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490第1章石油化工概述 325731.1石油化工的定义与分类 3297811.1.1燃料油加工 3172101.1.2石油化学品生产 3135671.2石油化工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279701.2.1发展历程 3248261.2.2现状 483811.3石油化工产业链简介 4326071.3.1原油勘探与开采 4321671.3.2原油加工 462691.3.3化工产品生产 467521.3.4化工产品应用 490131.3.5废弃物处理与环保 43112第2章新能源技术概述 4312702.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4235772.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325562.3新能源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55402第3章石油化工工艺 620613.1常见石油化工工艺流程 6149603.1.1原油炼制工艺 6177283.1.2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6132703.1.3化工原料生产工艺 672163.2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 6254063.2.1工艺参数概述 6308353.2.2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6311433.2.3工艺参数控制策略 6296353.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729973.3.1安全生产措施 7293773.3.2环境保护措施 711239第4章催化剂与催化工艺 712234.1催化剂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7162884.1.1催化剂的基本概念 718774.1.2催化剂的分类 7116204.2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8209584.2.1催化剂的制备 8138044.2.2催化剂的表征 853734.3催化工艺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858974.3.1炼油工业中的应用 8123824.3.2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8200724.3.3聚合物生产中的应用 87388第5章新能源技术——太阳能 8173385.1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分类 8134765.1.1光伏发电 873695.1.2热发电 9126395.2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9213755.2.1材料分类 9145075.2.2器件结构 994575.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 9208505.3.1系统设计 9271095.3.2应用领域 1012509第6章新能源技术——风能 10113776.1风能发电原理与分类 1010116.1.1风能发电原理 10111696.1.2风能发电分类 10171926.2风力发电机组结构与设计 10177406.2.1风力发电机组结构 10182786.2.2风力发电机组设计 10162476.3风能发电并网技术与应用 11215896.3.1风能发电并网技术 11302066.3.2风能发电应用 1110731第7章新能源技术——生物质能 11221067.1生物质能概述 11326617.2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 1288927.3生物质能应用与前景 127534第8章新能源技术——氢能 12324698.1氢能概述 12113578.2氢能的制备与储存 1371668.2.1氢能制备方法 13235828.2.2氢能储存技术 13183458.3氢燃料电池及其应用 13139408.3.1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3302678.3.2氢燃料电池类型及特点 13289608.3.3氢燃料电池应用 1330136第9章新能源技术——地热能 14236279.1地热能概述 1438279.2地热资源的勘探与评价 14147249.2.1勘探方法 14207699.2.2评价方法 14265089.3地热能利用技术与应用 14253319.3.1直接利用技术 14290489.3.2发电技术 14198859.3.3资源综合利用 1517397第10章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发展 15661310.1石油化工与新能源技术的协同效应 15863510.1.1新能源技术对石油化工的促进 15471410.1.2石油化工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 153082310.2节能减排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52733410.2.1热能回收技术 1534110.2.2气体净化与净化水资源利用技术 15936510.2.3高效节能设备与技术 161388210.3可持续发展展望与挑战 161601210.3.1产业转型升级 16807010.3.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61478110.3.3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162939610.3.4环保法规与监管 16第1章石油化工概述1.1石油化工的定义与分类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制造出各种化学品和燃料的工业领域。它主要包括两大类:燃料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品生产。1.1.1燃料油加工燃料油加工主要是指将原油经过蒸馏、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过程,生产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燃料油。这些燃料油为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提供能量。1.1.2石油化学品生产石油化学品生产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裂解、合成、聚合等化学反应,生产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医疗卫生、建筑、电子等众多领域。1.2石油化工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2.1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以来,石油化工行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以石油炼制为主,燃料油加工技术逐渐成熟。(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石油化学品生产迅速崛起,石油化工产品种类不断丰富。(3)调整与优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石油化工行业逐渐向高效、环保、绿色方向发展。1.2.2现状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成为世界石油化工大国。但是在技术创新、环保要求、产业升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1.3石油化工产业链简介石油化工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3.1原油勘探与开采原油勘探与开采是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源头,涉及地质勘探、钻井、油气生产等环节。1.3.2原油加工原油加工主要包括蒸馏、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过程,生产出燃料油和化工原料。1.3.3化工产品生产化工产品生产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制造出各种化学品。1.3.4化工产品应用化工产品应用于众多领域,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农药等。1.3.5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废弃物处理与环保是石油化工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第2章新能源技术概述2.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顾名思义,是指区别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新型能源。新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2)风能: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3)水能:包括传统的水力发电以及新兴的海洋能、潮汐能等。(4)生物质能:通过生物质燃料(如秸秆、木材等)的燃烧或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产生能量。(5)地热能: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暖。(6)核能:通过核反应释放能量,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形式。2.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球新能源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为新能源技术的主要现状与趋势:(1)技术不断成熟: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各国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3)产业链日趋完善:新能源产业链逐渐形成,包括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技术研发、项目投资等环节。(4)市场前景广阔: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5)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各国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同时竞争也日益激烈。2.3新能源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新能源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替代能源:新能源技术逐渐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2)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有助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3)绿色化工:新能源技术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4)储能技术: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储能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5)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如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对石油化工产业产生重大影响。(6)技术研发与创新:新能源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研发与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第3章石油化工工艺3.1常见石油化工工艺流程3.1.1原油炼制工艺原油炼制工艺主要包括原油预处理、蒸馏、裂化、催化裂化、加氢处理等环节。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将原油分离成不同沸点的馏分,进一步加工得到各种石油产品。3.1.2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包括烯烃生产、芳烃生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这些工艺流程主要依赖于裂解、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关键技术。3.1.3化工原料生产工艺化工原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这些工艺通常涉及催化裂解、催化氧化、加氢等过程。3.2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3.2.1工艺参数概述工艺参数是影响石油化工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组成等。合理优化和控制这些参数,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安全。3.2.2工艺参数优化方法(1)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工艺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2)应用先进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实现工艺参数的实时优化。(3)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生产过程中隐藏的信息,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依据。3.2.3工艺参数控制策略(1)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对工艺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2)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如串级控制、前馈控制等。(3)强化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保证工艺参数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3.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3.3.1安全生产措施(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2)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3)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3.2环境保护措施(1)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污染物排放。(2)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4)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环境问题。第4章催化剂与催化工艺4.1催化剂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催化剂是石油化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显著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而在反应结束后,催化剂本身不参与化学反应,因此得以在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本节将介绍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4.1.1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剂通常是一种物质,它通过提供一个低能催化路径,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4.1.2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可以根据其物理形态、化学组成、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1)按物理形态:固体催化剂、液体催化剂和气体催化剂。(2)按化学组成: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络合催化剂等。(3)按作用机理:酸碱催化剂、氧化还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等。4.2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是保证催化工艺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介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4.2.1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混合法、沉淀法、浸渍法、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等。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4.2.2催化剂的表征催化剂的表征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试。常见的表征技术有: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分析、程序升温还原(TPR)等。4.3催化工艺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工艺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聚合物生产等方面。4.3.1炼油工业中的应用炼油工业中,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处理等工艺过程均依赖于催化剂。这些催化工艺能够提高原油的利用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4.3.2化工工业中的应用化工工业中,催化工艺在合成氨、甲醇、乙烯等化学品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有助于提高产物的收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4.3.3聚合物生产中的应用聚合物生产中,如聚丙烯、聚乙烯等,采用催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功能,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催化剂与催化工艺在石油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第5章新能源技术——太阳能5.1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分类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和光化学效应。太阳能发电系统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用途,主要分为以下两类:5.1.1光伏发电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与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使电子跃迁至导带,产生电动势。5.1.2热发电热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光的热能,通过集热器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槽式、塔式和碟式等几种类型。5.2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5.2.1材料分类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分为硅基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1)硅基材料: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硅等。(2)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等。(3)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如钙钛矿、有机半导体等。5.2.2器件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光吸收层:用于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2)电极:用于收集和输出光生电子。(3)透明导电膜:作为前电极,同时保持光的透过性。(4)抗反射层:降低表面反射,提高光吸收效率。(5)封装材料:保护太阳能电池,提高其耐候性和稳定性。5.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5.3.1系统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电池材料、结构和功率。(2)确定系统容量:根据用户需求和安装地点的太阳辐射资源,计算系统所需的容量。(3)设计系统配置:包括电池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等设备的选型和布局。(4)优化系统功能:考虑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整体功能。5.3.2应用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为家庭用户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2)光伏电站: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为电网提供大量清洁能源。(3)光伏扶贫:利用光伏发电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4)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将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5)便携式光伏产品:如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背包等,方便户外活动。(6)光伏农业: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实现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结合。第6章新能源技术——风能6.1风能发电原理与分类6.1.1风能发电原理风能发电是利用风的动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通过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能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风轮捕捉风能,通过传动系统将风轮旋转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从而产生电能。6.1.2风能发电分类根据风轮转速与发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风能发电技术可分为直接驱动式和间接驱动式两种类型。直接驱动式风力发电机组中,风轮直接与发电机相连,转速较低;间接驱动式风力发电机组则通过增速装置提高风轮转速,再与发电机相连。6.2风力发电机组结构与设计6.2.1风力发电机组结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轮、传动系统、发电机、控制系统、塔架等部分组成。风轮是捕捉风能的核心部件,传动系统负责将风轮旋转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控制系统负责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监控与调控,塔架则起到支撑作用。6.2.2风力发电机组设计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轮设计:根据风能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风轮直径、叶片数量、叶片材料等参数;(2)传动系统设计:合理选择传动方式、增速装置、轴承等,保证风力发电机组高效、稳定运行;(3)发电机设计:根据风能发电需求,选择合适的发电机类型、容量、转速等参数;(4)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与保护。6.3风能发电并网技术与应用6.3.1风能发电并网技术风能发电并网技术是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送入公共电网,实现与其他能源发电形式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直接并网技术: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直接送入电网;(2)交流并网技术:通过逆变器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送入电网;(3)柔性并网技术:采用电力电子设备实现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之间的有功和无功控制,提高并网稳定性。6.3.2风能发电应用风能发电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风力发电场:大规模集中开发风能资源,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能;(2)分布式发电:在用户侧或电网末端,利用风能发电满足局部用电需求;(3)风光互补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实现风光互补,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4)海上风电:利用海上风能资源,开发大型海上风电场,为沿海地区提供清洁能源。第7章新能源技术——生物质能7.1生物质能概述生物质能是指来源于生物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能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的特点。生物质能的来源广泛,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能源结构优化。7.2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燃烧:将生物质直接作为燃料进行燃烧,产生热量。直接燃烧技术简单,但燃烧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污染物。(2)生物质气化:将生物质在缺氧或微氧条件下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3)生物质液化:通过热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生物质液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生物质能的储存和运输功能,扩大应用范围。(4)生物质热解: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将生物质加热分解,产生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生物质热解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产物种类多等优点。(5)生物质发酵:利用微生物将生物质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生物质发酵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产物清洁等优点。7.3生物质能应用与前景生物质能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包括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和生物质热解发电等。(2)供热:生物质能供热主要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领域。(3)生物燃料:生物质液化、生物质发酵等技术生产的生物燃料,可替代化石燃料,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4)废弃物处理:利用生物质能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未来,生物质能技术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和企业应加大对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第8章新能源技术——氢能8.1氢能概述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它具有高能量密度、原料来源广泛、燃烧产物仅为水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之一。本节主要介绍氢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8.2氢能的制备与储存8.2.1氢能制备方法氢能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石能源转化、电解水、生物制氢等。化石能源转化是通过天然气重整、煤炭气化等方式获得氢气;电解水是利用电力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生物制氢则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将生物质转化为氢气。8.2.2氢能储存技术氢能储存技术主要包括压缩气体储存、液态氢储存、吸附储存和化学储存等。压缩气体储存是通过将氢气压缩至高压进行储存;液态氢储存是将氢气液化后储存,但液化过程能耗较高;吸附储存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氢气的吸附作用进行储存;化学储存则是将氢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形成氢化物进行储存。8.3氢燃料电池及其应用8.3.1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与氧气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为:氢气通过阳极进入燃料电池,与电解质中的氧离子结合水,同时释放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产生电能;氧气通过阴极进入燃料电池,与电子和氢离子结合水。8.3.2氢燃料电池类型及特点氢燃料电池主要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磷酸燃料电池(PA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其中,PEMFC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启动、低排放等优点,适用于交通领域;PAFC具有稳定性好、寿命长等特点,适用于固定电站;SOFC具有高温运行、燃料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大型发电。8.3.3氢燃料电池应用氢燃料电池在交通、固定电站、便携式电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固定电站领域,氢燃料电池电站可用于备用电源、分布式发电等;在便携式电源领域,氢燃料电池可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备提供高效、清洁的电源。通过以上介绍,本章对氢能的基本概念、制备与储存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将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第9章新能源技术——地热能9.1地热能概述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稳定等特点,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9.2地热资源的勘探与评价9.2.1勘探方法地热资源的勘探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钻探等方法。地质调查主要研究地热田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基础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测量地热异常区域的电性、磁性、弹性等参数,推测地热资源分布;地球化学勘探则侧重于分析地热流体中各种化学组分,为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依据;钻探是对地热资源进行直接探测和评价的最可靠方法。9.2.2评价方法地热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资源潜力评价、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资源潜力评价主要根据地热田的地热流体温度、流量、化学组分等因素,估算地热资源的可开采量;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考虑地热资源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因素等,评估地热资源的开发适宜程度;经济效益评价则是从投资、运行成本、收益等方面,分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可行性。9.3地热能利用技术与应用9.3.1直接利用技术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主要包括地热供暖、地热农业、地热医疗等方面。地热供暖是利用地热能直接为建筑物供暖;地热农业则是利用地热能进行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地热医疗则是利用地热温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开展康复治疗和保健。9.3.2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是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包括干热岩发电、地热蒸汽发电和地热泵发电等技术。干热岩发电是利用地下高温岩体的热能,通过人工循环流体,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地热蒸汽发电则是利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