏的开发效果。6.3.3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构建油气藏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油气藏在不同开发条件下的动态变化。6.3.4经济评价法经济评价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油气藏的开发投资、成本、收益等进行评估,为油气藏的开发决策提供依据。第7章油气藏开发工程7.1开发方案设计7.1.1油气藏地质评价油气藏开发方案设计的基础是对油气藏地质条件的准确评价。主要包括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及分布、温度压力系统等。7.1.2开发策略根据油气藏地质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方式、开采层系、井网布置、生产制度等。7.1.3开发指标预测预测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可采储量、采收率、生产周期、产量变化等。7.1.4经济评价对开发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保证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7.2钻完井工程7.2.1钻井设计根据油气藏地质条件和开发要求,制定钻井工程设计,包括井型、井深、钻井液、钻头选择等。7.2.2钻井施工按照钻井工程设计进行施工,保证钻井过程安全、高效。7.2.3完井工程根据油气藏特性和开发要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包括射孔、压裂、酸化等。7.3采油工程7.3.1采油方法根据油气藏特性和开发方案,选择合适的采油方法,如自然举升、人工举升等。7.3.2采油工艺研究并实施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各项采油工艺技术,提高油气藏的开采效果。7.3.3油气藏动态监测对油气藏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7.4油气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7.4.1油气藏改造针对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如压裂、酸化、热采等。7.4.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并应用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技术,如化学驱、气体驱、微生物驱等。7.4.3油气藏管理通过科学的油气藏管理,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藏的整体开发效果。第8章油气集输与处理8.1油气集输工程8.1.1概述油气集输工程主要包括油井产物从井口至油气处理站的输送、分离、计量及初步处理等环节。本章主要介绍油气集输工程的基本流程、设施及设计要求。8.1.2油气集输流程(1)井口装置(2)油气输送管线(3)站场设施a.分离与计量b.储存与外输c.安全与自动化控制8.1.3油气集输设施设计要求(1)管线设计a.管线选材b.管线布局c.管线强度与稳定性(2)站场设计a.设备选型与布局b.安全防护措施c.自动化控制系统8.2油气处理工艺8.2.1概述油气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原油脱水和稳定、天然气脱水、脱硫、压缩及液化等环节。本章主要介绍油气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及设备。8.2.2原油处理(1)脱水a.热化学脱水b.液液萃取脱水c.吸附脱水(2)稳定a.常压稳定b.加压稳定8.2.3天然气处理(1)脱水a.吸附法b.冷冻法(2)脱硫a.化学法b.生物法(3)压缩与液化8.3油气产品质量标准与环保要求8.3.1油气产品质量标准(1)原油质量标准(2)天然气质量标准(3)油品质量标准8.3.2环保要求(1)废水处理(2)废气处理(3)固废处理(4)环保设施设计要求本章详细介绍了油气集输与处理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工程设计和现场操作提供参考。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油气集输与处理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第9章石油工程管理与安全9.1石油工程质量管理9.1.1质量管理原则石油工程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合规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保障石油工程的稳定、高效运行。9.1.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9.1.3质量管理措施(1)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素质;(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3)对关键工序和重点环节实施严格监控;(4)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5)加强质量信息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9.2石油工程项目管理9.2.1项目管理组织构建高效、灵活的项目管理组织,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利,保证项目顺利实施。9.2.2项目计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包括进度计划、成本计划、资源计划等,保证项目按照计划高效推进。9.2.3项目风险管理开展项目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对工程的影响。9.2.4项目沟通与协调建立项目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畅通,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9.2.5项目变更管理对项目变更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变更合理、合规,降低变更对项目的影响。9.3石油工程安全与环保9.3.1安全管理(1)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安全;(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