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1页
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2页
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3页
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4页
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TOC\o"1-2"\h\u26331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85321.1电能质量现状分析 4180431.2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需求 43840第2章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概述 5113772.1系统目标 5210732.2系统功能 5318802.3系统架构 69998第3章电能质量监测技术 6301893.1监测原理与方法 6393.1.1监测原理 657313.1.2监测方法 6104053.2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6225123.2.1监测设备选型 6105033.2.2监测设备配置 795463.3数据采集与传输 7318993.3.1数据采集 75833.3.2数据传输 716025第4章电能质量控制策略与设备 743724.1控制策略概述 7299534.2无功补偿装置 787194.2.1无功补偿的原理与作用 839864.2.2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8111194.2.3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与优化 890454.3滤波装置 8120614.3.1滤波装置的原理与作用 8285534.3.2滤波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821574.3.3滤波装置的配置与优化 8243134.4动态电压恢复器 8103974.4.1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原理与作用 843594.4.2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分类与选型 8164474.4.3动态电压恢复器的配置与应用 94068第5章系统硬件设计 912725.1监测终端设计 9178855.1.1设计原则 9323205.1.2硬件组成 945045.1.3数据采集模块 9227805.1.4微处理器模块 965865.1.5存储模块 93095.1.6通信模块 9169805.1.7电源模块 9312875.2通信网络设计 10314845.2.1设计原则 10288825.2.2网络结构 1047465.2.3通信协议 1083555.2.4传输介质 10260555.2.5网络安全 10113935.3控制装置设计 10103875.3.1设计原则 10193375.3.2硬件组成 10177485.3.3微处理器模块 10305605.3.4开关量输出模块 10278105.3.5模拟量输出模块 10280635.3.6通信模块 11326525.3.7电源模块 119608第6章系统软件设计 1143436.1软件架构 1193316.1.1总体架构 11242786.1.2数据采集层 11119256.1.3数据处理层 11272216.1.4应用服务层 11325256.1.5用户界面层 11200136.2数据处理与分析 11187876.2.1数据预处理 11114456.2.2数据存储 1160966.2.3数据分析 1270296.3用户界面设计 12299736.3.1界面设计原则 12246366.3.2功能模块设计 1214426.3.3交互设计 12133276.4系统安全与权限管理 1249566.4.1系统安全 1288116.4.2权限管理 1226701第7章系统集成与调试 1340117.1系统集成策略 13307107.1.1集成原则 1319427.1.2集成步骤 1351567.1.3集成技术 13157097.2系统调试与优化 1344687.2.1调试内容 13124397.2.2调试方法 1384257.2.3优化策略 14181647.3系统验收与交付 1439057.3.1验收标准 14268197.3.2验收流程 14245587.3.3交付后服务 1424199第8章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系统运行管理 14104648.1运行模式与策略 14246058.1.1运行模式 14321238.1.2监控策略 1426408.2维护与检修 15272538.2.1维护策略 15219628.2.2检修措施 15208488.3数据管理与分析 15170858.3.1数据管理 15108878.3.2数据分析 15181178.3.3报表与可视化 159003第9章系统效益与评估 16140219.1经济效益分析 1633329.1.1节省能源消耗 16299089.1.2减少设备故障和维护成本 16257729.1.3提高生产效率 16108739.1.4电力市场化交易优势 16142139.2社会效益分析 16229719.2.1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16104879.2.2提高供电可靠性 1691799.2.3促进技术创新 1668689.3系统评估与改进 17232159.3.1系统功能评估 17229709.3.2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评估 17230269.3.3用户反馈与需求分析 17301249.3.4技术升级与维护 17204939.3.5培训与支持 1728720第10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7668610.1项目实施步骤 172988710.1.1项目立项与筹备 171364410.1.2技术方案设计 171363710.1.3系统开发与实施 17605810.1.4系统验收与交付 17511710.1.5培训与运维支持 18542510.2项目推广策略 181970710.2.1政策引导与支持 182294410.2.2市场调研与定位 18949210.2.3宣传与推广 18160110.2.4合作与联盟 18436410.3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81507310.3.1技术风险 18798710.3.2市场风险 181932410.3.3财务风险 183246510.3.4管理风险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电能质量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力系统日益复杂。但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压波动与闪变:工业负荷的快速变化、大型电力设备的启停等因素,导致电网电压波动与闪变,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2)谐波污染:非线性负载的广泛应用,导致电网谐波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3)三相不平衡:三相负荷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三相电流不平衡,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4)电压暂降与瞬时中断:电力系统故障、设备故障等因素,可能导致电压暂降或瞬时中断,对敏感负荷造成影响。(5)供电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导致供电中断,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1.2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需求针对上述电能质量现状,为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提升供电可靠性,有必要建设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以下是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需求:(1)实时监测: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全面掌握电能质量状况。(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觉电能质量问题的规律和原因,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3)故障诊断: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诊断电力系统故障,及时排除隐患,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4)远程控制: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控制,调整电压、电流等参数,改善电能质量。(5)预警与报警:对可能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预警,对已发生的故障进行报警,提高运维效率。(6)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理: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共享给相关部门,实现协同处理,提高电能质量管理的效率。(7)智能化决策支持: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优化电能质量。(8)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监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适应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第2章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概述2.1系统目标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实时监测电网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2)分析电能质量问题,为电力系统优化提供依据;(3)通过对电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4)降低电力系统故障风险,提高电力设备使用寿命;(5)实现电能质量数据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2.2系统功能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对电网电压、电流、功率、谐波等电能质量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估电能质量状况,发觉潜在问题;(3)故障诊断:对电能质量问题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及设备故障程度;(4)控制策略:制定有针对性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实现电能质量的优化调整;(5)报警与预警:对异常电能质量事件进行报警,提供预警信息,防范风险;(6)数据存储与查询:存储电能质量监测数据,方便用户查询、分析和统计;(7)远程管理与维护:实现远程监控、控制与管理,降低运维成本。2.3系统架构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感知层:部署各类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质量分析仪等,实现电能质量参数的实时采集;(2)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层: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储和查询,实现电能质量状况的评估和故障诊断;(4)应用层: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电能质量控制策略,实现电能质量的优化调整;(5)展示层:通过人机界面,展示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控制策略,方便用户操作和管理;(6)管理层: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远程管理与维护等功能,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第3章电能质量监测技术3.1监测原理与方法3.1.1监测原理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主要基于对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等电气量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监测原理包括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间谐波、电压暂降、暂升、短时中断等电能质量问题的检测。3.1.2监测方法(1)时域分析法:通过实时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对信号进行时域分析,获取电压、电流的有效值、波形等参数,从而判断电能质量状况。(2)频域分析法: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谱分布,分析各次谐波含量,评估电能质量水平。(3)小波分析法:利用小波变换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可检测出暂态电能质量问题。3.2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3.2.1监测设备选型(1)电压互感器:用于测量电压信号,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2)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电流信号,要求具备高精度、高线性度。(3)数据采集装置:具备多通道、高精度、高速度的数据采集功能。(4)通信设备:实现远程数据传输,要求具备较高的通信速率和可靠性。3.2.2监测设备配置(1)在关键节点(如变电站、馈线、配变等)安装电压、电流互感器,实现电能质量信号的实时采集。(2)配置数据采集装置,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电能质量的监测。(3)利用通信设备,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便于集中管理和分析。3.3数据采集与传输3.3.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电压、电流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采集装置应具备以下功能:(1)多通道同步采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2)高精度、高速度的模数转换,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预处理,如滤波、放大等,提高数据质量。3.3.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1)有线传输:利用光纤、双绞线等传输介质,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2)无线传输:利用GPRS、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数据的传输。(3)网络通信:采用TCP/IP协议,实现监测数据的网络传输,便于监控中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第4章电能质量控制策略与设备4.1控制策略概述电能质量控制策略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本章主要从无功补偿、滤波及电压恢复等方面,论述电能质量控制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降低能源损耗,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4.2无功补偿装置4.2.1无功补偿的原理与作用无功补偿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以实现对系统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从而改善系统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能质量。4.2.2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类与选型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包括静态补偿装置和动态补偿装置。静态补偿装置主要有电容器、电抗器等;动态补偿装置主要有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等。选型时应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结合装置的功能、成本、占地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4.2.3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与优化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应遵循分层、分区、分散补偿的原则。通过优化配置,实现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补偿,降低系统运行成本。4.3滤波装置4.3.1滤波装置的原理与作用滤波装置主要用于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提高电能质量。滤波装置通过滤波元件对谐波电流进行抑制,降低谐波对系统的影响。4.3.2滤波装置的分类与选型滤波装置主要包括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主要包括LC滤波器、LCR滤波器等;有源滤波器主要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选型时应根据谐波源的特点、补偿效果、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4.3.3滤波装置的配置与优化滤波装置的配置应结合系统谐波水平、设备容量、补偿目标等因素进行。通过优化配置,实现谐波的有效抑制,提高电能质量。4.4动态电压恢复器4.4.1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原理与作用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是一种用于改善电力系统电压质量的设备,通过对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和快速补偿,保证负载侧电压稳定。4.4.2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分类与选型动态电压恢复器主要包括串联型、并联型及混合型等。选型时应考虑装置的补偿能力、响应速度、成本等因素。4.4.3动态电压恢复器的配置与应用动态电压恢复器的配置应根据系统电压波动情况、负载特性等因素进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电压波动对设备的影响。本章从控制策略、无功补偿装置、滤波装置及动态电压恢复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电能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需求,结合各种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第5章系统硬件设计5.1监测终端设计5.1.1设计原则监测终端设计遵循可靠性、实时性、准确性和扩展性原则,保证电能质量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处理。5.1.2硬件组成监测终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及电源模块等。5.1.3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电压、电流、频率等电能质量参数。采用高精度、宽量程的传感器,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5.1.4微处理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监测与分析。选用高功能、低功耗的微处理器,以满足实时性和处理能力的需求。5.1.5存储模块存储模块负责存储监测数据,采用大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储器件,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5.1.6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负责实现监测终端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5.1.7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监测终端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采用电源管理芯片,保证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5.2通信网络设计5.2.1设计原则通信网络设计遵循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和扩展性原则,以满足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对数据传输的需求。5.2.2网络结构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包括监测终端、汇聚节点和数据中心。5.2.3通信协议通信网络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如TCP/IP、Modbus等,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5.2.4传输介质通信网络采用有线(如光纤、双绞线等)和无线(如WiFi、4G/5G等)相结合的传输介质,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5.2.5网络安全通信网络采用加密、认证等安全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5.3控制装置设计5.3.1设计原则控制装置设计遵循可靠性、实时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原则,实现对电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5.3.2硬件组成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5.3.3微处理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负责实现对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的计算和决策,选用高功能、低功耗的微处理器。5.3.4开关量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实现对控制设备的开关控制,如投切电容器、断路器等。5.3.5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负责输出调节信号,如调节变压器分接头、SVG等。5.3.6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实现控制装置与监测终端、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互,保证控制指令的实时传输。5.3.7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控制装置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第6章系统软件设计6.1软件架构6.1.1总体架构本章节主要阐述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架构模式,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以满足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6.1.2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电能质量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协议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采用高效的数据采集模块,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6.1.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存储、分析和处理。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6.1.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为系统提供业务逻辑处理,包括数据挖掘、趋势预测、故障诊断等功能。通过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模块化开发和部署,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6.1.5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负责展示系统功能和数据,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提高用户体验。6.2数据处理与分析6.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融合。采用去噪、插补等方法,提高数据质量。6.2.2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满足大数据量、高并发访问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片、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安全。6.2.3数据分析采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电能质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取关键指标,为系统提供决策依据。6.3用户界面设计6.3.1界面设计原则遵循简洁、直观、易用和美观的原则,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6.3.2功能模块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以下功能模块:(1)实时监测模块:展示实时电能质量数据,包括电压、电流、谐波等指标。(2)历史数据查询模块:提供历史数据的查询、导出和统计功能。(3)故障诊断模块:对故障数据进行诊断,提供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4)报表统计模块:各类电能质量报表,便于分析和决策。6.3.3交互设计采用图形化、表格化等方式,直观展示数据。提供快捷操作入口,提高操作效率。6.4系统安全与权限管理6.4.1系统安全采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1)物理安全:对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安全防护。(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加密传输等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3)数据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6.4.2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设置不同的权限,实现对系统功能的精细化管理。(1)用户管理:对用户进行注册、认证和权限分配。(2)角色管理:设置不同角色,分配相应权限。(3)菜单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展示相应菜单和功能模块。(4)操作日志:记录用户操作行为,便于追踪和审计。第7章系统集成与调试7.1系统集成策略7.1.1集成原则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和开放性原则,保证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同配合,提高系统整体功能。7.1.2集成步骤(1)制定详细的系统集成方案,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和通信协议。(2)对各子系统进行功能划分,保证功能模块的独立性。(3)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集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进行系统级联调试,验证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7.1.3集成技术(1)采用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实现系统内部各设备、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2)利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和协议,提高系统与外部系统(如电力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的兼容性。(3)运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7.2系统调试与优化7.2.1调试内容(1)对系统硬件进行调试,包括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可靠。(2)对系统软件进行调试,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显示等功能模块,保证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3)对系统整体进行调试,验证系统在规定工况下的功能指标。7.2.2调试方法(1)采用模拟试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系统进行逐级调试,保证各级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2)利用专业的调试工具和仪器,对系统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估。(3)针对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优化措施。7.2.3优化策略(1)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调整参数设置,提高系统功能。(2)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增加新功能,提高用户体验。(3)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7.3系统验收与交付7.3.1验收标准(1)系统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各项功能指标达到规定标准。(2)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可靠性高。(3)系统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7.3.2验收流程(1)组织专家对系统进行验收,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2)对验收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直至满足验收标准。(3)验收合格后,办理系统交付手续,提供技术资料和培训服务。7.3.3交付后服务(1)提供系统操作和维护培训,保证用户能够熟练掌握系统使用方法。(2)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定期回访用户,收集反馈意见,持续优化系统功能。第8章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系统运行管理8.1运行模式与策略8.1.1运行模式本系统采用24小时连续运行模式,保证对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控。根据不同时间段和电网负荷特点,分为高峰、平段和低谷三个时段,采取不同的监控策略。8.1.2监控策略(1)高峰时段:加强对关键设备的监控,提高监测频率,保证电能质量稳定;(2)平段时段:按照常规监测频率进行监控,关注潜在问题,预防电能质量问题;(3)低谷时段:利用低谷时段进行系统维护和设备检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8.2维护与检修8.2.1维护策略(1)定期维护: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对系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2)预防性维护:针对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隐患,提前进行维护,降低故障发生率;(3)应急维护:对突发故障进行快速响应,保证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8.2.2检修措施(1)设备检修: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系统升级:根据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3)备品备件管理:合理配置备品备件,提高故障处理效率。8.3数据管理与分析8.3.1数据管理(1)数据采集:实时采集电网运行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准确;(2)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可靠;(3)数据传输:利用加密通信技术,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泄露。8.3.2数据分析(1)电能质量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电能质量状况,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2)故障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发觉设备故障原因,为维护和检修提供指导;(3)趋势预测: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电能质量变化趋势,为运行管理提供参考。8.3.3报表与可视化(1)定期电能质量报表,反映电网运行状况;(2)通过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电能质量变化趋势和设备运行状态;(3)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第9章系统效益与评估9.1经济效益分析本章节将对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系统建设后,预期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经济效益:9.1.1节省能源消耗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电能质量,系统可降低电力系统中无效功率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长期运行将为企业带来显著的节能降耗效益。9.1.2减少设备故障和维护成本系统通过对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控,可及时发觉并预防潜在的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成本。同时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频率。9.1.3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优质的电能供应是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系统通过对电能质量的监控与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9.1.4电力市场化交易优势系统可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电能质量改善措施,使企业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更具竞争力,降低电费支出。9.2社会效益分析本节将对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9.2.1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系统通过对电能质量的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有助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绿色低碳发展。9.2.2提高供电可靠性系统实时监测电能质量,预防电力系统故障,降低停电发生频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优质电能的需求。9.2.3促进技术创新电能质量监控与控制管理系统建设将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技术水平,助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